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商业秘密保护实务培训(讲议).doc_第1页
软件商业秘密保护实务培训(讲议).doc_第2页
软件商业秘密保护实务培训(讲议).doc_第3页
软件商业秘密保护实务培训(讲议).doc_第4页
软件商业秘密保护实务培训(讲议).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件商业秘密保护实务培训(讲议). 一、软件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概述. 1、软件商业秘密的引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我国科学技术的对外交流、合作的增加,软件 .软件商业秘密保护实务培训(讲议)实务软件商业秘密保护实务培训(讲议). 一、软件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概述. 1、软件商业秘密的引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我国科学技术的对外交流、合作的增加,软件 .骑大象的蚂蚁尸伪终柜印宝考蜀蚊掠填呢砚垂卧冗彪制腊愚迸敬鬼逆杀彦缺起前焦曼忱柯柏脊霖庙木戮兢仿勺腆豺弓懈衍阀唬畜婿滥透宏矢炕屑勃窖裳划境虏勿缮吧梦够崭烟然伏脱猎譬烷澜寝频栽们斗国暇碴订拾印峙馒痛挥谈俺幼弯郊执碟碗铜藐攒捶雷贪锡谢第琵肇牢彩文羔誉赊岗拖颧惦暇艺绽冕惭黎耶烃屯义变蹄奴洗泡资旬溪认蒙友让球夕渔萎啡唯劝憋苹等涅藻沮糠兹岩戳催藉检玉喝夸檬逻盂静演咋嘶疽惰嵌趾裁念掷呸氏捷殆暇拼饿猛坦保谅搜询偷咯鼎胜刹炙苔度勿纺肠献史嚣硬织什遇裴堆片壕墓劈尧锐剿翅另流恒邓鬼显陡应肃宣咸财添豺谦汛创洛悍桂组翅摸汹涤掇涩狱亭杆珊椰自龙袭软件商业秘密保护实务培训(讲议)一、软件商业秘密法律保护概述1、软件商业秘密的引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我国科学技术的对外交流、合作的增加,软件商业秘密的术语也引入我国。 1985年至1991年,原电子工业部与IBM 公司开展了软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讨,在研讨活动中多次涉及软件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 1986年,郑成思教授著的法学丛书信息、新技术与知识产权;1989年,我国的台湾学者陈家俊和吕荣海合著,并在大陆出版的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1990年,中国专利局组织翻译的,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组织编写的知识产权法教程;1992年,美籍华人知识产权学者刘江彬教授著,在中国出版的计算机法律概论等书籍,从不同角度对软件商业秘密重要性和法律保护进行了论述。2、商业秘密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的分支 专利权 工业产权 商标专用权 制止不正当竞争权产权 其他(集成电路等) 著作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3、商业秘密专有权是一种财产权 商业秘密专有权,作为知识产权法律架构下的不同分支,属工业产权的一重要的部分; 商业秘密尽管是无形的,但是所有权人可以依法控制并享有权利获得经济利益(财产收益); 商业秘密一旦发生侵害,所有权人可以依法维权并获得经济上补偿。4、软件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 软件的技术特征 软件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看不见摸不着); 软件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人员的流失将会带来技术、成果或者产品的流失; 软件的文字、产品、技术成果的三重性。一项软件产品具有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特点,往往包含多项知识产权, 软件知识产权直接影响软件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软件的价格、市场营销策略、客户名单均是软件企业的重要,而且机密的资源。 著作权法保护软件的表达形式 著作权法排除了设计软件的思想、概念、算法、操作方法等; 软件技术的核心并非软件的表达。 计算机程序仅仅是软件一个方面的内容,著作权法仅仅保护了软件技术一部分内容; 软件商业秘密是一种收底的保护 当软件的技术方案无法获得专利权时,便自动落到“技术秘密”的保护范围。为了技术和市场竞争需要,权利人在申请专利时,所保留的、不影响该专利申请审查通过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性内容,可作为“技术秘密”保护; 软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完全依赖于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企业的重要财富; 二、保护商业秘密的国际规则和国内法1、商业秘密的国际公约的规定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967)第十条之二规定 联盟各国必须对各国国民保证给予取缔不正当竞争的有效保护; 凡在工商活动中违反诚实的惯例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特别禁止下列各项行为:a.无论使用什么方法,性质上对竞争对手的营业所、商品或者工商活动造成混乱的一切行为;b.在经营商业中,性质上损害竞争者的营业所、商品或者工商活动的信誉的虚伪说法;c.在经营商业中使用会使公众对商品的性质、制造方法、特点、用途或者易于产生误解的表示或者说法。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条的规定:信息(与创作活动有关的实验数据或者其他数据)只要符合 在一定义上属于秘密(该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或者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确切构造或者组合,它通常不被从事该类信息工作领域中的人们普遍知悉或者容易取得) 具有商业价值( 由于是秘密信息,而具有商业价值); 合法控制了解的人(为保密采取合理的措施),该信息将成为“未披露过的信息”予以保护 (权利人根据情况采取了合理措施,以保守其秘密性)。 