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虾养殖技术1、必须为对虾提供符合其生态、生理要求的养殖环境。 对虾生病的重要原因是人为增加了其生存密度,改变了对虾的生活环境,使对虾生理发生变化,免疫力下降。 对虾是一种适应环境领域很广阔的生物,但不是任何条件都可以养虾;不了解对虾的需求,过分强调短期利益,投入的技术、能量、物量和期望的产量不相称。对虾健康的维持,应以对虾的生理状态正常为标准,有赖于对虾机体内的生理状态平衡和养殖池水环境的平衡、稳定。 即要求环境因子参数在最适宜范围内,另一方面短时间内参数变化幅度即使在最适宜范围内也不应使对虾产生胁迫(应激)反应。2、满足对虾营养需求,是对虾抵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代谢的重要条件。 在养殖条件下,单纯的满足投饵量或观察对虾胃饱满,并不足以说明已经满足了对虾的营养需要,关键是摄入的营养要素的质量和数量。弥补营养不足最经济方便的工艺是重视养殖池内基础饵料(泛指养殖池内对虾可利用的天然繁殖的饵料生物及其产物,如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的多毛类、寡毛类、线虫、小型甲壳类、贝壳类、贝类幼体、微生物和有机碎屑等)的培养和利用。分子水平的动物营养研究表明:日粮中的常量养分及微量养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物基因的表达,特别是通过代谢途径中的酶量和活性,进而影响机体的整个代谢过程。所以配合饲料中增加某些微生物或微生物形成的活性物质,可以提高对虾的生长速度及免疫能力,如ATP微生物制剂和某些多糖、酶等。3、良种选育及种质资源管理是发展对虾集约化养殖、保持对虾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养殖用水条件、不同的养殖模式,应该选择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用水条件、养殖方式的对虾品种。4、对虾养殖的各项技术措施,应协调配套处理好各项技术措施的关系和力度。单元养殖、多元养殖、精细养殖、粗放式养殖对于不同的对虾品种不但有区域性的特点,而且由于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往往是经验性的技术工艺占有重要成分,每项技术和工艺,都有其功能和合理性;在集约式养殖的条件下,许多生态功能要依赖人为的措施和干预才能实现,要不断地使用生产环节中的物质、能量投入和输出技术实现科学化和工程化。5、对于对虾疾病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杜绝发生传染病流行。对虾疾病特点:对虾是作为群体生活在水体中,由于水色的障碍,很难发现个别对虾发生疾病的初期症状。病原体容易经过水体或水域内的生物做载体传播流行,且不易被消灭。水污染易造成水质许多因子超过对虾的适应范围,影响到其生理功能及免疫力下降,使疾病易发生。对虾不具备特异免疫功能,易出现多种病原合并感染,难以治疗。多数虾病症状明显出现时已经不能摄食,口服药物难以使用。许多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中,当环境适宜病原体繁殖时,如虾自身免疫力下降则会出现病症。虾病预防措施:选用无特定病原的健康虾苗;检测应用生物、物理和化学手段消灭病原及病原携带者,切断病原水平传播途径;消毒避免对虾多种病原合并感染;ATP应用有限水交换系统,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减少应激影响;积水池、ATP使用优质饲料和强化对虾营养的添加剂,提高对虾的免疫能力和抗应激能力。ATP一、对虾养殖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一)对虾的防御机制与免疫特性对虾不具备特异免疫能力,但具有先天防御外界病原侵入的免疫系统,即细胞免疫系统和体液免疫系统。1、血淋巴细胞及其免疫功能。血淋巴细胞系统是对虾防御病原的主要屏障,血淋巴细胞既是免疫因子又是体液免疫因子的供应者。2、细胞吞噬、包囊作用。细胞吞噬,尤其是血细胞的吞噬能力,是对虾防御、消灭病原的重要机制。影响细胞吞噬能力的因素有:病原逃避被吞噬的能力,宿主的生理状态,以及养殖的环境胁迫因素如密度、溶解氧、温度、有毒物质污染等。3、对虾体液免疫对虾体液血淋巴包含多种识别异物和消除病原的免疫因子 1)酚氧化酶原系统 是一种含铜的蛋白酶,对黑色素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可抑制病原体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对伤口愈合、抑制病原、杀死病原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2)凝集素是一种抗体,能与细菌、脊椎动物红细胞等发生凝集的蛋白因子;3)抗菌肽即对虾素,对真菌、细菌特别是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活性更明显。