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次生林经营类型及经营管理技术措施摘 要:目前,天然次生林已成为我省东部山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木材生产的主要持续性资源,更是维持该区乃至全省良好生态环境最重要基础,保护好、经营好这部分资源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关键词:黑龙江;天然次生林;经营管理次生林是原始林经过大面积的反复破坏后,在次生裸地上经次生演替而形成的次生群落,其显著特征是经过大面积的反复干扰,引起原生群落的大面积消失,失去了原始林的森林环境。黑龙江省次生林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其形成是具有显著地带性特征的原始红松林在受到持续反复的人为干扰后,原生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后形成的林分类型。一、存在的主要问题黑龙江省的东部山地的天然次生林主要分为硬阔叶林、软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其中硬阔叶林以三大硬阔叶树(黄檗萝、水曲柳、核桃楸)为主体,软阔叶林为杨桦等为主体,针阔混交林则以云冷杉落叶松等为主体。目前除了个别保护区(如五营红松原始林自然保护区)及试验教学基地(如凉水红松原始林试验研究基地)外,集中连片的典型阔叶红松林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就是所说的天然次生林。据典型调查,该区的次生林主要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林分密度不均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对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力度加大,同时也造成了有些林分需要进行抚育伐,由于当地在考虑到经济效益及费用支出等因素,往往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抚育伐及卫生伐,使林分密度过大,影响生长。据在宝清、集贤等地调查,在中幼龄次生林中密度普遍过于偏大,已影响到林木生长。而在没有实施天保工程之前,由于人为干扰过于频繁及不合理的抚育间伐,则造成密度过低,同样影响林分生产力。(二)林分质量较差现有的天然次生林,主要组成树种为杨桦柞等价值较低的软阔叶树种,所占比例在60-70,硬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所占比例较小,使得现有天然次生林林分质量总体不高。(三)林分树种较为单一且比例不尽合理在现有次生林的树种组成上,白桦林、柞木林以及以杨桦为主要树种的软阔叶林,所占比重超过50,珍贵的阔叶树比重不大,针叶树种更新频度过低,大多数无法形成演替层。因此,如不采取特殊的抚育措施,靠自然演替形成稳定的生产力高的森林植物群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四)林下天然更新不均衡现有次生林更新频度过低,靠自然演替无法形成演替层,按照次生林进展演替趋势,林下更新树种为红松、云杉及黄、胡、水、榆的比例过低,且更新层幼树公顷株数又太少,不利于次生林优质树种的恢复。二、经营类型的划分为了更好地经营现有次生林,根据其现状及栽植保阔的经营思想,姚国权等人将黑龙江省天然次生林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并提出了采取相应的经营方向。具体如下:(一)抚育型林分实际密度与经营密度表理论密度之比100以上,且分布均匀的次生林林分,按照黑龙江省林区森林抚育技术规程进行抚育,对杨桦林、柞木林可以采取综合抚育法,伐劣留优,注意保护天然幼苗幼树。对阔叶混交林,要注意保留珍贵阔叶树种和针叶树。(二)封护型林分实际密度与经营密度表理论密度之比为70-99,且分布均匀的次生林。除进行必要的病虫鼠害防治外,停止其它经营活动,进行封育。(三)补植型林分实际密度与经营密度表理论密度之比在70以下的白桦林、柞木林和林冠下天然更新较差的软、硬阔叶林。该类型采用栽针保阔的方法补植人工大苗,树种以红皮云杉、红松等较耐荫树种为主。(四)人促型林分实际密度与经营密度表理论密度之比在70以下的林冠下天然更新良好和有天然下种能力的软、硬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此类型实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在有天然下种能力的林分内,进行人工块状整地,规格为1m1m或1m2m,以露出表土为宜,一般在主要树种的种子年进行。在天然幼苗幼树较多的林分内,亦可进行天然苗移植和对天然幼树进行抚育。其标准是天然幼树幼苗分布均匀,且整个林分的林木、幼树和幼苗的总和超过经营密度表株数。三、经营技术措施根据生态系统理论,黑龙江省东部山地次生林的经营需要从技术及管理层面上建立森林经营管理技术操作系统和森林经营管理支撑系统。以“栽针保阔”及“近自然林业理论”为经营思想,结合现代林业培育理论,根据不同情况实行选择目标的多样化,实现综合效益多大化,提高天然次生林的林分质量和生产力水平。因此,从黑龙江省东部山区次生林现状出发,按照不同经营类型采取适宜的经营培育方式及管护措施,加速该区天然次生林的进展演替进程。现将该区多年来比较成功的经营技术措施及经验总结归纳如下,供生产单位在次生林经营上参考借鉴。(一)小面积皆伐,全面造林,全面抚育具体作法就是对近成熟林比例大,需皆伐的林分,采取小面积皆伐,皆伐块内保留部分椴树、白桦、水曲柳等生长良好的中幼龄珍贵阔叶树,各皆伐块之间保留天然林带或林块,然后全面清理伐区,枝丫带状堆积。对皆伐后立地条件好的迹地以营造长白落叶松为主;差的则以营造红皮云杉,红松等阴性树种为主的人工林。落叶松初植密度3300株/公顷;栽植阴性树种的林地,根据保存率在空穴处保留一定比例的优良阔叶幼树,为形成针阔混交打下基础。(二)择育作业伐,实施栽针保阔主要是针对复层林而言的。作业时适当保留一些生长良好的幼树及一些较为珍贵的阔叶树,如水曲柳、山杨、白桦等,保留的这些阔叶树主要是胸径8cm以上生长健壮者。林分不同,保留阔叶树株数亦不同,总体数量控制在500-1000株/hm2。按照留多造少的原则,新造林以红松、云杉等阴性树种为主,造林密度为1300-1800株/hm2。造林后对新造的红松、云杉及时抚育,促进其健康生长,以及早形成针阔混交林。经营时分两次伐除上层阔叶树,最终形成红松、云杉为主体的混交林。(三)天然幼龄林抚育间伐,中龄林冠下补植针对当前所进行的天然幼龄林抚育,郁闭度在0.8以上,密度在4000株hm2以上且生长良好的柞水桦杨萌生幼龄进行疏伐,调整上层木营养空间,使林分郁闭度下降到0.4-0.5,保留株数为2500-3000株/hm2,以促进保留木的生长发育;而对郁闭度07的中龄林,按照15%-25%的强度抚育间伐,去劣留优,伐除被压木,尽量均匀地保留长势良好的阔叶树,使郁闭度调整为0.4-0.5。抚育间伐后,采用人工植苗的方式,林下补植红松、云杉等耐阴树种,公顷株数在1200-1500株。同时在空穴处保留部分萌生的珍贵且生长良好的幼苗,其公顷保留株数为3500-4000株,以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形成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四、建议上述技术措施经各次生林区近10余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加速了该区天然次生林的恢复,提高了林分生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行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财务管理企业日常开销成本控制工具
- 2025【合同范本】临时工合同范本
- 注会审计案例题目及答案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客服机器人研发协议
- 2025林产品代理销售版合同书
- 叉车销售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奥数搭配课件
- 化工厂安全专项培训课件
- 2025年家政服务合同协议
- 企业外来人员管理办法
- 2024-2025年第三方海外仓行业分析与展望报告-亿邦动力
- 企业降本增效课件
- 儿童生长曲线课件
- 中国饮食发展史课件
- 《Sketch Up 软件运用》课件(共九章)
- 自来水工程施工课件
- 发酵饲料培训课件
- 电信营业员的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北大学版(2024)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P179)
- 安保技能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