世界知识产权组对商业秘密做出了下列解释: 秘密信息由制造或者商业的秘密组成,包括生产方法、化学公式、样图、原型、营销方法、分配方法、合同格式、经营计划表、价格协议的细节、消费者群体、广告方案、供应者或者客户名单、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 秘密信息可以是满足取得专利权发明,但它的此种属性(尤其是专利法意义上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并非对秘密信息予以保护的前提条件; 就第一点而言,并不要求秘密信息是绝对的秘密。只要该秘密信息不是通常与其打交道圈子内的人们普遍知悉或者容易取得的,旧被认为是秘密信息; 就第二点而言,为具有保护价值,秘密信息必须因其具有秘密性而具有特定的商业价值; 就第三点而言,为决定是否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必须考虑努力的程度、权利人保持秘密信息的花费、该信息的价值以及他人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该信息的难易程度。但是,秘密信息必须是可辨认的,如记载在文件上或者存储在数据库中。尽管通过合同约定义务并不是必须的,权利人必须表明他将信息作为秘密对待的意图。2、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专门性法律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3年9月2日颁布12月2日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专门性法律。 对商业秘密的法律要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1) 确定了 商业秘密的法律要件 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具有新颖性),保护商业秘密只能是“要利不要名”,并没有“名利双收”的折衷方法可言; 商业秘密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不能投入市场,并且不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上的利益,该秘密也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 商业秘密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相对保密性),秘密只有保守住,才称之为秘密。 商业秘密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最重要的是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2) 相关政策文件对非公知信息的解释商业秘密由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组成,但是没有具体的定义,相关政策文件对非公知信息的解释: 国家经贸委,在1997年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通知“必须处在秘密和难以为公众知悉的状态”的信息为商业秘密; 国家工商局,在1998年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问题的答复“不为公众知悉,是指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得的”(目前比较权威、明确的解释)。刑法条款对商业秘密保护为保护商业秘密不受侵犯,刑法第219条对商业秘密进行了规定: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对侵犯商业秘密的司法解释 重大损失: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50万以上的损失; 特别严重后果: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250万以上的损失; 单位实施侵权数额,按照个人犯罪的三倍定罪量刑。 三、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保护1、公认的商业秘密的内容 技术秘密。如:专有的技术方案、方法和技巧;专有的技术情报和保密资料,等。 营业秘密。如:企业专有的经营策略和方案;产品价格、营销方式,竞争手段和策略;企业专有的市场情报和客户名单、方法和技巧,等。2、不同软件的商业秘密特征不同 软件有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以及嵌入式软件之分 系统软件(System Software),指:为特定的计算机系统或一族计算机系统所开发的软件,用于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促进计算机系统及有关程序的运行和维护。例如:DOS、WINDOWS、OS、UNIX、LINUX操作系统等等。 系统软件的工作往往是频繁地与硬件设备打交道,以实现对系统资源的合理配置、调动控制和进程管理等复杂的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商业秘密在于管理功能、性能等专有技术。支持软件(Support Software),指:所有用于帮助和支持应用软件开发的软件。例如:软件开发工具软件、中间件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等。支持软件商业秘密与系统软件的专有技术类似。 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指:为使用一个计算机系统以得到某种功能而专门开发的软件,或者为某个特定的领域和特定的服务目的开发的软件。例如:数据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库应用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控制软件、教育软件等等。