4)对虾血淋巴中的和免疫有关的几种酶类的变化溶菌酶、溶血素、对虾血淋巴的抗菌活性、氧化酶、酯酶(EST)、过氧化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等对维持对虾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清除等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同时它们也在对虾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运转等起重要作用。4、环境因素对对虾免疫因子影响凡是对虾的生态环境要素超出了最适宜参数范围,必然会对免疫参数产生影响,尤其是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氨、亚硝酸等以及离子态重金属、农药、消毒药物对免疫参数基本上是负面影响。1)温度在适应的温度范围内,增加温度可提高对虾血细胞总量;在过热水温的条件下饲养对虾,刺激对虾的免疫系统,即使感染WSSV,对虾死亡率也大幅度下降。2)盐度在适宜的盐度范围内,较高盐度条件下对虾血细胞总量较高。3)溶解氧水环境低溶解氧状态,最容易使对虾免疫系统功能受到伤害,进而发生病原感染致病。4)氨对虾养殖最主要的代谢产物是氨,其数量特别是分子态的氨是重要的水质参数。不同种类的对虾对氨态氮的耐受力不同。5)多糖类。1,3葡聚糖、脂多糖和肽聚糖等在免疫生化过程中具有激活作用。在对虾感染WSSV的情况下,使用口服肽聚糖,对提高对虾血细胞总量有一定作用。二)、我国主要养殖对虾的生长特性是选择养殖品种、评价养殖工艺技术、健康管理、对虾健康状态的主要指标。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凡纳对虾快速生长期(m)、日增长体长(tl)和体重(w)雌:m4/3;tl=3.5mm;w=0.74g. 雄m3;tl=2.6mm;w=0.35g.雌:m6/3;tl=3.5mm;w=0.74g. 雄m3;tl=2.6mm;w=0.35g.雌:m4/3;tl=3.5mm;w=0.74g. 雄m3;tl=2.6mm;w=0.35g. 雌:m3;tl=1.2mm;w=0.20.25g. 雄m3;tl=1.2mm;w=1+(0.010.08)W 头胸甲长(CL)和养成阶段体长(BL)、体重(W)的回归关系BL仔虾=0.998+3.92CL BL成虾=3.62+3.44CL W雌=11.010-6BL3.0044(BL=7191.9MM)W雄=11.310-6BL2.9987(BL=7161.1MM)BL仔虾=0.998+3.92CL BL成虾=3.62+3.44CL W雌=11.010-6BL3.0044(BL=7191.9MM)W雄=11.310-6BL2.9987(BL=7161.1MMBL仔虾=0.998+3.92CL BL成虾=3.62+3.44CL W雌=11.010-6BL3.0044(BL=7191.9MM)W雄=11.310-6BL2.9987(BL=7161.1MMBL成虾=4CL (BL=40100mm)W=7.9410-4CL3.02 W=0.01581BL2.9314(W=0.626g)尾重BW和体重W的回归模型BW=bWa;BL 150mm;a=0.515,b=0.675;即BW=66%W64%WBW=bWa;BL 150mm;a=0.515,b=0.675;即BW=66%W64%WBW=bWa;BL 150mm;a=0.515,b=0.675;即BW=66%W64%W蜕皮周期4.534天,平均12 .5天,CL= 0.7mm( 0.21.4mm)繁殖的最适宜月龄M/(24个月)的体长BL和体重W范围雌M5/24BL =180190mm/240W=6580g/150g雄M4/24BL=140150mm/175W=3043g/65g雌M5/24BL =180190mm/240W=6580g/150g雄M4/24BL=140150mm/175W=3043g/65g雌M5/24BL =180190mm/240W=6580g/150g雄M4/24BL=140150mm/175W=3043g/65g雌M9/12 BL W 40g雄M6 BL W= g养殖对虾主要环境要素的适宜范围是选择养殖品种、评价养殖工艺技术、健康管理、对虾健康状态的主要指标。