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备课.doc_第1页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备课.doc_第2页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备课.doc_第3页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备课.doc_第4页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备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东海渔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教学准备:手风琴、磁带、录音机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2.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体会“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1.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2.乐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够。3.最后结束句的七拍长音,要训练学生用较长的气息支持来歌唱。教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1.发声练习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3.学生学唱歌曲(1)跟随老师学唱 (2 )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3)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三、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歌曲赶海的小姑娘体会了“赶海”的情景,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机会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四、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舞蹈动作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目标:能为赶海的小姑娘创编几个舞蹈动作,并让同学们表演。教学设计:赶海的小姑娘舞蹈设计1.第一段歌词1-8小节:双手叉腰,右脚踏出一步,左脚向右前方脚后跟着地,同时右腿屈膝。然后再做反方向。共2个八拍。9-12小节:往左前方轻轻跑几步,做捡东西的动作。 1个八拍。13-16小节:身体转向右边屈膝,双手扣在一起,头轻轻摇。1个八拍。17-20小节:双手做捂篓动作,屈膝,小碎步,身体先向左转,后向右,头随身体转动。1个八拍。21-24小节:屈膝,先抬左脚双手在左边打开,后做相反的动作。1个八拍。25-30小节:双臂在头两侧,掌心相对左右摇摆。1个半八拍。2.第二段歌词 31-38小节:动作同1-8小节。39-46小节:双脚分开,双臂在身体两侧,左右摇摆。2个八拍。47-54小节:两位同学面对面拉手转圈跳。2个八拍。56-61小节:做提篓动作,双臂在身体两侧前后摆动,双脚跳跃动作。1个半八拍。3.结束句 身体向左前方,右脚尖点地,双手呈喇叭状放在嘴前,1个八拍。然后向反方向做一个八拍。教学过程:1.先教分解动作2.然后跟随录音跳舞3.可选优秀者做表演4.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大海啊故乡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情感。2.能哼唱歌曲并按节奏创编两小节旋律。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要求: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教材分析:大海啊,故乡是一电影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情地表达了一位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歌曲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歌曲中多次运用了xx x.xxxx x 的节奏,好像起伏的海浪,也好像是在向妈妈倾诉着思念之情。第一乐句是个起句,从中音区开始的旋律优美、温柔,好像是在对人轻轻的述说,所以要唱的柔和、平稳。第二乐句是个承句,第一、二小节的节奏继续沿用了第一乐句的节奏,保持了音乐的统一。三、四小节的节奏发生变化。第三乐句是个转折句,把酝酿已久的激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在演唱时力度增强,充满激情。第四乐句是个合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音乐的情绪在激情过后又恢复了深情,首尾呼应,细腻的表现了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教学过程:1.第一遍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歌曲中唱了什么内容?2.教师介绍歌曲大海啊,故乡。3.第二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说出哪一句旋律使你最感动,为什么?4.第三次欣赏歌曲,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哼唱。5.师:这是一首怀念故乡,思念祖国的歌曲,许多身在外地的人都非常想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他们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比如台湾诗人余光中为了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写了一首著名的诗乡愁,请同学们读一读。6.在大海啊,故乡的伴奏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乡愁。7.由感情的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祖国和故乡的热爱。8.课后反思:第三课 小螺号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小螺号2.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小螺号。2.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的创编和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手风琴教学重点通过表演阿爸回来了体会渔民的劳动生活。