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壹、 桌球的起源與發展乒乓球運動大約在十九世紀末期起源於英國,隨後更輾轉傳到美國、歐洲中部、日本、中國及韓國等地。國 際乒乓球聯會於1926年創立後,成為這項運動的最高管理機構。乒乓球運動起初被很多人視為荼餘飯後的娛樂,但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項世界性的主要運動之一。乒乓球運動於1988年更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承認為正式比賽專案,當中包括了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及女子雙打賽事。其他重要的乒乓球國 際賽事包括:自1926年在英國舉行後,隔年舉行的世界錦標賽。當中包括項賽事: 男子團隊(期韋思林杯) 女子團隊(考比倫杯) 男子單打 女子單打 男子雙打 女子雙打 混合雙打 每年舉行的世界盃賽 隔年舉行的格林披治大賽 隔年舉行的雙打杯賽 隔年舉行的團體杯賽 年代大要說明1875英大學生以軟木球,糕皮紙粘成的球拍在餐桌上玩。當時稱為弗利姆-弗拉姆(Flim-Flam)或高斯馬(Goosima)。1890英人詹姆斯-吉布(Jame-Gibb)從美國帶回賽璐珞球代替軟木球。當時因使用糕皮紙作成的球拍,所以打起來類似乒乓的聲音,故又有了乒乓球的別名。1891英人Charles-baxter申請了乒乓球專用許可証,號碼為19070號。1902英人庫特(Goodea)發明了膠皮顆粒拍。聽說是從銀行得來的靈感。1902傳入日本,並命名為TABLE TENNIS。1905傳入維也納及布達佩斯。1915上海中國青年會倡導乒乓球運動。1916上海乒乓球聯盟成立。1926德國召開世界乒乓球聯合會議,訂定規則,並成立國際乒乓聯盟。1927在英國倫敦舉行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因由斯威司林先生捐贈獎盃故又稱為斯威司林盃。1934在法國舉辦第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增設女團,由法乒協會長哥比倫先生捐贈獎盃,故又稱為哥比倫盃。1935海綿拍問世,球的旋轉、力量、速度大為提昇。1937第十一屆世乒賽,女單決賽進行了四個多小時未能分出勝負,後來才將球檯寬度由原來的1464改為1525公分。網高也由171改為15 25公分。1947我國選手開始使用汽車輪胎皮當作膠皮用。1952所謂的三明治球拍出現,桌球技術更提昇。1953第二屆亞洲盃,我國選手陳寶貝勇奪女單金牌。1958第四屆亞洲盃我國女團冠軍。陳寶貝、江彩雲女雙冠軍。1958第三屆亞運會,我國李國定先生榮獲男單冠軍。1959第二十五屆世桌賽中國人第一個男單冠軍-容國團。1961第二十六屆世桌賽,日本選手採用了強烈上旋球,亦即加轉弧圈球。1961第二十六屆世桌賽中國人第一個女單冠軍-丘鍾惠。1963IT規定選手不得穿白色或淺色的衣服。膠皮不得為黃色或橙色。如為單面者,背面必須為原來的木板顏色。不得塗油漆。1965規定兩面膠皮必須同一顏色。1971出現了高拋發球法。1975發明了兩面異質拍(所謂的怪拍)。1983中華民國桌球協會正式獲准加入國際桌球總會(I T T F)。1983規定兩面必須為明顯的不同顏色。以木板面擊球無效。球員發球若跺腳,即為失分。1993修正為兩面必為黑色與鮮紅色。取消發球跺腳失分、及攔擊(volley)兩項規定。 貳、 基本技術打球的正確姿勢(包括手部、腿部、腰部等)稱為基本動作。 根據每一次擊球過程,基本上可分為:準備、判斷、移動、揮拍、還原五個階段。把這五個階段正確地運用,就構成了基本技術。乒乓球運動中的基本技術包括:發球、接發球、攻球、搓球、推擋、弧圈球、削球、步法等。每個運動員要根據自己的技術風格和特點,在訓練中結自己的打法,苦練有關的基本技術,而且還要練的“活”基本技術是戰術的前提和基礎。基本技術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戰術運用的程度,如果基本技術掌握的越正確、越熟練、越全面,那麼戰術的運用也越靈活、變化越多、效果越好。相反,如果基本技術掌握的不夠好、不熟練、不夠全面,那麼戰術的運用就會單調和死板,爭勝的機會也就越少。因此,我們要對基本技術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有的人想走捷徑,不去認真苦練基本技術而是只練幾個“絕招”急於求成,結果是造成姿勢不正確或動作不協調又或基本技術不踏實,這樣達到一定水平之後,就很難再有提高和進步,要想當個高水平的運動員則非常困難了。乒乓球是一項具有多種類型打法的運動項目。由於類型打法不同,其基本技術也有所不同。一、 握拍法握拍方法有直拍和橫拍兩者。這兩種握拍法又由於打法特點不同而在具體握法上有所差別。直拍握拍法執筆式(直板): 盛行於亞洲各國,握拍時正面以拇指和食指夾住球拍;反面以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於背面支撐,背面三指伸直或彎曲視打法而定。即球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的第三關節處,以食指的第二關節壓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一關節自然向內彎屈。