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吊钩的钩口开度研究.pdf_第1页
起重吊钩的钩口开度研究.pdf_第2页
起重吊钩的钩口开度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起 重 吊 钩 的 钩 口 开 度 研 究 王振成 刘爱荣 程冬梅 魏金营 高明宪 1中州大学工程技术 学院郑 州4 5 0 0 4 4 2中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郑州 4 5 0 0 4 4 3郑 州 市公 共 交通 总公 司 郑 州4 5 0 0 5 4 摘要 以危险截面为重点 考虑到在重载荷且重复使用的工作环境下 从材料折线硬化的角度 对起重 吊钩 的弹塑性 变形 进行研究 通过对位移方程逐 次逼近积 分 求 出在弹塑 性变形 下 吊钩的截 面形心 曲线 的总位 移 并 给出了钩 口开度 A a值 的曲线 图 关键 词 钩 口开度 弹性区 塑性区 位移方程 积分塑性 函数 中图分类号 T H 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1 0 7 8 5 2 0 1 0 1 2 0 0 5 3 0 3 Abs t r act Fo cu s in g o n d an g e r ou s cr o s s s e ct io n a n d t a kin g co n s ide r a t io n o f t h e wor kin g e nv ir o n me n t o f h ea v y lo a d a nd r e p e t it iv e u s e f r o m t he a s p e ct o f ma t e r ia l b r o ke n line ha r d e n in g t h e p a p e r d e e ply s t ud ies t h e d e f o r ma t io n o f e la s t ic p la s t ic it y o f t h e cr a n e h o o k wo r k s o ut t he t o t a l dis p la ce men t A o f t he cr o s s s e ct io n po id o f t h e h o o k un d e r t he de f o r ma t io n o f e la s t ic p la s t icit y t h r o u g h t h e g r a d u a l a p p r o x ima t io n in t e g r a t io n o f t h e d is p la ce me n t e q u a t io n a n d fi n a lly g iv e s t h e cu r v e o f t h e h o o k mo u t h o p e nin g Aa Ke ywor d s o p e n in g o f t he h o o k mo u t h e la s t ic z o n e p la s t ic z o n e dis pla ce me n t e q ua t io n in t e g r a l pla s t ic f un ct io n 起重 吊钩工 作在 弯 拉 重 载 荷 且 重 复使 用 的环 境 下 属 于 越 过 屈 服 极 限 冷 作 硬 化 的 工 作 阶段 实 际 中 吊钩 既有 弹 性 变 形 又伴 随塑 性 变 形 有 时 甚 至 是 全 塑 性 变 形 在 吊 钩 变 形 的 同时 钩 口开 度 加 大 1 力学模型 如图 1所示 吊钩的危 险截 面在 A截面 是一个具有单对称轴 的三角形 或称梯形 截面 对于任何规格 的吊钩在计算 时均取 P lk 1 3 2 0 4 y a 1 6 这 时 P 1 8 5 7 P 1 6 8 5 S 0 2 41 b 2 R F 0 7 b 2 R2 图 l吊钩简 图 相同 即作 1次计 算 即可囊 括各 种规格 的吊钩 吊钩材料为 A 2 0材料硬化模量 G 0 吊钩的钩 口 开度可 按 受力 点 处 的挠度 和 该截 面 的转 角来 确 定 即 A a L O f co s 1 由外力引起的弯矩 M P R s i n v 纵向 力 N P s in o 在确定挠度时 由单位力引起的弯矩 Mo R 0 s in o 纵向力 N s in t p 2 变形分析 吊钩可认 为是 曲杆 见 图 2 根据平 截面 假 设 任意点的位移可表示绕离曲率中心为 的某轴 转动和面内平行移动的结果 各种吊钩的危险截面 一 4上的截面参数 大致 图2 曲杆受拉弯时的变形 起重运输机械 2 0 1 0 1 2 一5 3 展U d o 4 y d O d 2 曲杆 某起 始微段 d s r Y d 的应变 为 4 3 一 一 j d D r d p r y 从另一方面看 这 2种位移 可以表示为 曲面 绕曲率中心转过 角和绕离 曲率半径为 r 的某轴 转过 角的结果 则 一 南 4 一 鬲 由图 2可见 d O d 而 r d 设 和 d O d d 用相对坐标写成应变方程为 C o 矗 一 5 式中 4 截面半径和截面高度均指 曲杆 的内半径 即P 和 叩 Y 平衡方 程为 Mo 10 1 一 十 叼I N 10 t J 102 p 一 J c J 6 式 中 为对旋转中心的弯矩 为截面相 一 对宽度 旋转轴 的半径可称为 中性轴 的半径 其位置 可按下列条件确定 胁 0 7 决于应变值 和变形 曲线 的特性 甚至在最简单的 理想塑性情况下 将条件式 7 进行积分后 也 得到对于P的超越方程 其求解很繁 因而可用图 解法或逐次逼近法求解 见图 3 表示 p 6时在 不同 和 G 0的情况下 中性轴半径与截面上 最大应变 m a x 之间的关系 3 4 3 2 q 3 0 2 8 2 6 P l 6 一一 一 a 乡 o 5 图 3 P 6时 中性轴半径与截 面上最大应变之间的关 系 由于必须求解超越方程 因而确定P是相当复 杂的 特别是在折线硬化的情况下 更加复杂 为了计算简便起 见 设 旋转轴 的半径不变 而 与 变形无关 在这 种情 况 下 条 件式 7 得 不 到 满足 而平 衡方程 