教材分析小螺号由著名词曲作家付林创作于80年代,歌曲一经演唱就以独特的风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传唱开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第一乐段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歌曲结构。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舒展,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最后乐曲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在演唱方面,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特别要注意十六分音符的演唱,歌词比较密集,要训练学生均匀的呼吸和清晰的吐字。第二乐段的气息要长,并能够保持,以免在唱长音的时候,音准容易发生向低偏离的现象。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螺号(海螺是生活在海里的一种海洋生物螺的统称,个儿一般比较大,可以做成号角或工艺品。螺号就是用大的海螺做成的号角,生活在海边的人常用吹螺号传递信息)。2. 指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吐字、咬字要清晰,唱好密集的歌词部分,正确分辨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并能用弹跳的声音和较长的气息唱好歌曲的两个乐段。3.指导学生创编阿爸回来了。4.课后反思第4课 丰收欢乐而归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丰收欢乐而归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2.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境。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要求能为丰收欢乐而归的几段音乐填上适当的速度记号。教材分析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部分。由马胜龙、顾冠群作曲,全曲共分四部分,分别是(1)黎明时的海洋。(2)渔民出海捕鱼。(3)战胜惊涛骇浪。(4)丰收欢乐而归。乐曲表现了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丰收欢乐而归由三个部分组成:1.乐曲开始:在弦乐震音和扬琴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下,由笛子吹出悠扬的、节奏自由的散板旋律,表现了人们在战胜惊涛海浪之后的喜悦心情。2.中间部分:表现了渔民们战胜风浪之后,自豪的驾驶着渔船,乘风破浪,满载着丰收而归。3.结束部分:音乐的速度转为快板,节奏紧凑,再现了乐曲第二部分欢快的主题,这是根据浙东锣鼓的民间音乐改编的旋律,是全曲的核心音调,经过不断的变化,渐快、渐强,最后,鼓乐齐鸣,在最热烈的气氛中结束。教学过程1.第一遍欣赏乐曲丰收欢乐而归。感受音乐中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绪?2.教师介绍乐曲。3.分段欣赏:分辨三个不同的乐段。4.为各段音乐填上速度记号,并描述音乐表现的不同情景。5.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6.课后反思: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草原放牧教材分析:草原小姐妹是根据蒙古族儿童龙梅、玉荣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单群的英雄事迹创作的,由作曲家吴祖强、王勤樵和刘德海创作。乐曲结构独特,采用民族传统音乐多段体与西洋奏鸣曲式结构相结合的形式。教材选用了第一乐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听音乐,编舞蹈,故事,发挥想象力。2、能力目标:边聆听音乐,边从中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3、情感目标:感受草原的魅力。教学重难点:边聆听音乐,边从中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师准备:教学光盘、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一)欣赏草原放牧1、聆听草原放牧。2、教师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草原放牧是协奏曲的第一部分音乐。3、分段欣赏草原放牧,初步感受一种风格的两个主题的不同性格所表达的两种不同情绪。教学时可听一段议论一段。听听,议议。4、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所表现的鲜明对比,并用图形表示。5、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将对两段音乐的感受即兴编舞进行表演,表现出草原小姐妹的活泼可爱的形象。学生分两组:一组表演,一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6、把主题曲调让学生多听几遍,并要求学生能记住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族音乐的风格。7、初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8、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9、复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情景,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10、学生自由结合编故事。11、以草原巡逻兵作背景音乐,为学生讲故事作衬托。三、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简单介绍民族乐器“笙”的性能。四、教师小结本节课上课情况。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有节奏的声音表现音乐形象,初步感受“0嗒嗒 ”的节奏型。2、通过有表情地歌唱、说唱、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等一系列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音乐感受力、鉴赏力及表现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声习惯。教学重难点:1、用流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2、歌曲的后半拍起唱及一字多音处。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打击乐器等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律动表演、激趣导入:听音乐师生一起做律动。师:同学们好!在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许多儿歌和童谣陪伴着我们,有一首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老师到现在还记得非常清楚,你们会说吗?