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虚室、自然及狗吠鸡鸣辨析.pdf_第1页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虚室、自然及狗吠鸡鸣辨析.pdf_第2页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虚室、自然及狗吠鸡鸣辨析.pdf_第3页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虚室、自然及狗吠鸡鸣辨析.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虚室、自然及狗吠鸡鸣辨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8 年1 0 月 第2 9 卷第1 0 期 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J o u r n a lo fS h a o g u a n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0 c t 2 0 0 8 V 0 1 2 9 N o 1 0 陶渊明 归园田居 的 虚室 自然 及 狗吠鸡鸣 辨析 范瑶 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海南海口5 7 11 5 8 摘要 虚室 自然 属老庄哲学范畴 在陶渊明看来 人要虚空堵塞在心室中的世俗东西 才能回归到白然而然的 状态中 狗吠鸡鸣 是一种和平富庶社会的象征符号 陶渊明在诗里描述田园的一派和平安宁 既是他理想的栖息 之地 也是表达了他的社会理想 而理想社会的建立与人性的回归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做到人性的回归 就应 虚 室 而达到 自然 的境界 关键词 陶渊明 自然 虚室 狗吠鸡鸣 中圈分类号 1 2 0 6 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5 3 4 8 2 0 0 8 1 0 0 0 2 5 0 3 以往很多鉴赏评论文章 对陶渊明 归园田居 其一里出现的 虚室 做虚空的房室解 自然 做 客观的物质性的 自然界 解 仅这样解 单一 简单 其实 虚室 自然 也属老庄哲学范畴 它与上述所 解构成一表一里 一具象 一抽象 一感性 一理性 陶渊明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运用在诗歌创作里构成双 关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 自然 诗最后一句 复得返自然 的 自然 做 自然界 解 与开头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形成呼应 扣 题 又切合全诗的表层意旨 使得整首诗显得结构严 谨 但仅做此解 并未阐发出其深层意蕴 也并未阐 发出 陶诗发乎事 源乎景 缘乎情 而以理为统摄 1 的艺术特点 自然 一词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它 不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 自 然界 而是一种状态 即非人为的 本来如此的 天 然而然的 要说它与 自然界 有什么相通之处 那就 是 自然界 也是非人为的 本来如此的 天然而然 的 返自然 在诗里陶渊明是语意双关 既是指返回 山水田园 也是指摆脱 尘网 樊笼 之后作为人而 回归到自然而然的状态 陶渊明回归 自然 自然 界 当然是他最理想的存身之所 社会已成为异己力 量的所在 它窒息着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 陶渊明自 觉地产生了疏离感 野外罕人事 穷巷寡轮鞅 2 瑚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2 船 诗书敦宿好 林园 无世情 2 1 1 7 就是包含着这样的意思 但 自然界 与 自然 这两者毕竟不是同一个概念 一是客观的有 生命的实体 一是抽象理念的范畴 陶渊明三仕三隐 之后 最后的人生设计 只是想通过依托客观的生命 实体使抽象的理念得以落实到生命的实处 使生命 得以诗意地栖息着 得以升华 既然 少无适俗韵 那么 性本爱丘山 就应任性而为 那不就是至情至 性 最自然不过的么 陶渊明以老庄哲学诠释生命的 内涵 并以实践的足迹来凸现生命的厚重 我们再来看看 虚室 虚室有余闲 承上句 户 庭无尘杂 而来 虚室 与 户庭 相对应 从字面上 看 当然是虚空之室的意思 这两句是说虚空寂静的 居室中没有尘世间的杂七杂八的事情 一个 杂 字 再冠以一个 尘 字 可见出陶渊明极度的嫌弃之情 把这些 尘杂 一概摒弃 那么居之 虚室 自然就有 余闲 了 陶渊睨所处的时代是玄学盛行的时代 玄 学家们以谈玄为务 追求的是远离世务的玄远世界 即 庄子 达生 成玄英疏 中所谓的 夫欲为养形者 无过弃却世间分外之事 弃世则无忧累 无忧累则合 于正真平等之道 平正则冥于日新之变 故能尽道之 玄妙 如玄学中人嵇康 就厌烦公文书信的 堆案盈 机 3 M 高兴的是 无案牍之劳形 因此他拒绝出 仕 然而陶渊明毕竟与一般的玄学家不同 玄学家只 是为了 尽道之玄妙 为道而道 寄心玄远 多少缺 收稿日期 2 0 0 8 0 7 0 7 基金项目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 0 0 6 年规划课题项目 陶渊明研究 H N S K 0 6 4 7 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范瑶 1 9 5 5 一 男 海南文昌人 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 主要从事两汉魏晋文学研究 万方数据 乏一点切实的积极的人生意义 陶渊明远离世务虽 