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ppt_第1页
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ppt_第2页
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ppt_第3页
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ppt_第4页
特殊幼儿教育理论基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殊幼兒教育理論基礎與服務模式介紹 特殊幼兒教育對象與年齡 對象已鑑定出有生理或心理顯著障礙類別者特殊教育法第三條之規定 本法所稱身心障礙 係指因生理或心理之顯著障礙 致需特殊教育和相關特殊教育服務措施之協助者 資賦優異者更多资源特殊教育法第四條 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之資賦優異者 無法確定類別的發展遲緩者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標準第十三條規定 本法第三條第二項第十一款所稱發展遲緩 指未滿六歲之兒童 因生理 心理或社會環境因素 在知覺 認知 動作 溝通 社會情緒或自理能力等方面之發展較同年齡顯著遲緩 且其障礙類別無法確定者 其鑑定依兒童發展及養育環境評估等資料 綜合研判之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施行細則 民國93年6月3日公佈 第六條第一項本法所稱發展遲緩兒童 指在認知發展 生理發展 語言及溝通發展 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 有疑似異常或可預期有發展異常情形 並經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醫院評估確認 發給證明之兒童 特殊需求幼兒早期教育的緣由 兒童的智能並非在出生時就已固定 而是受到很多的因素影響 環境 營養 教育 家庭 親子關係 兒童早期是兒童行為與學習模式建立後成長迅速的關鍵時期 Gesell Freud Erikson Piaget Bloom Montessori 兒童受扶養的早年經驗與環境條件對其學習和發展有重大影響 對動物的研究 Harlow 1958 對智能不足幼兒的研究 Skeels 1966 對社會文化不利的兒童之研究 Gardner 1972 特殊幼兒常常無法獲得一般幼兒的成長經驗 早期教育可以提供其發展機會 獲得成長發展之經驗 預防第二種障礙或第二次障礙的出現 父母參與特殊幼兒的及早教育活動 使父母親獲得教導特殊幼兒的知能 教養技巧與家庭支持 心理支持 福利提供 參考毛連塭 1995 柯平順 1998 Bloom 人類特質的穩定性和可變性 1964 的重要論點 發展迅速的兒童早期 人類特質經由早期經驗而被塑造 人類的發展是累積的 行為的發展基與先前行為之上 若無良好的早期行為 以後的行為將受影響 早期學習比往後企圖重塑合宜行為容易 參考毛連塭 1995 柯平順 1998 特殊幼兒教育理論 特殊幼兒教育理論尚未有完整系統架構 常融合與同整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兩個領域的理論 特殊幼兒教育學理基礎的探討 哲學或道德理論 發展或常模理論 心理分析理論 補償教育理論 行為學派理論 認知心理理論 生態理論 人本心理學理論 參考黃世鈺 1997 張春興 1998 柯平順 1998 哲學或道德理論 JohannAmosComenius 1592 1670 認為人類生來具有知識 道德 宗教等能力 若能及時啟發培植 即能展現這些能力 教學上強調模仿自然與直觀經驗教育 目的在獲得應付生活的常識 FriedrichWilhelmAugustFr bel 1782 1852 重視遊戲 也強調教育的目的在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關係 幼兒教育為父母教養子女的擴延 使孩子有進入社會扮演社會角色的適當能力 哲學或道德理論在特殊幼兒教育中的意涵與運用 認為社會性的動物 社會化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發展或常模理論 兒童身心特質的發展 動作 認知 情緒 社會 行為 循著一套普遍的發展程序 美國發展心理學格塞 ArnoldGesell 主張 經過系統的 科學的觀察與測量後 可以獲得個體的發展里程碑 依據此發展的常模可以提供個體適當的環境因素以促進其身心的成熟度 發展或常模理論在特殊幼兒教育中的意涵與運用 配合發展的措施 developmentalappropriatepractice 的策略 準確掌握兒童身心特質的發展歷程與發展速率 實施符合年齡與符合個別差異的教育與訓練 DAP 學前特殊教育方案 心理分析理論 以人格心理學和心理動力學的架構為主 早期Freud的精神分析派較重視早期偏歧的人格發展現象 Erikson從社會心理學觀點出發 認為人格是透過社會心理行為階段的發展與滿足而逐漸形成的 心理分析的發展觀點在特殊幼兒教育中的意涵與運用 早期發展對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其中包括個性與其意義 動機和道德的重要性 