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括能力培养边芳芳一、 什么是概括能力 概括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没有概括就没有概念,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逻辑思维。思维的最显著特征是概括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概括就是把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的或非本质的)抽象出来后加以综合,从而形成一个日常概念或者科学概念。 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指的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的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把所读所听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从现象中揭示本质,能把具体形象抽象化的能力。其主要的形式有概括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在语文综合能力素质中,概括能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概括能力包含着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要素:即理解力、表达力、思维力。 理解力。读一篇文章,对文字的阅读、品析、欣赏是一种理解,通过理解,明了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要点,梳理文章每部分的主要意思,梳理文章全文的意思,进而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这一意思表达出来。它不同于朗读,可以照本宣读;也不同于复述,可以说得洋洋洒洒,甚至带有创造性的想象成分。理解文本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基础,不能理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概括。 表达力。语文教学包含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新课标在第二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第三学段规定:“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概括是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思考归纳为主线,以“说”或“写”为最直接展现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它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力。学习语文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学习语言知识、历练语言能力的过程;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所以学习语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解析整个思维过程,就是人脑对信息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并作出决定的过程。概括以原文的语言材料为基础,但不能照搬照抄原文语句,也不能对原文内容进行机械的摘录,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归纳、加工、提炼、整理,才能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准确而精炼地表达出来。 一、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意义 今天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没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就不能使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做到快速、扼要、准确。然而目前很多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不尽人意,他们在概括时存在以下问题:抓不住关键信息,只摘引原文语句不加以归纳;概括不够深入,不能抓住主要问题;无法整体驾驭文章,只能概括部分材料;综合分析能力不强,不能进一步分析,找出文段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一)有利于学生深入阅读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先生这话的意思是,作者写文章是有一条思路的,阅读时要加以探究,沿着这条思路去把握住文章的要义。概括能力的拥有能使阅读者更精准地把握写作者所写的内容,能更快、更准地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能更好地透过现象而能看到本质,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要想准确地概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通读文章。这样,认识和理解文章中的字、词、句就成了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字、词、句都读不通,读不懂,那么就谈不上去理解了。而如果学生对旧有的知识水平概括能力低,就不能学会用一定的方法去阅读文章,难以产生对新知识的迁移,无法有条有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阅读是理解,是吸收,吸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强弱。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会分析概括,就读不懂课文,抓不住重点,即使有所得,也所得无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二)有利于学生准确表达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对文章的分析具体分为几个问题、几个内容,然后请学生来回答概括。这时,有的学生虽然已经读过多遍课文,对课文内容也比较熟悉了解了,但是如果让他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就会觉得很困难,说得疙疙瘩瘩,不着要点,甚至是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而且多半碰到回答概括类的问题时,班里举手的学生会少之又少,寥寥无几。很多学生甚至从来也没举手概括过,久而久之,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的机会也就少了。 概括课文内容不是简单、机械地摘录课文的语句,它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要求之下把课文的精神实质、作者的观点态度、人物的性格特征等表现出来,它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提炼,以文章的结构层次为脉络,确立自己语言组织的逻辑顺序,并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确定自己具体使用的字词句,然后才可能简洁、清楚、流畅地表达出来概括在语文课堂上的经常使用,在给学生带来发言机会的同时,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同时,借助老师的恰当引导,在好胜心理的支撑下,积极地进行语言表达训练。一旦发现自己的概括表达水平较自己以往有了提高后,他们会树立起更强的自信心、成就感,会更有兴趣地参与以后的课堂互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概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内容进行取舍,对结构进行解析,对语言进行整合,凡此种种训练,必然使学生的语言表达等到全面的提升。 (三)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所以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概括能力。在概括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少能在以下两方面得到训练: 首先,原文中的字、词、句、段所包含的大量的语言信息在概括时是不可能一一复现的,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层的把握,从而对全文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解,然后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得出个人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取舍、浓缩。所以概括来源于原文,又高于原文,是原文经过思维重组升华后的结晶。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概括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其次,因为概括的过程是对原文按要求加工提炼的过程,加工提炼本身就已融入了创造。主要信息确定之后,学生必须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对原文段落之间的排列、组合进行一定的创造,并且要注意语句表达的形式特点。