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综合高中的现况与实施.doc_第1页
日本综合高中的现况与实施.doc_第2页
日本综合高中的现况与实施.doc_第3页
日本综合高中的现况与实施.doc_第4页
日本综合高中的现况与实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綜合高中的現況與實施台灣師範大學 饒教授達欽壹、前言日本職業教育啟始於明治維新初期,明治5年8月3日文部省布達學制:中等教育內除普通科外,尚設立工業、商業及農業學校,成為職業教育之正式發端。以工業教育為例,明治期間有33所工校,大正期間有87校,昭和期間高達681校,再降至638校,平成10年(1998)間又高達662校。以機械、電氣、化學、建築及其他輕工業為其專業學科別,約有2,783學科數,平均每校有4個學科(小林一也,2001),平成15年(2003)時有3,580個學科(文部科學統計要覽,2004),日本職業學校的特色大都為小校、少科,人數規模1,000人以下者居多。為進入廿一世紀迎接新的挑戰,日本教育也不斷在改進,在中央設有中央教育審議會之常設機構,每年均提出教育興革重要事項,例如,平成12年(2000)教育改革報告中,有三個重點:(一)實現培養有豐富人類心性的國民,(二)發展每一個人才能,實現培育富有創造性領導者的教育,(三)創造符合新時代的學校,並配套其支援體系。平成13年(2001)之廿一世紀新教育計畫又指出,(一)必須培養具有確實學力及豐富心靈的國民,(二)推動志工活動、體驗活動,及(三)要有達到世界水準之大學等項目。而平成14年(2002)之人類力量策略願景報告中,又描繪出在新時代中,必須培養從規矩劃一到獨立自主與創造的國民(文部科學省,2003)。凡此種種措施,亦加速了職業教育的變動與改進。貳、日本高校型態之變動高等學校之職業教育,由於受到教改之影響,以及高度專門技術之需求,1990年代中期,高職學校已改為專門高校,此表示職業教育的專門性與技術性。又為配合學生之能力、性向、趣味、關心及進路等多樣化因素,並期使每個學生之個性能得到最大之伸展,文部科學省特將高等學校改為三大類:綜合學科學校、專門學科(職業)學校與普通科學校之不同模式,普通科則強調中高一貫教育的規劃與實施,如圖1所示。專家生涯通路的職業教育社會社區企業內訓練研修企業外之研修職業能力開發設施大學等大學短期大學高等專門學校高等學校專攻科專門學校(專修學校專門課程)普通科綜合學科專門學科高等學校專門高校普通教育職業教育中學校培養勤勞觀職業觀瞭解高校意義與目的小學校(進路明確化)圖1以生涯學習為觀點的專門高校專家之路圖示資料來源:日本文部省(2001),專門高校介紹小冊子。平成15年(2003)高學校普通科有學生2,768,583人,佔學生總數之72.8左右,至於專門學校之學生又分為農業105,656人,工業329,991人,商業298,225人,水產11,713人,家庭60,609人,看護14,883人,情報448人(新設),福祉3,640人(新設),其他類103,233人,共計928,398人,佔全體3,801,646之24.4。雖然職業教育之人數略有下降,由27之高峰略減2.5左右(文部科學統計要覽,2004)。但其教學與課程規劃仍是非常細膩,而且注重畢業學生之就業與升學。日本目前將專門高校視為職業教育的主核心而精緻地推展中,其重點在重視專門性基礎與基本技能,故全部教學科目數減少20,並嚴選各學科及其教學科目與內容,要求課程內容具體化、明確化,又要求學校加強對學生之創意教學。復由於社會與產業快速的變遷,製造技術的高專門化,以及技術革新的快速進展。加之,國際化與資訊化社會的高度成長,不但要求學校要密切配合產業發展之脈動,更加強促進教育界與產業界的聯盟合作,並在各行政區舉辦會議及展覽(展示學生作品、研究成果等),同時,亦加強各校實習、實驗所必需之設施與設備,這些措施亦足供我國參考。