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民事诉讼中法院的地位及其调解作用内容摘要:和谐社会之本质,在于社会按照发展规律运动,并在此过程中社会矛盾能通过一定机制得以妥善解决,社会主体意志和情绪能有效表达和释放,社会关系和而不同,人们各得其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调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不和谐因素,使社会能有效和公正地发展。其中,社会纠纷的解决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作为社会纠纷的裁判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功能。然则,该作用与功能如何有效发挥和显现,在理论与现实中却存在不同的思想和实践,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厘清。关 键 词:民事诉讼 法院职权 法院的调解作用 On the status of civil proceedings in the Court and its roleAbstract:The essence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movement, an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onflicts through certain mechanisms are properly resolved, will the main social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the release of effective, community relations and different, people properly provided.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s to meet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 productivity level of development, adjust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the superstructure of factors of disharmony, the community can be effective and equitable development. Among them, the community dispute resolu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eoples Court magistrate as a community dispute,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s undoubtedly an indispensable role and function. What the role and function and how to effectively play the show, in theory and reality is there are different ideas and practice, thinking and the need for further clarification.Key words:Civil Procedure Court jurisdiction Courts regulatory role Courts judicial system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如何从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的高度,立足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以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司法活动,实现法律所蕴含的公平正义主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一、法院职权概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其主要任务是: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和做好执行工作。并通过审判活动,惩办一切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法院是民事纠纷的裁判者,其最基本的职权无疑是对案件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裁判权。但仅仅有裁判权是不够的,裁判总是诉讼程序的结果,而诉讼是一种渐次展开的程序,诉讼程序作为一种行使国家裁判权的程序,不是由当事人双方完全控制的程序,在程序的主要方面,须由代表国家裁判权的法院来加以控制,由法院决定适用何种程序、根据案件和当事人的情况决定程序的进展和程序的存否,从而衍生了法院对诉讼的控制权,其中也包括对程序事项的裁决权。另一方面,虽然法院是程序的控制者,但从法院在解决民事纠纷的作用来看,其基本定位应当是消极和被动的,其控制也是消极和被动的。如同市场的管理者,只是维持市场的秩序,对当事人在合法交易的范围内,管理者不能干涉如何进行交易、交易什么。这种消极性和被动性是由法院作为中立的第三者的地位所决定的,裁判者只能是中立的第三者。这种消极性和被动性在诉讼上主要体现为,诉讼的启动权在当事人,当事人没有行使诉权、提起诉讼时,法院不能主动开始诉讼程序;当事人没有提出的请求和主张,法院不能主动进行审查和判断。“法院的职权应当是一种职责和权力的统一。作为职权,其性质不同于单纯的权力,法院在诉讼中根据法律行使权力时,同时也是一种职责”。:常怡:民事诉讼法学(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6页。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法院往往必须行使权力,而且要求必须正当地行使权力。不得滥用权力是法院或法官的义务。当事人提出事实主张的,法院就必须对该事实主张进行审查;提出证据的,对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加以审查和判断,并给予答复。二、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人民法院履行审判职能是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与功能的基本形式和途径,而受理的案件对象外延体现了人民法院对社会纠纷解决的参与度,是人民法院功能的主要表现之一。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范围,民事诉讼法作出了规定。规定采取了一般抽象界定的方法,从案件本质属性上明确了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但由于诉讼法一般规定的抽象性,实践中对某些社会纠纷是否应由人民法院受理解决,理解和做法未臻统一。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通知等形式作出了规定。这些规定,反映了人民法院对解决社会纠纷的参与度取向,决定着人民法院功能发挥的广度,需要予以考察和评价。 