师生拍手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音乐中的故事。你们听,谁来了?(师模仿大象走路节奏,学生猜。)二、节奏游戏:2/4大象: 咚 咚 | 咚 咚 | 咚 咚 | 咚 咚 | 咚 0 |小老鼠: 0 0吱吱 | 吱 吱 0吱吱 | 吱 吱 0吱吱 | 吱吱 0吱吱 | 吱吱 0 |(1)学生模仿大象走路声音读节奏。 (2)学生模仿小老鼠叫声,拍手读: “ 0吱吱 吱 吱 ”(3)男女生做老鼠和大象配合读的游戏。三、学习歌曲:师:刚才大家的配合非常默契,可是在我们今天的故事中,大象和小老鼠可没有这么默契。在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听!1、学唱第一段词:(1)聆听音乐:课件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大象的歌师:在刚才的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大象驮着货物走过来。)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这段音乐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勤劳稳重的大象,它驮着糖果和鲜花,把甜蜜和芳香送到各个地方。想不想唱唱大象的歌?(2)再次聆听、轻声哼唱。播放谱例课件师:在刚才的演唱中,老师发现大家发音的口型和音乐的节奏对应的还不是很协调,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歌曲一字多音的情况比较多,现在请大家跟着录音开口默唱,听听录音中的声音和你心中的演唱是不是一致的。准备好了吗?(3)随音乐开口默唱。 播放谱例课件 师:现在能不能随着伴奏唱出你自己的声音?在演唱中注意感受:歌曲中有没有重复的句子?(它驮着糖果和鲜花,送往各个地方,送往各个地方。)这些重复句子的旋律是否也是一样的呢?(4)师弹琴分句矫正,突破难点。强调:重复句子的旋律也相同。找出自己演唱困难的句子。难点突破:唱“啊”的口型 开头的后半拍起唱 0 11(5)随伴奏演唱一遍。师:你们真的很棒,这么快就把大象的歌唱下来了,老师也和大家一样很喜欢这只大象,它走起路来虽然有些笨重,但却很勤劳可爱,可小老鼠却不这么想,它呀,只看到了大象的短处,而根本没有看到人家的美好品质,你看!2、有节奏地朗读第二段词。课件出示第二段歌词 “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出溜出溜跑过广场,刚刚偷吃了蛋糕,正在得意洋洋,刚刚偷吃了蛋糕,正在得意洋洋,这时老鼠遇见了大象,它嘲笑大象的笨样,夸耀自己的灵巧,要跨到大象背上吃糖”(1)指名朗读第二段词师:这位同学朗读得很有节奏感。我们的音乐故事为这段话也编配上了节奏,你想听吗?播放课件小老鼠的录音师:在我们听的流行歌曲里是不是也有很多这种说唱形式?想不想用这种方式表演一下?(2)小组分句创编节奏,用带节奏的念白朗读。鼓励学生突出声音力度的由弱到强变化。3、自学第三段:(1)师:正当小老鼠盛气凌人、得意洋洋的时候,在一旁的花猫早就听够了它的骄傲言辞,扑过去一口就把小老鼠吃掉了。你听!播放第三段音乐(2)师:这段的旋律和第一段是一样的,你能自己试着唱一唱吗?小组自学第三段。师:刚才在练习中有没有唱不太准的地方?我们再仔细聆听一下录音,跟着唱起来!四、巩固歌曲、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师:我们的故事讲完了,现在你知道故事中的主角都是谁了吗?小老鼠和大象的差别在哪呢?(小老鼠骄傲自大,而大象勤劳稳重。)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演。(学生可自己设计表演动作。)2、指名独唱,其他同学评议。学生自由结合成演唱组、朗读组,扮演不同角色表演。(大象和猫用歌唱的方式、小老鼠用朗读的方式。)3、分组展示。学生评议。五、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象大象一样勤勤恳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你发现了吗?你能举出具有这种美好品质的人吗?(环卫工人、老师、妈妈等)这些人都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然而象小老鼠这样的人总是嘲笑别人的缺点,其实,在自己的身上也有不少的缺点,最后只能落得可悲的下场。希望我们每一个,都能好好发扬自己的优点,多为别人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这样我们自己也会感到非常的愉快!你们说是吗?六、听音乐出教室:师:让大象的歌声伴着我们结束今天的音乐故事吧!七、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哪吒再生教材分析:哪吒再生选自动化故事片哪吒闹海音乐片段,四段音乐不间断演奏:1金光洞里 2哪吒苏醒3师徒相见 4出发报仇 主题鲜明,音乐形象丰富而生动。教学目标:1、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进行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教育,并从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2、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到情感体验上来。3、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音乐的记忆能力。教学重点:借助动画片的画面和情节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同时,把对音乐的兴趣集中到情感体验上来。教学难点:1、学生安静的聆听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2、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动画片中的音乐。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复习歌曲老鼠和大象(三)图片导入:1、“欢迎大家进入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出示图片)?”2、提问: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讲述的是其中的哪段故事?3、请一位同学叙述哪吒再生的故事情节。(四)乐曲欣赏哪吒再生:1、初听乐曲哪吒再生。2、提问:“音乐是怎样表现这段故事的?”3、引导学生自由回答。4、分段细听:(1)金光洞里(2)哪吒苏醒(3)师徒相见(4)出发报仇在教学时边听、边议、边讲,以引导学生想象,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音乐表现手段的认识。如:乐器一开始,扬琴奏出轻快的震音,似云雾蒙蒙的金光洞。2/2拍的节拍和全乐队的强奏,抒发了哪吒见到师傅时的悲喜交加、感慨万分的心情。三连音节奏的层层推进由学生来复述音乐中的内容。要求随音乐的出现顺序简单的讲述。5、其他同学可边听边画出你喜欢的曲中的人物或情节。6、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讲述及绘画。