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问题汇总.doc_第1页
绩效考核问题汇总.doc_第2页
绩效考核问题汇总.doc_第3页
绩效考核问题汇总.doc_第4页
绩效考核问题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绩效考核问题汇总/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jbyfkzj/s7916/200904/40165.htm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问题汇总(第一部分)一、综合问题问题一量化数据表中的“参数”代表什么? 答复:量化数据表中的参数是直接反映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量的综合指标。主要反映以下三个方面:(1)服务人次:免疫接种、应急处置、管理访视、健康教育促进等服务的人数次数;(2)监测项次:实验检验、现场监测、卫生评价等服务涉及的样品数检验监测项目数;(3)信息处理数据数:报告调查、管理建档、监测检验、应急处置等服务涉及的数据之和。即调查的、处理的、产生的数据总数。如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慢病管理业务信息技术规范(2008 版)明确慢病管理基本信息含2.6.1 管理信息类5个数据元、2.6.2 基本人口特征信息类4个数据元、2.6.3 知识、态度和行为因素类14个数据元、2.6.4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类9个数据元,2.6.5 分类分级3个数据元,共35个数据元。这就是调查收集的慢病管理业务信息参数,1000个人是35000个参数,反映了工作的数量,同样间接的反映了工作的质量。如财力提供的服务收集了30个数据元,1000个人就是30000个参数。问题二未达标的指标,分值全扣还是酌情扣分?扣分标准又如何? 答复:全国对省级绩效考核的评分,根据正在编制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管理软件的要求进行,即按系统要求录入考核结果数据,评价由系统自动运行完成。问题三作为直辖市,没有地级。是严格执行县级指标还是将地级指标增加到县级指标里面? 答复:作为直辖市,按照省级机构指标进行考核,下属区县按照行政归属考核。问题四1、由于地方机构改革原因,结核病防制工作由独立的结核病防治院负责,此种情况考核时如何处理相关指标?2、一些疾病如血吸虫病在本地从未发生过,也不具备发生条件,相关指标考核时如何处理? 答复:本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是考核整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应开展的基本任务,对于本单位应承担的工作由卫生厅(或相关的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工作要求或指令性工作计划进行界定。如果有本省不承担的工作任务或不属于本机构开展的工作任务,在考核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化方式进行处理。标化的方法是不将该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内容,然后计算考核指标的得分率。如10个指标总分100分,有1个指标20分没有纳入考核,9个指标80分纳入考核,得分67分;其得分率67/80100=83.75,则考核得分为83.75分。问题五区域评估指标共分6类17项,但把17项指标的分值加起来实际为1002 分,与文件中合计1000分不符,请解释。答复:文件中所列的各指标“权重”是在“权重计算原始值”基础上经过四舍五入保留4位小数后得到的,“分值”是在“权重计算原始值*1000”基础上经过四舍五入取整数后得到的,因此存在由于“四舍”或“五入”的原因而造成现有“权重”总和不为1、“分值”总和不为1000的情况。故按如下原则进行调整:(1)比较四舍五入后的“权重”与“权重计算原始值”之间的差距,明确与“五入”差距最大的两个指标,调整其权重。经比较发现,指标“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和“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的权重与原始值差距最大,因此,将其权重减小0.0001,则指标权重总和为1。(2)比较四舍五入后的“分值”与“权重计算原始值*1000”之间的差距,明确与“五入”差距最大的两个指标,调整其分值。经比较发现,指标“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的分值与“权重计算原始值*1000”的差距最大,故将其分值减小1分;指标“4.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和“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的分值与“权重计算原始值*1000”的差距其次,故将这两个指标的分值分别减小0.5分,使得17个指标的分值加和为1000。调整后的权重和分值如下表所示:评价指标原有文件中权重原有文件中分值调整后权重调整后分值1.1儿童疫苗接种率0.1048 1050.1048 1051.2传染病总发病率0.0467 470.0467 472.1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0.0565 570.0565 57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0.0703 700.0703 70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0.0784 780.0784 78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0.0870 870.0870 87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0.0252 250.0251 254.2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0.0315 320.0315 324.