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戏曲文学创作的成就与缺失.pdf_第1页
新时期戏曲文学创作的成就与缺失.pdf_第2页
新时期戏曲文学创作的成就与缺失.pdf_第3页
新时期戏曲文学创作的成就与缺失.pdf_第4页
新时期戏曲文学创作的成就与缺失.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9年第1期 第36卷 总191期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1 1999 General No 191 Vol 36 文 学 研 究 新时期戏曲文学创作的成就与缺失 郑传寅 内容提要 近现代戏曲突出表演技艺 疏离现代品格 文学巨匠与戏曲疏离 戏曲的文学品位滑 落 文坛地位边缘化 近20年的戏曲创作致力于提升文学品位 在思想意蕴的开掘 戏剧情境的 构筑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诗性品格的保持等层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出现了一批思深力厚 耸人观听的佳作 但新时期戏曲文学仍然存在缺失 部分作者仍热衷于搭乘政治快车 简单配合 现实 用民族性取代世界性 缺乏走向世界的自觉意识 剿袭导致少数作品雷同 趋同导致对作家 艺术个性的遮蔽 部分作品出语粗疏 诗性品格丧失 关键词 新时期戏曲 文学品位 回顾本世纪戏曲史 近现代戏曲文学品位的滑落和艺术面貌的陈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 象 放眼近20年的戏曲舞台 尽管她尚有缺失 但新时期戏曲文学品位的提升已是不争的事 实 1 就戏曲而论 所谓文学品位主要是指剧本思想蕴涵的深刻性与丰富性 人物形象 的鲜明性 戏剧情境的生动性和语言的诗性品格等要素 要准确地把握新时期戏曲 的文学品位 需将其纳入文坛的总体格局和文学史的动态历程之中去作认真的考察 文学视野中的戏曲史呈一条下滑的曲线 元代戏曲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明清两 代 小说创作蔚为大观 包含传奇与杂剧两种样式的明清戏曲未能执文坛之牛耳 但她仍占有 半壁江山 对明清文坛格局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近现代兴起的京剧以及受其影响的 诸多地方戏 集表演艺术之大成 代表了我国戏剧表演的最高成就 对近现代世界剧坛有一定 影响 欧美有些戏剧流派就曾从戏曲 主要是京剧表演体系中获得灵感 近现代戏曲文学 也并非一无可取 汪笑侬 罗瘿公 陈墨香 田汉 范紫东 成兆才等一批剧作家曾创作了一些有 生命力的剧本 但是 从总体上看 毋庸讳言 近现代戏曲高度繁难的表演技艺是以挤压文学 削弱剧目的思想内涵为代价发展起来的 她那层主要由 古典趣味 凝冻而成的 物质外壳 相 当坚硬 迫使负载精神的文学不断地从舞台上 撤退 近现代梨园的剧本创作常常被当作一 件辅助性工作 突出 角儿 的 绝活 是其主要出发点 而 角儿 们的 绝活 又大多长于表现古 人而拙于表现今人 所以 角儿 们一般更乐于搬演表现古人生活的旧剧 因此 近现代戏曲 作家数量少 而且大多以整理改编旧剧为职 新创作的戏曲文学名著寥若晨星 接受过欧风美 雨洗礼的文学巨匠多专力于追逐现代品格的小说 诗歌和话剧创作 少有人涉足戏曲文学创 作 鲁迅先生曾以梅兰芳的新编古装戏 天女散花 和 黛玉葬花 为例 对近现代戏曲的这种 56 审美取向提出尖锐批评 梅兰芳不是生 是旦 不是皇家的供奉 是俗人的宠儿 这就使士大夫敢于下手了 士大夫是常要夺 取民间的东西的 将竹枝词改成文言 将 小家碧玉 作为姨太太 但一沾着他们的手 这东西也就跟着他 们灭亡 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 罩上玻璃罩 做起紫檀架子来 教他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 缓缓的 天 女散花 扭扭的 黛玉葬花 先前是他做戏的 这时却成了戏为他而做 凡有新编的剧本 都只为了梅兰 芳 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兰芳 雅是雅了 但多数人看不懂 不要看 