在民事诉讼中的法院是“不必定从心理上解决了争执,而仅从行动上解决了争执”。:棚濑孝雄纠纷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1994年版,第39页。法院具有国家的重要权利审判权,法院的判决对当事人的纠纷及其解决在法律上给出了解释。并且国家强制力又最大程度地保障着判决内容得以实现,使得冲突主体对于解决纠纷的裁判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 通过判决的对外影响力来提高人民的权利观念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换而言之。在制定法缺乏明确规定的条件下,人民法院应当运用事实出发型的思考方法来解决现行的法律无明确规定的案件。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对于民事活动没有法律规定的,当事人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因此对于当事人在民事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的解决,人民法院在没有制定法的裁判规范条件下,可以发挥依据国家政策解决民事纠纷的作用。即使在这种情形下也应注意,我国法院的作用不同于英美法院,其本质方面通过判决从案件中发现应有的正义和法。我国法院的作用是适用诉讼前已经存在的法律,因此只有在制定法没有或无明确规定的条件下,人民法院才可以考虑采用事实出发型法院制度去弥补规范出发型法院制度的不足。如果法院在收集诉讼及证据资料方面拥有主导权,则表现为职权探知主义;就程序运作的情形而言,如果当事人对程序的运作拥有主导权的,则称为当事人进行主义,如果认可法院对程序运作拥有主导权,则称为职权进行主义,二者的结合可称为诉讼进行主义。三、在民事诉讼中法院的调解作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的主持下,进行协商,达成协议,从而结束诉讼程序,或没有达成协议,使诉讼进入下一程序的活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调整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有关机关或者个人在调解过程中和调解结案后的有关活动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各种规则,构成法院调解制度。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一部分,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法院处理民事案件的一种重要方式。从我国几十年的司法实践来看,它对于及时、有效地解决民事纠纷案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其相互之间的民事、经济活动急剧增加,同时,民事纠纷也日益增多。面对案件多、类型新、难度大、要求高的新情况,我国传统的法院调解制度的负面效应愈来愈突出。因此,改革并完善我国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势在必行。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审判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与否及其运作状况,直接影响着民事审判工作的局势。目前,法学界和司法界普遍认为,我国民事审判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法院包揽的诉讼事务过多,法庭审理走过场,工作效率不高,案件积压严重。鉴于此,如何改革我国现行的民事审判方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充分体现效益和公正原则的科学的民事审判方式,已成为我国法学界和司法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四、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利弊1、现行法院调解制度暴露出的一些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诉讼观念的变革,民事诉讼法及审判实践对于法院调解制度的规定和诠释逐渐偏离滞后,产生了一些不尽合理的规定和做法。(1)法院调解地位的不当确定。现行民事诉讼法将调解作为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认为能够用调解方式结案的,就应当尽可能调解结案,而不采用判决方式。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形成了“调解型”的审判方式,其特点为:将调解作为处理民事诉讼的优先目标,首选方式,调解无望,不得以才动用判决;法院主宰、控制和支配着整个调解过程,当事人则置于被劝说者的位置,被动接受调解方案;把说服动员作为审判工作的主要方法,努力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劝说当事人接受调解。(2)法院调解的原则设置不合理。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调解的原则包括当事人自愿原则,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合法原则。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作为调解的原则,带有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并过于绝对。既然调解是当事人自愿决定的,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该调解协议就应当具有法律效力,一味要求分清是非,查明事实不仅耗时、耗资、牺牲程序利益,更违反了当事人自主决定自己意愿的本意。所谓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规定,必然导致法院意志在调解过程中的不正当渗入,导致法院调解的“判决化”结果。(3)缺乏当事人自愿调解的制度保障。是否调解,最终决定权应当在当事人,但调解程序确是在诉讼程序中由法院并且是主审法官的主持下进行的,调解协议的形成极有可能受到审判权的干预。因此,如何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自主处分权,是调解制度的核心,现行调解制度规定极为原则笼统,不利于对当事人权利的保障。具体说来,哪些案件适用调解,哪些不适用调解,如何真正赋予当事人启动调解程序的权利,法官在调解中的地位,对法官权利的约束,调解的公开,调解的期限等都应作明确具体的规定。2、法院调解制度的优点法院调解制度在我国审判实践中长期存在,是经实践检验有利于纠纷解决的有效机制,必定有其它法律制度不能替代的优点。(1)调解是一种有效的解决纠纷的方式。第一.调解符合私法自治的原则。民事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争议,自主解决纠纷的程序构筑是人们权利意识的必然要求,法律必须允许当事人对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自由处分。当事人可以任意选择适用审判、仲裁、调解、和解中的任意一种纠纷解决方式,这是当事人的自由。第二.调解能缓解审判压力。