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0.0285 290.0285 28.5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0.0285 290.0285 28.5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0.0532 530.0532 53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0.0744 740.0744 746.1疾病预防控制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0.1605 1610.1604 1606.2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单位比例0.0326 330.0326 336.3人力综合素质指数0.0563 560.0563 566.4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0.0312 310.0312 316.5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0.0346 350.0346 35合计1.000210021.00001000省级机构评估指标77项指标的权重加起来实际为1.0002,与文件中合计1.0000不符,请解释。文件中所列的各指标“权重”是在“权重计算原始值”基础上经过四舍五入保留4位小数后得到的,因此存在由于“四舍”或“五入”的原因而造成现有“权重”总和不为1的情况。故按如下原则进行调整:比较四舍五入后的“权重”与“权重计算原始值”之间的差距,明确与“五入”差距最大的两个指标,调整其权重。经比较发现,指标“8.2.5财政拨款占年度支出的比例”和“1.2.2疫苗接种率”的权重与原始值差距最大,因此,将其权重减小0.0001,则指标权重总和为1。调整后的权重如下表所示:指标原有文件中的权重调整后的权重1.1.1疫情报告综合评价指数0.0054 0.0054 1.1.2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0.0040 0.0040 1.1.3传染病监测完成率0.0040 0.0040 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0040 0.0040 1.2.1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率0.0037 0.0037 1.2.2疫苗接种率0.0047 0.00461.2.3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0.0046 0.0046 1.2.4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规范处置率0.0038 0.0038 1.3.1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0.0089 0.0089 1.3.2通过实验室质控考核合格率0.0100 0.0100 1.4.1新涂阳病人发现率0.0057 0.0057 1.4.2 DOTS覆盖率0.0057 0.0057 1.4.3病人系统管理率0.0057 0.0057 1.5.1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0.0096 0.0096 1.5.2 五岁以下儿童表面抗原携带率0.0072 0.0072 1.6.1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0.0076 0.0076 1.6.2钉螺感染率0.0055 0.0055 1.7.1 病媒生物监测完成率0.0078 0.0078 1.7.2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相关疾病规范处置指数0.0058 0.0058 1.8.1寄生虫人群感染率0.0081 0.0081 1.8.2人群规范药物驱虫覆盖率0.0054 0.0054 1.9.1碘盐监测覆盖率0.0082 0.0082 1.9.2氟、砷中毒病区改水、改灶监测覆盖率0.0061 0.0061 1.10.1死因报告率0.0059 0.0059 1.10.2慢性病病人健康档案建档覆盖率0.0042 0.0042 1.10.3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覆盖率0.0042 0.0042 2.1.1预案体系完整率0.0382 0.0382 2.2.1模拟演练指数0.0125 0.0125 2.2.2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0.0131 0.0131 2.3.1规范处置指数0.0173 0.0173 2.3.2事件原因查明率0.0230 0.0230 3.1.1网络建设评价指数0.0285 0.0285 3.2.1数据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评价指数0.0148 0.0148 3.2.2国际、国内疾病相关信息检索评价指数0.0137 0.0137 3.3.1数据分析0.0285 0.0285 3.4.1发病趋势预测评价指数0.0139 0.0139 3.4.2信息利用率0.0146 0.0146 4.1.1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开展率0.0057 0.0057 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0.0058 0.0058 4.1.3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0.0063 0.0063 4.2.1放射性本底监测项目开展率0.0060 0.0060 4.2.2放射性职业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0.0066 0.0066 4.2.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率0.0083 0.0083 4.3.1食品污染监测率0.0097 0.0097 4.3.2人群合理膳食指导覆盖率0.0086 0.0086 4.4.1生活饮用水监测率0.0100 0.0100 4.4.2农村改水改厕技术支持覆盖率0.0095 0.0095 4.4.3公共场所监测率0.0125 0.0125 4.5.1学生常见病防治督导覆盖率0.0195 0.0195 4.6.1消毒质量监测覆盖率0.0195 0.0195 5.1.1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率0.0131 0.0131 5.1.2检验设备达标率0.0131 0.0131 5.1.3检验设备正常运行率0.0152 0.0152 5.2.1实验室安全管理0.0413 0.0413 5.3.1实验室质控覆盖率0.0413 0.0413 6.1.1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0.0547 0.0547 6.2.1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0.0277 0.0277 6.2.