(五)课堂小结:提问:“我们只有怎样才能战胜凶恶的敌人?”卡通绘画擂台赛:教师引导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看哪组同学所画的动画人物多,质量高,多而好的组,教师发给那组同学一个卡通动物,并比一比哪组的卡通动物多。(六)课堂小结:“让我们一起比一比,看一看哪组的卡通动物最多,多的组便是今天的获胜组。让我们一起唱我是小小音乐家的歌曲,排队离开教室好吗?”(七)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唱歌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教材分析:本课我根据成语守株待兔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前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其中,第三四乐句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乐节构成,节奏独具特色,与前两乐句形成对比,装饰音的使用增加了歌曲幽默感。教学目标:1、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2、认识倚音记号,并准确演唱。3、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教学重点:能用诙谐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难点:能复述成语守株待兔的故事,懂得并说出它的寓意。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生共同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出课题。二、学唱歌曲(1) 感受情绪:老师范唱或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学生对优美、欢快情绪的音乐体验较多,对诙谐情绪的音乐作品接触较少,可以歌曲的倚音和风格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2) 初步学唱:跟老师听唱前两个乐句,提示第一乐句的倚音,以及第二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与顿音的演唱。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三四乐句旋律的进行特点;每个乐句中有两个旋律完全相同的乐节。指导学生自己视唱,提示十六分音符的四个字要吐字清晰,以及倚音和波音的演唱要准确。跟老师听唱第五乐乐句,提示一字多音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视唱第二段歌词,提示准确地按反复跳越记号演唱。三、外理歌曲(1) 这是一首叙事性的歌曲,在演唱时要注意分句。歌曲可分为五个乐句。前四个乐句都有四小节,一乐句一换气。第五乐句是扩充乐句,六小节,可在第二小节后换气。整首歌曲要唱得连贯、诙谐。(2) 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力度和速度演唱,表现出老农夫开始的得意和后来的失望等情绪。(3) 这是一首诙谐的歌曲,演唱时要注意表情和声音的特点。四、表演小结在唱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表演,每组可有演唱,表演。师生评价。最后,挑选一些表演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全体同学演唱结束音乐课。五、课后反思第三单元 我们的田野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们的田野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祖国田野的美丽。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CAI课件、录音机(音乐我们的田野)、VCD(歌曲我们的田野)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田野。(课件出示课题)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田野吗?生:田野上有野花。生:田野上有弯弯的小河,河里有小鱼。生:田野上有花,有草,还有各种小动物。师:这是你们眼中的田野,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绘田野的吧!(二)指导阅读理解师:请你们打开书,轻声把诗歌朗读两遍,边读边想:你认为诗歌中的那一句写的很美,为什么?生:“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这句写的很美,因为河水很绿,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师:你能读读这句吗?(生读)出示课件:动画碧绿的河水。教师范读。学生两人互读,指名读。生:“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这句写的很美。因为“起伏”特别美。师:“起伏”是什么样子?(生做手势)大家也做做。出示课件:稻田。师:请大家在闭上眼,边听边想象:这无边的稻田,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象海面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滚滚向前,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睁开眼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呢?轻声练习,再指名读,齐读。生:“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这句很美。因为荷花很多,都“开满”了湖。师:你认为这句该怎么读?读一读。(生读)出示课件:湖中开满了荷花。师:看这荷花,荷叶在湖面上挨挨挤挤,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真是美丽极了!你们喜欢吗?生:喜欢。师:画面这么美,那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美尽可能的展现出来呢?(范读)轻声读读。两个人互相读读。指名读。生:“金色的鲤鱼,长的多么肥大。”这句我特别喜欢,因为我喜欢鱼,鲤鱼颜色特别美,还很肥大。师:那你就读一读这句话吧!(生读)师:听的出来这句话确实很美,大家也读读吧。指名读。两人互相读。出示课件:鲤鱼。师:看这颜色,看这个儿,怎么样。你们喜欢吗?那就把你们的喜爱之情溶入到这句话中吧。范读。互读。指名读。齐读。师:你们还找到了哪句?生:“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这句话美,因为我喜欢野鸭,野鸭很多还藏着。(读这句)出示课件:芦苇和野鸭。师:这高高的就是芦苇。咦,不是成群的野鸭吗,那些呢?生:藏起来了。师:这些野鸭时隐时现,有些被芦苇挡住了,就像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谁来读读这句?(指名读)师:还有要补充的吗?