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凡纳对虾适应盐度范围(ppt)最适盐度范围2-4015-282-3210-2815-3524-301-3610-28适宜生长温度(C)基本不摄食的下限24-28726-301824-28826-3018饲料蛋白质要求维生素B1/B2/B3B5/B6/B12(mg)30%-45%36%-45%45%-60%25%-40%50/40/75/200/80-100/0.1 饲料矿物质营养要求钙2%;磷1.5%;镁0.2%;钠0.6%;钾0.9%;铁0.1%铜35mg锌0.1%锰50mg硒1mg钴10mgP:1%2%Cu:32mg/Kg脂类的要求4-8%(必须脂肪酸0.5-3%;不饱和脂肪酸0.5-1%;磷脂1-2%;胆淄醇0.2-1%)DHA花生四烯酸亚麻酸亚油酸三)对虾繁殖与养殖的环境要求1、培苗生产的基本环境因子1)对虾育苗用水源: 盐度:25-35; 溶解氧:5mg/L; PH:7.8-8.3;COD:1mg/L;非离子氨态氮:0.001mg/L; 亚硝酸态氮: 0.001mg/L;2)对虾育苗水环境参数 2、对虾养殖阶段的基本环境要素1)溶解氧;2)盐度;3)PH值;4)温度;5)养殖池的藻相与微生物;6)对虾养殖环境已知需要控制的其他环境参数重金属离子对对虾无节幼体的毒性(毫克/升)重金属离子96小时半致死量计算安全浓度铜(Cu)0.0340.003锌(Zn)0.0470.005铅(Pb)0.500.05镉(Cd)0.0780.008银(Ag)0.0530.005汞(Hg)0.0090.0009中国对虾各个幼体期的氨安全浓度值96小时LC50氨浓度值及推算的安全浓度值(毫克/升)幼体期别NH3-N总NH3-N(盐度32)pH8.1pH8.0pH7.9卵、胚胎(20)0.0411.041.301.63无节幼体(21)0.0491.161.441.81蚤状幼体(22)0.0230.510.630.79糠虾幼体(22)0.0230.510.630.79仔虾10-14(23)0.0671.371.722.14仔虾30-34()0.0681.391.742.17非离子氨在总氨氮中的比例与PH的关系(水温:25C,盐度30,一个大气压)pHNH3-N(%)为上一梯度的倍数7.00.477.51.473.18.04.523.18.26.981.58.410.621.58.615.851.58.822.991.49.032.121.4四)对虾营养参数对虾的营养要求主要有五大类: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使用营养不够全面的人工配合饲料,是当今对虾养殖难以发挥遗传潜力的主要原因;也是养殖对虾容易生病的原因之一;提高池内天然饵料的利用,可促进对虾生长,增加其抗病能力。水生动物,尤其是水生无脊椎动物是对虾的优良饵料源,陆生植物的大豆粕、花生麸,多种谷物淀粉是对虾的良好饲料源;五)养殖对虾生理生态参数1)对虾耗氧率2)对虾的排氨率3)对虾的摄食参数估算日投饵量:a、正常为对虾(120克/只)总重量(103%); b、或投饵后一小时有2/3以上的对虾达到半饱胃和饱胃; c、根据虾池的环境条件(水温、PH值、溶氧、盐度、氨氮、天气、底质等)调整日投饵量;d、根据对虾的生长情况(长速、脱壳、健康等)调整日投饵量; 投饵时间和每次投饵量:根据南美白对虾的生活习性来选择投饵的时间、合理安排各次的投饵量,可以缩短饲料在虾池中的待食时间,提高饲料的食用率,防止饲料因浸水时间过长增加溶出物而加剧污染虾池;建议日落后一小时投饵50%,隔三小时再投35%,午夜投饵15%; 投饵方式:对虾基本不做索饵群游,故应均匀撒料;常见虾病防治名称受害宿主病原症状诊断方法白斑综合症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不摄食、空胃;游泳无力,反映迟钝,甲壳内表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头胸节尤其明显,有的呈花斑状。甲壳易剥离;体色暗或呈微红色。死亡率高达90%以上。1)现场症状;2)T-E染色法;3)电镜超薄切片法;4)ELISA法;5)核酸探针技术;6)PCR技术等。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斑节对虾、墨吉对虾等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幼体易挂脏、养殖虾体色暗,自净行为减少,不活泼;食欲减退,生长速度减慢,虾体瘦弱,肝脏萎缩变白。幼体期受害严重,死亡率80%以上。1)现场症状;2)孔雀绿或伊红染色虾粪便中的包涵体;3)H-E染色;4)核酸探针,PCR技术;5)电镜等。肝胰腺细小病毒病几乎所有的对虾均可传染。细小样病毒(HPV)幼体期死亡率高,养成期体表经常附有大量固着类纤毛虫,有的甲壳变软色暗,因此也有人称软壳虾;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虾体瘦弱。1)T-E染色或Giemsa 染色法;2)电镜;3)免役学;4)核酸探针技术等。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病主 要危害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幼体,也可感染中国对虾幼体。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BMNV)多发生在对虾糠虾期及仔虾期。中肠腺(肝胰腺)白浊。腺管上皮、中肠黏膜上皮坏死。死亡率高大98%。