拇指的第一關節壓住球拍的左肩(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要適中)。其他三指自然彎屈斜重疊,以中指第一指節托於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穩。(握拍不宜過深,會影響手腕的靈活運用。) 橫拍握拍法握手式(刀板): 盛行於歐洲各國,握拍時類似握手方式握住球拍,拇指和食指握正、反兩面;剩下三指握住拍柄。 橫拍攻擊型(包括快攻和弧圈兩種)和防守型(包括削、攻結合)的握拍方法基本相同。但可分為淺握和深握兩種。淺握以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輕貼在中指旁邊,食指自然伸直斜放於球拍的背面,虎口輕微貼拍。而深握則是虎口緊貼球拍。二、發球發球和接發球是乒乓球的重要技術之一。發、接、搶(發球後的搶攻或搶拉),在乒乓球運動中一般稱為前三板球,它在比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發球技術主要是由拋球及揮拍擊球兩部分,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重要的發球步驟:一、 拋球要穩定,且高度必須符合至少16公分之規定。而拋球後球的上升與落下的路線要很穩定(不能忽左忽右,一會兒高、一會兒低,這都是不允許出現的)。二、 發球時擊球點的位置要適當,發急長球時擊球點要低一些,且第一落點(發球者球台)最好在球台的端線位置附近,才能將球發的又長又轉。而發短球時擊球點則是要高一些,且第一落點則要跳在靠近球台中央的位置,這樣球才不至於出台,但力道控制也要得當才行。三、 發球時手臂或手腕向前、向下之發力要適當,使球發過去既不致下網也不致彈跳過高或出界。四、 發球時拍面摩擦球的部位與加力方向要準確,盡量以假動作發出不同旋轉的球。五、 完成上述幾個要點後,最後需特別注意腰、手臂、手腕的協調性與節奏感的配合,如此才能發出高質量的球。重要發球規則: 1. 球置於掌上時,手掌須平直打開,四指併攏,拇指分開。 2. 發球時須將球垂直上拋至少16公分。 3. 發球時,球必須在發球側檯面的底線及其延長縣的後方。 4. 球員發球時應讓裁判能看清發球動作。 5. 單打比賽時,球必須先接觸自己檯面,然後直接越過球網,進入對方球檯內。 6. 雙打比賽時,球須先接觸發球方右側檯面,然後直接越過球網,進入對方右側球檯內(即發對角線)。 二、球的旋轉與前進方向: 1. 不旋轉球: 2. 上旋球: 3. 下旋球: 4. 側(左、右)旋球:發旋轉球的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發上旋球(抽球發球):落在對方檯面上的球,高度較低、距離較遠。A. 動作要領(正手): a. 向後引拍:球拍後引,移至較高位置,此時右手肘不可伸直。 b. 揮拍:好像將球向上擦似的,球拍用力向上方揮出,充分扭轉腰部,感覺球拍順著球的方向移動。 c. 擊球:在球上拋的同時,自由手靠進身體,同時腰稍稍扭轉並揮出球拍,然後將重心移至左腳,在擊球的瞬間,球拍握得較深,同時運用手腕力量,配合手肘、肩膀、腰部的扭轉最佳。B. 注意事項: a. 球的第一落點最好落在自己球檯的底線附近。 b. 球的第一落點的入射角(球進入球檯面的角度)盡可能的縮小。 c. 反手發上旋球時,因為沒有向後引拍的動作,所以必須扭動右肩,帶動上身的扭轉。發下旋球(切球發球):落在對方檯面上的球,高度較高、距離較近。A. 動作要領(正手): a. 自由手將球輕拋起後,持拍手向後上方引拍,拍型稍立或微前傾。 b. 持拍手向前下方揮擺,擊球前拍面稍平,擊球時手腕發力摩擦球的後下方。 B. 注意事項: a. 發球時,球的落點應在近網處,並降低擊球點(最好與網同高)。 b. 手腕要放鬆,出手要迅速。 c. 揮拍時肘不可伸直,腋下不可過度張開。 d. 揮拍感覺好像要把球撈起來似的,以水平拍面揮拍。發側旋球:A. 動作要領(正手): a. 自由手將球輕拋起後,持拍手向後上方引拍,拍型直立並拍面向側面。 b. 持拍手向前下方揮擺,擊球前球拍直立並拍面向側面,擊球時手腕發力摩擦球的側面。 B. 注意事項: a. 觸球時感覺像在身體前方將球向旁邊拉引,快速擦球。 b. 必須讓球拍保持直立。 c. 反手的側旋發球必須充分扭轉身體,並且全力扭轉手腕。 d. 發側旋球時應特別注意球的落點。三、接發球發球和接發球是乒乓球比賽一開始就出現的矛盾對立的雙方。一方要通過發球爭得主動,另一方則要通過接發球達到以下目的:接發球直接搶攻或搶拉;結合自己打法特點,變被動為主動,為第四板進攻創造條件;最低要求是不吃發球,控制對方,不讓其打出發球搶攻或搶拉。【接發球的方法】從來球旋轉的相反方向回接:來球是上旋,回擊時拍形稍前傾,往前下方回擊來球的中上部;來球是下旋,回擊時拍形稍仰,往前上方回擊來球的中下部;如來球是側上、下旋,除按處理上、下旋的動作回擊外,還要調整拍面方向,以抵消其側旋。對側上、下旋球用逆側旋轉和順側旋轉的方法回擊。A.接上旋球: 1), 拍面必須向下觸球且在球的上升期擊球。 2), 收緊腋下做小幅度揮拍的短打。 3), 腋下不要張開,以手肘為中心來揮拍,在觸球時加上輕微的推力,使球落在對方球檯面時反彈較低。 B.接下旋球: 1), 拍面必須向上觸球,擊球點在球彈跳頂點附近,但攻擊型選手必須在上升期擊球(抽球)。 2), 揮拍時,球拍面好像拖著球的底部運轉一樣。 3), 利用抽球還擊時,必須充分利用腰部及手腕的力量擊球。 C.接側旋球: 1), 接側旋球必須調整球拍的角度來接球。 