涉玄学 但无意于清谈 对于遁人玄学所讨论的本体 论等抽象的哲学问题进行纯玄理的思辨更是没有多 大兴趣 他把目光投向实实在在的人生 他的远离世 务 只是远离 尘网 樊笼 即那令人烦心的官场 烦心的世俗 因为那是以牺牲人身的自由 人格的独 立作为代价的 陶渊明对农业生产倒是非常重视 他 曾写道 人生归有道 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 而 以求自安 2 n 3 7 人生所归 归向于道 但不管归向什 么道 吃饭穿衣总是首要问题 怎能不去理会就可能 求得心安呢 农业生产是人赖以生存的根基 必须重 视 在 劝农 等诗里他也都表现出这样的思想 他归 隐之后一直坚持躬耕也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而且 从中找到人生的乐趣并赋之以诗意 你看 晨兴理荒 秽 带月荷锄归 2 两 有风自南 翼彼新苗 郾 是多 么美的图景 又是多么富于诗意的想像 可见陶渊明 所追求的余裕 闲适 不是肉体的 而是心灵的 陶渊 明常有这样的深沉感慨 饥冻虽切 违己交病 f 2 2 8 4 宁固穷以济意 不委曲而累己 2 瑚看来 违己 累己 是他人生最深切也是最痛苦的感受 因此他 宁愿 饥冻 固穷 也不要 违己 累己 他的 累 显而易见就是精神的 心灵的 精神之累 心灵 之累只能是从心灵 精神上去解决 这 我们还得来 看看 虚室 的另一层解释 虚室 做虚空之室解 只是较表层的 其实这里 也是语涉双关 它另有一层意思 朱东润主编的 中 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编 笫二册 注 虚室 静室 语本 庄子 人间世 虚室生白 虚室生白 意思是 指心室一片虚空明净 庄子这里说的是心斋的问题 虚者 心斋也 4 1 将心从一切杂念 欲望中解放 出来 这就叫做心斋 瞻彼阕者 虚室生白 吉祥止 止 4 1 在庄子看来心斋以后的心境寂静虚无 独 存精白 一片洁净光明 吉祥福慧降临 陶渊明对此 是深有同感 虚室 实际上涉及了灵魂净化的问题 陶渊明有过心灵的困惑 作为一名封建士子 他有治 国平天下的理想 有着浓郁的 兼济 情结 猛志逸 四海 骞翮思远翥 2 肿就透露了这样的信息 但这 种理想不是依凭主观努力就可望达到 它受制于形 形色色客观既定因素 这些因素尽管有主有次 但都 是外在于主观的东西 往往都让主观方面的努力感 到无可奈何 倘若环境皆宜 如政治清明 贤君在 位 那么就有可能给有志者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平 台 反之 不仅政治抱负无法实现 就连正直的人格 也难以保全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说在官僚集团中谋 求位置还有什么意义的话 那只是纯粹为了谋生而 已 陶渊明就常说因家贫而不得不出仕 但这也必须 以牺牲人格为代价 这样 在一而再 再而三的出仕 之后 陶渊明终于 不为五斗米折腰 挂冠而去 从 此再也不复仕 他要回归到一个真正的自我 人的自 我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和精神实在 它根据不同的功 能和目的被分裂成不同的部分 因而它是多重的 其 中有些是真实的 属于人的本性的 有些则是虚假 的 被社会所扭曲的 也就是说在众多的相互矛盾的 自我中 人必须确定哪一种是 真我 陶渊明最后的 确定是 性本爱丘山 这是 真我 而喻做 樊笼 中 的 鸟 池中 的 鱼 是被社会这种异己力量所扭 曲的 伪我 陶渊明回归时就写了一篇宣言 归去来 兮辞并序 声称不要 心为形役 形 指的是世俗 之情 是顺从世俗之情的 伪我 与此相反 心 则 是代表与之相抗拒的 真我 其实 真我 伪我 同 时存在于心灵中 要认识 真我 就得去掉世俗积淀 在心灵里的尘垢 除此之外 为了避免 伪我 真我 的直接纠缠 就要从灵魂深处荡涤掉 伪我 只有这 样才能从现实人生的阴影似的大网桎梏中挣脱出 来 才不会 累己 交病 陶渊明回归次年写的 归 园田居 其一就是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要 虚室 其 二也说 虚室绝尘想 但这么浓重的世俗情结 恐 怕不是一两次涤荡就能解决问题的 陶渊明此后的 诗就证明了这一点 生有高世名 既没传无穷 2 I 心知去不归 且有后世名 2 2 3 5 既轩冕之非荣 岂 组袍之可耻 C 2 2 6 5 岂忘袭轻裘 2 陇1 可见他对高世 及后世之名 轩冕之荣 轻裘之暖 是没有忘怀的 贫富常交战 道胜无戚颜 E 2 1 z 2 4 不过他总是经过一 番斗争之后 终于以 道 胜出 真正做到了 不戚戚 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2 1 3 0 B 再也没有忧戚之颜 道 即老庄之道 道为他的人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 持 在灵魂深处为他荡涤了世俗的尘埃 使他从 伪 我 回归到 真我 以往有些鉴赏文章明知 虚室 出 自庄子 但就是声称不要扯到道学上去 不扯到道学 上去又怎能逼近一个真实的陶渊明呢 其实不仅 虚 室 与道学有关 就是 自然 也如此 虚室 与 自 然 在诗里形成了必然的逻辑关系 也就是说 要回 归 自然 的状态 就必须荡涤心室中世俗的尘埃 即 虚室 保持心室的一片虚空明净 只有这样才能 独立于污浊的社会之外 保持人格的独立 陶渊明要保持人格的独立 田园自然是他理想 的存身之所 在他的笔下 榆柳 桃李掩映着的 远人 村 袅袅炊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是多么 和平安宁 多么富于诗意 他要 诗意地栖居 着 值 得一提的是 陶渊明虽然有着极强的独立精神 独立 于污浊的主流社会之外 然而他一直未曾忘怀自己 的社会责任心 在这首诗里 他多少也是表达了一点 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笔下的田园已不仅是他的存身 之所 而且也是一个桃花源的雏形 它之所以具有这 样的性质 