1)现场目视症状;2)病理组织学;3)电镜;4)荧光抗体技术等;5)Giemsa染色;6)PCR及核酸探针。托拉综合症病毒主要危害凡纳对虾的幼体,试验证明,也可感染中国对虾、细角对虾幼虾。托拉综合征病毒(TSV)病虾不摄食,肝胰脏肿大,变白。游泳无力,反应迟钝,甲壳软,虾体变茶红。急性期尾扇和附体变红,尾扇边缘有组织受损的缺刻。转入慢性期,体表、体节连接处,出现黑色斑块,对虾脱皮不顺,造成大量死亡。1)现场目视;2)病力组织学;3)电镜;4)核酸探针原位杂交。上述病毒病处理彻底清污消毒:清污后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千克或漂白粉25千克(含有效氯30%)等消毒剂消毒;使用无特定病毒感染的健康虾苗,并控制放养密度;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毒水源,应用有限水交换系统;使用优质饵料,如发现虾池带病毒但尚未发病,应采取增养措施,保证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在饲料中添加0.1%0.2%稳定性好的维生素或可增强对虾免疫的药物;保持虾池环境因素稳定,出现病症时,勿换水,应用有益细菌,调整池内藻相,减少对虾惊扰;使用消毒剂或对细菌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饵料,控制水体或虾体内病原菌数量。预防并发疾病;经常用PCR、核酸探针等技术作对虾的病毒检测。常见虾病防治名称受害宿主病原症状防治方法红腿病(红肢病、白血病)所有养殖对虾副溶血弧菌、鳗弧菌等弧菌,气单胞菌属及假单胞菌属中的一些种类。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变红,头胸甲腮区呈黄色。病虾一般在浅水处或池边缓慢独游,厌食,血淋巴混浊,凝固慢(1分钟以上)或不凝固;镜检血淋巴、血细胞减少,高倍镜下可看到许多运动活泼的短杆状细菌。1)夏秋高温季节提高水位,保持良好的水质;2)禁止投喂腐败变质饵料;3)定期(一般10天左右)泼洒消毒剂;4)发病虾池全池泼洒消毒剂,如使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等;5)对症使用抗革兰氏阴性菌、弧菌的药物饲料,如使用土霉素,添加量为0.2%.。使用鲜大蒜,按1%添加.药物与饵料均匀混合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7天为一个疗成。烂眼病中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长毛对虾等非0.1群霍乱弧菌病虾行动呆滞,常葡萄于池边水草上,时而上浮水面旋转、翻滚。眼球肿胀,由黑变褐,逐渐溃烂,直到一侧或双侧眼球拦掉脱落,仅留眼柄。随着病情发展,肌肉变白,血淋巴也可发现细菌,一。般在一周内可引起死亡同红腿病烂腮病所有养殖虾类弧菌或其他运动性细菌(如气单胞杆菌)。腮丝呈灰色或黑色,肿胀、变脆,从边梢向机部坏死、溃烂。有的发生皱缩或脱落。镜检溃烂组织有大量细菌,重者血淋巴内也有活动的细菌。同红腿病丝状细菌病所有养殖虾类为毛霉亮发或硫丝菌等。池水肥,有机质含量高是诱发丝状细菌大量繁殖的重要原因对虾腮部的外观多呈黑色或棕褐色,头胸部附肢和游泳足色泽暗淡和似有旧棉絮状着物。这是黏附于丝状细菌之间的实物残渣、水中污物或单胞藻、原生动物等。镜检可见鳃上或附肢上有成丛的丝状细菌附着。养成中、后期勿过量投饵,保持池水清性新;发现虾鳃和附肢上有着大量丝状细菌时,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茶籽饼(或茶皂素12毫克/升)全池泼洒,以促进对虾脱壳,在脱壳后适量换水;或用浓度为2.5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4小时后换水。固着类纤毛虫病所有养殖虾类为固着类纤毛虫,常见的有聚宿虫、钟虫、累枝和鞘居虫等。鳃区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全身各处呈灰黑色的绒毛状。取鳃丝或从体表取附着物作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纤毛虫类附着。虾浮于水面,离群独游,反映迟钝,食欲不振,以至停止吃食,不能蜕皮;午夜后至天亮前夕,当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常因呼吸困难而死。 在对虾养成中、后期,这些纤毛虫由于池水含有大量有机碎屑,有的虾池因换水困难或因虾体感染了细菌、病毒等原发性病原生物,而促使他们大量繁殖并附着于虾体。1)养殖中、后期,合理投饵,降低虾池内有机质含量;2) 采取增氧措施,保持池水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3)检查诊断虾体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如有应对症治疗;4)茶籽饼全池泼洒,浓度为1015毫克/升或使用茶皂素浓度为12毫克/升,促使对虾蜕皮,5蜕皮后换水;5)每立方米水体用23克高锰酸甲,4小时后全池泼洒福尔马林,每立方米水体用25毫升。