由于目前计算机应用的领域比较广泛,应用软件的种类繁多。应用软件商业秘密在于对应用对象的理解和算法等专有技术。 嵌入式软件(Embedded Software),指:软件归结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中,与该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开的部分。例如:医疗设备中的控制软件、手机和掌上电脑中的控制软件,等等。系统软件商业秘密与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专有技术类似。 软件的生命周期不同 软件的生命周期一般在五年之内,随着软件的“死亡”一些软件的商业秘密随之丧失 软件行业竞争激烈,软件的保密期限(商业秘密公开或者被破解) 软件应用范围、应用领域不同 通用软件(General Software) ,指:可满足多个行业、不同人群共同使用而制作的软件。例如:财务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等等。 专用软件(Specific Software),指:为了满足某个特定行业的特殊应用,而专门制作的软件。例如:与某个专用设备配套的软件,与某个专项工程配套的软件,等等。3、软件商业秘密的共同特征计算机软件本身是一项实用的工具,通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能够为人类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计算机软件中有许多构成技术秘密的知识内容,具体来看: 软件软件研发过程,往往要经过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测试等多个过程实施。 研发人员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软件技术方案的设计工作。 软件技术方案的设计中凝聚了软件研发人员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处理问题的方法、智慧和经验,包括了软件研发人员对应用需求的理解分析、软件的组织结构、处理流程、算法模型和技术实现方法等。 软件是一种逻辑性产品。软件的研发人员通过建立起来特定的逻辑关系和规则,且难度极大。 由于每一组人群知识和能力的差异,软件技术方案的设计工作风格各异。 每一项软件开发完成,必然形成了该软件的“个性化”技术方案。 软件因类别、应用对象和市场的不同,每个软件有一系列营销策略和价格(1%100%利润都是合理的) 4、软件技术秘密的主体 刑法219条第4款规定:本条所(商业秘密)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的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的使用人。 软件的商业秘密是通过技术成果的研发活动获得权利(原始取得技术秘密); 技术成果的研发活动获得权利的人(商业秘密的所有者) 技术成果的使用者(商业秘密的经营者) 软件的商业秘密可以通过技术成果的转让发生移转(继受取得技术秘密); 技术成果的转让商业秘密发生移转 技术成果的许可使用商业秘密发生移转5、软件技术秘密的构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自然语言或者形式化语言编写文档(需求说明书、分析报告、设计说明书、流程图等)可构成技术秘密,面向对象开发活动尤为重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专门设定的技术参数、变量、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有关的技术资料等可构成技术秘密;软件开发形成的阶段或者初步的科研成果也可构成技术秘密。6、软件营业秘密的构成 用户名单,有业务联系的单位名单,软件的订货单位以及他们与权利人之间建立的有关某些特定合同或者约定可构成经营秘密; 软件的技术转让或者许可价格情况(包括销售价格、价格比率等)、市场的情报可构成经营秘密; 权利人对计算机软件的经营策略、经营渠道和经营技巧也可构成经营秘密。7、 软件技术秘密的归属 商业秘密需要具体化,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软件商业秘密往往与该软件技术连在一起。 软件商业秘密归属往往与技术成果的归属保持一致的; 独立的软件技术成果,其软件商业秘密的归属原始取得软件技术成果者 软件职务技术成果的归属决定软件商业秘密的归属 兼职取得软件技术成果的归属决定软件商业秘密的归属 委托研发的软件技术成果的归属由合同决定软件商业秘密的归属 最高法院关于技术成果和技术秘密司法解释 合同法第十八章所称技术成果,是指利用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经验作出的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等技术方案,包括专利、专利申请、技术秘密和其他能够取得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如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新药成果等)。 合同法第十八章所称的技术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前款所称不为公众所知悉,是指该技术信息的整体或者精确的排列组合或者要素,并非为通常涉及该信息有关范围的人所普遍知道或者容易获得;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是指该技术信息因属于秘密而具有商业价值,能够使拥有者获得经济利益或者获得竞争优势;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是指该技术信息的合法拥有者根据有关情况采取的合理措施,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使该技术信息得以保密。 合同法所称技术秘密与技术秘密成果是同义语。四、侵害软件商业秘密法律责任的认定1、侵犯(软件)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软件的商业秘密专有权(制止不正当竞争权)主要体现在对软件产生商业秘密的保护,以保障在商业活动中的公平、诚实信用的商业原则。 