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潭文化读本隋唐五代的金粉繁埠清末文化学术大腕、湘潭雄杰王闿运在其所撰光绪湘潭县志中指出:隋唐五代以前,湘潭北阻洞庭,南绝五岭,仍属欠发达地区;唐以后,因商路的变迁、外埠商帮的进入,使湘潭逐渐成为超过长沙的商贸中心,富甲三湘。隋唐五代是指从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王朝始,历经大唐王朝280余年的盛衰兴亡,到公元979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给纷乱的五代十国划上句号,共计约400年的这段历史。也正是在并不短暂的这四个世纪中,湘潭由欠发达地区迈向发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得到更大发展。虽说从公元三世纪开始,全国经济重心渐次南移,湖湘地区经魏晋南北朝近400年的深度开发,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直到隋唐五代,湘潭才真正一改山国僻野、地广人稀的状况,成为比肩江南的富庶之地。毛泽东曾有诗云: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隋朝从兴到亡,只有短短的38年。存续的时间虽短,但对于中华文明,隋朝做出了两大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是发明科举制,二是开凿大运河。对湘潭的发展而言,正是科举制度面向全国的开科取士,才有了唐中叶以后湘潭本土人才群体的兴起;而大运河的开辟,则很快使得湘潭的水陆交通运输优势更为凸显。人类社会的发展充满着辩证法。有时候大环境的变糟会导致某些小环境的发展加快。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对唐王朝而言,这是一个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对于湘潭来说,同样是一个转折点 一个由小发展步入大繁荣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两位主角安禄山、史思明万万没想到,其发动的这场同中央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战争,会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产生那么深远巨大的影响,他俩更不会料到,这场历时七年的战争,成为湘潭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的特殊机缘。“安史之乱”虽说对全国经济发展不利,但就全国商贸总体水平而言,并未因之衰歇,只是因水陆商路变迁,商业布局随之发生重大改变。与西线并存的东线因藩镇割据、相互交恶而废弃,东路西移,东西两线合而为一,中原经赣水与吴越、岭南的交往,被迫绕行西线。江淮、吴越、岭南、湖湘的漕粮贡物、商旅百货的转运,均取道西线,西线因之成为唐王朝的生命线。湘潭地处西线要冲,水陆商路西移,皆贯湘潭。东线冷落之后,以往沿赣江而下,辐辏南昌的商货,遂云集湘潭。中原、江淮、巴蜀大船所载而来的货物,必在湘潭洛口港分装,小舟运抵湘南、两广;而省镜、岭南货物必小舟运集湘潭,改装大船,扬帆远渡洞庭湖,年复一年,湘潭遂成中转贸易的枢纽。湘江河上,帆樯蚁集,百舸争流。商家在这里云集交易,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此时的湘潭开始孕生交融六合、吐纳百川的雄然与大气。因经济地位的日益凸现,唐天宝八年(749年),遂恢复汉代湘南县故地为湘潭县,设易俗河(古名“洛口”)为县治。其时的易俗河拥有建港的优越条件,成为沟通“百越”与“荆湘”的中转贸易大港,船舶业较为发达,作为商贸繁埠而逐渐声名远播。湘潭经济史话作者尹铁凡先生认为:对于唐代洛口人马辐辏、商旅杂杳的情形,历代县志不曾提及,然细考典籍,湘潭的金粉繁华实启于斯时。与湘潭缘分深厚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596-659)曾写有湘潭偶题一诗,诗中“踏遍九衢灯火夜,归来月挂海棠前”的诗句,正是对其时湘潭街肆连云、灯火万家的鲜活写真。晚唐最具影响力诗人之一的许浑(约791-858)卢山人自巴蜀由湘潭归茅山因赠一诗,也为我们留下了唐代湘潭都市生活的珍贵资料:导引岂如桃叶舞,步虚宁比竹枝歌。华阳归隐莫归去,水没芝田生绿莎。据诗意推测,许浑自韶州探友归来,在湘潭盘桓休闲娱乐,巧遇从巴蜀归来的方外友人卢道士。他乡遇故知,心情很好兴致很高的许浑用诙谐戏谑的笔调调侃老友:道家的“导引”、“步虚”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哪里比得上金粉之都湘潭有如活神仙似的生活,“桃叶舞”、“竹枝歌”的万种风情怎不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许浑的诗亦反映出唐代湘潭都市生活的繁荣。唐初之时,湘潭有一旧习:除非有政府指令,否则粮食一律禁止外运。后来因湖南粮食年年丰收,弄得谷价很低大大的伤农,唐朝政府遂取消旧规。自此,湖南粮食源源不断北运,湘江之上运粮船队络绎不绝。湘潭的洛口不仅是漕粮仓库所在地,亦是长安、江淮米商趋之若鹜的地方。