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眼底病眼底照相及血管造影图像采集规范.pdf_第1页
常见眼底病眼底照相及血管造影图像采集规范.pdf_第2页
常见眼底病眼底照相及血管造影图像采集规范.pdf_第3页
常见眼底病眼底照相及血管造影图像采集规范.pdf_第4页
常见眼底病眼底照相及血管造影图像采集规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常见眼底病眼底照相及血管造影图像采集规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堡璺抖叁志垫 生 旦笠51 鲞筮 期 丛 Q P h h g 翌Q 盥Q 坐b 丛2 Q 1 5 y 51 盥Q 常见眼底病眼底照相及血管造影图像 采集规范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 一 黄斑疾病临床眼底照相及血管造影图像采 集 保存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中常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 g e r e l a t e dm a c u l a rd e g e n e r a t i o n A M D 息肉样脉络膜 血管病变 p o l y p o i d a lc h o r o i d a lv a s c u l o p a t h y P C V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等黄斑疾病辅助检查的眼底影 像技术 包括彩色眼底照相 f u n d u sp h o t o g r a p h y F P 荧光素服底血管造影术 f l u o r e s c e i nf u n d u s a n g i o g r a p h y F F A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术 i n d o c y a n i n eg r e e na n g i o g r a p h y I C G A 和相干光断 层成像术 o p t i c a lc o h e r e n c et o m o g r a p h y O C T 为 了进一步统一黄斑疾病临床诊治中彩色F P F F A I C G A 的图像采集和存储操作 提高黄斑疾病临床 诊治和研究的规范化 特制定黄斑疾病临床眼底照 相和血管造影图像采集 存储的标准操作规程 黄 斑病变O C T 图像采集规范将另在 O C T 图像采集规 范 中详细说明 一 彩色F P 可用于显示黄斑病变中的脱色素灶 色素增 殖 玻璃膜疣 视网膜出血和水肿 脂质沉着 色素 上皮脱离 机化瘢痕 视网膜萎缩 色素上皮撕 裂等 1 临床常用的黄斑区各种光学眼底照相的拍 摄角度和类型 一般为3 0 0 一5 5 0 散大瞳孔模式 要求瞳孔直 径 5 5m m 和免散大瞳孑L 模式 要求瞳孔直径 3 3 4 0m m 均可 l 临床常用的光学眼底照相类 型包括彩色 无赤光 自发荧光照相以及F F A I C G A 黄斑疾病眼底照相类型包括彩色 必须 和 无赤光 选用 照相 2 视野的确定 黄斑疾病彩色F P 采用修订的黄斑标准3 个照 D O h1 0 3 7 6 0 e m a j i s s n 0 4 1 2 4 0 8 1 2 0 1 5 11 0 0 3 通信作者 许迅 2 0 0 0 8 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 科 E m a i l d r x u x u n s j t u e d u c n 标准与规范探讨 相视野 m o d i f i e d3 一s t a n d a r df i e l d s 图1 若临床 怀疑P C V 时可增加颞上 颞下 鼻下和鼻上4 个照相 视野 初诊和每次随访时均须进行黄斑区彩色F P 照相视野1 F i e l d1 F 1 彩色F P1 张 照相视野2 F i e l d2 F 2 彩色F P1 张 无赤光 F Pl 张 照相视野3 F i e l d3 F 3 彩色F P1 张 3 图像的存储 拍摄完成所需的图像后 导出正确格式的相关 图像 即应以全分辨率保存数字图像 图像文件类 型 无损压缩的T I F F 格式或无损压缩的P N G 格式 4 拍摄时的屈光补偿 对于屈光不正患者 常常需借助屈光补偿进行 调节 屈光补偿分为 一 0 A 共4 个挡位 挡 5 0 0 2 3 0 0D 针对老视眼 高度远视眼和无晶 状体眼 一挡 一9 0 0 一2 3 0 0D 针对高度近视 眼 A 挡 2 2 1 3 0 4 1 0 0D 针对老视眼 高度远视 眼 无晶状体眼 眼部前节照相 若屈光补偿挡位 在 一或A 当切换到眼底时监视器中的裂隙线 将不显示在屏幕上 图像的清晰度可通过聚焦按钮 进行调节 5 拍摄时的瞳孑L 要求 1 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 应充分散大瞳孔后 检查 若患者瞳孑L 无法充分散大 瞳孔直径 3 3 4 0m i l l 且 5 5m m 时 可按下 S m a l lP u p i lS w i t c h 并切换视野角度进行拍摄 若瞳孔直径 5 5m m 和免散大瞳孔模式 要求瞳孔直 径 3 3 4 0m m 均可 临床常用的光学眼底照相 类型包括彩色 无赤光 自发荧光照相和F F A 视 网膜血管性疾病眼底照相类型包括彩色眼底照相 必须 彩色立体照相 选用 和无赤光眼底照相 选用 2 视野的确定 彩色照相范围应包括视网膜后极部 近周边部 和远周边部 图4 爹 n 一 图4 视网膜血管性病变眼底彩色照相视野l 一4 及Z 5 和z 6 分布 1 照相视野1 视乳头 图像以视乳头为中心 2 照相视野2 黄斑 图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 