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0.0245 0.0245 7.1.1岗位技能培训率0.0146 0.0146 7.1.2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0.0146 0.0146 7.2.1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0.0280 0.0280 7.3.1科研项目综合评分0.0098 0.0098 7.3.2科研成果获奖综合评分0.0122 0.0122 7.3.3专业人员年人均论文发表数0.0095 0.0095 7.4.1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0.0138 0.0138 7.4.2专业人员指导社区覆盖率0.0171 0.0171 8.1.1单位职工满意度0.0179 0.0179 8.1.2社会公众满意度0.0223 0.0223 8.1.3相关部门满意度0.0210 0.0210 8.2.1人力综合素质指数0.0073 0.0073 8.2.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0.0075 0.0075 8.2.3能力资质综合评分0.0087 0.0087 8.2.4指令性工作完成率0.0080 0.0080 8.2.5财政拨款占年度支出的比例0.0190 0.0189 8.2.6职工年人均拨款数0.0194 0.0194 8.2.7项目预算完成率0.0086 0.0086 8.2.8基本建设达标率0.0081 0.0081 合计1.00021.0000问题六1、地、县级指标的分值是否可以参照省级指标的分值确定?2、我单位疾病控制工作内容中没有的防治工作或极其局限,请问是否可以删除相应的指标?如: A、没有血吸虫病,所以一直以来各级没有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B、疟疾仅在一县有流行,其余各县均无疟疾行记载; C、不存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氟、砷中毒病区; D、至今没有开展4.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工作。答复:(一)对辖区地、县级的绩效考核,对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未下达工作要求的工作可以采取标化的方法、也可以调整权重,但是当地应开展而未开展的项目不在此范围。在调整地县权重时应兼顾省级指令性计划的要求,看各地的完成程度。(二)全国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评价中,国家未下达或当地没有(不是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项目,将采取标化的方式处理。 二、指标问题1.1.3传染病监测完成率国家的23个监测方案指哪些?是否包括艾滋病等?答复: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公共卫生监测一栏的内容,与现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病种直接对应的国家传染病监测方案有23种,包括鼠疫、霍乱、不明原因肺炎、HIV、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流感人禽流感、麻疹、肾综合征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人间布鲁氏菌病、性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麻风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等。具体方案可在卫生部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下载,方案名称及发布时间详见下表。当然,各省的工作任务可能会因当地情况有所不同,请查阅方案列表,筛查出本省应该开展的工作任务,并可结合本省的其他监测方案综合考虑。序号国家传染病监测方案名称发布时间1全国鼠疫监测方案0507262全国霍乱监测方案(试行)0507263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0407294国家级HIV综合监测点监测方案(试行)0903205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0605196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2005-2010)0508197全国麻疹监测方案0901148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试行)0507269全国狂犬病监测方案(试行)05072610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06051911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试行)05072612全国炭疽监测方案(试行)05072613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试行)05072614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试行)05072615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06051916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试行)05072617全国性病监测点监测方案(征求意见稿)06081018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案(试行)05072619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试行)05062020全国疟疾监测方案(试行)05062021全国麻风病监测方案(试行)06070322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试行)0506122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试点监测方案(试行)050726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该指标是针对个案调查还是整个事件的始末?答复:是针对暴发疫情整个处置过程的回顾性评估。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关于暴发的概念,本指标界定为:指各个单病种的暴发概念,如在监测方案、防病工作手册等已有明确标准的;如没有明确标准,参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通过学习我们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覆盖了传染病单病种暴发98%以上。并且比单病种暴发的某些概念更规范、准确,在实际工作中更具有操作性。