这样,不同学生的概括方式也展现了个体创造的个性和多样性,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三、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若干方法 小学中高年级是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阶段,这一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的能力,即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因此,概括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有章可循,持之以恒地进行。 (一)课题扩展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文章的中心、主要内容及其作者的情感等关于课文的很多信息。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有的课题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教学中,紧扣课题质疑,筛选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概括。提出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有力拐杖,首先使学生的思考及言语内容的选择有明确的指向性,实现学生的言语库与文本言语库的链接,做到“言之有物”。同时,根据文本叙述顺序,排列问题,根据问题顺序回答问题,做到“言之有序”。如莫泊桑拜师一课,可以围绕课题展开提问: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拜了几次?结果怎样?通过从课文中找答案,把课题扩展成几句话,进行逐步地丰满,使概括更加恰当、完整。像这样的课文有不少,如勤奋自学成大器登泰山观日出鲍叔牙真心待友等,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有的课题是文章的中心句,可以围绕中心句,引导学生展开提问,紧扣关键问题,将课题读厚,进而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如妈妈,我们一定要活下去!一课,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填空:_(谁)_(怎么样地)说:妈妈,我们一定要活下去!在这句话的前后各增加一条线,让学生补充是什么情况下,结果如何。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是一件事情,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要说清楚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 通过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更明确,他们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段意归并法 一篇文章是由很多段落组成的,因为文章的段落和段落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逻辑联系,我们可以通过概括出每段段意,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舍掉次要的和重复的,把主要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如养花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老舍爱花,所以也爱养花;(2)老舍养的都是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3)养花让老舍增长知识;(4)养花使老舍身心健康;(4)老舍和朋友分享养花的乐趣;(5)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老舍爱花,因为北京的气候不适宜养花,他养了许多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养花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他从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得到了种种乐趣。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段意归并法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三)要素串联法 不同的文体类型,文章的要素不同。例如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了。 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首先要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信息筛选出来:时间是1935年5月,地点是大渡河,人物是红四团,事件是围绕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一中心事件来写的。经过串联、补充,学生很快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四军抢时间先于敌人援兵赶到泸定桥,英勇战斗,终于夺下了天险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的最前线。这样的串联,学生的概括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四)关键语句链接法 小学课文中很多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非常具有典型性,例如“总分总”或者“先具体后概括”,有些文章还存在着过渡句。教学时可以抓住其特点,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充分利用这些总起句、概括句、过渡句,从而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桂林山水这一课,第一段是总起,我们就可以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总起句,作为这一段的段意。第二、三两自然段是分述,先写“漓江的水”,我们找到“静、清、绿”三个关键词,就可以把第二段的段意概括为:“漓江的水静、清、绿。”再写“桂林的山”,我们找到“奇、秀、险”三个关键词,就可以把第三段的段意概括为:“桂林的山奇、秀、险。”第四段是对全文的概括,我们可以抓住对全文起概括作用的那两句诗,把段意概括成:“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如同在画中游。” 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这种有利条件,让学生学会抓住总起句、概括句等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语,来教会学生进行分析概括。 (五)重点词语提炼法 披文入境,去除文的遮蔽,抽丝剥茧,捕捉猎取重点词语,运用重点词语,以重点词语 来把握文意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方法。 如找到“神奇子弹”的人一课,文中有一些比较关键的词,而这些词本身就是一些需要理解、掌握,值得积累的好词语。我在教学的时候罗列了这些词:层出不穷、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一筹莫展、废寝忘食,百折不挠,让学生借助这些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欧立希小时候,社会上各种传染病层出不穷,病菌在人体内为非作歹,造成人们大量死亡。面对横行不法的杀人小凶手,医学界一筹莫展。欧立希废寝忘食地学习,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以解救人类疾苦的坚强信念,以对科学实验百折不挠的勇气,终于找到了“神奇子弹”。 这样概括,轻巧而方便,简练而不失准确。 (六)人物关系梳理法 有些文章人物繁多,内容复杂,可以通过梳理人物关系梳理文章的脉络。 例如天上偷来的火种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老师可以作如下设计:出示课文当中有关神的名字,让学生默读课文,并让其选择其中一个神,看看他跟普罗米修斯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然后请学生交流,接着让学生将刚才所听到的内容连在一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因为有了前面交流的基础,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故事概括成“拿取火种”,“受到惩罚”“得到自由”等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城市人民医院产科医师四步触诊法规范化操作资格认证
- 赤峰市中医院血管内异物取出考核
- 鹤岗市人民医院水暖维修基础知识笔试
- 2025年学生管理工作例会会议记录
- 2025年体育教师编制考试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必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考电焊工证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核电知识题库及答案
- 牡丹江市中医院内镜下空肠置管考核
- 运城市人民医院医疗新技术开展协助考核
- 2025-2026学年期中测试卷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 辽宁2025自考生物医药数据科学生物信息学选择题专练
- 国寿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笔试题库
- 2025中国人寿养老笔试题库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 2025年心血管内科心脏介入治疗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公安招聘辅警考试笔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美国建筑文化介绍
- 2025年专升本政治试题真题及答案
- 变压器及配电室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