也可全池泼洒新洁尔灭,每立方米水体用药1毫升。白黑同红腿病 对虾养殖用药管理养虾防病战术:一是选种、育种;二是养殖技术配套;三是正确用药。用药范围包括:疾病诊断;加强抗逆能力、增强免疫功能;增进健康和生长速度;改善水环境;消灭病原、敌害;预防治疗虾病。用药管理原则:以预防为主,慎对症用药;重治疗、预防效果,更重生物、环境的安全性、残留性、积蓄性;保证食品安全,对环境友好,不危及其他产业。一)清池消毒化学消毒在消灭病原的同时把有益的生物群落消灭;对虾养殖阶段尤其需要生活在正常微生物群落的生态系统中。消毒剂不能直接杀灭被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反之,破坏了生态结构中维持正常生态功能的有益生物群落,更加剧了被感染者病情的发展。化学消毒的原则:一是彻底消灭微生物后要重新人工建立新的微生物和单胞藻群落结构,因为病原感染养殖生物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取决于病原生物的“种群密度”,保持有益微生物的优势繁殖有利抑制病原生物的数量。二是专一性,有选择、谨慎地使用药物,目标越集中越好。化学类消毒剂包括酸、碱、醇、醛、酚、卤素类、染料、表面活性剂、氧化剂和重金属等,主要机理是:凝固生物蛋白或变性,干扰破坏生物酶系统或功能,改变细胞浆膜的通透性。安全、实用、经济地使用消毒剂养殖器具消毒: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甲醛、季铵盐或氧化剂(臭氧、高锰酸钾20-30mg/L等)泡浸。养殖池放苗前消毒:以含氯消毒剂为主, 如用漂白粉杀菌10mg/L即可,考虑池内有机物干扰和杀灭其他生物应达50mg/L。控制养殖池内的异养菌及弧菌数量:可用含氯消毒剂, 如用漂白粉0.5-1mg/L泼洒10-20天/次。二)抗菌药物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抗菌增效剂;抗生素及呋喃类等药物的过量使用,对虾病原越来越多。三)天然产物中草药天然动植物、矿物成分的中草药无论应用于水中或加到饵料中,它们副作用小,容易降解,极少有残留问题;经常使用,病原也不易产生抗药性。中草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天然状态结构的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有机酸和氨基酸、有机态的微量元素等;因此具有很好的生理活性。中草药作为药物的同时,许多天然物质也可以作为养殖生物的营养物质被利用。四)环境保护、改良剂的应用生石灰、碳酸钙、白云石、沸石、麦饭石、过氧化钙和有益微生物等;生石灰可以提高PH值,降解部分重金属的毒性、促进有机物矿化等。沸石为含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为多微孔结构,吸附能力极强。ATP是有益微生物制剂一是微生态制剂,通称益生菌(probiotics)定义为:在动物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有益的微生物,经培养、发酵、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用于动物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能够促进肠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制剂。如ATP微生态制剂、乳酸杆菌等 二是微生物环境改良剂,定义为在微生物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应用非病原微生物技术处理污水,降解有害物质。如光合细菌、 ATP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EM剂等。ATP的主要功能:特别是消毒以后,这方面的功能尤其突出 1、使用ATP微生物在污水处理、环境生态功能恢复是最优良的方法,它无二次污染,可以在有机物的矿化作用、分解有机物、消除其他有害物质方面起着核心作用;2、ATP微生物,可以减少空白的“生态位”,增加物种多样性;并释放出生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繁殖;3、ATP微生物可以作为重要饵料营养要素,它可以提供一些微量的可提高对虾免疫力的营养物质;4、ATP微生物的微生态功能,可利用有益微生物直接补充对虾体内、体表缺少的正常微生物种群或促进正常微生物种群的建立和恢复。五)ATP可提高对虾抗应激、免疫力ATP可以显著提高对虾免疫功能及抗应激能力。ATP能够显著提高对虾的成活率、生长速度、抗应激能力及抗逆性,对虾的质量也有所提高。