不仅湖南运粮食出去须经过湘潭,而且湘人吃的淮盐也要通过湘潭而分销至湖南境内各地。来自海上贸易中心广州的大宗香料、珠宝等,从湘潭转输中原腹地,中原的丝绸、瓷器亦多取道湘潭进入广州运至海外,转运贸易颇为繁盛。“绿水暖青萍,湘潭万里春。瓦樽迎海客,铜鼓赛江神。”许浑这首送客南归有怀诗里的“海客”,指的即是四海五湖之商客,亦包括浮海而来大唐的舶商。诗的大意是说,在春江水暖的时节,湘潭境内一派春意盎然,热情的湘潭人一边用瓦樽盛美酒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一边在铜鼓声声中陪着客人坐在美丽如画的湘江边,兴致勃勃地观赏划船祭奠“江神”的龙舟赛。“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竞渡就有人击鼓。”这是当代诗人余光中吊屈原诗中的诗句。铜鼓是一种流行于湖南、两广及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后流传至东南亚地区,自春秋战国直至明清均有铜鼓,一般用于祭祀、召集、婚庆、节日等。“千年的水鬼惟你成江神,非湘水净你,是你净湘水。”“江神”指楚国大夫屈原。显然,这首诗描写的是湘潭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其时,观看龙舟赛的不仅是本地的居民,还有不少旅居湘潭的客商。中国是一个素来注重记载历史的国度,但以往所记述的历史往往多是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历史。湘潭凭借湘江水运优势,在“安史之乱”后一跃而为金粉繁埠,这其中有着纤夫、挑夫们的一份重要贡献,这一群体的生活却于史志中鲜有记载。纤夫是指那些专以纤绳帮人拉船为生的人,而挑夫则靠帮人挑运货物、行李讨生活。在缺乏机器动力的时代,若是没有纤夫、挑夫群体的辛勤劳作,商贸繁埠将成为一座死气沉沉的呆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条规中有:“不得枉杀老弱、无力、挑夫。”将挑夫与老弱、无力并列作为保护对象,体现的是一种温暖的人文关怀。挑夫们除一根扁担、纤夫们除一根纤索之外一无所有,仅凭自己的一身力气要支撑起一个家庭,属于虽弱势却可敬的群体。然而,他们的本职劳作干得再出色,在传统史家的眼里也只是不值得为之费笔墨的芸芸众生。在当今一些山区的旅游景点,我们能看到一些现代挑夫,专门为游客或山上的商业店铺挑运货物,因为山区的道路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搬运货物比较困难,故只有靠人力来搬运。但纤夫这一职业却永远成了历史的遗迹。要了解湘江河上纤夫的劳作情况,不妨看一看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的前进着。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交织在一起。在中国,许多纤夫拉纤的时候是不穿衣服的,暮春、夏季、初秋等温暖的时节多是光着身子,即使面对大姑娘也是泰然自若。如果说列宾的这幅画堪为现实主义绘画杰出的代表作,那么1990年代在中国大陆广为流传的纤夫的爱则纯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情歌了。作品采用男女对唱形式,男声粗狂、火爆,女声甜美、委婉,一刚一柔,相映万趣,它表达的是三峡纤夫与峡江妹子浓烈质朴的情爱。昔日湘江河上那些纤夫的生活,不会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那样沉重,但更不会像纤夫的爱中那样潇洒。简而言之,湘江河上的挑夫、纤夫们真实的生活,用得上外国影片简爱女主人公的那句名言:生活就是含辛茹苦。也正是有了这些芸芸众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含辛茹苦的打拼支撑,才有了湘潭抓住历史机遇中脱颖而成人声鼎沸、车马喧阗的金粉繁埠。伴随经济繁荣而来的,是湘潭人文的逐渐勃兴。从唐朝诗人刘言史“湘瓷泛轻花”的诗句中,不难感受其中独有的文化之美。湘瓷产自包括湘潭在内的湘中地区,其中以长沙窑烧出的瓷器最富盛名。“轻花”并非雕刻之花,而是具有相当高工艺美术水平的浮绘之花。自古以来,工艺美术即非单一的美术设计,而是一个与工艺制作、价值观念、民俗心理相联系的统一体,“湘瓷泛轻花”反映着当时瓷业中的一种新工艺文化。大约在刘言史写出此诗的四五十年后,湘潭本土的人才何涓、潘纬在晚唐的唐懿宗年间(860-874)双双考中进士,开湘潭科考史之先河,被后世视为湘潭的潭学兴盛的最早兆头。何、潘两人皆以诗文闻名于当世。潘纬属于苦吟派诗人,造语新奇,风格近似于“苦吟诗人”贾岛,曾经作古境诗一首,经过无数次修改,以致反复推敲十年方才定稿,中有“篆经千古涩,影泻一堂寒”佳句,为世所传颂。其名篇中秋月、琴录入全唐诗,余多散失。何涓则是诗人中的快枪手,曾一夜写就潇湘赋,故有“潘纬十年吟古镜,何涓一夜赋潇湘”之美谈。何涓的潇湘赋铺叙华丽,对仗工整,格调如诗,天下争相传写,可惜已散失,仅存“雁影数行秋半逢,渔歌一声夜深发”一联,录存于全唐诗。全唐诗编撰于清康熙年间,共收录了2800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何涓、潘纬的诗歌位列其中,使湘潭本土诗坛终于有了国家级水平的诗歌。