2), 拍面調整的方向與發球者拍面角度成鏡面對稱。 3), 擊球點是球彈起之際,觸球時將球輕輕推出。接發球的訓練觀念接發球的方式大致有搓、推、撥、拉攻、擺短、撇側旋(反旋轉).等各種技術結合起來的。一個選手,如果還沒能掌握搓、推、撥、拉攻、擺短、撇側旋.等技術時,就談不上具有接發球的能力。而從一個選手掌握各種技術水準的高、低,也往往決定他在接發球方面的能力。接發球訓練、發球訓練或訓練比賽,常常是一起進行的。在訓練時,應從簡單的固定旋轉與落點的發、接球開始訓練,然後在進行較複雜、不規則(不定點)的發球和接發球訓練。同時,為了適應比賽各種不同發球的需要,在平時訓練可以模仿對手發球之特性,做專門性的接發球訓練。總而言之,接發球的訓練必須注意全面性與系統性,同時也必須注意靈活性與實效性,才能真正從平時訓練所學之技術發揮到比賽戰場上去。四、反手推擋所謂推擋顧名思義乃推和檔的一門技術;何時該推,何時該檔,而這些該推或該檔的時機掌握與判斷就考驗著直拍選手的反手功力。推擋技術在直板快攻選手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技術,在比賽中使用反手的機會有時多於正手,尤其在相持擺速時更是比賽中必須經常使用的重要技術。因此,正手板選手如果沒有很好的反手推擋能力,光是要在國內桌壇擠進國手之林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另外,我國正手板選手這門技術上的表現相當突出,除了推、檔球技術外,台灣選手特有的彈球也受到各國的矚目。推擋技術的主要特點離台近、球速快、動作小、變化多。在相持對攻中可以快推或加力推結合落點變化來調動對方腳步,爭取主動;有時也可以用它來牽制對方的弱點,為正手進攻或側身進攻,創造較有利的時機。在掌握和運用推擋時,必須要求做到速度快、變化多、力量大;速度快是推擋最重要的要求。推擋如果沒有快速的特點,將失去其主要功能。因此,在掌握和運用推擋時,加快推擋的技術是很重要的。力量大事推球的次要要求。運用加力推或減力檔球相結合來對付以中台進攻為主的對手,才能有效的調動和牽制對方,爭取主動。加力推擋應注意下列幾點:(一) 擊球時間大多要在高點,愛保持速度的情況下,使擊球點與網高差不多,以便加力推球(這就是我國選手獨特的彈球技術)。(二) 擊球點要確定在右胸前的適當位置,以便上臂和前臂向前發力,如果擊球點過於身體左側,那就會造成手臂向左發力而減少向前的力量(如球在左側時,腳步應移動至適當的位置擊球)。(三) 加力推球時要注意上臂、前臂先向後上方胸前引拍,同時適當運用腰部和中指的力量輔助發力。變化多是推擋戰術要求。由於動作小、速度快,它的變化主要是落點、旋轉、力量的變化。要求有斜線、直線、中路、大角度及遠、近的變化,不但在主動推擋時能變,即使在被動時也能要有適當控制落點的能力。推擋訓練介紹 1.推擋握拍主要在於大拇指、食指、中指三個手指頭的交替變化,推擋時食指緊緊扣住握炳,大拇指放鬆頂住左握炳之邊緣,中指與其他兩小指責輕輕頂住球拍,藉以固定拍面。(此為日本是球拍之正手板推球握拍法)。如果使用的是中國式的球板,因為握炳沒有像日本式球拍可以支撐,所以在推球時大拇指與食指應同時握住兩邊,大拇指指稍微放鬆頂住即可;且握拍時弧口較日式球拍大一些。 2.推擋時左腳稍前,或兩腳與肩同寬,身體稍微向前傾,兩眼注視對方之來球,手肘自然放在靠近腰部右側附近,左手可以稍微自然地往上提,以做為身體協調性之輔助功能。 3.推球時拍面成90度,由左上胸前往前推球。推完球收回動作自然應自然放下,再依此動作反覆練習。站位與基本姿勢1.離檯約3040公分,於左半檯三分之一處。(右手執直板)2.兩腳開立比肩略寬,右腳稍前與左角相差半個腳掌(兩腳平行亦可)。3.上體稍前傾,身體重心在兩腳之間,兩膝微屈。4.拍呈半橫狀,拍面與球檯約成90度(垂直)。5.握拍時食指稍用力,拇指放鬆。6.上臂與肘關節自然靠近身體右側(右手持拍),上臂與前臂約呈100度左右,肩膀放鬆。快推 擊球前上臂、前臂適當地往後引拍(動作要小一些)。 擊球前手臂迅速向前迎球,再來球的上跳點擊球。 觸球的剎那手腕外旋,使拍面觸及球的中心中上部位,手臂主要稍微向前、向上輔助用力。 加力推 回球力量較重、速度也較快。比賽使用加力推擋長可迫使對方離台,陷於被動防守的局面。 擊球前前臂必須提起,上臂後收,肘部貼近身體。 在球的上升點(最高點)擊球。 擊球時適當運用身體和轉腰動作加大,手腕發力,並用中指頂住拍背向前用力推。(加力推擋國內以吳文嘉、蔣澎龍、張雁書等選手為代表之典型,在比賽時可以注意其彈球之威力)。 推擋 在對弧圈球或對攻相持時,使用推擋改變球的旋轉,變化角度和落點,能增大對手進攻的難度。 在上升點(最高點)擊球。推加轉弧圈球時,手臂要先迎球。 擊球時球拍應觸及球的左側中上部位,向左前下方用力。 推擋變直線時手腕要稍微內屈,拍面朝直線方向,觸球的右側中心上部,向前發力。 下旋推擋 在對攻中使用下旋推擋改變回球的旋轉性能,使對方攻、推下網或使對方對推時不易發力而造成被動。(此一技術國內的紀金龍、紀金水兩兄弟是最佳的下旋 推擋球員)。 在高球點或在球下降前期擊球。 擊球時拍面要稍微後仰,觸擊球的中下部位,並向前下方用力。 以前臂、上臂發力為主,手腕觸球時可適當地稍微往下切推,以增大球的旋轉。推擋較容易犯的錯誤及注意事項 臂和手肘部位離開身體右側,容易使拍面過於垂直,而影響推球速度和發力。 推球時不會運用轉腰來輔助發力。 推球前手臂不會向後引拍,或擊球距離太短,影響發力。 要經常移位使球永遠在適合發力的位置觸球。(如不會移位腳步將很難打好推擋之技術)。 手腕太活,拍面角度不穩定或手腕發力過早。