ATP的营养要素在对虾的细胞氧化、胶原蛋白形成、铜代谢、抗体的免疫和抗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ATP含13葡聚糖及肽聚糖,可以提高对虾血液对异物的凝集及伤口的快速修补能力。 ATP含维生素、磷脂及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生物学安全(bio security)养虾技术一、对虾养殖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往大部分养殖对虾的技术、设施简陋,缺乏对对虾生物学基本要求和对水生生物生态结构复杂性、脆弱性的了解;建设虾场时忽视土壤结构、水源的特性;只强调眼前利益,忽视生态影响,致使集中养殖的地区环境恶化;92年亚洲WSSV出现至今有记录的病原达数十种,估计全球近几年对虾养殖因为病毒性疾病造成超过30亿美元的损失;传统养虾业不但大量消耗鱼粉和造成污水污染浅海,而且破坏了沿岸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养殖对虾业复苏的原因健康养殖管理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许多发展着的新养虾技术应用于生产;近几年畜禽肉产品的不安全因素,扩大了虾市场需求。技术发展:应用有限水交换系统;养殖水预处理;有益微生物等水质改良剂的应用;病毒检测;控制养殖期;小型养殖池;健康管理:一是因地制宜发挥了当地养殖对虾的优势条件,如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使用当地具有的水源条件;二是在生产操作中,落实健康养殖规范中的核心技术内容;三是重视这些技术措施的资金投入,特别是重视流动资金投入。应用综合预防技术,解决WSSV对养殖对虾的危害通过育种、人工培养无特定病原对虾亲体;应用对环境友好的零交换水系统;应用减少鱼粉使用的饵料技术;应用环境修复技术、生态调控、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等技术;二、传统对虾养殖的潜在问题人工育苗和饲料供应分别称为对虾养殖的第一、二限制因素;其逐步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加快了对虾半精养、精养技术的发展;人为控制放苗及投饵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池塘的容纳量;但同时大量消耗鱼粉,残饵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更多地利用工程及机械设备建进排水闸门、水泵站;调控水质主要依赖大水量交换,也适当使用增氧机;但由于大量消耗水,生态负面影响大,控制疾病主要依赖使用消毒剂及抗生素;三、生物安全养殖技术的内涵近10年来,人们在研究控制病毒性虾病的过程中,认识到对虾、水环境和和病原三者和发生疾病的关系。在用水系统方面,积累了许多控制水环境的技术,如应用微生物的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养殖循环用水奠定了技术上的可行性,提出零交换水系统(zero-water exchange);在预防病毒传播的技术方面,提出疾病预防的生物学安全(bio security)概念;在提高对虾抗胁迫能力方面,提出遗传选择,培育和应用高健康虾苗;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的环境对策是环境友好(environmentally friendly);此外,虾市场的高额利润,也为高技术进入养虾业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行性。 健康养殖技术无特定病原(SPF)生物学安全(bio security)1997年以后,Browdy以及Pruder等人,系统地描述了应用“生物安全”养殖对虾主要技术问题,以及其引用前景(Pruder,1998)。目前在零交换水系统、利用湿地结构进行养殖水净化、建立温室超精养等试验形成的超技术,已逐步形成配套新型养虾模式。这些养殖技术发展进入崭新的阶段。新一代养殖技术,虽然在美国进行着系统的研究,但已经在泰国、中东发展。实际上,我国也已经在发展着室内集约式养殖,只是技术粗放,但已经具备这种养殖方式的雏形。这些技术不但可为已经衰落的养虾地区,为恢复恢养虾产业提供具体的技术方案,使产业获得新生。而且其技术原理,对今后的陆基养殖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生物安全养殖技术的主要内容生物学安全-零交换水(biosecurity-zero-exchange)系统,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针对以现代对虾养殖技术为代表的海水池塘养殖出现的弊病,提出了降低投入,降低土地、水资源、能量、蛋白质、遗传多样性消耗的要求,建立新的养殖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与高效的统一。