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体系研究.pdf_第1页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体系研究.pdf_第2页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体系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5年第 4 0卷第 1 期 Vo 1 4 0 No 1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Ene r g y Te c hno l o gy a n d Ma n a g e me nt d o i l O 3 9 6 9 0 i s s n 1 6 7 2 9 9 4 3 2 0 1 5 0 1 0 0 1 专0 与 绩 连 臻 一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体系研究 孙洪波 t 刘彤旭 王凯 a 赵红红 1 山西中煤西沙河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 朔州 0 3 6 0 0 2 2 中煤电气有限公司 北京 1 0 1 3 0 0 3 中国矿业大学 安全工程学 院 江苏 徐州 2 2 1 l 1 6 摘要 结合 西沙河矿的 实际情况 通过采取煤炭 自燃早期预测预报技术 建立柬管监测 系 统 辅助监测 系统和 实时监 测 系统 针对西沙河矿 1 9 0 1综采 工作面构建 了综采放 顶煤工作 面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体 系 经过现场应用 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该体 系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煤炭 自然发 火预测预报提供 了有效技术手段 关键词 综采放 顶煤工作面 自然发 火 防灭火 预测预报 中图分类号 T D7 5 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9 9 4 3 2 O 1 5 0 1 0 0 1 0 3 1 概况 西沙河矿 9 煤层属于 自燃煤层 自然发火期 为 3个月左右 煤层厚度为 1 1 4 0 1 6 0 6 n q 平均 厚度 1 4 2 5 m 1 9 0 1 工作面为西沙河矿的首采工 作面 2 0 1 0 0 6 1 3开始推采 工作面倾向长 1 8 0 m 走 向长 6 8 9 m 初采期间 工作面切眼处地质结构 复杂 存在背斜褶皱构造 倾角大 局部 区域达 1 6 o 工作面受地质条件限制 推进速度相对较慢 且 1 9 0 1 工作面上覆煤层中的 煤层 原 2 4 1 0 1 2 4 1 0 2两个采面的采空区 在 2 0 0 6 2 0 0 7年曾经发 生过两次严重的 自然发火现象 于 2 0 0 8年安全封 闭 现在从取样孔检查 无 C O气体涌出 密 闭墙 处无高温点 返水管 的水温无变化 为 了更好地掌握矿井煤炭 自然发火规律 消 除危害 为综放工作面实施防灭火方案提供理论 依据 在 1 9 0 1 工作面构建综采工作面 自然发火预 测预报技术体系 2 自然发火预 测预报技术 2 1 预测技术 预测技术是指在煤还没有出现 自然发火征兆 之前 采用煤 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法 综合评判预测 法 数学模型预测法等方法提前判断松散煤体 自 燃的危险程度 自 然发火期及最易自燃区域的一 种技术 以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为依据 西 沙河矿 9 煤层采用红外探测 预测技术 预测煤炭 基金项 目 江苏省 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基金 B K 2 0 1 3 0 2 0 3 自 燃的程度和确定其位置 探测点布置在 1 9 0 1 工 作 面巷道横 向和纵 向上 测站间距 6 7 m 每个测 站分别从巷道两帮 顶底板 4个测点进行探测 当 出现 自燃征兆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测点 从而 获得更加准确 的自燃位置 2 2 预报技术 煤层 自然发火预报技术 是指在煤层开采后 根据煤氧化放热过程中的温升 标志气体等参数 变化情况 判别 自燃状态 较早发现 自燃征兆 的技 术 目前 预报方法主要有标志气体分析法 测温 法两类 预报 的手段主要有人工取样监测分析预 报和实时监测预报系统 2 2 1 标志气体分析法 西沙河矿 9 煤层部分气体的浓度随温度变 化分布情况如图 1 所示 研究表明 烯烃 和炔烃以及 C O是煤 自然发 