2瓷器表面特征.doc_第1页
2瓷器表面特征.doc_第2页
2瓷器表面特征.doc_第3页
2瓷器表面特征.doc_第4页
2瓷器表面特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载鉴定古瓷有效的科学简便方法一 瓷器上反射的光1.,新瓷器釉面反射的光泽刺眼,火气大。老瓷器光泽相对柔和,气息沉稳,这就是老瓷和新瓷的直观区别,2.胎内胎色和光泽从底胎越往上就越深越亮,究其原因是因为胎的密度相对釉要松,氧气从露胎的底进入胎内部较多,一直往上渗透,离底胎越近,氧气进入的越多,氧化程度就越明显,色泽和光泽就变的越淡越暗,而且有一种干的感觉,所以造成了该瓷器上下胎色泽光泽不同。所以我们平时看到一件老瓷器是会有旧,干的感觉,其实就是瓷器氧化后光泽变暗,色泽变淡带来的影响。3.如何辨识老瓷器的光泽和气息,釉面光泽辨识笔者观察一些老瓷的釉面发现,它们气息沉稳,触感柔滑,在斜角度观察,通常会看到一层反射的薄薄的光,它柔和莹亮有活气,有的釉表面反射的光泽为硬朗晶亮却不刺眼。它们与仿品的那种“刺光”,“蜡光”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光泽也通常被藏家称为“宝光”,它是釉面在长时间氧化后才能出现的光泽。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人为用酸腐蚀的釉面,凹坑大【不是分子水平上的】而不均匀,大坑没了网线,二,气息辨识鉴定这样的瓷器不但要看它的釉面质感是否均匀,反射的光是否有“活气”,最主要要看其釉面和底胎气息是否沉稳,这种气息的直观感觉上面也提到过,就是火气退去后釉面和胎相对新瓷器颜色要“淡干”的感觉。而新仿器由于火气重釉面和胎颜色有“深 ,湿”眼的感觉,这就是区别,这种深,湿 的气息是仿者做不掉的,在50500倍的电子显微镜下,瓷片上发出五彩光,很是漂亮!50-500倍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经过漫长岁月形成的网状纹络、晶花及死亡气泡瓷片年代不详,瓷釉一体。瓷片经过岁月的侵蚀形成的的沁色瓷片儿放大后表面上的沁坑沁孔50-500倍电子显微镜下的胎体放大照片瓷片儿上的氧化或风化斑晶在显微镜下的照片 瓷片儿探究34:两块相似瓷片上胎质照片,50-500倍电子显微镜下瓷片胎质放大:可以看到狭长的空隙和空洞。瓷片儿探究35:两块相似瓷片表面玉质感照片50-500倍电子显微镜下瓷片表面玉质感照片转载古瓷自然老化的釉面斑痕通过对大量的古陶瓷釉面的观察、鉴别、分析和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自然老化痕迹:1、釉面因受侵蚀,在釉表面形成的直线、曲线、环形线等形状的下凹线;2、不规则的几何形线;3、覆盖在釉面上的氧化膜层;4、侵蚀斑块;5、结晶斑;6、蝇翅纹;7、蛤蜊光。转载古陶瓷痕迹鉴定中图片:自然老化显微痕迹(2)转载古陶瓷痕迹鉴定中图片:自然老化显微痕迹(3)偏光显微镜下的软质瓷与硬质瓷(全篇)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 软质瓷与硬质瓷微观晶相的的不同主要有三点,首先是晶粒的大小差别很大,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晶粒的大小形成的原因是烧成温度不同,在高温下晶粒会随着温度的上升变得越来越小,相反在低温下晶粒会长大,在不同温度下烧成的瓷器釉面晶粒的大小差距在几十倍之间,非常容易分辨,在特定的放大倍数下观察现代液化气窑炉高温烧成的瓷器釉面晶粒几乎消失,使用煤窑或柴窑烧成的在釉面中可以看到清楚的晶粒,而在宋元时期烧成的软质瓷釉面中的晶粒十分硕大。第二由于烧成温度的不同晶粒的颜色也不同,高温烧成形成的晶粒颜色一致呈白色,专业称之为“单相晶”而低温烧成的软质瓷釉面晶粒呈白黄等数种颜色。第三硬质瓷釉面中的晶粒边缘基本呈倭角状,软质瓷晶粒边缘角略显生硬。这两张图片是使用偏光显微技术拍摄的照片上面一张是宋代龙泉瓷,图片中沙粒状的晶粒呈色不同,下面一张图片是现代仿古龙泉瓷,图中的晶粒体型很小而且颜色一致呈白色,这两张图片是在同样倍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