生物学安全(bio security),要求养殖水体不仅是养殖生物的载体,而是可以全面满足养殖生物生物学要求的环境。目的是创造一个最好的池塘养殖管理实践。提出生物学安全概念,它是畜禽养殖业(特别是猪、禽饲养业)集约化条件下,如何增加养殖环境,特别是对病毒性病原的可控性。它是以往综合防治和常规防治措施的的系统化和模式化。其观念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该模式强调重视生产全过程,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对生产安全的影响。重视养殖环境对病原的控制,目标是高生产性能、高 经济效益。二针对疾病发生的三要素(即病原、易感动物、环境条件),完善养殖设备,切断病原传播;完善养殖环境,避免不利环境要素发生;满足营养要求,提高生物生理体质、生物自身免疫力。全面防疫,全方位检测,预防疾病发生。此观念应用于水产养殖,特别是针对对是养殖,使养殖生物(对虾)的载体-水环境参数处于最适状态,桂绝病原在水体的传播。近年来Browdy & Pruder等人针对对虾病毒病,尤其是白斑综合症高发生暴发流行,为了预防该病的发生,贯彻环境友好观念,提出在对虾养殖应用“生物学安全-零交换水系统”的设想。其目的是杜绝病原传播和减少环境应激。这样的系统还有其他功能,该养殖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源,利用沉积残饵形成的污泥,减少养殖池和大环境水交换。零交换水,是指整个养殖系统(独立的养殖系统)养殖过程中不与系统外的水源进行水交换。养殖系统内的水循环使用。有些地方利用滨海沿岸的湿地生长的耐盐生植物,可以净化养殖用水。因此,在这个系统内需要包括一定面积湿地。初步的研究已经显示可期望达到如下目标: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集约式养殖;无须从海湾进行频繁的水交换,限制了水的滥用;节约了能耗;防止了疫病传播;防止劣质基因外逃逃造成的基因污染;池底污泥清出处理,可再作为有机肥源,土壤改良后,可再回填使用。体现了环境友好思想,系统的核心技术是水处理技术(包括微生物降解技术)、控制病原传播及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体育教练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快递员人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生物信息学家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伦理学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固件开发工程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保险产品经理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资深护士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科技产品销售专员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广告经理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应用数据科学家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四年级心理健康测试卷3+问卷(附答案)
- 《纸质文物修复与保护》课件-03纸质文物病害类型
- 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介绍课件
- 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
- 2020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大全
- C++可视化编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24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含24套)
- 真空干燥箱校准规范
-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等文件专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办公区临建迁移方案
- 厂房门窗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