还觉得自己不配看了 名声的起灭 也如光的起灭一样 起的时候 从近到远 灭的时候 远处倒还留着余光 梅兰芳的游 日 游美 其实已不是光的发扬 而是光在中国的收敛 他竟没有想到从玻璃罩里跳出 所以这样的搬出 去 还是这样的搬回来 这里涉及梅兰芳以及由他所代表的京剧艺术的诸多问题 其中个别论断或许不无偏颇 但 无法否认 鲁迅击中了以京剧为代表的近现代戏曲的要害 不是由古典走向现代 而是疏离 现代品格 迷恋古典趣味 鲁迅所批评的 士大夫 审美取向不只是远俗近雅 剧本创作以突出 角儿 的表演技艺为目标 挤压文学 削弱剧目的思想蕴涵 文学品位严重滑落 域外也有人 指出 梅兰芳的表演确已臻炉火纯青之境 然而其代表剧目 文学平平 而且 离中国人民的现 实生活太远 可惜这些击中要害的批评一直未引起梨园的重视 正因为如此 近现代戏曲文 学不只是在世界文坛上无足轻重 在我国近现代文坛上 其地位也已边缘化 近现代戏曲的代 表不再是为舞台铸塑灵魂的剧作家 而是 一招鲜 吃遍天 的 角儿 代表我国近现代戏剧文 学最高成就的自然也不是本土的戏曲 而是舶来的话剧 50年代 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得到空前的重视 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上世纪后期就已启 其端绪的反映现代生活的现代戏创作和历史剧创作不久再次提上工作日程 并被推上 并举 的重要位置 表明梨园内外的有识之士力图对挤压文学的倾向进行适度反拨 提高戏曲剧目的 原创性 但由于政治话语的强力牵引 戏曲创作很快走上了简单配合现实 写中心 唱中 心 的道路 戏曲被当作政治宣传的简单工具 政治价值乃至新闻价值取代了文学价值 不少新 创作的剧目和辛亥革命后不久便已步入衰微期的 时装新戏 一样带有明显的概念化色彩 其 速朽性自不可免 只有陈仁鉴等少数剧作家能克服简单配合现实的 幼稚病 尊重戏曲文学 的独立性 创作了一批能经受时间淘洗的优秀剧目 文革 期间 极 左 思潮对戏曲文学创作 的戕害远甚于小说和诗歌领域 当时独霸艺坛的8个 样板戏 其中有7个是戏曲剧目 在戏 曲改革方面 特别是在赋予音乐和舞台表演以现代品格方面 虽然也取得了不容抹煞的成 就 其中有些剧目 譬如 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 沙家浜 杜鹃山 等 有些段落颇为精 彩 文学性很强 但从总体上看 样板戏 所奉行的政治强暴艺术的 三突出 原则 不只是断送 了刚刚露头的现代戏 同时也给整个文坛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实践证明 没有文学巨匠的加 入 没有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提升文学品位只能是一句空话 2 追求思想蕴涵的深刻性与丰富性是新时期戏曲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 自近代的 时装新戏 开始 现代戏创作就开创了追随时代步伐 伸张社会正义的 优良传统 但同时也存在着搭乘政治快车 简单配合现实的 幼稚病 因此 现代戏 的 浅薄 之弊常为人所诟病 有相当一部分现代戏剧目思想浅陋 蕴涵瘠薄 情感虚假 新时期的戏曲文学未能完全走出这一误区 仍然有部分剧目 其中包括获得文华剧作 奖和曹禺戏剧文学奖的少数作品 热衷于用直奔主题的剧情 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图解某些现行 政策 演绎现成的观念 尽管这些政策 观念并不错 有的还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但由于这类 66 剧作 应时 的政治热情压倒了娱情悦性的审美兴趣 未能很好地将有价值的政治社会生活内 容充分地转化为审美对象 缺少对生活底蕴的深度开掘和真切体验 因而缺乏艺术震撼力 这 些作品的 亮色 在很大程度上是凭 借力 获得的 新时期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为戏曲作家反思总结现代戏创作的经 验教训 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作灵感 拓宽审视社会生活的视野奠定了基础 越来越多的戏曲作 家克服了简单配合现实的 幼稚病 