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道路分级及无障碍设计.ppt_第1页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无障碍设计.ppt_第2页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无障碍设计.ppt_第3页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无障碍设计.ppt_第4页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无障碍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详细规划原理 徐轩轩 本次课内容 居住区道路分级及无障碍设计 居住区道路的分级 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 居住区道路通常可分为四级布置 即居住区道路 小区 级 道路 居住组团 级 道路和宅前小路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各级道路宜分级衔接 组成良好的交通组织系统 并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领域感 居住区道路 居住区道路用以划分并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它与城市道路一起组成道路网络 但必须强调它的功能是为居住区交通服务 不可与城市干道混同 居住区道路的布置形式常见的有T字型 十字型 山字型 居住区道路不仅要满足由城市进入居住区客货交通需要 还要提供足够的市政管线敷设空间 其路宽应考虑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并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地种植 如行道树 草坪花卉以及道路设施等 按各构成部分的合理尺度 居住区一级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必要时可增宽至30m 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在一般情况下采用混行方式 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 居住小区道路 居住区的次要道路 也可称小区主路 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 起到划分并联系各住宅组团 联系小区的公共建筑和中心绿地的作用 居住小区内部道路的布置形式有环通式 尽端式 半环式 混合式 方格网式 分枝式等方式 在布局上可分为三叉型 环型 半环型 树枝型 风车型 自由型等多种形式 环通式在布局上使小区主路在区内形成环通形道路 其优点是交通组织便捷 线型规则 但由于这种线型连通各组团 因此对组团的相对封闭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增加了过境交通 与之相比 尽端式 半环式及分枝式对居民的生活影响比较小 由于后几种道路布置形式增加居民出行交通路程 所以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照顾到人们抄近路走的心理和行为可增加步行系统解决这些矛盾 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干道 对居住小区来说则是小区的主路 沟通小区内外关系 其道路宽度的确定主要考虑小区内部的机动车与人行交通 不允许引进公共电 汽车交通 但考虑私人小汽车的发展需要 路面宽度要满足两辆机动车错车及非机动车出行的要求 则路面宽度宜为6一9m 道路红线宽度根据规划要求确定 但建筑控制线的宽度 即两侧建筑物的间距 要考虑小区内市政管线的敷设要求 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的不宜小于10M 组团 级 道路 上接小区路 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即从主路分支出来通向住宅组团内部的道路 组团级道路确定路面宽度涵义也类似小区级道路 只是道路交通流量和地下管线的埋设均要小于小区级道路 路面宽3 5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 采暖区不宜小于10M 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 宅前路 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是道路系统的末梢 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1 根据地形 气候 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 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 应选择经济 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2 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 道路通而不畅 避免往返迂回 并适于消防车 救护车 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 3 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 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4 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 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5 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 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 6 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7 城市旧区改建 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 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 8 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规定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 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 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1 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 2 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 3 主要道路宜平缓 4 路面可酌情缩窄 但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边沟和会车位 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居住区内道路设置的其他规定 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 应设不小于4m 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 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 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2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 其交角不宜小于75 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 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 3 进入组团的道路 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 救护车的通行 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4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 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 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 5m 纵坡不应大于2 5 5 当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 并应在尽端设不小于12m 12m的回车场地 6 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 时 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 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7 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 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 在地震设防地区 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 宜采用柔性路面 无障碍设计 我国残疾人及老年人的比例较高 残疾人占总人口的4 7 老年人口也达总人口的10 左右 尤其在大城市 城市老龄化已影响到城市的社会 经济 建设 法律等诸多方面 作为现代城市建设 无障碍设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为此 居住区内有必要在商业服务中心 文化娱乐中心 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公寓等设施地段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 无障碍交通规划的主要依据是满足轮椅和盲人的出行要求 按照其行为模式对主要人行步道的宽度 纵坡 建筑物出人口的坡道等 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轮椅坡道 室外轮椅坡道最小宽度根据手摇轮椅尺度及乘坐者自行操作所需空间 坡道最小宽度为1 5m 若另加身边护理所需空间 则坡道宽度不小于2 5m 坡道一般形式 根据用地具体情况可有不同的处理 一般形式有单坡段型和多坡段型 盲人盲路 在盲人的活动地段的主要道路及其交叉口 尽端以及建筑物入口设置引导设施 盲人路引 是一种特制的铺地块材和盲人引导板 铺设与设置于盲人的通道亡 形成盲人能识别的专用行进线路 地面提示块材 有 行进块材 与 停步块材 两种 前者提示安全行进 后者提示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