答复: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是评价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规范处置情况。因此,其强调的是各个单病种监测方案、防病工作手册执行的情况。1.2.1冷链运转管理使用完好率考核是否只限于省本级?是否要抽取县级机构资料作为考核依据?答复:是省级机构指标,但具体考核内容覆盖省辖区域。所依据资料按照指标说明中的资料收集方法执行。1.2.3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八条,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与国家免疫规划有关的预防接种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保证达到国家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指标主要评价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管理情况,应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指标,卫生部2005年下发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对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提出了参考标准,没有要求达标。按照现行免疫工作规范要求,2005年的参考标准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因此,不应该作为考核疾病控制机构的指标。尤其是在中部、西部地区,疾病控制机构也无法实施完成这项工作。答复: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旨在考核预防接种的实施是否在良好的、具备适宜条件的接种场所进行,是保障免疫规划质量的基础条件之一,是进一步体现政府对免疫规划和防病工作重视,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性和重要性的重要指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支持和专业防控机构,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推进与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各项措施,提高管理控制服务质量。也就是说,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明确做什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指导怎么做?因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好坏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指导、管理等基本职责是否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将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纳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考核指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如2005年的参考标准已不能适应现行免疫工作规范要求,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根据本省的实际,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适宜的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供省内各地执行。1.9.1碘盐监测覆盖率是否必须开展居民和企业两个层面才算是监测完成?答复:按照国家下发的碘盐监测方案和规划要求执行。1.10.1死因报告率(1)开展死因报告的医疗机构级别?(2)对“规范”的确切界定?(3)未找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死因登记规范(试行)。答复: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死因登记规范(试行)目前尚未正式下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在会议资料中刊发。目前执行的是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规定开展死因报告的是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2.1.1预案体系完整率对于“应制定的各类预案和技术方案”是否有国家统一的规定,或是否应包括哪些方面等内容?答复:目前还没有。按评估指标要求,对照国家下发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预案,本省必须有预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方案。具体要求操作手册中还会有说明,考核组可在考核时提出类别和数量要求进行抽查。2.3.1突发公共事件规范处置指数该指标是针对个案调查还是整个事件的始末?答复:该指标针对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个处置过程。2.3.1突发公共事件规范处置指数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重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主体,但是近几年天津市一直未发生重大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种事件的处置主要是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且我们作为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只是对其进行指导。不知在此情况下,规范处置指数和原因查明率应当考核我们呢?还是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如果不考核我们,那么省级机构的分数是否会受到较大影响?如果考核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体现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真实水平?答复: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级别在国家预案中虽然是分级别一一对应,但在实际工作中较难明确区分。