同时又继承追赶时代 弘扬崇高的优良传统 使自己的创 作与疏离时代 放逐理想 消解政治热情的不良倾向判然有别 有相当多的作品克服了概念化 的弊端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思想意蕴深刻而丰富 观察生活的视野比以前要开阔得多 80年 代初 出现了 徐九经升官记 等耸人观听的新编古装戏 80年代中后期佳作迭出 既有 曹操 与杨修 这类思深力厚的新编历史剧 也有 鸭子丑小传 皮九辣子 等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 现代戏剧目 进入90年代 新编古装戏 表现现代生活的现代戏创作获得大面积丰收 出现了 铁血女真 金龙与蜉蝣 山歌情 一夜皇妃 山杠爷 榨油坊风情 三醉酒 变 脸 丑嫂 石角凹 其中有些剧目创作于80年代后期 于90年代获奖并产生广泛影响 等 一批新作 这些作品既精心描画复杂生动的社会政治图景 同时也展示人生际遇 情感纠葛等 个人生活图景 有些剧目还通过摄取民族风情来增强作品的蕴涵 原野情仇 死水微澜 琵琶记 金钗记 等则选取文学名著进行创造性的改编 以凸现剧目的文学性 这些立意高 远 内蕴厚重的佳作 主题集中明确 但又绝非三言两语所能道明 其蕴涵的多义性能触发观众 的多向性思考 这些剧目既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指向 又不是简单地配合现实 热衷于 应时 而 是力图透过表层的生活现象 探求其底蕴 让观众领会更深远的旨趣 譬如 聚焦改革开放的 几部优秀剧作均对这场历史性巨变倾注了巨大的热情 但没有哪一部剧作去图解改革开放的 具体政策 也没有哪一部剧作对改革开放的功绩作浮泛的歌颂 鸭子丑小传 皮九辣子 榨油坊风情 山杠爷 三醉酒 丑嫂 和 石角凹 等都能独辟蹊径 从不同侧面描写人们 在这场历史巨变中的灵魂撞击 感情纠葛 观念变化和人性升华 不只是表现了这场伟大变革 的艰难历程和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 而且将笔触伸进各色人等的心灵深处 揭示了这场巨变无 与伦比的深刻性 又譬如 描写少数民族历史 涉及民族关系的新编历史剧 铁血女真 不是 简单地图解现行的民族政策 而是站在今天的高度 俯视辽金易代的历史变迁 既热情赞美了 为民族崛起而舍生忘死 忍辱负重的崇高精神和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 同时也鞭挞了以强凌 弱 以大欺小的民族压迫行径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 人性的美好与卑劣 心灵的崇高与褊狭 和民族命运的生死搏击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既肯定了民族团结 但其意蕴又并非 民族团结 四 字所能尽之 剧作思想蕴涵的深化得力于剧作家社会洞察力和艺术概括力的提高 长期以来 有些戏 曲作家习惯于单纯从政治方位去观察和阐释社会生活 不仅使戏曲所描画的文化图景过于单 一 社会政治图景垄断戏曲舞台 而且不时造成对生活的歪曲 新时期的戏曲作家中已有 相当一部分人能从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和表现社会生活 从而使新时期戏曲舞台的文化图景 具有多样性 曹操与杨修 一夜皇妃 皮九辣子 鸭子丑小传 法门众生相 金龙与 蜉蝣 等剧作 力图对所摄取的社会生活现象作文化透视或哲理性思考 大大深化和丰富了作 品的意蕴 曹操杀害杨修 满苏与小皇帝最终分手 皮九心灵的扭曲与人性的升华均非个人道 德品质或阶级出身所能尽释 正因为剧作对人物和事件进行了超越表象的深度开掘 因此 这 些作品具有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力度 能让观众在受到心灵的震撼之后又陷入深深的思索 76 之中 对社会人生作更深入的探寻 铁血女真 变脸 山歌情 等剧作则将政治的 道德 的 历史的 文化的评判结合在一起 既有强烈的当代意识 又有深邃的历史感 内涵深刻而丰 富 如果将新时期戏曲文学纳入世界文学体系之中去加以审视 我们会发现她仍然存在自近 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缺失 用民族性取代世界性 缺乏走向世界的自觉意识 