表1近十餘年之兩次專門(職業)科目異動情形年代科目數業別平成以前平成六年平成十一年農2831 (增),36 29 (減)工6475 ,74 60 商1921 17 看護 56 6 家庭1926 ,23 19 水產2224 20 情報11 福祉7資料來源:文部省(1989, 1999, 2000),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解說。饒達欽(2005),技術職業教育及課程新詮與取向。圖2為日本高校畢業生之進路情形,平成16年時,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是水產業的57.5,依次為工業類51.9,農業類的48.6,商業的39.8,家庭的36,看護的11.8,至於普通科也有8.3的畢業生就業,總合學科畢業生之就業率則為25.3,也相當高。(人)專門高校設計269,29919.126.445.09.5農業34,23112.927.748.610.7工業105,59217.123.751.97.2商業100,16521.528.039.810.7水產3,58013.818.757.59.8家庭20,07220.229.336.014.5看護5,66848.235.311.84.6他專門學科33,72459.3總合學科27,81230.033.225.311.3普通科904,17753.0計1,235,01245.328.316.79.7020406080100大學、短大等專門學校等就職者其他圖2平成6年日本高校畢業生進路情形資料來源:日本文部科學省(2006)白皮書。參、日本綜合學科學校及其課程內涵一、校數與學生數之成長情形自平成6年(1994)開始試辦綜合學科學校,平成16年(2004)時,47個都道府縣及3個指定都市中,共設有248個綜合學科學校,如圖3所示,約有12萬學生,佔高校學生數之3.2。綜合學科設置目的,係在提供學生多元與廣泛選擇,重視學生未來之發展。(學校數)300(學生:人) 120,000104,66525090,910100,00081,35220080,00071,13315058,78960,00043,12724821810025,99818640,00016314450140005,501741,245450230平成678910111213141516 (年度)(2004)圖3日本綜合學科學校校數與學生數二、課程內涵綜合學科學校之開設,為日本中等教育之一大改革,其課程規劃內容與方式,有些可提供我們做借鏡,下列將分析岩谷堂、氏家、立木、昂學園及和歌山等五所高等學校之狀況供參考。(一)岩谷堂高等學校之規畫為實施綜合學科課程,日本各高校擁有較大的自主彈性設計學校本位的課程。以岩手縣立岩谷堂高等學校為例,該校成立於大正15年(1926),原為女子學校,後改為男、女共學,其後又與當地農林高校分分合合,平成5年(1993)再改設普通科與商業科,為滿足普通科與商業科學生日增的升學要求與就業率的提高,該縣教育委員會連絡該校改設為綜合學科高校,並逐步停止招生上述二科。故於平成5年10月宣布改設為綜合學科之新校,平成6年招收200名新生,每班40名學生(5班)。籌備之初,先成立綜合學科企畫委員會及準備委員會,全校每一教職員皆分派工作,使其在工作中瞭解任務之重要與具體做法。該校綜合學科企畫委員會由校長、教頭、事務長、教務主任、商業科主任5人組成,訂定一些規劃基礎事項、學程系列與課程、設施與設備、招生工作簡章等。後又成立總合學科研究委員會做相關之研究,將產業社會與人間列為共同必修科目。此期間,該校派40名教職員分赴19個學校去取經觀摩學習,每一組人員返校後必須做心得報告與研商。亦不斷派員參加校內外綜合學科之研修與講習,並與岩谷堂農林高校聯盟合作,開設工業及農業相關課程,並成立兩校之學校間合作實施委員會。該校先後赴兵庫、和歌山兩縣參加會議蒐集資料,並拜訪當地學校以瞭解詳情。