基本推擋之要領:1. 先視來球設定擊球點(大約與球網同高),當球飛來時即向擊球點伸出球拍擊球。 2. 擊球時須以食指用力,使球拍角度約成90度(或略為前傾)。 3. 球拍觸球後,把球拍正確地向著送球線以肘部前推5-10公分擊球(短推球)。 4. 擊球後迅速恢復到基本姿勢,準備擊下一球。 5. 擊球時身體不宜過度緊張,球拍亦不可緊握。 6. 重心應在身體中央,並由上而下注視擊球點。 7. 推強球時身體與球檯應離40-60公分,並抓住球彈跳的最高點擊球,右手肘用力伸出至肘關節完全伸直為止。五、正手平擊球預備姿勢1.眼睛緊盯著球,上身略向前傾,兩膝微彎保持彈性。 2.兩手肘大致保持90度,手腕放鬆。 3.雙腳距離略大於肩寬,左腳稍前、右腳稍後(右手持拍者),重心置於腳尖,呈半蹲狀。 4.球拍高度置於胸、腹之間。動作要領1.揮拍需借助腰部的力量:a. 手肘保持90度,以腰部扭轉向後引拍。 b. 自由手(未持拍手)隨腰部扭轉自然擺動,但不可任意晃動,向後引拍時,將重心置於右腳尖。 c. 揮拍向前時,以腰部為中心扭轉上身(腋下不可張開。) 2.以手肘為主力揮拍擊球: a. 不可扭動肩膀揮拍。 b. 右手肘保持一定角度,拍面較易穩定。 3.揮拍時重心須由後向前移動: a. 向前揮拍時,將原放在右腳尖的重心,在擊球的瞬間移至左腳。 b. 球拍順勢抬到臉的高度,左腳大約承受2/3體重。 4.原則上拍面應與桌面垂直,並以45度向斜上揮拍。六、正手拉弧圈球技術拉弧圈球(拉旋轉)打法的技術有很多種,有側旋弧圈、高調弧圈、加轉弧圈、前衝弧圈、假弧圈、等。在比賽中我們常看到的正手攻擊主要的技術包括有正手加轉弧圈、正手前衝弧圈、正手近台快拉及中、遠台之對拉相持、等。現在一一介紹各弧圈球技術之特點:正手加轉弧圈(又稱為高調弧圈): 1.這種球的速度較慢且弧線較高,但碰到球台後下滑的速度較快,對方若回接不慎時往往會出界或失誤。這種弧圈球在對付削球打法時特別管用,尤其比賽時如果不是在很有力的攻擊位置,則可以使用加轉弧圈作為過渡球,再伺機進攻。但弧圈過渡應特別注意落點,以免成為對方機會球。 2.我們也許看過田徑比賽中,三鐵選手丟鐵餅的動作,這跟我們所解的正手拉球動作很相似,只是拉球動作不需要那麼大。拉弧圈的準備動作為左腳稍前,右腳稍後(有時亦可雙腳平行),蹲馬步,身體稍微向前傾斜,右肩稍微低於左肩,付不應略為縮收。 拉弧圈時手臂自然下垂,球拍後引的幅度不必太大。 3.拉加轉弧圈時擊球點應等球稍微落在下停的位置拍面向前傾並摩擦球體的中部或中部以下位置,擊球時發力向上拉起略帶向前。特別注意小臂及手腕的發力。(當球在桌面彈起時,以轉腰帶動堅、上臂、前臂和手腕發力)。 拉弧圈球注意事項:拉丟或擦邊球:主要是對拉球動作不夠純熟,不穩定,或拍面過於向下、或擊球點太早,這些都可能造成拉丟或擦邊的主因。因此,必須調整擊球點與擊球的時間,每次擊球時盡量應保持再身體右腰前方位置,以力集中發力與動作之穩定性。同時,注意調整拍面角度,使拉弧圈球之動作能依循規律。 一般在拉弧圈球時較容易范的毛病是摩擦力太少,反而撞擊球多。其原因主要是對拉弧圈理論認識不夠,沒有體會到球拍在擊球時咬球(摩擦)咬的厚或咬的薄究竟是怎麼回事。因此,要克服此問題必須注意在擊球時揮拍動作必須儘可能向前內擺動,並劃弧形(一定的弧線動作),多去體會咬球時的感覺(薄、厚感覺),摩擦力越薄力道夠的話,球就越旋轉。另外也可以從擊球時發出的聲音判斷是否旋轉,所謂轉球不響,響球不轉,也就是說如拉的弧圈較轉擊球的聲音就較小,翻之則較大聲之意。我想打球除了觀念之外,多打多體會自然會進步快速的。 正手前衝弧圈(又稱為快衝弧圈) 拉正手前衝弧圈之觀念前衝弧圈主要的特點在於球的弧線較低、速度較快且力量較大,加轉弧圈在比賽時為過渡球,而前衝弧圈則是結合加轉弧圈之後的決勝球,所以它又帶有扣殺的作用。前衝弧圈是對付一般發球、搓球、推擋、及中等力量攻球的有力技術,離台防守時,也可以運用前衝弧圈進行對拉相持的反攻。但必須注意比賽再打前衝弧圈時自己的位置一定要非常適合這種技術的發揮,否則反而容易造成自己的失誤。動作與訓練方法1.拉球的準備動作與前述加轉弧圈大致相同(不管是正手板或負手板一般拉球之動作大致相似),不同點在於拉前衝弧圈的手臂不是自然下垂,而是要比拉加轉弧圈時略為高一些(因為它的擊球點必須在較上停與中停位置之間的地方),球拍在腰部側後方引拍揮擊。 2.擊球時拍面前傾角度要比弧圈加轉大一些,要摩擦球的中上部位,發力時球拍向前略帶向向揮擊。 3.正手板選手在前衝發力時,中指可在球拍後面頂一下,同時小臂、手腕一起發力,這樣會使球的速度及力量更強一些。因為中指頂住支撐球拍,可使球拍受力後的緩衝較小,而使球的速度加快,也可控制較好的落點。 4.由於前衝和加轉弧圈用力方向不同,因此在收拍時的動作也有所不同。前衝弧圈收拍的動作其位置應比拉加轉球的位置稍篇於左側。 注意事項:因為前衝弧圈為決勝球打法,所以身體重心、擊球時的位置是否得當及揮拍動作都會影響前衝弧圈技術的質量。因此,要注意以上問題作調整,如身體重心或位置不宜時儘可能加轉弧圈過渡最找機會前衝,以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所以要練好這門技術要先正確估計或預測來球的落點,即時移位調整好後擺揮拍幅度和高度,並掌握住在球拍移動最快的剎那之間擊球。正手側旋弧圈 1.側旋弧圈主要是要掌握好手臂會拍擊球的弧形動作及擊球的部位。側旋弧圈的擊球弧形與加轉、前衝弧圈稍有不同,加轉是由後下向前上拉起,向上的力量大於向前的力量;前衝擊球位置較高於加轉,向前力量大於向上發力之力量;而側旋弧圈是由後下先向側外再向內勾轉,由側外向內勾轉的力量大於向前的力量。 2.