近现代戏曲文学在世界文坛上没有地位 固然与突出表演技艺 挤压文学的审美取向有 关 也与近现代梨园缺乏走向世界的自觉意识有关 正如鲁迅所指出的 梅兰芳等京剧表演艺 术家坚持按 士大夫 的审美趣味去提高戏曲的艺术品位 他们生活在追赶世界潮流的现代 而 且将戏曲带到了域外 接触了不少追求现代品格的域外艺术大师 但他们却拒绝吸纳来自域外 的现代艺术精神 没有想到要从 玻璃罩 里跳出来 戏曲是 这样的搬出去 还是这样的搬 回来 这与西方的戏剧特别是西方现代戏剧形成鲜明对照 从古希腊开始 西方戏剧就一直 保持一种开放的姿态 剧作家力图使自己的剧作既立足本土 又面向世界 因此 他们特别注意 选择那些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生活现象 寻找共同的 世界话语 揭示具有普遍意 义的题旨 索福克勒斯 莎士比亚 莫里哀 大仲马 易卜生 萨特 贝克特 达里奥 福的名作从 题材选择到题旨揭示 从叙述方式到话语选择无不透露出开放的世界眼光 也正是因为如此 这些名作才具有超越时空的穿透力 被许多国家搬上舞台 产生广泛的世界性影响 我国近代 梨园十分重视戏曲的民族性 这是应予以充分肯定的 正因为戏曲是独树一帜的 它才有不可 替代的价值 与人相仿佛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强调世界性并不意味着取消民族性 但 毋庸讳言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 我们实际上是用民族性取代世界性 以为只要具有了民族 性就一定有了世界性 民族性在一部分人那里变成了一成不变的东西 甚至成了拒绝世界性和 现代性的盾牌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就是追赶世界潮流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实现现 代化 现代性和世界性因而成为新时期诗歌 小说 电影 话剧力图确立的品格 追求现代性 和世界性的当代诗歌 小说 电影和话剧并未因此而失去民族性 然而 新时期的戏曲作家中 真正自觉地去寻找世界性话语 注意揭示世界上普遍关心的题旨的人还不多 新时期戏曲文学 的目光常常局限于本乡本土 有的甚至局限于本剧种或本剧团 各守疆界 回归乡土成为戏曲 界相当强劲的创作思潮 放眼世界 超越本土的冲动似乎尚未勃发 能引起世界剧坛 文坛关注 的戏曲作品如同凤毛麟角 剧坛上的传世之作无不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 目光限于一隅不可 能创造出传之久远的真正的传世之作 改革开放的中国已意气风发地走向世界 在诸多领域 作出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贡献 当代中国人民自己的戏剧 现代戏曲一定能够走向 世界 对世界剧坛和文坛发生重大影响 3 追求戏剧情境的生动性和人物形象的鲜明性与独特性是新时期戏曲文学的另一 突出特点 剧作深刻而丰富的思想蕴涵只能通过生动的剧情和鲜活的人物来体现 那种反 情节 反人物 反冲突的戏剧样式目前在我国很难受到普遍欢迎 我国人民大多习惯于欣赏 以歌舞演故事 的戏曲 戏曲文学创作既要注意戏剧情境的构筑 又要顾及歌舞因素 给舞台 的歌舞表演 预留 必要的空间 那种填塞得太满 缺少时空自由转换 话剧式的戏剧情境和 结构模式是不大适合于戏曲的 因此 李渔在论及戏曲的情节结构时 标举 一人一事 一线到 底 的线性模式 倡导 孤桐劲竹 直上无枝 的单纯美 但是 情节单纯不等于内容单薄 戏 曲剧情不应有太多的枝蔓 但应有深意 而且还要有趣味 能不断地强化和满足观众的审美 86 期待 吸引观众饶有兴味地看完全剧 这就要求剧作家不但要善于 述故事 而且还要善于构 筑戏剧性很强的戏剧情境 明清传奇特别重视剧情的 传奇性 李渔在倡导以单纯取胜的线 性美的同时 又坚决反对 盗袭窠臼 追求 新 奇 反复强调 无奇不传 正是为了以生动 的戏剧情境去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 近现代戏曲在戏剧情境的构筑上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有些剧目 特别是某些整理改编 的传统剧目颇为精彩 但就真正的创作剧目而言 在戏剧情境的构筑上 