现代社会当事人的权利意识空前增强,因此纠纷激增,诉讼大量产生,司法需求的扩大和法院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调解是缓解这一矛盾,减轻法院压力的有效途径。第三.调解能够更好的实现纠纷解决的目的。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纠纷,纠纷的解决不仅意味着争议前当事人法律关系的简单恢复,而且也意味着确立一种双方当事人认可的新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消除当事人之间的心理对抗和紧张。调解和判决同样能达到解决纠纷的目的,但调解有许多审判无法比拟的优点,可能比判决更符合当事人的利益。从解决方式上看,法院调解程序设计简明、灵活,不拘泥于诉讼程序的规定,较为简便,调解实行一审终审,便于及时执行,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从解决内容看,当事人基于合意对纠纷内容的解决标准较审判标准要宽泛,反映出合法与合理并用的解决纠纷的评价标准,从而将纠纷内容解决置于更大的选择空间。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问题、弊病不少,但绝对不是无法优化的根本锢疾,只要把握法院调解制度是根据当事人意志进行的制度,就能充分发挥该项制度的优点。五、优化与完善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建议从对法院调解制度的法理分析,和对各大法系法院和解制度的学习,不难看出,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建立科学规范的法院调解制度,并使之与其他诉讼制度适当的衔接协调起来,应当是我们下一步必需的任务。1、取消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法院调解原则的规定从上文对法院调解理论的分析可知,调解与审判是法院处理民事纠纷的两种程序,诉讼应当遵守公正、效率、效益三大价值7。,调解应当遵守自愿的原则。两种制度之间不能混为一谈。调解应当是与诉讼并行交叉的一种程序。因此现行民事诉讼法第9条应当变更为“人民法院设立调解程序,依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调解。”2、改革现行调解制度的基本原则现行法院调解制度的原则有三个,自愿原则、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合法原则。自愿原则当然是法院调解的基本原则,但是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作为法院调解的原则并不恰当,调解协议的形成是当事人自主合意的产物,调解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案情分离,只要当事人通过协商、对话,就争议实体权利义务的处理达成协议,并且协议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和解协议就应当具有强制执行效力。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保证诉讼的公正是对法院审判的基本要求,不应当适用于调解。所谓合法原则,应当明确界定为不得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因此法院调解制度的原则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不得违法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原则。现行民事诉讼法第9条、第85条、第88条应当作出变更。3、法院调解的主体和法官的作用现行民事诉讼法认为调解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这表明我国将法院调解定位为法院的职权行为。但是根据本文中的分析,调解是双方当事人合意形成的契约,尽管该契约需经法院确定产生强制效力,但后者之发生效力,以前者之有效为前提。因此,调解中的主体是双方当事人,而非法院。法官在调解制度中,只起到支持和咨询的作用。一方当事人申请调解的,法院可依当事人的申请征求另一方意见,另一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由调解法官安排日期主持调解,当事人可以在调解日提出本方的调解意见,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后,达成调解协议。另为避免法官在调解中摆出裁判者的身份强制当事人接受所不愿接受的解决方案,影响调解的自愿性,笔者拟设计一种合议庭成员的职责分工模式,建立审判长、主审法官、主调法官分离制。4、法院调解的效力法院调解作为一种诉讼程序,必然有满足程序要件后的结果,结果无非有两种,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的一致意见,产生有效的调解协议,则调解程序结束。如果有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双方未达成调解协议,则审判程序恢复,调解程序结束。对于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审判程序继续进行,并未产生实体法的效力,而对于形成调解协议的,不仅对双方当事人产生了禁止再诉的诉讼法效力,更导致实体法律关系的变更,其意义是重大的。因此,何时为调解协议的生效时间就极为重要了,笔者认为,双方当事人在调解法官面前签署调解协议,或在调解笔录上签字之时,即认调解协议的效力等同于生效判决,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国大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物联网边缘计算架构设计
- 2025年旅游饭店管理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跨境仓储共享协议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 数与代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 2025年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冶金有色生产煤气作业模拟考试题库试卷含答案
- 全口义齿修复中的规范化重点技术题库及答案
- 知识产权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5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6月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真题及答案解析
- 重疾险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 广西贵百河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兄弟套结机KE-430F中文使用说明书
- 江苏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2025年
- 微信客户维护培训课件
- 医院消防演练方案及流程
- (2025)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学困生教学课件
- 食盐质量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