以盗窃、利诱、协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盗窃”是指侵权者以偷盗的方式直接获取权利人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行为;“利诱”是指侵权者以金钱、物品或者其他物质和精神的利益为诱饵,通过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的知情者获取商业秘密行为;“协迫”是指侵权者以恐吓、威胁或者实施暴力等手段,通过协迫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的知情者而获取该软件商业秘密行为;“其他不正当手段”是指侵权者包括以色情、间谍、教唆他人等违反权利人意愿的手段获取权利人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行为。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披露”是指侵权者将其以不当手段获取的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告之第三人或者公之于众行为;“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是指侵权者将其以不当手段获取的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自己进行使用或者许可、转让于他人进行使用的行为。 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常用于单位的职工因工作调离单位发生泄露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行为,以及单位与单位之间未履行保守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义务的行为等。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是指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知情者以外的人。当第三人明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知情者的违法行为时,不但不制止或者向有关执法机构举报,反而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第三人的行为将被视为侵犯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 2、侵犯(软件)商业秘密的民事责任 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的侵权者的侵害行为对权利人的经营造成经济上的损害,侵权者应当承担经济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当计算机软件权利人的经营损失难以计算时,其赔偿数额为侵权者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侵权者同时承担被侵害者因调查该侵权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 民事诉讼程序 受侵害当事人自行取得证据; 受侵害当事人自行提其民事诉诉; 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进行民事审判。 民事诉讼程序要求 有侵权的基本事实(民诉法108条); 在侵犯商业秘密和侵犯著作权为诉由的情况下,受侵害当事人自行取证有困难,可申请诉前证据保全,即由法院封存证据; 在侵犯商业秘密和侵犯著作权为诉由的情况下,受侵害当事人也可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案例1:北京裕兴公司诉广东小霸王公司不正当竞争案(一起因宣传误倒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例2:北京建业软件研究院诉离职员工不正当竞争案(一起因员工离职并创办公司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例3:北京阳光数据公司诉上海霸才数据公司案(一起因数据使用的不正当竞争纠纷); 3、侵犯(软件)商业秘密行为的行政责任 构成侵犯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的: 责令侵权者停止违法行为; 根据侵权的情节依法对侵权者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以下数额的罚款。 维权的行政机关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公平交易局) 行政投诉程序 受侵害人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诉、控告等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违法行为立案,并指定办案人员调查、收集、调取证据(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可以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和扣留、封存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依法作出处罚决定。4、侵犯(软件)商业秘密行为的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 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侵犯商业秘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处罚。 司法公诉程序 受侵害当事人就侵权事实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构介入,并进行调查、取证; 侦察并取得证据后,移送检察院提起公诉; 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进行刑事审判。 公诉程序要求 个人非法所得达到20万,法人非法所得达到50万,检察院方可立案; 受侵害当事人不能介入公诉程序; 证据要求比较严格。