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的古树名木.doc_第1页
嵩山的古树名木.doc_第2页
嵩山的古树名木.doc_第3页
嵩山的古树名木.doc_第4页
嵩山的古树名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嵩山的古树名木河南省登封市作为省级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文物古迹、古树名木遍布全市各处。登封中岳庙是中国五岳名山存古柏树最多的庙宇,共有汉、唐以来的柏树2930余棵,其中汉至清代古柏330多株,柏树造型奇特,千姿百态。明登封县志记载:“至正十二年建观(白鹤观)前有古松一株,明末尤存焉,无人可问,乔木参天,了不知寺所在。”记载了当时寺庙林木繁茂的景象。当时营造的林木除本地树种外,还引入一些树种:普提树产于昆仑山,由少林寺创始人陀拔传入登封;贝多树,从印度传入我国,四季常青,一年开3次花,树高可达20多米,嵩山原有4株,现已无此树。据史料记载,嵩山古代寺庙宫观的院内营造林木少则10亩,多至170亩,计有1500亩,加上院外植数和小片林木,足有5000亩之多。将军柏现有二株,着生于登封城北五里嵩阳书院内。“大将军”树高10米,干高2.9米,胸围7.5米,冠幅东西13米,南北17米,弯腰躬礼,树干躺在墙上。“二将军”树高18.2米,胸围13米,冠幅东西15米,南北13米,干下部木质部年久腐朽形成空洞,可容数人,现仍枝叶繁盛、生机盎然、虬枝挺拔,望而巍然,每年开花结实,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的稀世名木,也是登封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将军柏也称原始柏,是登封现存古老的侧柏。它以其高大、古老、具有传奇的传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清代李觐光诗曰:翠盖摩天迥,盘根拔地雄。赐封来汉代,结种在鸿蒙。皮沁千心雪,叶留万古风。茂陵人已矣,此柏自青葱。嵩阳书院建于北魏孝文帝八年(公元484年),在建院前594年时,此树已被汉武帝封为将军,在荒山野坡,天然起源的可能性较大。赵朴初称“阅世三千岁”并不为过,按侧柏生长发育之规律推断,有人说此树是原始森林的遗物,因此称“原始柏”。 遍布登封全境的古树名木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还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每棵树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棵树都记载了一段历史。关于“原始柏”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来此浏览。他一进头道门,看见一株古柏,树高身大,枝叶茂盛,惊叹不已,说道:“朕,遍游天下,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柏树!”汉武帝面树此村仰望再三,感叹之余,信口赐封为“大将军”。封罢大将军,汉武帝在群臣的呼拥下,朝正中院走去,这时迎面又看到另一株柏树,比第一株大几倍,汉武帝心中颇为懊恼,但金口玉言,不能更改。最后他拿定主意,指着面前的大柏树说道:“朕,封你为二将军。”当时侍从官员感到汉武帝分得不明理,向武帝提示“这棵柏树比前一棵大”,武帝固执己见,说:“先入为主嘛!”随从官员也不敢强辩。再往前走,来到藏书楼前,又见到第三棵柏树,比第二棵柏树更大柏树,武帝心想,怎么一棵比一棵大?但我已赐封在先,岂能改口!只能按先来后到次序加封。武帝面对柏树说:“再大也只能当三将军了。”由于汉武帝封赐不当,三棵柏树都有情绪,最大的一株柏树认为,自己最大,却封为三将军,一怒之下,气死了(实际死于明末火灾);二将军也感到委屈,把肚子气炸了(即现在的树干有空洞,其它枝干也有裂口);大将军感到自己身小个低,没有资格当大将军,颇为惭愧,经常弯腰躬礼,向二将军、三将军及游人道歉,后人写诗讽刺:大封小来小封大,先入为主成笑话。三将军恼怒被气死,二将军不服肚气炸。大将军羞愧弯下腰,金口玉言谁评价。游人到此,不觉百念俱生。时至今日,两棵汉封将军柏,依然生长在嵩阳书院的大院内,汉武帝怎会想到这两株柏树,已成为他“先入为主,知错不改”的见证呢!这也就是将军柏原有三株,最小的称大将军,最大的称为二将军、三将军的缘故。三将军明末被烧死,今尚存两株。将军柏树龄,从受封至今就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说嵩载:此柏为三代之柏,李觐光则认为“结种在鸿蒙”。当代植物学界有测定“二将军柏”是原始森林的遗物,树龄至少为4500岁,堪称“华夏第一柏”,被专家们誉为“活着的文物”、“稀世珍宝”。嵩阳书院的将军柏,给人太多的惊讶和感叹。中岳庙的古柏和晋槐,给人平添了几多兴致。法王寺的银杏,在秋夜随着微风传出鸟鸣之音,给这所中华第一寺院罩上了神秘的光环。银杏,别名白果、公孙树、鸭掌树,拉丁名:Ginkgo biloba Linn.属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古老孑遗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是中国的保护树种。 登封城北6公里的法王寺寺院内两侧有4株银杏树。这几株银杏生长在这里,千百年来,听林涛,观雪景,赏山花,和鸟鸣,沐浴世间最纯净的阳光雨露,得尽了天地日月精华,自然修成了一副好心性,便是千百年间所有的风雨雷电对它们也丝毫未损。人们只要看到这几棵古树,就会产生一种敬畏,尽管都1800多岁了,但依然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这些树高28米,胸围7.06米,平均冠幅23米。盛夏季节树荫浓密,像一把绿伞,覆盖着整个佛寺;深秋季节,黄叶金扇,银杏如玑,山风掠过,落叶撒金,坠果散玉,景色迷人。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七十一年),明帝刘庄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在嵩山玉柱峰下建造大法王寺,安排两位法师翻译佛经、弘传佛法。传说此银杏树为摄摩腾亲手所栽,距今已近二千年,为嵩山地区为数不多的古银杏树。可能是此树受千年佛法的熏陶,已精灵成圣,每逢晚秋、冬 季和早春,时当子夜时分,树上能传出阵阵有节奏的木鱼声和诵经声,有人不信邪,用枪打树干,仍声响不断,真是神乎!佛乎!请君有兴可亲临其境,聆听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大塔寺的千年古槐,热情地欢迎着各位游客。少林寺的银杏、秦槐、千头柏的趣闻,使游客若有所思,会心微笑。初祖庵的六祖手植柏,是少林寺禅宗祖庭的见证。会善寺魁伟的古柏,虬劲的枝干似龙如凤。永泰寺的娑罗树和大叶杨被称为佛爷伞和旗杆杨,使人倍感神奇。箕山上的巢父槐讲述着尧访许由的故事,门头寨上的大疆(左为木)树诉说着九龙王的传奇。古槐遍布登封的各个角落,嵩山广场的国槐,刘胡同的古槐,槐树坪、茶亭沟、三过尧、龙池、夏庄等村的大槐树都被人奉若神明。“千年槐,万年柏,论古赶不上老柿伯”,山村的柿树更是不可胜数,挂满枝头的红灯笼给了我们太多的甜蜜和美感。柿树树木无言却有情。嵩山地区柿树分布很多,位于嵩山太子沟风景区的这两棵柿树,几百年来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兵荒马乱,但他们始终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相互体贴,相依为命,顽强地与世抗争,终于迎来了现在风调雨顺的和平时代,成为一个树木奇观,成为名副其实的夫妻树。夫妻结伴来此的旅游者必在此树下合影留念,以示百年同心,永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