平成7年度該校新生之必修科目為8單位,必選為3單位,選修科目分兩類:(1)普通科課程46單位,(2)專門(職業)課程43單位,(3)其他類22單位,共計111單位。表2所示,為該校綜合學科課程之規劃內涵,分為人文、自然、資訊、流通、福祉、體育健康及國際合作學程等七類。共同必修方面:第一學年國語4單位、數學4單位、體育2單位、保健1單位、家庭一般2單位,皆為必修科目,至於音樂、美術、書道,則為三選一,各為2單位。第二學年體育2單位、保健1單位、家庭一般2單位列為必修。第三學年僅有體育2單位為必修。至於原則必修之科目,依年級順序而上,則為產業社會與人間4單位、資訊基礎科目2單位、課題研究2單位,此三者為綜合學科的最重要核心科目。總計必修為30單位:第一學年分配19單位、第二學年分配7單位、第三學年分配4單位。至於綜合選擇之科目群,分為基礎科目及基礎科目以外的科目兩大部份。例如:(一)人文學程有13個基礎科目、11個非基礎科目,(二)自然學程有13個基礎科目、9個非基礎科目,(三)資訊學程有13個基礎科目、7個非基礎科目,(四)流通學程有13個基礎科目、6個非基礎科目,(五)福祉學程有12個基礎科目、6個非基礎科目,(六)體育健康學程有10個基礎科目、6個非基礎科目,(七)國際合作學程有12個基礎科目、5個非基礎科目。基礎科目在各學程中大抵以國語、英語、數學及口語溝通為主要科目,非基礎科目類則為各學程之專精課程,各有其主修科目。而此七大學程有共同自由選修之科目群,共約40個科目,學生修課之彈性相當大。(總合學科研究會,1997)表2岩手縣立岩谷堂綜合學科課程全部修畢科目區分學程綜合選擇科目群自由選擇科目基礎科目基礎以外的科目必修科目第一學年(15)人文科學學程國語II(4) 英語II(4)古典I(3) 口語溝通A(2)世界史A(2) 口語溝通B(2)日本史A(2) 流通經濟(4)地理A(2) 英語實務(2)數學A(2) 文書處理(2)英語I(4)現代文(4) 口語溝通B(2)古典講讀(2)口語溝通C(2)世界史B(4) 領導 (4)日本史B(4) 文書處理(4)地理B(4) 比較文化(4) 英語II(2)國語表現(2)現代語(2)古典I(3)古典II(3)現代社會(4)倫理(2)政治經濟(2)國語I(4)數學I(4)體育(2)保健(1)音樂I(2)美術I(2)書道I(2)家庭一般(2)自然科學學程世界史B(4) 英語II(4)數學II(4) 口語溝通A(2)數學A(2) 口語溝通B(2)物理I B(4) 工業基礎(4)化學I B(4) 農業基礎(4)生物I B(4)地科I B(4) 倫理(2)英語I (4) 政治、經濟(2)世界史B(2) 數學III(4) 工業基礎(4)物理I B(4) 農業基礎(4)化學I B(4) 環境工程(4) 生物I B(4)地科I B(4)世界史B(2)日本史B(2)地理B(2)數學A(3)數學B(3)數學C(3)第二學年(5)資訊服務學程國語II(4) 英語實務(2)數學II(4) 流通經濟(4)數學A(2) 資訊處理(2)體育(2) 簿記(4)英語I(4) 物理IA(2)英語II(4) 口語溝通A(2)口語溝通B(2)電腦程式(4)資訊管理(4)經營資訊(4)工業簿記(4)商業法規(4)秘書實務(4)硬體技術(4)物理I I(2)化學I I(2) 生物I I(2)地科I I(2)體育(2)保健(1)家庭一般(2)(續)表2岩手縣立岩谷堂綜合學科課程全部修畢科目區分學程綜合選擇科目群自由選擇科目基礎科目基礎以外的科目必修科目第二學年(5)體育(2)保健(1)家庭一般(2)流通系統學程國語II(4) 英語實務(2)數學II(4) 流通經濟(4)數學A(2) 計算事務(4)體育(2) 簿記(4)英語I(4) 文書處理(2)英語II(4)口語溝通A(2)口語溝通B(2)會計(4)稅務會計(4)商業法規(4)綜合實務(4)文書處理(4)計算事務(4)音樂II(3)美術II(3)書道II(3)音樂III(3)美術III(3)書道III(3)保育(3)食物(3)福祉服務學程國語II(4) 