规范处置指数、原因查明率两个指标设置的目的是引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价的是本级现场参与的处置事件,即只要本级现场参与处置的事件都可纳入考核范围。如果没有现场参与的事件,就评价本级对事件处置进行过指导的事件。 3.1.1网络建设评价指数该指标要求评价指数达到0.9,若要完成该项指标需要较大投入。目前连发达省份和地区都不能达标,把该指标作为一个宏观的长远目标还可以,纳入到不发达地区省份。答复:该指标是一前瞻性指标,并不要求现在一定达到。如果全国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在都达到要求了,就不需要再对这个指标进行考核了。3.1.1网络建设评价指数“工作环境”权重与评分原则不符,其中“”涵盖后面的“”,存在双重标准的问题答复:是涵盖关系,其中关于灾害备份的问题不是指异地备份,是要求数据备份与机房分别存放,可用移动存储设备、光盘等。 3.2.2国际、国内疾病相关信息检索评价指数(1)“重大事件”如何界定?(2)“反馈报告”是指什么?对外公布检索结果是否即为反馈?答复:这一部分以媒体检索和文献检索为主,重大事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界定,并根据当地公众影响力界定。反馈报告是指媒体检索的信息形成文字报告向行政部门提供。如北京市、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开展了每日媒体信息简报,报送有关部门。3.4.1发病趋势预测评价指数需要每一种病都进行长期预测、年发病趋势预测、适时预测和周、月分析吗?还是根据疾病特征进行选择性的预测分析?答复:发病趋势预测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职责之一,是指针对辖区发病前十位的甲、乙类或当地规定的重点传染病开展的预测。其中,中长期预测是为政府部门疾病控制规划服务的,年度预测是为年度安排工作重点服务的,周、日分析等是为预警服务的,可根据工作需要开展。3.4.2信息利用率分母如何明确?答复:可与3.3.1数据分析评价指数共同考核,将分析预测报告份数作为分母,向政府报告或媒体报道的预测报告份数作为分子。4.1.2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1、作为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没有固定的辖区;所在区域内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不是一家,以我省为例,能够从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机构是二十余家,“用人单位”委托谁,谁来进行工作。因此由一家或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来完成覆盖任务是不现实的,就目前的法律环境和体系建设情况而言是不可能的。2、100%的含意是指“服务机构”对所认证的项目每年均能覆盖或对区域内的所有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的覆盖;此情况更是不可能实现的。无论哪一个服务机构,所认证的项目都是依据目前我国职业卫生标准所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数量进行的。由于认证的周期、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因素,所有的机构在认证时,应该是以自己的检测、检验能力,尽可能的将标准中所有的因素都进行认证,以备不时之需。而监测与评价的任务是以市场的需求来约束的,不可能在一年度周期内对所认证的项目均进行覆盖,而区域内的与第一问题是相似的,不可能在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内完成全程覆盖;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用人单位,因不同原因不走“卫生”的行政程序,因此也就不进行法律所规定的“评价”与“监测”工作。答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具体监测计划或监测方案要求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考核评价的是辖区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监测情况,例如应监测的有毒有害作业危害因素有14类,实际监测14类,则该指标完成情况为100%。不是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覆盖辖区企业的情况。该指标要求100%,是考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具体监测计划或监测方案的任务情况。4.2.3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率有资质进行“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的单位不是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家,因此具体的检测率将无法计算:所有用人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检测问题是否达到相关标准要求,需要卫生监督部门来掌握。 “实际开展个人计量检测”是否有检测次数的要求? 答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具体监测计划或监测方案要求开展。4.6.1消毒质量监测覆盖率该指标的依据的4个依据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方案、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标准、全国消毒、隔离、防护监测方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我们在百度及卫生部的网上均没能搜索到,仅找到1987年国务院发的,其它3个依据没搜到,能否提供电子版?1、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方案没有公开颁布、下发,不了解该方案的出处。2、托幼机构消毒卫生标准国家没有颁布此标准。3、全国消毒、隔离、防护监测方案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方案,不能作为法律的依据。因此,以上内容作为考核依据缺乏权威性,在具体实施上难以操作。答复:“消毒质量监测”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内窥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具体监测计划或监测方案要求开展。