近现代戏曲仍然存在 缺失 一是盗袭窠臼 了无新意 像 团圆之后 春草闯堂 那样引人入胜 戏剧效果强烈的作 品并不多见 有相当多的剧作盗袭窠臼 观众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 没有兴趣再看下去 早期 的 时装新戏 和五六十年代的现代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缺失 二是抛弃以时间为轴心结 构剧情的传统 套用话剧以空间 人物活动的地点 为轴心安排场次的方法 使虚拟流动空间的 舞 无用武之地 近现代戏曲 话剧加唱 的色彩因而越来越浓 样板戏 的情节结构大多就 是如此 新时期的戏曲文学仍然存在这两大缺失 新时期的部分剧作仍有剿袭窠臼之嫌 其情节 结构 主要人物 题旨命意或多或少与人雷同 其中似又可分为两种情形 一种情形是 与此前 的文学作品雷同 给人以 似曾相识 之感 另一种情形是 同时期的不同作品 撞车 譬如 获 得文华奖的剧作 明月照母心 与 巧凤 风流女人 与 红果红了 等 无论是情节结构 主要 人物形象 还是题旨命意均同多于异 有个别重复获得多项全国性大奖的剧作 剧情的展开不 合逻辑 剧中人的行动主要受制于剧作家图解政策的主观愿望 缺少真实可信的情境依据和心 理依据 观众一看开头就知道了结尾 以人物活动的空间为出发点的话剧结构模式仍然被新 时期戏曲创作所袭用 有些剧目虽然有白有曲 但其情节结构已将时空自由转换的原则拒 之门外 这种 寓时于空 的结构属于以假乱真的话剧而不属于以假当真的戏曲 需要指出的是 尽管新时期的戏曲文学在构筑戏剧情境方面存在缺失 但其成就却是主要 的 剧情独具深意 一波三折 撩人兴味 戏剧性很强的剧作越来越多 话剧加唱 的结构模 式已为新时期多数剧作所不取 譬如 徐九经升官记 鸭子丑小传 皮九辣子 曹操与杨 修 铁血女真 天鹅宴 山歌情 一夜皇妃 金龙与蜉蝣 富贵图 红丝错 变 脸 丑嫂 等一大批剧作在戏剧情境的构筑上颇具匠心 别开生面 能较充分地调动观众的生 活体验 激发和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 剧情的展开常常出人意料之外 却又合乎情理之中 场面 冷热互剂 戏剧效果强烈 其中有些剧作 如 富贵图 变脸 等充分发挥戏曲时空自由转 换的优长 在构筑戏剧情境时给歌舞表演 预留 了广阔的空间 克服了 话剧加唱 的弊端 使 戏曲载歌载舞的特色得以保持 如前所言 近现代梨园为突出 角儿 的 绝活 而编写剧本 导致戏曲文学品位的滑落 那 么 致力于提升文学品位的新时期戏曲是不是一定要抛弃这些 绝活 一部分优秀剧作以自 己的成功实践作出了回答 徐九经升官记 富贵图 变脸 等剧作的戏剧情境构筑或考虑 了行当和演员特长的发挥 或接纳了剧种和传统剧目的 绝活 然而 这些剧目的文学性却很 强 这是因为剧作家的出发点有了根本的转变 不再让戏剧情境为突出 绝活 服务 而是 让 绝活 为表现丰富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服务 为突出 绝活 而编写剧本不仅会造成对文 学的挤压 而且也会把 绝活 变成缺少灵魂的杂耍 绝活 一旦有了文学所负载的精神的灌 注 便会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变脸 等剧作的成功实践便是有力的佐证 戏剧摹仿人的行动 剧情实际上就是人物行动的过程 事因人生 人以事见 人物形象与 96 剧情确实是很难截然分开的 然而 人物与故事情节又是有区别的 有了生动的故事情节 不 一定就有鲜活的人物形象 由此可见 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文学品位的提升关系至密 近现代戏曲在人物塑造上不能说一无所成 但概念化的弊端是分外惹人眼目的 为数不算 很少的舞台形象只是 时代的号筒 他们要么是完美无缺 不食人间烟火的 完人 要么是彻 头彻尾的坏蛋 性格过于单一 脸谱化的倾向相当突出 新时期戏曲文学未能根治这一痼疾 仍有少数作品热衷于以概念化的人物去图解政策 演绎概念 在这类剧作中 矛盾冲突表面 化 显得剑拔弩张 提线木偶式的人物按作者的主观意图口不应心地抒假情 发虚火 但虚张声 势的 行动 并不能遮盖人物形象的干瘪与苍白 因而 尽管台上的人物 声泪俱下 台下的观 众却无动于衷 少数获得大奖的剧目也存在这一缺失 不过 在新时期戏曲文学中 这类剧目 所占的比例远小于从前 