略为复杂一些 可 取任 意轴作 为截面的旋转轴 这时 在同样的内力与应变 下 和 值均不 同 而与轴到 曲杆曲率中心 的 距离有关 受纯弯时 可 以取通过 曲杆 弹性 区中 性轴上某点 的轴作为旋转轴 此时 中性轴 的半 径 按式 7 取 1而定 求式 6 的积分时 必须设定弹性变形区和 弹塑性变 形 区的边界 当应变 和 的符号相同时 塑性区 可能有 3种不同情况 第 1种情况是在小半径一侧 有 1个塑性区 第 2种情况是有 2个塑性区 第 3 种情况是 整个截 面为塑性 区 在这种情况下 最 大应变总是产生在 曲杆的小半径一侧 当应变 和 的符号不 同时 塑性区 可能有 4种不同情况 第 1 种情况是曲杆大半径一 侧有一个塑性区 第 2种情 况是 曲杆小半径一侧 有 1 个塑性区 第 3种情况是有 2个塑性区 第 4 种情 况是整个 截面 为塑性 区 当上述条件得到满足时 平衡方程 的解可略为 3 求钩 口开度 简化 当曲杆的变形在弹性范围 内时 中性轴相对 于形心向曲率 中心偏移一定距离 当变形超 出弹 性范围时 中性轴的位置 随截面上弹性参数 的变 化而变化 当发生塑性 弯曲时 中性 轴的半径取 5 4 图4表示吊钩的钩口开度 A a及外层纤维的应 变 孑 与载荷 P P 之间的关系 利用此图可 以查 取 与 值 位移的增长比截面上应变的增长 要慢得多 当载荷增加 1 倍 时 钩 口开度增加 2 左 右 起重运输机械 2 0 1 0 1 2 轴心压杆稳定 陛验算在 起重机设计规范 中的变化 郭建 生 熊彪 1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工程学院武汉4 3 0 0 6 3 2 中交武 汉 工程设 计研 究院有 限公 司 武汉4 3 0 0 7 1 摘要 通过 比较新 旧 2种设计规 范在轴心压杆稳定性计 算上 的变化 结合稳定 性研究 的最新 成果 充分 肯 定了这种变化的合理 生 和科学性 在 直观分析稳定 系数 曲线趋势 图的基础上 指 出这种变 化在 实际运用 中可 能导 致的差异 提出了新规范在实际运用中应 注意 的问题 有助 于工程技术人员正确运用新规范和更好地把握其实质 关键词 轴心压杆 稳定性 验算 变化 中图分类号 T H 2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7 8 5 2 0 1 0 1 2 0 0 5 5 0 3 Abs t r a ct Thr ou g h co mp a ri ng t h e cha n g e s o f t h e s t a b ilit y ca lcula t io n o f t he a x le ce n t e r co mp r e s s ing ba r a cco r din g t o t h e n e w a n d p r e v io u s d e s ig n s p e cifi ca t io n s t h e p a p e r co mb in e s t h e u p d a t e d a ch ie v e me n t s o f s t a b ilit y s t u d y a n d t h e n co rn ple t e ly co n r ms t he r a t io nal it y a nd s cie n t ifi cal n e s s o f t he cha n g e s On t he ba s is o f d ir e ct ly a n a ly z in g cu r v e t e n de n cy cha r t o f t h e s t a biliz in g f a ct o r t h e pa pe r ind ica t e s t h e dif f e r e n ce p o s s ib ly r e s u lt e d in a p ply in g t he n e w s p e cifi ca t io n pr a ct ica lly a n d r a is e s t h e p r o b le ms wh ich s h a ll b e pa id a t t e n t io n t o wh en pr a ct ica lly us ing t h e ne w s p e cifi ca t io n t hu s t o co n t r ib ut e t o t he pr o pe r u t iliz a t io n o f t h e ne w s pe cifi ca t io n a nd be t t e r g r a s p t h e s ub s t a n ce by t he e n g ine e r in g pe r s o n n e 1 Ke ywo r ds a x le ce n t e r co mp r e s s ing b a r s t a bilit y che ck ca lcu la t io n v a r ia t io n 强 度 刚 度 和 稳 定 性 是 起 重 机 金 属 结 构 安 全 工作的 3要 素 其 中强度 和刚度 的计算 由于有 限元法 的普及 和成熟运 用 在工程实 际 中已大 大 简单化 而稳定性计算 目前 尚没有 成熟的工程实 用数值计 算方法 所 以 工程实 际中仍然是依据 规范提供 的计算 理论和试验数据来完成 而我 国 图 4 吊钩钩 口开度及外层纤维 的应 变与载荷之间的关系 4 结论 吊钩工 作 在 折 线 硬 化 下 的应 力 状 态 在 重 载 荷下虽然 塑性 变形小 了 但距 离强度破坏 和开 口 过度更近 了 这是设计者和使用者应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舜酩 机械疲 劳与 可靠性设 计 M 北 京 科 学 出 起重运输机械 2 0 1 0 1 2 版社 2 0 0 6 2 机械设计手 册编委会 疲劳强 度设计 M 北 京 机 械工业 出版社 2 0 0 7 3 吴宗 泽 机 械 设 计 M 北 京 高 等 教 育 出版 社 20 06 4 胡宗武 汪西应 起重机设计与实例 M 北京 机 械 T业 出版社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