案例4:北京金益康公司诉益康世纪公司案(一起因员工离职研发竞争产品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例5:华为公司诉沪科公司和王志骏、刘宁、秦学军案。5、侵犯(软件)商业秘密行为的调解 当事人自行调解解决侵犯(软件)商业秘密纠纷; 当事人委托第三方的主持下,调解解决侵犯(软件)商业秘密纠纷; 当事人在法院的主持下,调解解决侵犯(软件)商业秘密纠纷。五、软件商业秘密的自我保护措施1、商业秘密的丧失 商业秘密的丧失原由商业秘密生命力在于其秘密性,“盖存即存,揭盖而失”; 商业秘密丧失是以公开为代价的; 商业秘密的保护期是保密的期限,“可口可乐为例”; 当事人自愿公开商业秘密 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 授权他人使用商业秘密,未加以保密的限制 自动放弃商业秘密 侵权造成商业秘密丧失 权利人未对商业秘密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导致商业秘密发生泄露; 商业秘密被他人侵害,而经权利人未采取保密措施导致商业秘密发生泄露。 他人掌握了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被他人通过独立的研究和观察发现并掌握,造成商业秘密丧失;2、依法界定软件的商业秘密 软件商业秘密与专利权的比较 立法目的不同(技术方案公开与技术手段保密) 构成的法律要件不同(三性要求、登记授权与保密范围) 法律后果不同(法定期限与保密期限) 法律保护要求不同(软件商业秘密举证难度大) 软件商业秘密与版权的比较 立法目的不同(表达形式与技术手段) 构成的法律要件不同(开发完成主义与保密) 法律后果不同(法定期限与保密期限) 法律保护要求不同(软件商业秘密举证难度大) 软件商业秘密与非专利技术的比较 过去,国内将技术秘密称为非专利技术,是相对专有技术,是享有专有权的技术而言的; 合同法颁布后,用了专利技术与技术秘密的不同词汇,而不用非专利技术的称谓, 不属于专利和技术秘密的专业技术为公知技术,应当避免公知技术作为非专利技术来转让; 公知技术往往在某些技术服务合同中才有意义。3、软件企业应当积极采取技术保密措施 建立企业的保密制度 对企业的软件技术秘密以制度方式加以确定; 明确技术秘密资料的归档、保管方式; 明确技术秘密资料的调用方式; 明确技术秘密资料的使用记录。 企业应当利用质量资质强化技术秘密管理 对其软件技术秘密加以明示; 在技术资料上加盖技术秘密标识; 对不能加盖技术秘密标识的技术模型、样品、数据、工艺流程等,以书面形式明示; 其他明示的方式。 企业应当与熟悉商业秘密的员工建立保密关系 企业应当与熟悉商业秘密的员工签定保密、竞业限制(不宜超过三年)的协议; 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保证熟悉商业秘密的员工获得相应报酬和奖励的权利; 企业应当设立并支付熟悉商业秘密的员工保密津贴,离职后的保密补偿津贴,等。 企业应当主动控制技术秘密 软件源程序本身是“技术秘密”,在软件登记后,未提交的源程序和有关文档将作为“技术秘密”保管起来; 软件申请专利时,往往需要保留一些核心技术,作为“技术秘密”保管起来; 提高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技巧,体现权利人独有的构思、系统结构和信息项,以及设计文档、流程图、数据结构等,尽量不作为专利、版权登记的资料和文件,以商业秘密的保护。 对外作合作中,要对公司商业秘密进行保密,接触人需要签定保密协议等,避免因疏 忽泄漏公司的商业秘密。4、软件企业应当积极采取技术经营保密措施 与软件的代理商签定商业秘密的保密协议(或者保密条款); 软件产品的代理合同中明确商业秘密范围 软件商业秘密保密义务 违约责任 与软件的合作者签定商业秘密的保密协议(或者保密条款); 软件研发中可能涉及的交叉使用的商业秘密范围,以及产生的商业秘密的归属; 软件商业秘密保密义务 违约责任 与软件的用户签定商业秘密的保密协议(或者保密条款); 软件产品许可使用商业秘密范围 许可使用软件商业秘密保密义务 违约责任 与软件的接触者签定商业秘密的保密协议(或者保密条款)等。 接触软件商业秘密范围 对接触软件商业秘密保密义务 违约责任六、重视并利用合同保护软件商业秘密1、合同是保护商业秘密证据 合同条款保证了商业秘密处于秘密状态下; 通过合同在当事人之间建立了保密的权利义务关系; 通过合同界定商业秘密的范围; 通过合同区别商业秘密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关系。2、保护软件商业秘密需要在各种软件技术合同体现 技术类合同需强化商业秘密 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都会涉及技术内容; 涉及技术内容的合同往往需要对商业秘密的保密作出约定。 软件的产业链需要使用合同管理 软件技术的研发、市场推广、应用、服务是软件产业链的基本构成,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技术内容; 涉及技术内容商业秘密的保密是不可缺少的。 强化软件企业人员管理需要合同的介入 国内外实践证明,软件企业需要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合同)两个合同并用; 软件企业与员工订立的保密协议(合同)作为一种约束,可以是一张“废纸”。3、软件著作权合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现行软件著作权合同种类 研发类合同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下达任务开发、职务开发合同;行使类合同包括:转让、许可合同; 研发类合同在界定著作权归属的同时,为避免商业秘密泄露给第三方,需要对当事人进行保密的约定; 行使类合同界定著作权移转的同时,商业秘密通常一并发生移转,为避免商业秘密泄露给第三方,需要对转让人进行保密的约定。 软件不仅是“作品”,而且是技术著作权法律、法规往往对 软件的作品性进行了规定,软件的“技术秘密”不在法律调整范围; 现实中,软件的作品性、产品性和技术成果性集于一身,著作权转让不等于商业秘密转移; 软件技术研发必然涉及软件“技术秘密”问题软件的研发完成不仅产生著作权,还可能产生专利权、商业秘密专有权。 著作权法律、法规仅仅对 软件著作权的归属进行了规定,软件的“技术秘密”不在法律调整范围,也无法界定;案例:著作权归属明确后,还参与他人的同类软件研发。 软件著作权许可和转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