擊球部位多由右側中部或中部稍微偏下的位置向左側上部摩擦,揮拍位置略低前衝弧圈打法,上身要隨勢向內扭轉,藉以加大旋轉的力量。 七、反手拉弧圈技術反手弧圈技術演進與觀念反手弧圈打法最早是出現在歐洲負手板選手的兩面拉攻技術上,當時匈牙利三劍客的強力兩面弧圈完全壓住了以正手板為主要打法的亞洲各國,勇奪三十七屆世界之冠;也從此帶動了亞洲各國對付手板打法的重視與積極的研究,也因此產生不少優秀的負手板打法選手。近年來大陸更研究出正手板結合負手板的直拍橫打技術(目前以劉國樑、閻森、馬琳為代表作),使得以往反手只能推、彈、檔或反手扣殺的直拍正手板打法,也可以使用反手拉弧圈的技術,克服了正手板選手反手的最大缺點,使得原先被動的反手也能採取主動進攻。可謂正手板打法的重大突破。由於反手拉弧圈球在空中及落到球台後的運行與正手拉弧圈的特點大致相同,只是旋轉方向與正手弧圈相反罷了。在比賽時反手弧圈常用來對付對方發下旋球、搓球和與對方進行反手推擋相持時的反攻,以及再中台十的對衝。反手弧圈能拉的好,往往會給自己帶來更多主動搶攻的契機,更可節省許多體力上的消耗(因不必全部使用正手攻擊,所以就不必經常側身,也就不必經常去追球了)。反手拉加轉弧圈與前衝弧圈打法1.兩腳平行或左腳稍前(切忌右腳在前因右腳再前在比賽時如對方便線至正手,在腳步移位上會較慢),與肩同寬即可或自己覺得舒服的站法為原則。 2.擊球時,球拍引至腹部下方,縮小腹,肘關節部分略為向前屈腕(手腕稍微靠近胸部),球拍自然下垂,拍面應向前傾。 3.在球落到稍至中停的位置時擊球,以肘關節為軸心,前臂迅速向上揮動,觸擊球的中上部,發力的剎那手腕迅速向前向上旋轉,同時兩腿要向上蹬伸藉以輔助發力。 反手側旋弧圈 1.拉加轉弧圈時手臂從身體的右側向左斜前上方再向右斜前上方劃弧形揮拍。 2.等球落到下停的位置時出手擊球,並摩擦球體左側中部,拍形要經過一個弧線形的動作,才能拉出旋轉。 3.拉反手側旋弧圈時要有充分的時間才能完成動作,在快速的對抗中不易拉出此弧圈,所以還是必須加以判斷來球的位置,決定採用何種弧圈因應。 反手快帶弧圈1.這是橫板兩面拉攻與弧圈結合快攻的打法最主要的技術之一,它的重要性有如正手直板的推彈技術一樣重要。 2.反手快帶弧圈是對付對方來球較短的弧圈球之有效打法。反手快帶與快撥是完全不同的,快帶手腕發力較小,快撥手腕發力較大,威力也較強。 3.除了對付強力上旋外,應付推檔及旋轉不強的上旋球,運用此打法是較為有利的。 4.反手快帶之準備動作與拉反手弧圈大致相同,只是動作沒拉弧圈那麼大。其最大的特點是在球的最上升點(上停位置)擊球,並摩擦球體中心上部,並借助對方來球的旋轉與速度,站在前台以最小的動作、最快的速度回擊,以速度和落點變化爭取化被動為主動權。八、桌球步法介紹完發球、接發球、搓球、推檔、反手拉弧圈、正手拉弧圈、等基本攻後,現在要介紹桌球運動的最重要步驟-步法;一個桌球選手除了要有很好的手上功夫外,還必須具備靈敏的足下功夫才行,如果只有好的手感,而沒有良好的步法配合,那麼他的桌球功夫只學了一半。而如果一個運動員有良好的腳步,能夠經常保持在適當的擊球位置,那便會使擊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轉度得到較理想的發揮。因此,前大陸的國家級桌球總教練周蘭蓀就說:步法-是桌球選手的生命。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好的步法,即使有在好的手法還是無法將桌球技術發揮的淋漓盡致。打桌球時對於步法的要求大致有兩點:一是反應及判斷力要快。二是腳步移位要靈活。因為桌球的來回速度非常快,落點的變化也較為複雜,所以要求選手必須反應及判斷力要快、腳步移位要靈活的原因也在此。也就是說,要提高選手腳步移位的靈活性,必須先提高其反應及判斷能力,才能使腳步及時到位。比賽或是訓練時,選手運用下肢的力量於地面上,這樣的力量是主要的動力(內力),而在地面產生方向相反支撐反作用力,是被動的(外力),因為桌球運動具有來回性,所以球忽左忽右,打球者腳步也必須跟著球的位置移動步伐,這種反覆移位的動作就稱為反作用力。也因此,必須不斷地加強選手下肢肌肉的力量,加強整個身體的柔軟性及靈敏度,才能使選手在反覆的來回移位步伐上有強大的支撐力,這是提高桌球選手腳步移位速度的重要一環。步法的移位事實上是根據選手的打法而有不同的跑位及練習方法,並不是千篇一律的。例如,削球選手的步法始於防守型步法,且前、後、左、右移位要比一般攻擊型選手要大,所以是必須有手分別的。另外,以下只先介紹步法的移位方式。 單步 準備動作,左腳在前右腳稍後(蹲馬步式),比肩稍寬,重心放在左腳。 單步是以一腳為軸,另一腳向前、後、左、右之不同方向移位。 單步並非只有一腳在移動,一腳不動的步法,而是以一支腳為重心,另一腳移動藉此減少無謂的體能浪費。有時一必須視情況,採取雙腳移動或交叉移位。 單步的移位比較簡單,一般是在來球離身體不遠的小範圍內運用(這種步法用在處理短球時最常用),在移動中重心是比較平穩的。跨步 跨步是以一支腳向前、後或向左、右的不同方向跨出一大步,且身體重心要注意移到移動的那一支腳上去。而另一支腳也迅速的滑動跟進移動的那一支腳。 跨步移位幅度比單步要大一些,近抬快攻打法的選手較常運用這種步法來對付離身體稍遠的來球。 運用這種步法時大多採用借力擊球,例如,對方拉前衝弧圈或擺速時球至離身體稍遠的範圍,如果要運用跨步來做攻擊,因為會使重心失去平衡而可能會造成較多的失誤。橫式步法 橫式步法也是比賽經常使用的重要步法,球到正手方時,左腳先騰空右腳再向右幾乎同時跨步,球到左手方時或左手持拍選手,則反之。