其中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两句值得 玩味 万方数据 以往的鉴赏评论文章多认为这两句是从汉乐府 鸡鸣 中的 鸡鸣高树巅 犬吠深宫中 借来 仅改 桑 巷 两字而已 其实这种解读不甚准确 它应 是从 老子 的第八十章蜕化而来 这章描写了一种 社会图景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 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 美其服 乐其俗 安其居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庄子 胜箧 转述这 一图景 感叹道 若此之时 则至治已 意思就是 说 像这样的时代 就是真正的太平治世了 此后这 一图景特别是其中的 狗吠鸡鸣 成了社会和平富 庶的象征符号 成为一种社会范式 且不说陶渊明后 来写的理想社会桃花源的 鸡犬互鸣吠 就是 鸡 鸣 也概不例外 只不过 鸡鸣 是写太平盛世之下不 法子弟敢于触犯法网罢了 相反 无鸡鸣的图景则是 灾难性的 如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3 1 2 3 4 陶渊明 诗中所描写的理想社会图景遵从老子的范式 对之 有着很强的认同感 但他认同的主要还不是弃智绝 圣 而是民风真朴 淳厚 悠悠上古 厥初生民 傲然 自足 抱朴含真 2 瑙在这里 他强调的是 民 的 朴 与 真 朴 也是老子的观念 其中一个含义是 指未曾沾染礼法和智巧的淳朴 素朴的人性 在这一 点上它与 真 相通 庄子 说 礼者 世俗之所为 也 真者 所以受于天也 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 贵真 不拘于俗 真 与世俗礼法相对立 指的是人 类自然的本性 陶渊明就是在这些意义上使用 朴 与 真 他常感慨世俗中人受到太多的污染了 渐渐 失去了 朴 与 真 羲农去我久 举世少复真 2 1 鹋 自真风告逝 大伪斯兴 闾阎懈廉退之节 市朝驱易 进之心 2 3 2 6 4 他呼唤着 朴 与 真 呼唤着人的自 然本性的回归 只有这样 一切污浊丑恶就可以随之 销声匿迹 一个淳朴的 傲然自足 的社会就能建立 起来 在陶渊明看来 一个理想社会的建立与人的本 性的回归密不可分 而人要善于养真 保持真想 才 能回归自然本性 正因为是这样 陶渊明才自我做 起 要 虚室 要达到 自然 的境界 综上所述 陶渊明善于在感性的语言层面上运 用 自然 虚室 狗吠鸡鸣 做到了以一种感性 的语言体现一种知性的内涵 使之更富于理性色彩 而独具韵味 在这一点上 陶渊明远远超越了他的同 时代人 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玄言诗 这只要看看谢灵 运就知道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 总让后人揪住 不放 成为 有旬无篇 的讥诮对象 而陶渊明把玄言 融在诗里 谈得那么化 谈得让人不觉 实在是再高 明不过了 以往许多鉴赏文章轻易地放过了这一层 不能不说是一遗憾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第2 卷 M lz l t 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 9 9 8 0 2 陶渊明 归园田居 其二 M 郭维森 包景诚 译注 陶渊明集全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1 9 9 2 3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M 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编 第2 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0 4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M 北京 中华书局 1 9 8 3 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o fR e t u r n i n ga n dL i v i n g i nt h eP e a c e f u lC o u n t r y s i d eb yT a oY u a n m i n g E m p t i n e s so ft h em a t e r i a l s N a t u r e a n d D o g b a r k i n ga n dC o c k c r o w i n g F A NF a n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D e p a r t m e n t H a i n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H a i k o u5 711 5 8 H a i n a n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M a n ye s s a y so fl i t e r a t u r e a p p r e c i a t i o na n dc o m m e n tc a nn o te x p l a i ns o m e t h i n gb e t w e e nt h el i n e si n s i d eo u rm i n do nt h e e m p t i n e s so ft h em a t e r i a l s a n d n a t u r e A sam a t t e ro ff a c t e m p t i n e s so ft h em a t e r i a l s a n d n a t u r e b e l o n g st ot h es c o p eo fL