(没有)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老师读全文)睁开眼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全文读一读。指名读第一节和第二节。(三)提高、欣赏师:诗歌通过河水、稻田、荷花、鲤鱼与野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多么生动美丽的田野画面。我想你们了解的田野景色肯定不仅仅是这些,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了解的田野景色给我们描绘一下。两个人先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描述。师:你们描绘的真是多姿多彩,我也想描绘一下老视眼中的田野,愿意欣赏吗?播放音乐我们的田野,同时演示CAI课件五个动画。配词:1、田地里,满眼绿色,农民们在辛勤的耕耘。2、秋天,高粱成熟了。看,这红红的高粱,在微风中向我们点头微笑。3、青青的草地上野花遍地,有紫的,有黄的,有红的,有粉的,它们在争香斗艳。4、一屡屡灿烂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照在林间,使林间的绿各式各样,或深、或浅、或明、或暗。5、水塘里,碧玉盘似的莲叶浮在水面,淡黄色的莲蓬亭亭玉立,雪白的莲花张开了笑脸。蜻蜓飞来,更是别有情趣。师:这就是我为大家描绘的几幅田野风光,喜欢吗?师:课本上我们的田野这首诗歌优美生动,如果配上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是锦上添花。愿意听一听吗?(播放VCD 我们的田野)。教学反思:第 二 、三 课 时教学内容:田野在召唤(歌曲)教学目标: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2、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田园的音乐既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欢快的。教学重、难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教学准备:钢琴、田野的挂图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共同演唱师生问好歌。2、做放松运动二、新课教学1、导入:大家请看田野的挂图。我们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歌曲我们的田野。下面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田园的歌曲田野在召唤。2、教师范唱3、模唱歌曲4、按节奏,读歌词5、画图:把你读到的歌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从歌词的内容、表现把它画下来)6、教师对歌曲处理歌曲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三、小结: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前奏曲、小步舞曲教学目标: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教学过程:1、 音乐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可以表现同一种意境。只是使用的材料不同。一种是用声音一种是用色彩。先请同学们欣赏英国画家康斯泰拨尔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园,想一想画面上表现了什么?2、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意境与这幅画的意境相似。3、 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欢乐颂是庄严的,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4、 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5、 试一试,在间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诵。并感受、对比有音乐伴奏和没有音乐的朗诵有什么不同?6、 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吗(如唱歌、雕塑、影视等)?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7、分组准备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幅田园小景。8、分组展示,师生评价。教学反思: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第四单元山乡牧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童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教具准备:图片(牧童、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3、学生回答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4、请学生贴出画面(1)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2)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3)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4)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5)贴出牧童出示课题二、学唱歌曲(一)掌握节奏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6、生:“二声部合唱”。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8、出示切分节奏X X X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10、学生小组讨论。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14、生:“好!”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二)视唱曲谱1、出示高声部旋律。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6、学唱二声部旋律(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5)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6)小组进行演唱。(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演唱第一句,其它三句每组一句怎么样?”(8)生:“太棒了!”(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10)两个声部完整演唱歌曲旋律。A、老师演唱高声部,学生演唱低声部。