橫式步法移動的幅度又比單步及跨步要來的大一些,移動時兩腳常會有短暫的騰空時間,這對保持身體重心的平衡會有一定的影響,通常是靠膝關節與腳蜾關節的喊衝來減少重心的起伏。橫式步法是弧圈打法在中台向左、右移動或側身移動時常用的步法,主要是它重心的穩定性是較高的。交叉步法 交叉不以先靠近來球方向的腳做為支撐點,使遠離來球的腳迅速向前、後或左、右不同的方向跨出一大步,而原做為支撐的腳跟著前腳的移動方向再跨一步。 交叉步的移動比前述幾種步法的移位都要大,它是運用在對付離身體最遠球時,或側身攻擊後被調至正手位時使用的步法。 這種步法在移動時要特別注意,不是支撐的一支腳在移位時千萬不能向後跑,才能確保再回球後的下一球有較理想的還及位置。如果向後跑位則會較容易使自身陷入被動的局面,對攻擊選手而言是較為不力的。攻擊與步法之結合 桌球的步法歸納起來雖然只有上述幾種,但如何在實際的比賽中加以運用,其實是很複雜的。而且對方回球的落點變化多,有時常會讓步法顯得有點凌亂。為此下列位大家介紹一些攻擊時選手配合運用的步法攻大家參考:處理近網短球使用的步法: 一般以右腳運用單步上前,用正手去回球,但若所站位置離網較遠時,可以用跨步去處理。 處理左方(反手)近網球時,一般以左腳向左前方上步用反手回球。(若要側身處理短球則使用單步,左腳向左移右腳跟上,身體、手臂迎前觸球)。 回擊中間近網短球時,主要以左腳單步上前用正手去回接球。側身搶攻時使用的步法: 當來球的位置在反手方偏中線時,可以使用單步步法側身攻擊,因為使用單步側身移位速度較快。 當來球的位置在反手方偏左方時,可以使用跨步側身攻擊, 使用跨步側身移位速度較單步側身慢,但移位幅度比單步側身大。 當來球的位置在反手方偏左方且角度大時,可以使用橫式步法側身攻擊,由於角度大所以側身攻擊的動作也較大,但卻有利於正手使用較猛烈的攻勢,所以弧圈快攻打法的選手使用這種步法側身攻擊也較多。 由左至右和由右至左的步法: 攻擊選手在比賽時無論是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移位時,通常都是把跨步、單步、交叉步或橫式步法等幾種步法結合起來,在依據對方來球之不同的變化在加以判斷運用以上步法。 載運用交叉步法時向左或向右大幅移位後繼續使用交叉步向相反方向進行移位的比較少;一般在交叉步移位後;通常使用小橫式步法來調整位置,然後在以單步或橫式步法去移位。九、擊球位置合理的擊球位置,對提高擊球的準確性和動作的協調性很有幫助。擊球位置不對,不但會使動作變形,而且也容易擊球失誤。合理的擊球位置,一般指“身前擊球”。尤其是攻擊型選手,身前擊球顯得特別重要。身前擊球具體一點說,就是把擊球點選在身前,並在身前找好球與拍的距離(擊球距離)。不同的風格和類型打法,擊球距離是不同的。如以快速變化打法為主的人,回擊一般來球,球與拍的距離較短。由於球與拍距離近,不僅有利於加快擊球時間,而且動作也較容易固定。以力量為主的人,球與拍的距離較長,有利於增大擊球力量。因此,各種類型打法的人,總是千方百計地找好擊球距離,特別是強調在身前找好擊球距離,這點是十分重要的。要取合理的擊球位置,必須對不同路線和落點的來球作出正確的判斷,選擇好擊球點,迅速移動腳步。例如,當站位離檯較近而對方的來球又急又長時,要及時移步後退,才易找到好的擊球位置;當站位離檯較遠時,對方發個短球,應及時向前上步,否則就會因身體距離擊球點太遠而失誤;回擊追身球來不及移動腳步時,則需借助收腹轉體,讓出一點距離。十、擊球力量的運用乒乓球運動是一項技巧性要求很高的體育運動,對於力量運用的要求也是如此。除了我們需要爆發力之外,更需要講究力量的運用,這是提高擊球質量,保證擊球準確性的重要環節。擊球力量從打法來說:一般的攻球,如近台快攻、扣球時,均以撞擊力為主,用力方面要盡量接近球心。 一般的旋轉球,如弧圈球、搓球等,則以摩擦為主,用力方面要遠離球心些。擊球力量從擊球距離和不同打法來說:近網短球以腕發力為主。 近台球和以快為主的打法,如近台快攻、推擋等,以前臂發力為主;以力量為主(如扣球)和拉弧圈球的打法,則以大臂發力為主並帶動前臂。 離台較遠的球,如中、遠的拉球和攻球,都以大臂發力為主帶動前臂。 根據戰術的需要調節擊球力量:發力:依靠自己的揮拍速度,在擊球的瞬間發揮出爆發力,使球產生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這是在比賽中運用最多的得分手段。 借力:借對方來球的力量把球回擊過去。借力只能回擊沖力較強的來球,如弧圈球、扣球等。借力擊球要求掌握好拍面角度,擊球的時間一般是第一時間,即上升初期。 減力:放慢回球速度,如放短球、減力擋等。它能起到變化節奏的作用,尤其是防弧膠拍和長膠拍運用借力時效果最好。十一、正手攻球正手攻球是桌球最基礎也是重要的技術。大多數的技術也都是由此變化衍生而來。打法為(右手持拍者為例):準備動作時,右手持拍置於腰際,隨著來球自然向後引拍,此時身體重心置於後(右)腳,擊球時身體自然轉動,右手向上向前揮出,重心自然落於前(左)腳,最後收在左眉心的位置。拍子的擊球路徑約略呈一弧形,過程中持拍的手腕是固定的,不需要刻意抖動或翻轉拍面。擊球後要再拉回準備,繼續第二次的擊球動作。十二、反手球(推擋/撥球)1. 直拍的反手推擋反手推擋主要是過渡一板。顧名思義,擋純粹是防守球,推則是比擋較積極的打法。推球時大拇指先推壓拍柄轉拍,後三指並攏,以中指抵住球拍中心作為發力來源。擊球時右手大臂貼近身體,持拍橫置於身體前面,順著來球大臂向前推出。一般而言,推球時拍面垂直桌面,推出後則略為前傾。將來必須再考慮來球的旋轉度而壓低拍面(更為前傾)。推擋一個原則,就是對手發力我不發力;對手不發力我要加力。推球最忌擊完球時拍面朝上,這種打法不是容易球出界,就是打成半高不高的球,給對手扣殺的機會。