多数剧目 特别是获得文华剧作奖和曹禺戏剧文学奖的大部分剧 目在人物塑造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最著者有二 其一 在突出人物性格主导面的同时 展示人 物性格的复杂性 其二 克服 人品 大于个性的类型化倾向 张扬人物的个性 塑造了一批不可 重复的新的人物形象 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是丰满的 而丰满的形象必然具有性格的复杂性 新时期戏曲文学 塑造了一批在性格上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的人物形象 引起了文学界的瞩目 初步改变了近 现代戏曲文学被置于文学批评视野之外的状况 徐九经 徐九经升官记 阿丑 鸭子丑小 传 皮九 皮九辣子 曹操 曹操与杨修 阿骨打 铁血女真 金龙 金龙与蜉蝣 马邪子 石龙湾 满苏 一夜皇妃 水上漂 变脸 等无一不是典型的例证 这些人物的 性格主导面是鲜明突出的 大多具有正面的素质 但又完全不同于过去戏台上所习见的 好 人 其性格具有难以言说的复杂性 有的甚至还有 两面性 譬如 有的人物既胸襟阔大 又 气量狭小 有的人物有时求贤若渴 有时又嫉贤妒能 有的人物既有刁猾自私的一面 又有急公 好义的一面 由于剧作家为人物性格的多向度发展提供了可信的生活依据 复杂的性格成分 就不是人为的杂凑 而是其性格在不同情境中的合理发展 是环境复杂性的折射 是社会生活 丰富性的生动体现 因此 包含在正面素质中的多种 杂质 和互相矛盾的性格指向 不但没有 造成人物形象的分裂 反而使之更真实可信 更富于立体感 这就像有了阴影的映衬画像的立 体感反而更强一样 新时期戏曲文学高度重视人物的个性 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 不可重复的艺术形象 大大 丰富了我国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阿丑 皮九 阿骨打 金龙 满苏和小皇帝 水上漂 丑嫂 丑 嫂 等人物形象 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具有独特的个性 不仅未见于以往的戏台 其他文学样 式中也难以寻觅 清官 是戏台上常见的形象 而徐九经这样的清官却只有一个 曹操这一艺 术形象可谓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他不仅在多部传统戏中登台亮相 也被多部小说反复描写 然 而 曹操与杨修 中的曹操却令当代观众一新耳目 帝王后妃也是戏台上习见的形象 面目相 似者多 然而 一夜皇妃 中的小皇帝和来自山野的妃子满苏却不可重复 铁血女真 中的阿骨 打与乌古伦更是卓然特出 4 诗歌是古典戏曲的重要源头之一 戏曲的终极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远古歌舞 曲为诗之一体 诗变为词 词变为曲 因此 从语言上看 古典戏曲具有营造诗的意 境 崇情尚雅的诗性品格 戏曲是诗剧 作为剧本主要成分的唱词 曲 大多是 有意 境 的抒情诗 窦娥冤 西厢记 汉宫秋 赵氏孤儿 看钱奴 倩女离魂 琵琶记 牡丹亭 娇红记 长生殿 桃花扇 雷峰塔 绿牡丹 等名著 不仅内蕴深刻丰富 情 07 节曲折动人 人物形象生动 语言也极富魅力 这些剧作的语言风格颇有差异 有的纯任自然 有的雕绘满眼 但无不具有诗性品格 意境浑成 崇情尚雅 耐人咀嚼 其中有的作品 如 西厢记 牡丹亭 读罢掩卷 满口余香 令人陶醉 我国古代和近代戏曲批评多着眼于戏曲 的诗性品格 认为其美在 辞章 一言以蔽之曰 有意境 可谓片言居要 近现代梨园衡量表演水平的高低主要不是看是否准确生动地阐释了文学剧本 而是看复 现表演程式的精确程度 演员大多并不在意观众能否听懂唱词 有的甚至像鲁迅所批评的那 样故意用 多数人听不懂 的腔调去演唱 从而进一步造成对文学的挤压 关心剧作的社会生活 内容者必然要求 听懂 而追求 韵味 者则不大在乎 因此 诗性品格的失落成为近现代戏 曲的一个重大缺失 有相当一部分剧目的唱词非但不美 而且不通 新时期戏曲文学仍然存在这一缺失 有些剧作 包括获得全国性大奖的少数作品在语 言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准确 不精炼 