家庭看護、福祉(3)數學A(2) 看護基礎醫學(3)體育(2)音樂II(3) 生物I A(2)英語I(4) 化學I A(2)英語II(4)口語溝通A(2)口語溝通B(2)流通經濟(4)老人戒護(4)保育(4)基礎看護(4)看護資訊處理(4)interior計畫(4)簿記(3)經營(3)國際經濟(3)商品(3)市場(3)商業設計(3)商業經濟(3)體育健康學程國語II(4) 口語溝通B(2)數學II(4) 體育理論(3)數學A(2) 體操(3)體育(2) 音樂II(3)英語I(4)口語溝通A (2)運動I(4)運動II(4)運動III(4)野外活動(4)基礎看護(4)休閒(4)舞蹈(4)鄉土文化(4)社會福祉基礎(4)生物工程基礎(4)第三學年(2)體育(2)原則修畢科目第一學年(4)國際合作學程國語II(4) 英語II(4)地理A(3) 口語溝通A(2)數學II(4) 口語溝通B(2)數學A(2) 農業基礎(4)體育(2) 地科IA(2)音樂II(3) 英語I(4)英語表現(4)國際事務(4)法語I(4)德語I(4)農業機械(4)時事英語(4)中國語I(3)國際奉仕基礎(3)國際地域研究(4)產業社會人間(4)第二學年(2)情報基礎科目(2)第三學年(2)課題研究(2)第一學年(19單位)第一學年(7單位)第一學年(4單位)第一學年12單位 第二學年21單位 第三學年16單位第二學年3單位第三學年11單位計30單位資料來源:綜合學科研究會(1997),綜合學科解說與事例。由上述分析得知,該校綜合學科課程分為七大類,較我國之群有較大廣域性,以群之性質規劃課程內之科目,而無我國虛群實科之障礙。民國七十五年公布之高職新課程採職業群集之精神與理念規劃,迄今為止,成效不彰。一方面受制於科本位的傳統觀念不易打破,另一方面未進行可行之規劃,復又受升學主義之學科侷限,以致理念與實際脫節,而日本之做法雖無美國群之系統規劃,但在概念上或有可採之處,值得參考。(二) 枋木縣立氏家高等學校之規畫該校成立於大正13年(1924)亦為女子高校,後亦採男、女共 學,原設普通科與家政科,平成6年(1994)停招家政科,有鑑於該校學生的高升學率(升入四年制大學、短大、專修等校),與配合教改之需要。乃於平成6年5月成立總合學科企畫委員會進行規劃,又設教育課程委員會檢討各種事項,其訂定之課程規劃原則為:(1)設定廣幅之選修科目,(2)學生自己每一個人做修課及時間之規劃,以伸展其個性,(3)採用單位制教學,(4)對少數群學生授予專門(職業)教育,(5)充實學校藝術、體育、語文、傳統文化與教學科目所需之軟硬體。課程之規劃分為人文、自然、藝術、體育健康、生活文化及資訊等六大系列,如表3所示。表3枋木縣立氏家綜合學科課程基 礎 科 目基 礎 以 外 的 科 目人文語學學程國語(4) 現代文(25) 古典(3)綜合國語(29) 日本史B(36) 世界史B(36)地理B(36) 英語(4)英文會話B(2) 文書處理(24)家庭看護福祉(24)古典(3) 古典講讀(24) 現代語(2)國語表現(2) 日本文化史(24) 世界文化史(24)世界地域研究(24) 英語(36) 寫作(3)閱讀(3) 實踐英語(25) 英語實務(3)福祉演習(2) 消費經濟(2)自然科學學程數學A(2) 數學B(24) 數學(35)應用數學(26) 應用理科(26) 英語(3)英文會話B(2) 文書處理(24)數學C(2) 數學(4) 物理(4)化學(4) 生物(4) 地科(4)實驗科學(2) 英語(36) 寫作(3)閱讀(3) 實踐英語(25)電腦程式設計(3) 資訊管理(3)藝術學程音樂(12) 音樂(2) 美術(12)美術(2) 書道(12) 書道(2)國語(4) 英語(4) 傳統文化(24)制定計畫(36) 樂器 (27)聲樂(24) 繪畫(24) 素描(36)環境造形(3) 書道史(2) 臨書(36)篆刻刻字(24) 