2. 橫拍的反手撥球橫拍的反手撥球是屬於快撥球。擊球時橫拍於身體前面,隨著來球揮動小臂與手腕帶動球向前。與直拍推擋不同的是,擊球時大臂與身體是分開的。自我練習1. 對著牆壁,以反手推球姿勢連續擊球,須達20球以上。2. 同1.,但需離開牆壁2公尺以上,連續擊球20球以上。3. 對著牆壁,以正手攻球姿勢連續擊球,須達20球以上。對打練習1. 兩人一組,互相以推擋(或撥球)來回擊球,連續20球以上。2. 兩人一組,一人推擋,另一人以正手攻球,來回連續20球以上。3. 兩人一組,互相以正手攻球來回擊球,連續20球以上。混合練習1. 兩人一組,一人推擋,另一人正、反手交替,連續20球以上。互換練習。2. 不論正反手,來回擊球20次以上。十三、切球(下旋球)切球,又稱下旋球或搓球。相較於其他球路,切球是比較有效的防守球。常見於發球、回發球,以及後續幾板的防守球。切球的打法純粹利用手腕的轉動,帶動球拍向下摩擦球,使球產生向下(後)的旋轉。對付切球有回切防守以及拉弧圈球攻擊兩種。對切練習兩人一組,相互切球,連續回擊20次以上。桌球的打法區分為不同的類型快攻類型 戰術特點是站位近台,以速度為主,以快制轉,以近打遠,先發制人,積極主動。這一類型又分為直 (橫) 拍兩面攻打法和直拍左推右攻打法。快攻結合弧圈類型 以速度為主,旋轉為輔;能近台快抽、快撥和搶沖,也能離台拉弧圈球作相持或過渡,技術全面,積極主動。這一類型又可分為:直拍快攻結合弧圈打法;橫拍快攻結合弧圈打法。弧圈結合快攻類型 以轉制快、以轉破轉。利用上旋衝力迫使對方後退防守;或以下旋結合上旋 (如發球搶、搓拉結合及真假弧圈等) 的辦法擾亂對方;或運用快、慢結合 (如快推、快撥中突拉弧圈,及拉弧圈後扣殺等) 來破壞對方的擊球節奏,從而獲取主動或得分。以拉弧圈球為主要得分手段,用前沖弧圈球代替一般扣殺;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快攻能力,作為助攻手段。這一類型可分為:直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橫拍弧圈結合快攻打法。削球類型包括削中反攻打法和削攻結合打法。削中反攻打法運用穩而低的削球頂住對方進攻,配以旋轉和落點變化調動對方,伺機反攻。削攻結合打法技術全面,能攻能守,戰術多變。 桌球戰術桌球比賽中常用的戰術有發球搶攻、對攻、拉攻、搓攻、削中反攻等。發球搶攻 桌球運動中一種先發制人的戰術。先利用高質量的發球控制對方,待其接球後即果斷進攻。具體的發球搶攻戰術主要分為正手或側身發轉與不轉球後搶攻;側身用正手發高、低拋左側上、下旋球後搶攻;反手發右側上、下旋球後搶攻;反手發急上、下旋球後搶攻;反手發高拋右側上、下旋球後搶攻;下蹲式正、反發右、左側上、下旋球後搶攻;正手發右側上旋急球後搶攻;正手發右側上旋急球又叫 奔球 ,多發至對方右角或中路後進行搶攻。對攻 進攻型打法運動員相遇時常採用對攻戰術。常用的對攻戰術有:壓對方反手,伺機正手攻或側身攻;壓左調右 (亦稱壓反手變正手);壓左等右,多在對方運用壓左調右的戰術時使用。調右壓左,先打對方正手,將其調到正手位並被迫離台後,再打其反手位。用加、減力量壓對方反手、中路,伺機搶攻;連壓中路或正手,伺機搶攻;近台打 (拉) 回頭和遠台對攻 (拉),在被動的情況下爭取轉為主動。放高球後伺機打回頭,也是在被動中爭取轉為主動的一項戰術。拉攻 進攻型打法對付削球型打法的一項基本戰術。即用拉球尋找機會,然後伺機突擊。具體運用拉攻戰術又分為:拉一角為主,伺機突擊自己的特長線路或中路追身;拉中路殺兩角或拉兩角殺中路;拉左殺右或拉右殺左,實際是拉一角殺另一角。拉斜線殺直線或拉直線殺斜線;拉長、短球,伺機突擊;變化拉球的旋轉,伺機突擊;拉、搓、吊、殺結合;拉、搓、拱結合,伺機突擊,此戰術多為一面使用長膠或防弧球拍的削攻型打法運動員在對付削球打法時運用。穩拉為主,伺機突擊 這是使用膠皮拍 (包括長膠粒) 的直拍削球手或攻削結合型打法在對付削球時的一種戰術。平搓攻 進攻型打法的輔助戰術之一,亦是削球型打法相互交鋒時的主要戰術。具體運用中又分為:先搓反手大角,再變直線,伺機進攻;變換搓球的旋轉後,伺機進攻;以快搓短球為主,配合搓兩大角長球,伺機進攻;搓中轉快攻。削中反攻 削球類型打法在對付進攻型打法時的一種基本戰術。它以削球的旋轉變化和落點變化迫使對方回球偏高,伺機進行反攻。具體運用時又分為:削轉與不轉球,伺機搶攻;逼兩角,伺機反攻;接對方突擊球時,逢斜線變直線,逢直線變斜線;以削球破對方長短球,伺機反攻;攻、擋、削結合,伺機反攻。參、規則桌球比賽規則球臺1.1球臺的上層表面叫做比賽臺面,應?與水平面平行的長方形,長274米,寬1.525米,高地向高76釐米.1.2比賽臺面不包括球臺臺面的側面。1.3比賽臺面可用任何材料製成,應具有一致的彈性,即當標準球從離臺面30釐米高處落至臺面時,彈起高度應約?23釐米。1.4比賽臺面應呈均勻的暗色,無光澤,沿每個2.74米的比賽合面邊緣各有一條2釐米寬的白色邊線,沿每個1.525米的比賽臺面邊緣各有一條2釐米寬的白色端線。1.5比賽臺面由一個與端線平行的垂直的球網劃分?兩個相等的台區,各台區的整個面積應是一個整體。1.6雙打時,各台區應由一條3毫米寬的白色中線,劃分?兩個相等的“半區”。中線與邊線平行,並應視?右半區的一部分。2 球網裝置 2.1球網裝置包括球網、懸網繩、網柱及將它們固定在球臺上的夾鉗部分.2.2球網應懸挂在一根繩子上,繩子兩端系在高15.25釐米的直立網柱上,網柱外緣離開邊線外緣的距離?15.25釐米。