a oZ h u a n g Sp h i l o s o p h y F r o mt h ev i e w p o i n to fT a oY u a n m i n g O n l y s h o u l do n ee m p t ys o m e t h i n gw o r l d l yi a m m e di n s i d eo u rm i n dt l a to n ei sa b l et or e t u r nt ot h en a t u r a ls t a t e D o g b a r k i n ga n dC o c k c r o w i n g i st h es y m b o lo fap e a c e f u la n dw e a l t h ys o c i e t y F r o mt h ep o e m sb yT a o Y u a n m i n g t h e yg i v e sU Sad e s c r i p t i o no ff lp e a c e f u la n dn o n e d i s t u r b i n gl i f e i nt h ec o u n t r y s i d e w h a th et h o u g h tw a s h i si d e a ll i v i n gs h e l t e r a n da l s oh i si d e a ls o c i e t y a n dt h eb u i l d i n go fh i si d e a ls o c i e t yh a sb e e nc l o s e l yc o n n e c t e dw i t ht h er e t u mo ft h eh u m a n i t y I fo n eh o p e st oe n j o yt h er e t u mo ft h eh u m a n i t y h es h o u l db et h eo n ew i t h t h ea b i l i t yo ft h e e m p t i n e s so ft h em a t e r i a l s i no r d e rt og a i nt h e n a t u r e s t a t e K e yW o r d s T a oY u a n m i n g n a t u r e e m p t i n e s so ft h em a t e r i a l s d o g b a r k i n ga n dc o c k c r o w i n g 责任编辑 薄言 2 7 万方数据 陶渊明 归园田居 的 虚室 自然 及 狗吠鸡鸣 辨析陶渊明 归园田居 的 虚室 自然 及 狗吠鸡鸣 辨析 作者 范璠 FAN Fan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 中文系 海南 海口 571158 刊名 韶关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年 卷 期 2008 29 10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 4条 参考文献 4条 1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1999 2 陶渊明 郭维森 包景诚 归园田居 其二 1992 3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1980 4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1983 相似文献 10条 相似文献 10条 1 期刊论文 谭忠国 论陶渊明与自然的和谐 理论月刊2008 4 陶渊明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 质性自然 二是躬耕田园 质性自然 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基础 躬耕田园是陶渊明与自然和 谐的主要体现 他通过读书弹琴 饮酒赋诗 游乐交友特别是躬耕田园等方式 达到了委运任化 物我为一和与道冥合的高超境界 即达到了与自然的高度 和谐 2 期刊论文 封树礼 FENG Shu li 陶渊明诗歌自然风格的语言学解读 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7 2 根据陶诗的语言形式 运用诗歌语言学方法 对其自然风格的美学意味进行了解读 陶渊明诗歌的语序正常平直 节奏自然舒缓 语词平白如话 这与 读者由阅读经验积淀而成的心理期待形成同构 阅读起来便倍感轻松自然 同时 陶渊明诗歌在语序的平直自然中 却存在着词语搭配的错位 虚词的自然运 用中 却形成了意义的递进与曲折 语词的平白如话中 却含有极深的文化含义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 便会产生平淡之中另有风味 自然之中别有洞天的感觉 质 与 腴 浑然一体 陶渊明诗歌的自然风格便由此产生了 3 期刊论文 周晓琳 平淡出于自然 陶渊明 自然 心态解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5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陶渊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情韵极浓的诗歌风格 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平和 自然的创作心 态有直接关系 本文从哲学思想基础与生理心理基础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 自然 心态形成的原因 4 学位论文 杨凤琴 论陶渊明的自然质性 1999 全文共分四部分 一 陶渊明的自然质性 论述陶渊明为保持其自然质性而经历的复杂心路历程 并分析 自然 在陶渊明生活和思想中的表现 