火过程中碳氧化反应的产物 这几种气体组分在 煤吸附气体中是不存在的 亦有吸附气体 中有 C O 的报道 但极为少见 因此 用仪器分析和检测煤 在 自燃过程中释放出的这几种气体组分 不仅能 5 0 o 0 4 o 0 O 3 0 0 0 2 0 0 0 1 o 0 O 0 0 2 O 4 O 6 0 8 0 1 0 0 l 2 0 1 4 0 l 6O l 8 O 2 M 温度 图 1 9 煤层煤样部分气体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 孙洪波 等综采放顶煤工作面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体系研究 2 0 1 5年 2月 F e b 201 5 够早期预报矿井火灾 而且能够预报煤炭 自然氧 化进程 由图 1 可知 温度达到 3 0 时 9 煤层煤样 在氧化过程 中开始出现 C O C O 在低温阶段两者 浓度 较小 且随着煤温度 的升高而上 升 其中 7 0 1 1 0 q C阶段 浓度上升较快 1 0 0 1 3 0 C C阶段 浓度上升变缓 1 2 0 之后气体浓度几乎呈指数 趋势上升 说 明此时煤 已经开始迅速氧化 物理吸 附已经越来越弱而化学吸附和化学反应 占据了主 要位置 c H 在 9 O 时开始出现 初始浓度较 低 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量逐渐增加 到 1 3 0 时 C H 开始出现 且生成量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 增加趋势 分析其他气体浓度随温度的变化 得 出 3 0 时 C H 开始出现 说 明煤样 中原来存在少量 C H 其生成量随着煤的氧化加剧而增加 氧化过 程中出现了 C H C H 和 C H 说 明煤 与氧发生 了较 强 的化学 反应 在 3 0 1 9 0 内没有 出现 C H 说 明该气体出现 的温度高于 1 9 0 C 一旦检 测到 C H 则表明煤已经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因 此 9 煤层煤样应以 C O作为指标性气体 并辅以 c H C H c H 和 c H 来掌握煤炭 自燃情况 C O 的出现说 明煤已经发生氧化反应 C H 和 C H 现表 明煤 温已经达到 9 0 C H 出现表 明煤 温 已经达到 1 3 0 C H 的出现说 明煤温 已经超过 1 9 0 C O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煤 自燃的阶段 如果 C O浓度上升速率较慢 说明煤温还在 1 0 0 1 3 0 之间 否则在 1 3 0 以上 2 2 2 测温 法 巷道松散煤体及周围介质温度 的升高直接反 映着煤的氧化程度 现有的预报煤 自然发火测温 方法分为两种 一种是用检测到的温度进行预报 另一种是根据温度的变化特性 煤所处 的环境和 条件对 自然发火 的可能性进行预报 目前 探测煤 的 自然发火 的测温仪主要有红外线测温仪和温度 传感器 两种 红外线测温仪 红外线预测预报技 术能够有效测量煤堆 露头 巷壁煤柱的 自燃 已 在多 成功应用于井下 自燃火灾 但是该技术只 能探测出物体表面与 仪器垂直物体的温度 而且 要求中间无遮挡物 因此 不适应于巷道松散煤体 内部或相邻采空 区内部 的温度检测 温度传 感器 目前常用 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阻 热 电偶 A D 5 9 0温度传感器 光纤洲温器等 在西沙河 9 煤层 f 一 作 面进 回风顺槽 的上下 隅角和采空区两巷埋设温度探头 加强对采空区 煤体氧化升温的监控 同时也可埋设采空区采样 束管 亦可根据不同深度采空区的气样成分预测 自然发火 的状态 3 监测监控 系统建立 3 1 束管监测系统 为了达到准确 及时地对煤层 自燃火灾进行 早期预报 有 的放矢地采取预防煤层 自燃火灾的 措施 进而避免 自燃事故的发生 1 9 0 1 T作面采 用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作为煤层火灾监测与早 期预报 的重要装备l 7 目前地面束管监测系统存在管路维护难 技 术人员配备欠缺 采样测定滞后 系统管理不健 全 全套设备所需费用高等诸多问题 西沙河矿使 用 山东淄博祥龙测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开发 的 K S S 一 2 0 0矿井火灾气体束管采样系统 该 系统 具有体积小 重量轻 束管管路短 便于井下安装 管理和维护等优点 而且能够在井下对重点危险 区域进行现场连续采样 通过现场和实验室分析 有效监测火灾气体成份的变化 3 1 1 系统组成 K S S 一 2 0 0矿井火灾气体束管采样系统能够有 效预测预报中小型矿井 自然发火 同时对于大型 