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11)师:“看样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词了,下面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12)生:“好!”(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三、知识扩展: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4、国旗5、首都:布拉迪斯发。人口:539万。面积:4.9万平方公里。6、风景欣赏: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材料。五、随牧童欢快旋律出教室。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2、欣赏歌曲牧童。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歌曲牧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2、欣赏歌曲山童,了解、感受中不同风格的同一题材和体裁的艺术作品。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进教室2、跟老师一起律动,脚的节拍要准确二、复习歌曲1、用歌曲牧童作发声训练唱(绿),老师弹奏旋律。2、放磁带,学生复习歌曲牧童三、歌曲处理1、牧童是一首江苏民歌,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抒情,我们唱这首歌时不能大声喊叫,要有表情地唱。第三段歌词出现了“依呦”,老师启发,赶羊时的绵唱声,这叫衬词。老师再放音乐,看谁唱得好听,看谁有表情地唱。2、分小组讨论,创编歌曲的力作,探讨三角铁的敲击放法。3、放音乐,有表情演唱,部分同学表演,打三角铁,老随学生一起表演。四、唱新歌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牧童放牧,不仅能放羊,还可以放什么动物。今天我们再来学唱一首牧童放牛的歌曲放牛歌。(同样的画面,点击鼠标出现牛群、牧童、歌曲)1、放课件放牛歌两遍,学生可默唱2、老师弹奏并大声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3、同学们,你们在歌唱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展开想象)仿佛看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4、让我们再来唱一遍,仿佛你就是那个小牧童,老师看看你怎么放牧,怎样兴致勃勃回家的。(放音乐,学生唱)五、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1、这个牧童啊,每天去放牧,可是有一天牧童不知哪去了,放牧的是他的爸爸,咦,牧童到哪去了?我们来听一首歌,让同学们在歌曲中找答案?(放牧童到哪去了磁带)2、有谁找到了答案?3、师:我们找到了牧童,他在希望小学读书呢。他实现了自己上学的愿望,我们是不是为牧童高兴啊!六、小结: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牧童往日的生活。复习歌曲牧童学生表演;复习放牛歌,可加上锣、敲、镲的节奏,如没有,可用拍手、拍腿、跺脚。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活动:创编山林的歌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的声音,结合音乐作品中对其的描述,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里,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山林的歌谣。教学过程:1、播放歌曲山童。2、导入: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林间的声音?山风:呼呼呼呼;小草:习唆习唆;羊跳:蹦达蹦达;小鸟:唧唧喳喳;泉水:叮叮咚咚。3、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泉水:哗哗哗哗 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 马蹄:嗒嗒嗒嗒4、声部节奏:将学生自己收集的声音,转成节奏模仿,再改为二声部、三声部等。如:泉水:哗哗哗哗 马蹄:嗒嗒嗒嗒小草:习唆习唆 小鸟:叽喳叽喳5、旋律写作练习。(1)歌曲中是怎样描叙这些声音的?再听歌曲山童。(2)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种形象创编旋律。要求:选用书上给定的节奏型,在旋律写作上只用do re mi sol la(3)小组展示。(4)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创作的单声部旋律,组合成二声部旋律。6、将学生的作品录制收集学生档案夹。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教学目标: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们的田野,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思想内容,感受音乐诸表现手段为塑造音乐形象作用,激发学生体会一首乐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产生变化,其情绪也随着产生变化的效果。2、通过以上的演唱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图画。教学过程:一、播放音乐,学生击拍进入教室。二、组织教学(略)。三、基本练习。1、发声练习(小黑板)1=F 2/40 51 36 55 43. 52 11要求以平稳的呼吸,优美的音色发音,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任何停顿,后半拍起唱为难点,发音时先弱后强。发音时,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圆润、响亮些。2、视唱练习1=C 2/401 345567i556543 122651教师展示板书后,用教鞭指谱视唱,并指出本练习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时出现连音线,使第二小节和第四小节的“5”时值增长,唱成二拍半。视唱时,先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点,然后再加快速度视唱。四、复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丽、壮观、富饶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获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一等奖。要求学生以宽广、优美的声音演唱。(一)复习曲谱1、分析曲谱,指出容易唱错的地方,如:第一乐句6 53. 5132错 唱成6 53. 51322 0第二乐句3 566.65322032 错 唱 成3 566.6532第三乐句3 21 7615 错 唱 成3 21. 