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惠济区中小学梯级名师评选实施方案.doc_第1页
2011惠济区中小学梯级名师评选实施方案.doc_第2页
2011惠济区中小学梯级名师评选实施方案.doc_第3页
2011惠济区中小学梯级名师评选实施方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 济 区 教 体 局关于2011年中小学梯级名师评选的通知为确保惠济区中小学梯级名师评选工作顺利进行,依据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特制定本方案:一、评选时间:2011年6月20、21日二、评选地点:郑师附中三、评选组别:本次活动参选教师共66人,分3组。具体如下:第一组 语文组(26人)时间序号姓 名性别学 校中心校学段学科20日上午7:40至11:301宋 丽女江山路一小长兴路中心校小学语文2金建平女江山路一小长兴路中心校小学语文3王丽伟女大河路中心小学大河路中心校小学语文4侯利平女大河路中心小学大河路中心校小学语文5熊 丽女东风路小学东风路小学小学语文6任丽霞女东风路小学东风路小学小学语文7乔峰玲女东风路小学东风路小学小学语文8赵 慧女古荥实验小学古荥中心校小学语文9黄爱琴女古荥实验小学古荥中心校小学语文20日下午1:40至5:3010邵新礼男八堡小学花园口中心校小学语文11陈玉霞女花园口小学花园口中心校小学语文12樊瑞霞女花园口小学花园口中心校小学语文13乔惠玲女八堡小学花园口中心校小学语文14董慧君女杜庄小学老鸦陈中心校小学语文15赵利霞女区实验小学新城中心校小学语文16王小敏女固城小学新城中心校小学语文17刘艳花女东赵小学新城中心校小学语文18靳建萍女弓庄小学迎宾路中心校小学语文21日上午7:40至11:3019王瑞娟女金洼小学迎宾路中心校小学语文20王宝丽女金洼小学迎宾路中心校小学语文21张建茹女惠济一中长兴路中心校初中语文22王广霞女惠济一中长兴路中心校初中语文23王 乐女惠济一中长兴路中心校初中语文24耿丽新女七十九中七十九中初中语文25胡秋菊女二十中二十中高中语文26蔡永霞女二十中二十中高中语文第二组 数学组(11人) 综合组(11人)时间序号姓名性别学校中心校学段学科20日上午7:40至11:301武彩霞女东风路小学东风路小学小学数学2孙广慧女孙庄小学古荥中心校小学数学3刘春香女古荥实验小学古荥中心校小学数学4郭伟萍女黄河桥小学古荥中心校小学数学5倪春丽女大庙小学花园口中心校小学数学6张丽女胖庄小学新城中心校小学数学7宋爱丽女惠济一中长兴路中心校初中数学8谢利杰女惠济五中古荥中心校初中数学20日下午1:40至5:309王伟霞女惠济五中古荥中心校初中数学10闫海香女七十九中七十九中初中数学11王君男二十中二十中高中数学12薛彦女江山路一小长兴路中心校小学音乐13周萍女惠济五中古荥中心校初中音乐14张巧艳女惠济六中花园口中心校初中美术15李玉锦女惠济五中古荥中心校初中生物16苏俊霞女二十中二十中高中体育21日上午7:40至11:3017陈慧卿男二十中二十中高中物理18宗占强男惠济五中古荥中心校初中物理19王伯强男惠济一中长兴路中心校初中化学20孙小丽女大河路中心小学大河路中心校小学信息技术21毛瑞芳女科级中专科级中专中专计算机22宋素荣女科级中专科级中专中专计算机第三组 英语组(10人) 政史地组(8人)时间序号姓名性别学校中心校学段学科20日上午7:40至11:301孙娟女江山路一小长兴路中心校小学英语2师红霞女老鸦陈中心小学长兴路中心校小学英语3吴昭霞女大河路中心小学大河路中心校小学英语4邢斌女古荥实验小学古荥中心校小学英语5康喜巧女京水回民小学花园口中心校小学英语6陶如意女惠济五中古荥中心校初中英语7王环女惠济五中古荥中心校初中英语8李凤杰女惠济一中长兴路中心校初中英语9刘小存女二十中二十中高中英语10耿英芳女二十中二十中高中英语20日下午1:40至5:3011李红杰女惠济五中古荥中心校初中政治12关丽女七十九中七十九中初中政治13赵伟男二十中二十中高中政治14王美霞女七十九中七十九中初中历史15赵玉英女二十中二十中高中历史16贾晓丽女二十中二十中高中历史17黄柏香女七十九中七十九中初中地理18时先英女二十中二十中高中地理四、考试安排1、第一组:第一考场;第二组:第二考场;第三组:第三考场。另有候考室1个,准备室1个。2、序号为选手考号,按照序号顺序进行比赛。五、评选内容及说明总分值200分。包括三项:说课120分,答辩30分,班班通使用技能测评50分。其中:1、说课时间为12分钟。说课范围:小学46年级下册教材,初中8、9年级下册,高中为高二下册。现场抽取其中一课进行说课。2、答辩时间3分钟,内容主要涉及教育及学科教学。3、班班通使用技能现场测评时间5分钟。内容如下:、利用“班班通”平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使“班班通”应用能更好的与学科紧密结合,发挥“班班通”工程的作用。(考察方法:说课中有无体现“班班通”的使用情况)、能够熟练运用“班班通”资源。(考察方式:现场考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