本指标主要是鉴于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特殊地位提出。如国家有明确要求的,执行国家的;如国家没有明确要求的,执行省的;如国家和省均没有明确要求的,各省结合本省的实际制订。 5.1.1实验室检验项目开展率根据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要求,省级实验室检验A类必须检验项目为384项,由于部分工作职责落实在其它省直卫生单位,那么相应的检验项目是否应从384项中剔除?有些检验项目涉及多项检验能力,如果同意剔除,那剔除的标准如何确定? 答复:A类检验项目应为387项。如部分工作职责落实在其它省直卫生单位,在填报时直接注明,具体注明方法按填报要求进行。5.3.1实验室质控覆盖率该指标提到的质控项目,有没有具体要求,是以通过计量认证为准还是以有SOP为准?实验室间比对等质控计划的覆盖率是很低的。具体覆盖率如何计算?“纳入质控体系”有没有具体要求,“参数总和”是指所有开展的项目(不管是否通过计量认证)吗?答复:该指标主要是考核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质量控制的情况,要求各实验室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实验室室内、室间比对或有关部门(或机构)要求开展的能力验证试验。这些质控方式、方法各地或各实验室开展的情况不同,很难统一,但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在开展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活动,因此采用通过“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项目总数”作为考核各实验室开展质量控制的间接指标。“纳入实验室质控体系的项目参数之和”即为“通过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的项目总数”;“实验室开展项目参数总和”为实验室所有开展的A类检测、检验项目,不管这些项目是否已通过计量认证。6.1.1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作为协办单位开展的卫生宣传活动算不算在内?答复:凡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或参与的活动均算。6.2.1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该评估指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我们无法指定评估人员抽查哪3类以上人群进行调查。而即便是我们对大众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健康教育宣传,也不能保证“普及到所有市民”。答复:该指标的“目标人群”主要根据各项卫生防病宣传活动的具体对象确定,如社区居民、工矿企业职工、在校学生等。指标的评估根据重点疾病防控规划和有关规范或要求进行。7.1.2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1)现场核查是否需要检查每本证书的复印件,还是只需要一个证书发放记录表即可?(2)对下级单位专业指导包括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其中业务培训是否必须组织考试(因“资料收集方法”有考题、考试记录的要求)?答复:现场核查只是为了证明培训的真实性。证书是抽查的材料之一,证书发放记录表也是有效的证明材料。考题、考试记录只是业务培训证明材料之一,但继续教育项目应该有。7.2.1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计算学分是否必须以学分卡为依据,用于上网登记的电子卡是否可以作为依据?答复:只要与学分卡具有同等效力即可。7.3.1科研项目综合评分、7.3.2科研成果获奖综合评分、8.2.1人力综合素质指数、8.2.3能力资质综合评分。以上4项指标目前还没有明确指标的计算方法,请尽快颁布,以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自查、自评提高能力和水平。答复:上述4个指标将在绩效考核管理软件中建立。届时只需将各指标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就会自动计算指标结果,不需人工计算。7.3.2科研成果获奖综合评分(1)考核哪一年度?(2)如一项成果多次获奖,分值如何计算?答复:该指标与其它指标为同一考核年度;如一项成果多次获奖,以最高奖励为准,不重复计算。7.3.3专业人员年人均论文发表数(该指标考核哪一年度?该项指标设计笼统,只是说明省级以上刊物,只要求数量,而不讲求质量。例如,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为什么不算?、增刊上发表算不算?该指标如果不明确质量和适当的数量,其结果就会造成单纯片面追求数量,并不能反映该单位的学术水平,而且会造成财务上的浪费。答复:该指标与其它指标同一考核年度。该指标主要是考核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年度内人均论文发表情况。界定为省级以上刊物(包括省级),刊物以正式发行刊物为准。学术会议交流论文不纳入该指标的考核范围。7.4.2专业人员指导社区覆盖率医疗卫生机构是指哪些?答复:本指标中“辖区内应指导医疗卫生机构总数”所指的范围是:对于省级,为疾病监测的哨点医院、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重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对于地市级,为疾病监测的哨点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对于县级,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8.1.2社会公众满意度是否承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己组织调查,还是必须由上级、有关部门或新闻媒体组织?答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己组织的调查不能作为依据,必须是第三方的。8.1.3相关部门满意度 是否承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己组织调查,还是必须由上级、有关部门或新闻媒体组织?答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自己组织的调查不能作为依据,必须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8.2.