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两化互动”下四川省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推进途径.doc_第1页
探讨“两化互动”下四川省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推进途径.doc_第2页
探讨“两化互动”下四川省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推进途径.doc_第3页
探讨“两化互动”下四川省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推进途径.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讨“两化互动”下四川省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推进途径XX(四川XXXX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XXX)摘要:在四川省新型城镇化道路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当前正在以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进行,文章主要从新型城镇化的进展背景,当前的现状成因分析,对本地区的各个市州的城镇化进程相互比较,发现各自的差异性和各自的特点。并在针对分析各个城镇化后的出一些结论和建议。关键词:四川;两化互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一、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背景城镇化即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过程,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主要为农村小城镇)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当前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从全国看,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正处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城市数量和规模在增加。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化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载体。我省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已初步出现大、中、小城市和镇结合发展的趋势,取得较好的城镇化进程。在全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各个地方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不免在城镇化过程中还是有许多的问题出现,在党的十八大中就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区别于以往的城镇化,就是吸取在以往城镇化中积累的经验,不再走旧的路线。旧城镇化主要是地方政府靠卖土地推动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其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政府征收了土地,却没有把农民变成市民。因此我省的新型城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的关系上要明确目标、方向,从我省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多途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二、四川省城镇化的现状(一)四川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是:工业化刚刚进入中期,城镇化与全国差距较大,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化。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时期,全省城镇化过程中建立起由1个超特大城市成都市和攀枝花、绵阳、自贡、南充4个大城市、27个中小城市和1865个小城镇组成的城镇体系,形成了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及攀西四大城镇群的雏形。(二)各市州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在四川城镇化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各个市州的城镇化水平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城镇化率较高的是成都市和攀枝花市,由于受不同区域间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等作用和影响,成都平原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山区和民族地区较为落后,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不同地区间城镇化水平的推进速度有快有慢,成都市城镇化进程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高的工业城市,城镇化已处于相对高位,因而近年来发展相对较慢。2009年四川各市(州)城镇化水平(单位:%)地区城镇化率地区城镇化率地区城镇化率成都市64.9遂宁市38.4达州市32.6自贡市40.8内江市39.3雅安市34.6攀枝花市60.0乐山市39.4巴中市29.3泸州市38.8南充市35.8资阳市32.7德阳市41.2眉山市34.1阿坝州30.0绵阳市39.8宜宾市36.6甘孜州19.0广元市32.8广安市28.9凉山州27.4(三)四川的城镇化成效显著,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四川城镇化发展进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推进,城镇化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四)发展加快,差距缩小。四川城镇化水平大约与全国平均水平在发展加快的过程中,曲折的逐渐差距缩小。三、城镇化过程中的成因分析(一)影响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因素有经济基础薄弱,尽管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差距依然较大,经济基础对城镇化进程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二)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是加快城镇化的前提。工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是加快城镇化发展的后续推力,是城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四川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弹性较高的优势发挥不够,没能充分体现第三产业吸收大量不同层次劳动力的优势,也没充分发挥对整个就业的带动效应,城镇化发展受到抑制。(四)制度障碍的制约政策和制度对城镇化的影响。主要是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在户籍制度方面,尽管城市户籍制度历经多次改革已逐渐淡化,但门槛依然较高,尤其是对外来打工人员落户城市的门槛更高。在农村土地制度方面,由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受法律限制而不能演变工业用流转,农民为了生活保障不愿意放弃土地,从而形成土地资源和农业人口沉积农村。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主要是城镇职工,农民和外来务工者基本上是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特别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而且农民和外来务工者的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也没有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给城镇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四、对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中的建议及对策(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明确城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战略基础上,明确全省城镇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城市圈中的中等城市发展,同时通过中等城市的发展形成新的城市圈。中等城市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大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只有在中等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小城镇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发展动力,最后完成农村地区的就地城镇化。(二)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全面客观地分析本地区的差距和优势,调整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者关系,避免工业化超前或滞后于城镇化,实现两者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实现全省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联动推进。(三)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保持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同时加快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从而缩小全省各市州城镇化水平差距,保持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 实现四川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四)建立人口城镇化的正常机制,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正常机制,并通过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缩小城乡二元差别,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四川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参考文献:1吴明伟,吴晓.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的形态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鞠成金,吕金岗.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14).3尚合慧,舒永久.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述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2).Explore “new industrial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under the Sichuan Province to promote new ways of urbanizationX X(Sichuan XXXXX 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Chengdu Sichuan 610XXX)Abstract: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new gradually advanc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currently conducting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 the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new urbanization progress of the background caus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the various city states of the regions urbanization mutual comparison and found differences and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