矿井高产高效工作面的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及火灾 治理过程中火灾信息的连续检测也能起到明显作 用 该系统主要由以下 3 部分组成 抽气束管 抽 气泵 采样柜 如图 2所示 水纾离 s j lJ 水环式 卒泵 体采 制 饪 1 位汁 2 压力控 制阀 3 气 口 4 压力表 5 连接法兰 6 连接 管道 7 J叟管 8 K 泵f I 9 水泵进气 口 1 0 皮管 1 1 负F i 表 J 2流跫计 1 3 八路控 11 J 父 1 4 气体采样 1 l 5 J j 水 图 2 束 管监测设备组成 3 1 2 设备安没位置及采样点布置 9 煤层柬管监测设备安设在综果 L 作 的辅 2 0 1 5年第 4 0卷第 1 期 Vo 1 4 O No 1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E n e r g y T e c h n o l o a n d Ma n a me n t 3 助 回撤通道处 如图 3所示 1 9 0 1 工作面长度为 8 0 0 m 根据西沙河矿实际情况 采空 区气体成份 测定范围大约距 工作面 1 5 0 m 约 5 0 m设一个测 点 各测点保持采空区内部进 回风侧各 3采样 点 上下顺槽 同时观测 头有 4个 其中综采工作面有 1 个 工作面回风顺 槽 1 个 北翼集 中回风巷 1 个 总回风井 1 个 C H 探头有 1 O个 主要安设在各工作面及 回风 口 处 监测监控 系统 2 4 h对井下 的各测点进行监 控 并且有专业人员 2 4 h 在监测监控室值班 每 班填写 4次记录 只要井下有超限地点 地面监测 系统就报警 值班人员将立即汇报矿调度室进行 处 理 4结论 眼 移 采样泵 每束管录样点 图 3 束管监测采样点布置示意图 3 1 3 监测数据 1 9 0 1 工作面各项气体指标如下 工作面 回风上隅角 CO 1 8 1 0 6 CH4 0 4 02 l 8 3 CO2 0 3 温度 1 7 3 1 9 0 1 工作面采空区束管气体色谱分析 CO 7 4 1 0 CH4 0 1 2 4 8 02 7 31 N2 9 0 8 7 0 3 CO2 1 6 8 7 7 C2 H6 0 0 3 1 6 C2 H4 0 00 0 0 C2 H2 0 0 0 0 0 3 2 辅助监测系统 鉴于束管监测系统的不足之处 辅 以人工检 测的方法 人工检定管测定 采集气样色谱仪 分析 为确保防火技术的可靠性 除设主监测系统 外 还需建立一套辅助监测系统 该辅助监测系统 主要包括化验室和气相色谱仪 对各种气体进行 准确的化验分析 这是辅助防火的有效措施 3 3实时监测监控 系统 西 沙河矿引进 了 由江苏江煤科 技发展有 限 公 司开 发 的 K J 一 3 7 9型监测 监控 系统 该 系统 自使 用以来运行 良好 2 0 1 2年 8月对矿井使用的 系统进 行 了升级 目前使用 的是 K J 一 3 7 9 A型监 测 系统 K J 一 3 7 9 A能够 接人 各 种类 型 的模 拟量 传感器 如瓦斯 一 氧化碳 风速 温度 湿度 负 压 烟雾 水位 电流 电压等 还能接入各种类型 的开关状态传感器 如风 门 风筒 主扇 局扇 皮 带跑偏 打滑等设备的开停传感器 目前整个矿井 有 l 2个检测分站 总共有 5 6个监测探头 C O探 1 2 0 1 1 年 1 1 月 西沙河矿 1 9 0 1工作面顺 利完成撤架收面 并对工作面顺槽进行了密闭 同时依据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体系提供的数据进行 了闭后灌浆工作 闭后采空区无 C O及高分子气 体 2 西沙河矿通过采取煤炭 自燃预测预报技 术和建立监测监控系统 针对 1 9 0 1 综采工作面构 建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体系 取得了 良好 的效果 这 一 创新性应用进一步完善了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 术 现场应用证 明了 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体系具有 很好的现场适应性 能够满足煤矿防灭火工作的 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鲜学福 我国煤矿矿井防灭火技术研究综述 J 中国 工程科学 2 0 0 1 3 1 2 2 8 3 1 2 沈强 浅谈矿井防灭火检测设备的应用及改进 J j 陕 西煤炭 2 0 0 8 1 2 2 3 6 4 0 3 张飞 范文胜 徐丽 等 超长综放面煤炭自然发火的 预测与控制 J 煤矿安全 2 0 1 0 1 1 3 7 4 0 4 肖呖 王振平 煤 自燃指标气体与特征温度的对应关 系研究 J 煤炭科学技术 2 0 0 8 3 6 6 4 7 5 0 5 房江华 小 红沟矿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