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现场流行病学人员界定仍不够明确?答复: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指获得流行病学专业资格的人员,一类指虽然没有流行病学专业资格,但有医学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并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培训合格的人员。8.2.7项目预算完成率考核哪一年度,有跨年度项目如何处理?答复:该指标与其它指标同一考核年度。跨年度项目以本年度应完成数为准。8.2.8基本建设达标率指标其中之一要求该单位人均建筑面积达到70。按照我单位现有情况达不到该标准。建议调低该标准,或者不要硬性规定人均建筑面积这项。答复:绩效考核不仅是了解现状,更重要的是发现不足,以明确下步努力的方向。不能因目前未达到而调低标准。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问题汇总(第二部分)/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jbyfkzj/s7922/200905/40336.htm一、综合问题问题一城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否也要进行绩效评估? 建议:由于城市区级疾控机构人员很少,比如,有的区疾控中心只有几个人,多数工作由市级疾控机构进行,建议仅对县和农村区的绩效评估。答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卫生部推进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考核进度与要求,城市区级疾控机构是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工作能否深入开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只要其是辖区的一级机构,就必须要参加绩效考核工作。问题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缺少专项资金支持,健康教育工作分散在各防病项目之中。答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疾病预防控制的一项有效的干预措施,是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大疾病防控项目中都有,因此其经费主要包含在专项费用中,尤其是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在地方也有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专项工作,常常分解到各专项防病工作中去。因此,在实际中常常作为某一疾病防控项目落实到相关的专业防治科室,作为中心有关职能科室可协调通过计划、总结综合反映工作开展情况。问题三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七大职能规定好像没有职业健康监护职能,为什么还要开展此项工作的绩效考核?(如某区市无资质,未开展此项工作,我们在反馈意见中是否应该提出需积极争取职业健康监护资质?) 答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明确提出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职责。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职责4.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明确4.1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主要工作任务。对应这些工作任务本次绩效考核提出了相关的4.1.1职业健康监护项目开展率、4.1.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4.1.3职业病危害卫生学评价指数绩效考核指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职责和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具体监测计划或方案要求开展。并按履行基本职责的要求申请相关的资质(见下表)。工作任务项 目内 容4.1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4.1.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监测职业相关疾病监测4.1.2职业病危害因素卫生学评价有害健康作业建设项目卫生学预评价化学品毒性鉴定和安全性评价有害作业防护措施的效果评价4.1.3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与控制急慢性职业病和职业相关疾病预防与控制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调查及紧急处置职业性健康监护管理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和技术指导职业中毒因素的干预和控制问题四请问疾控机构基本职责绩效评估中基本建设各类用房如何定义区分、检查时都审查那些资料如(房本、图纸)?请具体说明。 答复:各类用房是按功能定位和服务需求划分的。(1)实验用房:指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所必须的从事实验活动的用房,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理化、毒理、消毒与病媒生物、放射等各类基本项目功能实验室。(2)业务用房:指开展卫生部明确的履行基本职责业务工作,除实验室之外所需的工作用房。(3)保障用房:指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起辅助支持作用的功能用房,包括实验用品库房、一般化学试剂库房、危险物品库房(剧毒、易燃易暴)、应急物资贮备库房、中心供应站、配电房、泵房、车库、消防设施及其他建筑设施用房等。(4)行政用房:指行政办公用房,包括纪检、人事、财务、档案、工会、消防安保、后勤管理等办公用房。项目立项时设计方案和图纸都有详细说明。考核时可查看设计方案和图纸等资料,并可抽查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核实。问题五在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问题汇总(第一部分)综合问题中看到问题二的答复:全国对省级绩效考核的评分,根据正在编制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管理软件的要求进行,即按系统要求录入考核结果数据,评价由系统自动运行完成。