創作書道(25)編織品設計(2) 商業設計(2)體育健康學程運動(27) 運動(14)運動(24) 國語(4) 數學(35)英語(4) 傳統文化(24)運動科學(2) 健康管理(2) 運動處理(2)英語(36)(續)表3枋木縣立氏家綜合學科課程基 礎 科 目基 礎 以 外 的 科 目生活文化學程生活設計(2) 食物(36) 住居(2)家庭看護福祉(24) 服飾設計(36)觀光(2) 國語(4) 英語(4)傳統文化(24)福祉演習(2) 保育(24) 消費經濟(2)兒童福祉(2) 保育原理技術(24)營養(24) 編織品設計(2)觀光(2) 英語(36)資訊學程文書處理(24) 簿記(24) 數學(35)英語(4)資訊管理(3) 商業設計(2) 電腦程式設計(3)LL演習(24) 英語實務(3)自由選擇科目字彙研究(2)現代社會研究(2)國際關係(2)基礎數字(24)口語溝通B(2)基礎科學(2)健康一(2)野外活動(2)製菓實習(24)空間設計(2)禮儀研究(2)食品加工(2)合唱(26)合奏(24)日用品工藝(26)視覺(24)陶藝(26)木工(26)構成(2)寫字練習 (26)國際事務(2)時事英語(2)中國語(24)德語(24)法語(24)英語表現(2) 資料來源:綜合學科研究會(1997),綜合學科解說與事例。而產業社會與人間2個單位,列為第一學年必修;資訊基礎I2個單位,列為第二學年必修;課題研究2個單位,列為為第三學年必修。總共有35個單位必修科目,含有:體育7單位(三年中皆必修),保健2單位,家庭一般4單位,藝術(音樂、美術、書道)2單位,數學4單位;理科(物、化、生物、地學)選4單位,國語4單位,地理歷史(日本史、世界史、地理)選4單位,公民(現代社會、政治經濟、倫理)選4單位。由上述分析得知該校之綜合學科課程規劃,亦採廣領域之實群方式,群中不再分科,而是以教學科目取代專業科之設置,相當富有彈性。各學程群之科目內涵簡易,而非偏僻艱深,係以社會生活與產業基礎實用面為張本之設計。例如:家庭、育護與福祉之統整為一科目;環境造形、健康管理、運動處理、應用數學、應用理科、傳統文化等科目亦若是,均值得探討參考。(三)三重縣立立木高等學校該校之綜合學科課程分為七大系列,即是:國際教養系列、環境科學系列、資訊系列、企業系列、生活科學系列、藝術文化系列、體育武道系列等。共同必修科目一年級為:國語4單位、數學4單位、體育3單位、保健1單位、藝術2單位、地歷2單位、理科3單位、家庭一般2單位。二年級則為:公民2單位、地歷2單位、體育3單位、保健1單位、理科2單位、家庭一般2單位。三年級為:公民2單位、保健體育2單位(各1單位)。原則必修科目之分配:一年級為產業社會與人間2單位及資訊處理2單位,二年級再必修資訊處理2單位,三年級之必修則為課題研究2單位。又每一系列之基礎科目由5至9科目等不一,非基礎科目由812個科目等不一,約有20門自由選修科目,提供學生自由選課,其科目之內容實用、彈性、多元,並兼具普通科目加強之用,可做為進學之輔導。(綜合學科研究會,1997)(四)三重縣立昴學園高等學校該校之綜合學科課程分為五大系列,即是:國際交流系列、環境技術系列、美術工藝系列、介護福祉系列、野外運動系列等。共同必修科目一年級為:國際4單位、數學4單位、體育2單位、保健1單位、藝術2單位、地歷2單位、理科2單位、家庭一般2單位。二年級為:公民2單位、地歷2單位、體育2單位、保健1單位、理科2單位、家庭一般2單位。三年級為:公民2單位、地歷2單位、體育2單位、理科2單位。原則必修之科目,一年級開授:產業社會與人間2單位及資訊處理基礎2單位,二年級則無,三年級開授課題研究2單位,另約有廿個選修科目提供各學程學生之自由選修用。(綜合學科研究室,1997)(五)和歌山縣立和歌山高等學校該校之綜合學科課程分為七大系列,即是:語文文化系列、自然科學系列、資訊科學系列、工業技術系列、流通管理系列、美術工藝系列、健康體育系列等。