2.3整個球網的頂端距離比賽臺面15.25釐米.2.4整個球網的底邊應儘量貼近比賽臺面,其兩端應儘量貼近網柱。3 球 3.1球應圓球體,直徑40毫米。3.2球重2.7克。3.3球應用賽璐璐或類似的材料製成,呈白色,、黃色或橙色,且無光澤。4 球拍 4.1球拍的大小,形狀和重量不限,但底板應平整、堅硬. 4.2底板厚度至少應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強底板的粘合層可用諸如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壓縮紙等纖維材料,每層粘合層不超過底板總厚度的7.5或0.35毫米。4.3用來擊球的拍面應用一層顆粒向外的普通顆粒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2毫米;或用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4毫米.4.3.1 ”普通顆粒膠”是一層無泡沫的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其顆粒必須以每平方釐米不少於10顆,不多於50顆的平均密度分佈整個表面。4.3.2海綿膠即在一層泡沫橡膠上覆蓋一層普通顆粒膠,普遍顆粒膠的厚度不超過2毫米。 4.4覆蓋物應覆蓋整個拍面,但不得超過其邊緣。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執握部分可不予以覆蓋,也可用任何材料覆蓋。4.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夾層、覆蓋物以及粘合層均應?厚度均勻的一個整體。4.6球拍兩面不論是否有覆蓋物,必須無光澤,且一面?鮮紅色,另一面?黑色。拍身邊緣上的包邊應無光澤,不得呈白色。4.7由於意外的損壞、磨損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體性和?色上的一致性出現輕微的差異。只要未明顯改變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許使用。4.8比賽開始時及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需要更換球拍時,必須向對方和裁判員展示他將要使用的球拍,並允許他們檢查。 5 定義 5.1“回合”:球處於比賽狀態的一段時間。5.2“球處比賽狀態”,從發球時,球被有意向上?起前,靜止在不執拍手掌上的一瞬間。到該回合被判得分或重發球。5.3“重發球”:不予判分的回合。5.4“一分”:判分的回合。 5.5“執拍手”:正握著球拍的手。5.6“不執怕手”:未握著球拍的手。5.7“擊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執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觸球.5.8 阻擋”:對方擊球後,處於比賽狀態的球尚未觸及本方台區也未超過比賽臺面或其端線,即觸及本方運動員或其穿帶的任何物品。5.9“發球員:在一個回合中,首先擊球的運動員.5.10“接發球員:在一個回合中,第二個擊球的運動員.5.11裁判員:被指定管理一場比賽的人.5.12“裁判助理: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協助裁判員工作的人.5.13運動員“穿或帶”的任何物品,包括他在一個回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男方净身出户房产过户操作流程模板
- 离婚协议违约金条款的解除与变更规定
- 离婚双方子女抚养权变更及经济补偿补充协议
- 离婚无子女子女监护协议范本与财产分割专项服务
- 高端电子膜材料生产线项目施工方案
- 竞业禁止及保密协议: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定制合同
- 互联网游戏开发团队人员聘用及版权保护合同
- 智研咨询发布-2025年中国电动园林工具行业产业链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案例分析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与公司战略研究报告
- 医疗卫生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及工作经历证明(6篇)
- 航拍无人机转让协议合同
- 华为光芯片笔试题及答案
- 应急预案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化工二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电影院转让协议合同
- 2025-2031年中国第三方认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英语A级常用词汇
- 2025年人力资源制度:【年终奖】员工超产奖金计算表
- 《跨境电子商务基础》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医院委托采购合同范本
- 癌性伤口护理个案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