情緒的重要性 以及照顧 依附 關係 Bowlby Spitz 的重心 強調幫助幼兒在儘可能健康的情形下 通過各種不同的心理動力階段 防止在各種不同的心理動力階段時人格固著或過度偏歧發展 鼓勵與促進嬰幼兒依自然的反應而反應 使人格順利發展 補償教育理論 國家由社會福利的觀點出發 認為一個國民若因其個人家庭或環境條件不利的影響 導致其能力未能充分發揮 造成社會的損失 利用社會資源或政府能力 辦理社會福利 協助後天不利者 獲利的乃是整個社會 如 英國MargaretMacmillan 1919 在英國創辦第一所保育學校 nurseryschool 美國的HeadStartProgram Project 補償教育理論在特殊幼兒教育中的意涵與運用 鑑於家庭文化和環境不利的情況下 經由早期的教育幫助這些幼兒 以補償其背景上的不利 使其潛能充分發揮 個人及社會皆能從中蒙利 行為學派理論 行為模式是根源於Skinner 1953 所主張的人類行為實驗分析論 史基納在哈佛最典型的研究 是用一般人稱為 史基納箱 所做的實驗 史基納稱這種 因為食物緊接著出現而使老鼠更常按桿子 的現象為 強化 reinforcement 心理學的行為論者認為個體的適應現象乃是個體與其生活環境互動的過程 行為學派在特殊幼兒教育中的意涵與運用 可以運用增強 報酬 可觀察行為的詳細了解 技能基準線的測量來安排結構性的活動 structuralactivities 進行幼兒的教育與訓練 促進幼兒的發展 可以透過行為塑造 shaping 的過程逐步養成幼兒的適應行為 消除不適應行為 認知發展的理論 認知作用是促進生活適應的必備條件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 JeanPaulPiaget 1896 1980 提出兒童認知作用發展階段與認知運用原理 知識 的概念 認識 不是一種既存的狀態 而是一種 發生 的過程 認識 並不存在於進行認識的主體 也不存於被認識的客體之中 它是發生於主體對於客體進行認識時 所構成的交互關係過程中產生的結果 智力 皮亞傑的 認知發展論 是人類智力的發展 智力是一種生物適應環境的結果 智力是種有機的 動態的 具有發展性的結構 智力會隨著個體與環境的互動而有著發展性的變化 認知結構 與 基模 個體出生不久 即開始主動運用他與生俱來的一些基本行為模式對於環境中的事物做出反應 可以視之為個體用以了解周圍世界的 認知結構 cognitivestructure 基模 或 圖式 schema 當個體每次遇到某事物 便用某種對應的認知結構予以核對 處理 基模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 認知發展或智力發展 為個體的基模隨年齡增長而產生的改變 張春興 1998 皮亞傑所謂的 認知發展 不僅是量變 也包括了質變 組織 與 適應 組織 是指個體在處理其周圍事務時 能統合運用其身體與心智的各種功能 從而達到目的的一種身心活動歷程 張春興 1998 智力是一種生命適應的形式 而 適應 是指個體的認知結構或基模因環境限制而主動改變的心理歷程 張春興 1998 同化 與 順應 的平衡 同化 就是指自己的不變應付改變了的環境 以不變應萬變 順應 則是個體以改變自己應付改變的環境 以變應萬變 適應 便是在 同化 與 順應 這兩種心理歷程的波動中平衡 equilibration 的結果 皮亞傑認知發展論的階段觀 基模的改變 隨著年齡增長不僅有了容量上的改變 也發生了質的改變 人類自出生至青少年期認知發展過程乃是在連續中呈現出階段性的重要特徵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四個階段 參考張春興 1998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四個階段 續 皮亞傑理論之闕漏不足處 太重視知識的認知而忽略社會文化影響 一些實證的研究指出Piaget對認知年齡的劃分和理論不盡相符 事實上 人類由出生至青少年認知發展期有重疊的可能性 皮亞傑理論在特殊幼兒教育中的意涵與運用 孩子是主動的學習者 按幼兒思維方式實施知識教學 循兒童認知發展順序設計課程 階段論 教學重視啟發與遊戲 嬰幼兒的認知發展多數在感覺動作與運思前期 教學過程應注重具體物的操作或實際情境的運用 職能治療參照認知發展為幼兒提供知覺統合 perception integration 的訓練 生態學理論 UrieBronfenbrenner的人類發展生態學觀點 微 小 系統 Microsystem 即是發展中的個體所經驗到的活動 角色和人際關係 在這個系統中 人們可以做面對面的互動 例如 家庭 幼稚園 中間系統 Mesosystem 是指個人真實經驗的微系統間關係 這樣的連結使它們自成一個系統 例子 嬰兒的托育中心和嬰兒的家庭 家庭和醫院之間的關係對於一位罹患慢性疾病孩子的影響 外在系統 Exosystem 指那些孕育孩子發展的環境 但是這些環境中的孩子並不扮演直接的角色 父母的工作場所 學校的委員會等等 巨系統 Macrosystem 是人類發展生態學的主要藍圖 這些藍圖反應人類分享有關事務應該如何完成的假設 以及那些代表假設的制度 簡言之 巨系統是個體所處環境的文化 價值觀 信仰 經濟 教育 法律 政治等系統 生態學的觀點給予一種社會的藍圖去通過複雜計畫的探索路徑 亦提供一種思考的檢核 由微系統 中間系統 外在系統和巨系統這四層相關的發展現象和介入的向度考量情境中塑造因果關係的可能性 生態模式強調發展的複雜性 以及大量環境因素對兒童的影響 