共同必修科目一年級為:國語4單位、數學4單位、體育3單位、保健1單位、藝術2單位、世界史2單位、家庭一般2單位。二年級為:現代社會2單位、家庭一般2單位、體育3單位、保健1單位。三年級為:公民2單位、體育3單位。原則必修之科目,一年級為產業社會與人間2單位及資訊基礎2單位,二年級則無,三年級開授課題研究3單位。又每一系列之基礎科目各有4個、6個、12個不等數量之科目,以語文系列居多。美術工藝與健康體育各有4個科目。非基礎性科目,以自然科學系列12個科目居最多,美術工藝則各有11個科目居次,資訊科學與工業技術系列各有9個科目,健康體育及流通管理各有5個科目為最少。至於共同自由選修科目係以加強普通科科目為主,約有18個科目之多。(綜合學科研究會,1997)總之,綜合上述五個學校之課程規劃系列,如表4所示。各校開設之學程以體育健康、自然科學、資訊、藝術文化(美術工藝)、流通企業以及人文類居多,國際合作交流教養亦為不可忽視之領域。福祉雖是新興類,其前途仍然看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對體育、保健、家庭一般等科目相當之重視,不像國內某些學校視其為次等科目,或放牛吃草,或關心不足,值得再予深入探討。對照美、日兩國在中等教育之職業學群之規劃,美國由理念至模式,由模式至具體措施;日本僅以職群或學群而概括之,缺乏下游的細節項目,然其教學科目以簡化與實用、統合為主,與美式職群之廣義精神有異曲同工之效,或為我們可借箸代謀之參考。表4五所學校綜合學科之學程系列比較校名學程系列其他系列岩谷堂高校資訊人文自然科學流通福祉體育健康國際合作生物生產海洋資源地域振興傳統技術氏家高校資訊人文自然科學生活文化體育健康藝術立木高校資訊生活科學環境技術流通體育武道國際教養藝術文化昂學園高校環境技術介護福祉野運動國際交流美術工藝和歌山高校資訊語言文化自然科學流通健康體育美術工藝工業技術肆、總結由上述之說明與分析得知,日本綜合學科學校之成長情形並非十分快速,而是採穩定而確實的步履。初期平成7年(1995)只有23校,佔總高校數0.1;平成10年(1998)突破至107校,也僅佔1.4比例;平成13年(2001)有168校,佔2比例;及至平成15年(2003)才高達218校,佔2.8比例;平成16年時(2004)才突破3.2之比例,有248校參加;平成17年(2005)則增達至286校,直達3.5之高比例。而其課程設計係採廣領域的方式建構,大多以人文、資訊、自然科學、流通企業、體育健康、國際交流、藝術、傳統技術等大領域為主。每領域內的科目皆是基本(基礎)科目,並非高深艱難或專門專精之學理。反觀,我國綜合高中學程規劃,是借用現有的普通高中與職業學校二者的課程架構及內涵,既缺乏游刃於此二種學程的優點,復又受其雙方牽制與束縳。因此,綜合高中的專門學程之設計受到很大的侷限性,無法名符其實的具有選擇性及發展彈性。若欲解決此種不利因素與弊病,只有在上游的職校課程修訂著手,袪除學術、學者本位的課程設計,才能脫離長久以來所受的枷鎖與桎梏。舉個例子說:職校課程當中有機械群、動力機械,機械群中又有9個可歸屬之分科(機械、模具、製圖、板金、鑄造、生物機電等),動力機群中又有4個分科(汽車、飛修、重機、農機等),群被科綁住了,形成劃地自限之格局。日本高校之機械類科,則無如此繁雜的分野,泰半係指機械與汽車二個專業,其專門科目也很少,如附件一所示。至於美國的群集設計是以職業為分類,而非學術性或行業性之分類,它們的相關群,指的是製造(manufacturing)、運輸 (transportation)等群,如附件二所示。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課程的規劃與設計要找到真正的專家,切勿再東施效顰,否則年復一年,不正確的規劃與施行,將浪費多少學子的寶貴青春;國家資源與人力培育之春天也難以再現,不可不慎思。伍、參考文獻饒達欽(2005)。技術職業教育及課程新詮與取向。小林也(2001)。