考核结果数据是不是主要就是指各项基本信息收集的内容?如果是的话,那是否是说在正式考核的实施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填写基本信息收集表,根据填写的量化数据由软件自动转化为分数?也就是说评分标准是系统化的,现场操作的考核人员的任务是收集数据资料,而不用进行现场评分。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答复:基本可以这样理解.在正式考核的实施过程中,现场考核人员的任务是按照68号文件的要求进行现场评价和核实。二、指标问题1.1.2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国家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在网络直报以前的出台的,已经过时了,新的方案还没有。答复:国家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是在网络直报以前发布的,目前国家尚未发布新的方案,应该按此方案和参照有关要求进行。1.1.4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暴发疫情规范化处置中,如何判定暴发的定义?如达到突发事件级别时,应按暴发评估表评估,还是按突发评估量表评估?常见传染病本流行周期如何测定?无明显聚集性的急性传染病是否全处置? 如何判定?答复:国家的专病监测方案中规定了暴发的定义,执行国家的规定。没有明确规定的病种按照相关信息规定标准视为暴发。如果达到突发事件级别及相关信息标准的,按突发事件评估量表评估;没有确定为突发事件或达到相关信息标准的,按暴发评估表评估。流行周期判定用最长潜伏期的概念,自首例病例发现到最后一例病例只要在最长潜伏期内就是一起流行,如果病例发病时间间隔超过最长潜伏期,就是另一起流行。1.1.5暴发疫情调查率该指标要求市县均达到100%,对于市级怎样理解? 暴发疫情调查主要按照属地管理,突发事件按照分级管理要求来做,非突发事件的暴发疫情如何做?哪些该市级调查,哪些该县级调查?答复:这个指标主要考核暴发疫情调查情况,各县的调查率反映本县的调查情况。非突发事件的暴发疫情市级的调查率,按辖区分级管理原则,应该市级参与的为分母,市级实际参与的为分子(包括指导的)。哪些该市级调查,哪些该县级调查,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或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规定或要求执行。1.1.6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1)在资料收集方法中有一个说法“每年至少对所辖的乡镇卫生院督导2次”,表示地(市)疾控机构也应该保证对所辖乡镇卫生院每年督导2次吗?还是地(市)疾控机构只针对县级疾控机构进行督导,乡镇卫生院的督导由县级来完成。或者说市级和县级共同来完成乡镇卫生院的督导频次。(2)督导资料在网上没有反映,如何解决? 答复:(1)市级必须制定督导工作计划,安排工作任务,市级每年要对所辖县的疫情报告情况进行抽查,并且要对零缺报县进行督查,每年不少于2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县级负责对辖区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每年不少于2次。零缺报单位每月都要督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督导由县级来完成,或者由市级和县级共同来完成。(2)网上反映了零缺报单位,是重点督导的对象,而且要求县级对辖区机构督导不少于2次,市级对零缺报县必须督导,对零缺报单位进行抽查。1.1.7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散发疫情怎样解释?在开始调查前是不是要问一问该地重点传染病是哪些?比如,一个县发生10例狂犬病病例,是不是第一例要按照方案进行调查? “反应及时”要求12小时内。建议将“乙类传染病”删除。答复:评估量表中定义很明确:在一定区域或范围内发生的散在病例;各病例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没有明显联系。急性传染病的首例病例和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按各地工作计划和目标规定进行,强调的是对散发疫情及时处置,是防止疾病流行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手段。况且,绝大多数的传染病监测方案已经规定了所有病例都要进行个案调查。如果是达到暴发疫情定义的,全部病例按照暴发疫情处置;如果没有达到暴发疫情定义的,病例按照散发疫情处置。1.2.7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覆盖率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省里是否给配置计算机等设备?答复:省里是否配置计算机等设备,按照各地的具体政策执行。本次绩效考核评估的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覆盖率。1.3.1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负责检测的实验室条件达到有关要求,指具备什么条件?计算公式中分子是“建有自愿咨询检测点的县区数”,按要求每个县区建23个自愿咨询检测点,如果建一个点,是否计入分子?答复:负责检测的实验室需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具体条件按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执行。必须保证每个县级单位达到23个自愿咨询检测点的要求才计入分子。1.3.2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实验室质控合格考核是否包括管理方面的内容?如果包括是否有统一标准?如果没有,按常规发5个质控样,几个样本正确视为合格?国家是否有统一要求?答复:实验室质控考核主要通过质控样品进行定性、定量考核,其中合格考核主要是定性考核,不管质控样品多少份,只要有1份不符合要求就是不合格。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就是按照此方法进行。1.3.4为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该指标的分母为“过去12个月内登记在册的感染者和病人”,因为有失访和流动到外地的病人和感染者,所以对失访病人无法落实关怀服务措施,该比例永远达不到100%,可否将分母改为“专报系统中随访者”?答复:感染者提供关怀要以本省(市)应该管理的病例为分母,包括外省住本省的病例,在外地的病例不在此范围,而且数据是动态的,原则是在本地的都要管好。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