不美甚至不通的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剧作语言功力 在 样板戏 的水平上大踏步地后退 诗性品格几乎丧失殆尽 一旦将这类剧作置于案头阅读 其出语粗疏之弊就显得特别刺眼 试举几例以明之 例一 倘若是一差二错从天而降 这一门老少半路途中活活把人坑 我的话掏心肺腑他硬装听不懂 他越不懂我越不明 刹那间比棒打鞭抽还难受 眨眼时千条万绪翻花落滚噎在喉 棒打鞭抽我能忍 千条万绪何处头 真够你受的 当家的整天张张罗罗 把人晒个傻大黑粗 图希啥呀 这里的唱词和道白都有可斟酌处 一差二错 怎会 从天而降 掏心肺腑 似欠推敲 千条万绪 已难理解 又如何 翻花落滚噎在喉 张罗 怎么可以重叠 例二 母女间应该贴心贴肺 直言相谈无顾虑 你既有忌讳难相告 妈盼你钱归原主退回去 你们为了更爱妈妈才不得不离开妈妈 你们是否知道妈妈对待儿女是怎么想的吗 贴心 之说易晓 贴肺 之说似嫌生涩 直言相告 易晓 直言相谈 似有滞碍 钱归 原主退回去 妈妈对待儿女是怎么想的 或许不仅仅是不美 例三 笑小民太无能 甘愿代罪遭不肯 花篮一只珠一盒 我珍珠上手手相缀 府太爷方方正正不通情理 如夫人灵灵活活敢卖面皮 17 闻说太爷今日合家灵山去 我借佛摘花走一回 眼前被迫无路 要走第三步 看不出你会诗词歌赋文 琴棋书画还会拳 今日救小姐 打海贼 真是才子整个十足 遭不肯 似有不妥 手相缀 为何意 方方正正 可通 灵灵活活 则欠妥 俗有 借花 献佛 之说 借佛摘花 何谓 才子整个十足 句恐怕不只是不精练所能尽之 以上例句摘自近年获全国大奖的三部优秀剧作 类似的道白 唱词在新时期戏曲文学剧本 中俯拾即是 不胜枚举 新时期戏曲文学出语粗疏 诗性品格丧失之弊由此可见一斑 近现代戏曲文学在语言上的另一个缺失是对作家艺术个性的遮蔽 我国古代戏曲作家在 语言上极力追求个人风格 朱权 太和正音谱 以杂剧 包含散曲 的语言风格为依据品评了近 百位杂剧作家的艺术风格 认为 马东篱之词为朝阳鸣凤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 关汉卿 之词如琼筵醉客 力图以不同的意象喻示不同作家的艺术个性 近现代戏曲作家为了突 出演员的艺术个性 在编写剧本时总是把 自我 遮蔽得严严实实 这与近现代话剧的 个人化 写作 形成鲜明对照 曹禺 老舍等现当代话剧大师的写作就带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其语言风 格独树一帜 90年代以来 我国文坛标举 私人话语 和 个人化写作 作家们忌与人同 甚至 不愿意重复自己 竞相标新立异 力图确立和保持独立的艺术品格 而新时期的戏曲写作虽然 没有像近现代戏曲文学那样 有意遮蔽 自我 但相当多的剧作家在叙述方式和语言选择上表 现出很强的趋同性 大多不敢越出既定的模式 有些剧作家以地方特色来取代艺术个性 艺 术个性的遮蔽根源于创新意识薄弱 与小说 诗歌 影视 话剧创作相比 新时期戏曲文学的创 新意识是最为薄弱的 当代梨园对创新精神的受纳相当有限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如果新时期的多数戏曲文学作品语言功力薄弱 丧失了诗性品格 非 但不美 而且不通 那么 何言文学品位之提升 尽管新时期戏曲文学在语言上存在相当突出 的缺失 但应该看到 在新时期戏曲文学作家中亦不乏语言功力深厚 艺术个性鲜明者 马少 波 郭汉城 曾昭弘 顾颂恩 曲润海 魏明伦 郑怀兴等剧作家已经或正在确立属于自己的艺术 风格 在新时期戏曲文学中 注意保持语言的诗性品格 文辞优美之作仍不在少数 由 琵琶 记 西厢记 金钗记 红楼梦 等名著改编而成的古装戏 出语优雅 文字洗炼 徐九经升 官记 鸭子丑小传 皮九辣子 曹操与杨修 法门众生相 金龙与蜉蝣 宝烛记 富 贵图 陆游与唐婉 原野情仇 红丝错 死水微澜 山杠爷 榨油坊风情 铁血女 真 等剧作重视意境营造 其语言较好地实现了叙事与抒情的统一 作家个人艺术风格与剧中 人物个性化要求的统一 剧中有不少精彩的唱词就是优美的诗章 注 笔名 张沛 所引为该文上半部分 载1934年11月5日 中华日报 动向 转引自 鲁迅全集 第五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第464 465页 参见李渔 闲情偶寄 词曲部 之 减头绪 脱窠臼 参见郑传寅 古典戏曲时空意识论 文艺研究 1998年第6期 文华丛书 94作品精选 青岛出版社1996年版 第14 34页 文华丛书 91作品精选 青岛出版社1996年版 第24 46页 文华丛书 93作品精选 青岛出版社1996年版 第397 448页 作者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真漫亚 27 Form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olonialist System by Gao Dai The colonialist system remained unformed long after colonial rule was established by Euro2 pean Power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World The making of the colonialist system underwent a long process from the 15 th century to the middle of the 19 th century with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law The Berlin Conference in 1884 marked the ultimate making of the colo2 nialist system From the 1870s to the 1960s the colonialist system mainly consisted of colonies protectorates and protected states as well as trust territories In a strict legal sense there is a dif2 ference between a colony a protectorate and a protected state yet this difference does not alter the nature of colonial rule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colonialist system administrative setups in colonies were further reinforced and fully exhibi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tocratic rule Was Capitalism Born in the Industrial or Agricultural Sectox by He Shunguo Based on a scrutiny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un2 precedented systemization organization and socialization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d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this paper contends that the birthplace of capitalism is to be located in the industrial rather than agricultural sector The paper thus gives a definite answer to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oblem about the origin of capitalism Of special aca2 demic importance is its discovery of historical data which shed light on the origin of British capi2 talism Achievements and Inadequacies of Operatic Creation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