個體和環境互動的模式是多層環境系統中的交互作用 每個系統直接或間接與其它系統互動 且複雜地影響個人發展 生態學理論在特殊幼兒教育中的意涵與運用 透過生態學的分析 強調環境的若干層面 可以作為健全兒童發展的規範架構 著重日常生活經驗的獲得 強調發展日常生活中必需具有實用技能 功能性的技能 這些技能是幼兒與環境互動時的必要技能 以務實的眼光訓練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尤其針對障礙程度較嚴重的兒童 協助其在生活中學習最基本的獨立技巧 人本心理學理論 Maslow觀察動物 猴子 雞 的行為時發現 動物似乎具有一種趨向健康的內在基本趨力 人為萬物之靈 應具備更多的求知向善的內在潛力 自我實現 的觀念 需求層次理論 1 生理需求 2 安全需求 3 愛與歸屬需求 4 自尊需求 自我與他人 5 知的需求 6 美的需求 7 自我實現需求 一般省略知與美的需求 前四層為基本需求 basicneeds 或稱匱乏需求 deficiencyneeds 後三層為衍生需求 metaneeds 或稱成長需求 growthneeds 人本心理學理論在特殊幼兒教育中的意涵與運用 重視幼兒的基本需求與成長需求 特殊教育理論的重要概念 1 個別差異 2 早期介入 3 最少限制環境 4 工作分析 參考柯平順 1998 個別差異 人與人之間的個別間差異 interindividualdifference 每一個人本身的個別內差異 intraindividualdifference 認識常態與異常 認識個別差異和相似性 就特殊幼兒教育的意義而言 決定了不同的教學與輔導措施 IEP IFSP 早期介入 發展心理學特別重視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功能 早期的經驗對後來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 特殊幼兒在其發展的關鍵時期 給予適當的教育或合宜的學習環境 可以改善其障礙的情況或程度 或避免障礙現象的惡化 據國外學者研指出 三歲以前腦細胞連結增長最快速的階段 到了六歲增長速度變慢 且增加有限 因此在六歲以前接受早期介入可達不錯效果 而在三歲之前更是介入之黃金期 三歲以前早期療育的功效 是三歲以後十倍的功效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 2000 錯過了早期教育的機會 使以後特殊幼兒的學習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少限制環境 硬體環境 指的是注意各項設施 如建築物與空間環境 不要使特殊幼兒的學習受到限制 軟體環境 包含教材 教法及教師心態 教材教法是否符合特殊幼兒的學習層次 使其能瞭解 學習 教師的心態是否已合宜的態度面對學生的障礙 不苛求 不低估 工作分析 觀念借用自工廠的作業分析 將學習材料分析成小步驟 作為教學的細目 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 分解動作教學 整體教學 教材分析 在學習該份教材之前 應該分析教材的難易程度是否符合特殊幼兒的能力 才能順利達成學習的效果 特殊幼兒能力分析 掌握特殊幼兒即有的能力與其限制 以增進有效的學習 國外的服務模式 家庭模式 中心模式 混合模式 醫院模式 幼稚園模式 參考柯平順 1998 國內目前的服務模式醫院實施方式 兒童聯合評估中心 社區實施方式 一般托育 0 6歲發展遲緩幼兒日間托育服務 包括到宅服務托育及定點托育服務 特殊托育 0 6歲中 重度障礙幼兒日間托育服務 包括臨托 定點托 半日托 全日托等方式 3 家庭實施方式 以家庭為中心的療育 4 機構實施方式 以機構為中心的服務 發展中心 5 學校實施方式 學前特殊教育班 一般幼稚園 可能有教授 諮商 學前巡迴輔導 治療師等的支持性服務 參考葉瓊華 2000 特殊幼兒教育實施之場所 醫院 家庭 大學院校附設特幼班或普通班 特殊學校附設幼稚部 幼稚班 國小附幼附設特幼班或普通班 幼稚園中的普通班或特殊班 如台北市南海幼稚園 托兒所中的普通班或特殊班 實驗研究單位 教育諮詢機構 如大學的特教中心諮詢專線 醫療諮詢機構 各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 社會福利機構或教養院 個人開辦的訓練中心或班級 特殊幼兒安置相關因素的考量 最少限制環境與回歸主流 學校儘可能使特殊幼兒與一般幼兒一起接受適當教育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第七條 就近入學 依據特殊教育法 十六條 規定 以學區附近就學為主 幼兒的年紀 問題的型態 家長的意見或需求 幼兒的本身能力與發展 彈性安置 轉換 銜 過程的安排之注意事項 參考柯平順 1997 林寶貴主編 2000 幼兒的年紀 出生到三歲的嬰幼兒 infants toddlers 需要家庭或諮詢的服務 此階段的家庭有相關的問題 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與輔導 所以需要諮詢的服務 家庭加上諮詢的服務較合適 嬰兒需要較密集的 一對一的教育服務方式 三歲到六歲的幼兒進入幼托園所 中心式為宜 問題的型態 障礙類別不同時 應要求不同的教師參與服務 對異質性較高的不同障礙類別 若要進行融合安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