日本工業教育史。東京:實教出版社,頁132-172。文部科學省(1989)。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東京:大藏省書局。文部科學省(1989a)。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總則。東京:大藏省書局。文部科學省(1989b)。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工業)。東京:大藏省書局。文部科學省(2001a)。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東京:大藏省書局,頁1-14。文部科學省(2001b)。高等學校學習指導要領解說。東京:大藏省書局,頁1-54。文部科學省(2001c)。自分、夢、專門高校,專門高校介紹小冊子。文部科學省(2001a)。高等學校-事例集。東京:株式會社。文部科學省(2003)。文部科學白皮書(平成16年版)。東京,頁118,165-170。文部科學省(2004)。文部科學白皮書(平成15年版)。東京,頁162。文部科學省(2004)。文部科學統計要覽(平成16年版)。東京,頁118,165-170。陸、參考網址。文部科學省初等中等教育局職業教育課(2001),http:/www.monbu.go.jp/。文部科學省(2004):2006年7月29日,取自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 shinkuo/gengyo/。理科教育及產業教育審議會(1998b):http:/www.mext.go.jp/b_menu/shuppan/sonota/www.monbu.go.jp/singi/rika/00000232附件一第2款各科目第1工業技術基礎第31建築施工第2課題研究第32建築構造設計第3實習第33建築計劃第4製圖第34築築法規第5工業數理基礎第35設備計劃第6精報技術基礎第36空氣調和設備第7材料技術基礎第37衛生、防災設備第8生產技術第38測量第9工業技術英語第39土木施工第10工業管理技術第40土木基礎力學第11機械工作第41土木構造設計第12機械設計第42社會基盤工學第13原動機第43工業化學第14電子機械第44化學工學第15電子機械應用第45地球環境化學第16自動車工學第46材料製造技術第17自動車裝備第47工業材料第18電氣基礎第48材料加工第19電氣機器第49化學第20電力技術第50技術第21電子技術第51工業第22電子回路第52纖維製品第23電子計測制御第53纖維、染色技術第24通信技術第54染織第25電子情報技術第55計劃第26技術第56裝備第27技術第57生產第28技術第58史第29應用第59技術第30建築構造第60技術附件一表十六個職業生涯群及負責發展之各州對照表州名職群名稱愛達荷州及愛阿華州(Idaho & Iowa)農業、食品與自然資源職群(agriculture, food & natural resources)賓州(Pennsylvania)建築與營建職群(architecture & construction)俄亥俄州(Ohio)行銷、販售與服務職群(marketing, sales & service)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財務職群(finance)西維吉尼亞州(West Virginia)觀光與旅遊職群(hospitality & tourism)南卡羅萊納州(South Carolina)企業、管理與行政職群(business, management & administration)肯塔基州(Kentucky)人類服務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