7615最后1 233.33 33 2 51 错 唱 成1 23 3.32 512、教师用钢琴弹奏曲谱1、5段,学生随琴声出拍认真默唱1、5段曲谱。(二)复习歌词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壮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江山如此多骄。1、分析歌词,探讨如何唱好本歌提问、讨论:同学们,请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动、优美,那我们应该如何演唱好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呢(主要从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绪等方面入手。)2、教师播放录音1、5段,学生认真细听。3、教师指挥,学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六、欣赏启发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第三乐段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未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四)欣赏全曲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五)讨论、谈体会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师: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泼水节情景的。2、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1)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有所了解。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注意区分“X.X XX”“ X X X.X”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 都 像只 小水鸟”节奏的正确。难点是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句,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2)引导学生分析乐谱,哪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音调也大多相同,两处不同的音调你能唱准吗。(3)学唱第一、二乐句的歌谱,可结合运用听唱法。(4)随伴奏带再学唱几遍歌词。(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的斗争,部分学生可用大锣和铃鼓模仿其音响。3、学生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三、音乐活动:当学生初步学会后可让他们伴随快乐的波水节的音乐自由起舞,也可以作些即兴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再找些傣族风格的乐曲来代替快乐的泼水节,这不但可使学生更增添兴趣,而且可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傣族风格的音乐。四、最后在边唱边舞蹈中结束全课。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教学目标:1、继续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能随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2、 初步了解塔克族及该民族乐器常用的民族乐器鹰笛和手鼓,了解火把节的概况和民族乐器的中阮。3、学习演奏手鼓,为乐曲伴奏。教学过程:1、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快情景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到傣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能跟着哼唱几遍,以后有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联想和相象,想象越丰富,你对乐曲的理解就越深,对“对音乐语言”就越熟悉。最后,还要注意乐器的音色。(1)初听乐曲。随教师学唱主题A,要求能初步记住。(2)复听主题A。(3)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4)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为A、B两段旋律填上速度和表情用语。3、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1)简介塔克族及鹰笛、手鼓。(2)初听乐曲。(3)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边用“X.X X X”的节奏型为这一主题伴奏。(4)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持手鼓实践,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5)教师奏主题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6)复听乐曲。4、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那达慕之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节日那达慕。2、初步接触歌曲。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唱出气势。3、能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教学重、难点: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吐字清楚、有感情的演唱歌。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学生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进入教室。2、 师生问好。二、新授导入1、美丽的内蒙草原师:“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草一朵、牛羊好似珍珠洒,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描写的是哪里?生:内蒙古大草原!师: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绿色的草、五彩的繁花、白色的羊群、枣红的马,还有远处缓缓起伏的丘陵和挺拔的白桦林。这就是盛夏的内蒙草原,从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到空灵的藏北大草原,从绚丽的木兰围场,到优雅的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