二 陶 渊明自然质性与陶诗自然风格的关系 论述陶诗的自然风格源出于陶渊明的自然质性 三 陶渊明自然质性的思想渊源 这一部分从文化根源上对陶渊明的 自然质性进行分析 论述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和儒家思想中与崇尚自然不相违背的成份对陶渊明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陶渊明在后世文人中被广泛接受的文 化根源 四 陶渊明以自然质性树立了中国历代文人的人格风范 论述陶渊明的自然质性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5 期刊论文 蔡红燕 CAI Hong yan 大道自然 陶渊明的玄学人格及其自然之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0 1 陶渊明作为从玄学 山水诗人 阵营中脱离出来的 田园诗人 其儒道释兼综的玄学人格对后世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现结合儒道释的自然观对陶渊明的 人生理想及审美趣味作分析 并体味其深谙于其中的自然之乐 6 期刊论文 郝美娟 Hao Mei juan 自然与自由 由陶渊明看自然与精神的自由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 20 1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构成了生态文艺的三个层面 而自然与自由是相关的当真正融入自然 感受自然的真淳 人的心灵会得到净化 而对于 完善人格的追求又会使大自然拥有深邃的内涵 陶渊明是这方面的典范 躬耕南山 委运自然 没有身名之累 虽有对死亡的恐惧 但以纵浪大化的态度消解 了这种痛苦 最终形成其为后人倾羡的南山人格 7 期刊论文 白葵阳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 自然 特质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4 17 5 陶渊明诗歌的 自然 特质是由他的社会观 人生观 人格范型和艺术追求铸就的 他向往的世界是与庄子神性的自然世界迥然有别的人性的自然世界 选择的人生方式是任运委化的自然人生 塑造的人格是守朴任真的自然人格 诗歌创作追求的是自然脱俗的艺术风范 这一切使陶渊明的诗歌呈现出由里 而外的独特的自然风韵 8 学位论文 孙晶鹤 梭罗和陶渊明的自然观比较研究 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2008 本文试图从哲学和自然观的角度来比较美国作家梭罗与中国诗人陶渊明 这两位作家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国家 处于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 但他 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都同时具有道学和儒学的特点 其自然观也有很多相近之处 即崇尚自然 热爱自然 回归自然 这些特点也反映在他们各自的文 学作品当中 而我们可以从这种思想得到启迪 找到一个新的角度 一种新的方法 沿着前人探究人与自然的道路走得更远一些 更深入一点 本文从 哲学角度出发 通过对比二人的自然观理论基础和各自的文学作品 对二人的自然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探讨 深入挖掘了其中所包含的精神底蕴 同 时也为中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种可能 全文共分三部分 导论 正文 结论 导论概述了选题的目的 陶渊明和梭罗虽然时代文化背景不同 但是其自然观却有其相同之处 同时探讨了国内外关于陶渊明和梭罗的研究以及他 们之间的比较研究 指出了本文写作的目的 正文分三章 第一章简述了陶渊明和梭罗各自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 陶渊明生于一个被称为六朝的混乱时代 这一时期道家思想盛行 并对陶渊 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梭罗出生于19世纪的美国 这一时期充满着各种不安的因素 黑人奴隶开始寻求解放 美国在这一时期经济蓬勃发展 但是美国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普遍的拜金主义思潮 刺激了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 在这一时期超验主义最为引人注目并对梭罗产生了影响 第二章从哲学角度分析陶渊明和梭罗的自然观的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章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阐述了陶渊明的自然观的思想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和魏晋时期的玄学 道学和儒学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哲学流派 这两种哲学同时存在于陶渊明的作品当中 魏晋时期的玄学也对 陶渊明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二小节阐述了梭罗的自然观的思想理论基础 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 梭罗的热爱自然和回归自然的思想与超验主义有着密切 的联系 第三小节对比分析了陶渊明和梭罗的思想理论基础的相近之处 首先 超验主义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