3 照相视野3 黄斑颞侧 将黄斑置于图像的 鼻侧边缘 4 照相视野4 视乳头鼻侧 将视乳头鼻侧置 于图像的颞侧边缘 5 照相视野5 近周边部 z 5 血管弓到赤道部 6 照相视野6 远周边部 Z 6 赤道部向前 3 黄斑区立体照相 在没有O C T 检查的情况下 黄斑区立体彩色 F P 有助于判断黄斑水肿嘲 真正的立体彩色F P 是使用分光镜仿照左右 眼 一次曝光拍摄2 张具有视差的眼底像 同时法 立体照相 使用一般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立体照 片 只能通过模仿人左右眼的2 个角度 2 次曝光拍 摄2 张眼底像 续贯法立体照相 立体眼底照片 是左右并列的2 张图像 只能通过立体镜才能识 读 2 张眼底像的左右排列顺序不能颠倒 如果顺 序颠倒将导致读出错误信息 一般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立体照片的方法 拍 摄时患者注视固视点 照相机的高度保持不变 先 使左右2 个照明亮点边缘清晰 第1 张操纵杆向左 移动 使照明亮点偏向右处拍摄 代表左眼视照 片 第2 张操纵杆向右移动 使照明亮点偏向左 处拍摄 代表右眼视照片 拍摄速度要快 拍摄 的目标若出现移动 2 张眼底像则须重新拍摄 有 时因患者的因素 拍摄的2 张眼底照片一明一暗 应不影响立体效果 2 张图像拍摄顺序无具体要 求 只是排列顺序不能颠倒 对操纵杆左右移动的 幅度无太多要求 只是移动的幅度不宜过小 否则 会失去立体效果 移动的幅度反映的是观察者的 瞳孔距离 4 拍摄时的屈光补偿 对于屈光不正患者 常常需借助屈光补偿进行 调节 屈光补偿分为 一 0 A 共4 个挡位 挡 5 0 0 2 3 0 0D 针对老视眼 高度远视眼和无晶 状体眼 挡 一9 0 0 2 3 0 0D 针对高度近视l i l 曼 A 挡 2 2 0 0 4 1 0 0D 1 针对老视眼 高度远视眼 无晶 状体眼 眼部前节照相 若屈光补偿挡位在 一或 A 当切换到眼底时监视器中的裂隙线将不显示在 屏幕上 图像的清晰度可通过聚焦按钮进行调节 5 拍摄时的瞳孔要求 1 当患者瞳孑L 无法充分散大 瞳孔直径 3 1 3 4 0m m 且 5 5m m 时 可按下 S m a l lP u p i l S w i t c h 并切换视野角度进行拍摄 若瞳孔直径 3 3 4 0m m 则无法获得清晰的眼底图像 2 若调节聚焦按钮无法使左右裂隙线呈现为 1 条直线 可通过切换屈光补偿进行调节 若屏幕 中无法显示裂隙线 可降低亮度水平进行调节 若 2 条裂隙线无法全部看见 则需检查受检眼的瞳孔 是否充分散大 眼部是否被睫毛或其他外界物体 遮挡 6 视网膜周边区域的拍摄 通过让患者利用拍摄眼的对侧眼注视外部固 视标 可拍摄眼底周边区域 或通过仪器的上下倾 斜和水平变角 亦可拍摄眼底周边区域 即逐渐松 开 I n c l i n a t i o nB r a k eK n o b 倾斜制动手柄 直到 能移动 I n c l i n a t i o nH a n d l e 倾斜钮 后 用 I n c l i n a t i o nH a n d l e 改变仪器的倾斜角度 倾角范 围为向上最大1 5 向下最大1 0 0 若要改变水平角 度 松开第2 臂上的 S w i n gA r mL o c k i n gL e v e r 旋臂 蕊 舄一一一 7形 万方数据 8 1 2 主堡8 星科叁志2 Q 1 5 生 月筮51 鲞筮 期g 丛 Q P h h 堡 盟 堡b 盟2 Q 1 5 y Q 51 盥Q 锁定手柄 轻推仪器的侧面或拉聚焦按钮 改变 仪器的水平角度 水平角度变化范围是向左和向 右各3 0 0 进行上下倾斜和水平变角 直到得到理 想的位置后拍摄 7 成像质量要点提示 1 概述 拍摄时应先拍摄患眼图像 再拍摄对 侧眼图像 拍摄时应即刻审查所有数码图像的质 量 选择最完整清晰的图像保存 删除多余图像 2 患者配合 缩短患者眼睛暴露在明亮灯光 下的时间 降低检视灯和检查室房间的亮度 以提 高患者拍摄时的依从性 适时要求患者眨眼 以确 保角膜清晰 3 高度近视眼患者视网膜图像的聚焦和清晰 度 高度近视眼患者由于后巩膜葡萄肿或其他原 因 很可能出现整个拍摄视野无法清晰聚焦的情 况 拍摄时应保证视野中病变位置的焦点清晰 必 要时可适当牺牲周边视野的清晰度 4 图片过度曝光的处理 过度曝光导致的问 题通常难以修复 过度曝光时图像周边的亮区可 使周边部视野模糊 若出现此情况应减少曝光或 增益后拍摄额外的图像 同时保存2 张亮图和2 张 暗图 8 影像采集模式 1 若患者仅进行彩色F P 拍摄 则自发荧光眼 底照相模式 无赤光眼底照相模式和立体彩色眼底 照相为可选择性拍摄 2 若患者除了彩色F P 拍摄外 还需要进行 F F A 则必须在造影剂注入前进行自发荧光眼底照 相模式和无赤光眼底照相模式的拍摄 此外 广角激光眼底照相机可以在瞳孔直径小 至2m m 情况下 一次扫描到接近2 0 0 约8 0 的视 网膜范围 可更加容易反映全视网膜血管性病变 对已经配备了该设备的眼科机构 建议应用该设备 进行视网膜血管性病变的检查和随访 二 F F A 可用于检测发现视网膜血管性病变中存在的 视网膜血管扩张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 视网膜微 血管瘤样扩张 视网膜出血 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视网膜及视乳头新生血管 黄斑水肿 视网膜血管 渗漏 视乳头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渗漏 视网膜无灌 注区 脉络膜的充盈缺损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等 1 拍摄的基本原则 1 拍摄范围应包括视网膜后极部 近周边部 血管弓到赤道部 和远周边部 赤道部向前 2 每个拍摄部位均显示造影的相对早期 中 期和晚期 3 早期拍摄以主检眼为主 兼顾双眼 2 拍摄的范围 一般为5 0 拍摄 