从此,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使湘潭的文明发展上升到新的水平。研读湘潭的历史会看到,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与湘潭亦有着乱世之缘。善于长途奔袭、流动作战的黄巢,曾驰骋于江淮及江南大地。黄巢破广州城后,宣布将挥师北上,直捣长安。于是越五岭进入湖南。仅经一天战斗便攻下潭州城。黄巢杀的都是文武官员戍卒,湘潭民间遂流传一句俗语,“黄巢杀人,在劫者难逃”。湘潭县的日华峰上迄今犹存黄巢祈雨坛,湘乡境内(现双峰县)有黄巢山,涓水即源于此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黄巢与部将朱温联手推翻了唐王朝。黄巢起义军从根本上瓦解了腐朽的唐王朝,但流寇主义害惨了他,毛泽东赞赏黄巢的革命精神,但反对黄巢的革命道路。所以,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时,也就特别注重根据地建设。对唐王朝的直接掘墓人朱温,毛泽东曾如此评价:“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说明朱温有曹操的某些雄才大略,但比曹操更为狡猾。公元907年,朱温以“禅让”方式篡夺了帝位,改国号为梁,是为梁太祖。这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开端。也就在这一年,已经占据湖南等地的马殷被朱温封为楚王,湖南开始进入令史家称道的楚王马殷时期。从唐王朝的覆亡到五代十国的兴起,此间对湘潭发展的影响并不大。马殷初据湖南,地狭兵寡,北、东、南三面为敌,如何在强镇如林的缝隙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宏观的政治、经济政策取向十分重要。马殷实行了颇具成效的一揽子兴湘政策,这使得隋唐时期本具优势的湘潭地区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初步奠定了湘潭作为湖南商贸中心的基础。首先,马楚政府利用湘潭易俗河在唐代已是繁华商业都会的这一优势,于是在此设场官管理,迅速建立起以易俗场为支点的市场网络体系,通过免征关税等一系列政策招徕四方客商,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的商业贸易。第二,马楚实施的货币政策较为成功。五代十国时期,铜钱作为硬通货流通“各国”,湖南少铜,铜荒在各国中最为严重,为克服铜荒,促使本国产品的外销,马楚政府一是铸铅钱、铁钱,二是在大宗交易中以契券(纸币的雏形)代铅钱、铁钱流通,以便于结算。因为马楚宽松的商业政策,易俗场不仅成为境内市场百货总集之地,亦是“外商”云集之地,湖南商货从这里走向全国。马楚时期奖励农桑、大力发展茶业的做法,对湘潭茶业发展的影响亦颇为深远。我国以茶为饮料,战国时期即已滥觞。唐代茶道大行,唐人陆羽用一生时间撰成茶经被尊为茶圣。湘潭广大邱岗山地土壤、日照、温湿度均为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最宜种茶,故茶叶生产在唐代即已相当发达。唐中叶以后,藩镇割据,国家税源日减,政府开始实施称为“榷茶”的茶叶专卖制度。五代各国已然沿袭唐代的茶叶专卖,惟有湖南的马楚政权允许私商经营茶叶,国家坐收茶税。一时间,四方巨贾遂如过江之鲫涌来湖南,湖南茶叶生产和贸易达到鼎盛,马楚茶叶在列国中独占鳌头,成为马楚政权重要的经济支柱。太平广记是宋代编撰的一部杂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新能源车辆货运运输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开发承包合同
- 2025版清单检查项在电力行业的设备巡检与维护合同
- 2025年度家居用品全国铺货合作协议规范模板
- 2025版绿色环保墙体租赁及推广应用合同
- 2025版上海电信光纤网络升级改造合同
- 2025年特色小镇土地及房屋买卖转让协议
- 2025版教育培训机构试用期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年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土石方工程居间服务合同
- 2025年医疗器械代理注册与产品注册推广合同
- 世界范围内社区支持农业CSA(下)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 NB∕T 10209-2019 风电场工程道路设计规范
- GB/T 4668-1995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 GB/T 17107-1997锻件用结构钢牌号和力学性能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课件 第一章
- 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 轨行区作业安全专项方案
- 大地的耳朵-阅读答案
- 2021年内江市工会系统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云南省食品经营许可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