具体视野分布同视网膜血管 性疾病彩色F P 图4 3 拍摄的过程和部位选择 表1 表1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不同拍摄时间的部位选择 注 8 示进行自发荧光眼底照相 拍摄视野同视网膜血管性疾 病彩色眼底照相 1 示照相视野l 一视乳头 图像以视乳头为中心 2 示照相视野2 一黄斑 图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 3 示照相视野3 黄 斑颞侧 将黄斑置于图像的鼻侧边缘 4 示照相视野4 视乳头鼻侧 将视乳头鼻侧置于图像的颞侧边缘 Z 5 示照相视野5 近周边部 血 管弓到赤道部 Z 6 示照相视野6 一远周边部 赤道部向前 z 5 z 6 区 每个时间点各需要拍摄1 0 1 2 张 其中包括鼻上 鼻下 颞上 颞下 4 个象限 每象限2 张 以及鼻侧 颞侧 上方 下方各1 张 必要时 检查拍摄时间可延长至1 0m i n 4 操作注意事项 1 自发荧光眼底照相和无赤光眼底照相的拍 摄必须在造影剂注入前进行 2 若怀疑患者为视网膜动脉阻塞 则在F F A 拍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主检眼的最早期图像 3 F F A 检查需严格遵守适应证 排除禁忌证 4 F F A 检查室需配备急救设备和药物 相关 人员需接受过急救培训 5 图像的存储 拍摄完成所需的图像后 导出正确格式的相关 图像 即应以全分辨率保存数字图像 广角F F A 易于发现视网膜血管性病变中的远 周边视网膜病变 若已具备广角F F A 设备 建议使 用广角眼底照相机进行F F A 检查和随访 万方数据 生堡8 星科塞志2 Q 生 旦箜 鲞筮 期 h 也 Q P h h 堂翼Q 盟Q 塑b 堕2 Q 1 5 y Q 51 丛Q l 8 1 3 三 特别说明 规范化的黄斑疾病和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眼底 影像学检查需遵循上述基本内容 在此基础上允许 增加检查范围或以其他参数进行额外拍摄 以获得 更加全面的病变信息 形成规范意见的专家组成员 黎晓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底病学组前任组长 执笔人 许迅 赵明威 王雨生 张军军 陈松 陈有信 崔彦 方肖云 李瑞峰 李筱荣 刘铁城 吕林 宋艳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眼底病学 组组长 执笔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底病学组副组长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 眼底病学组副组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 1 l l i 底病学组前任副组长 以下眼底病学组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天津市眼科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眼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 河北省邢台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 苏冠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 孙晓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文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张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参加讨论的其他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苏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执笔人 陶 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王根生河北省邯郸市眼科医院 叶俊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眼科 俞素勤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志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杨培增教授参加讨论并提 出宝贵意见 声明本规范内容与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厂商无经济利益关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临床诊疗指南 2 0 1 4 年 J 中华眼科杂志 2 0 1 4 5 0 11 8 5 1 8 6 5 2 E a r l yT r e a t m e n tD i a b e t i cR e t i n o p a t h yS t u d yR e s e a r c h G r o u p G r a d i n gd i a b e t i cr e t i n o p a t h yf r o ms t e r e o s c o p i cc o l o r f u n d u sp h o t o g r a p h s a l le x t e n s i o no ft h em o d i f i e dA i r l i e H o u s ec l a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