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X线征象分析0.doc_第1页
颈椎病X线征象分析0.doc_第2页
颈椎病X线征象分析0.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椎病X线征象分析摘要分析总结了450例颈椎病患者X线征象,认为其X线征象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在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钩椎关节变化等八个方面,且以生理曲度改变、双边和双突征、棘突偏移征尤为典型。建议从此八个方面统一规范颈椎病的X线诊断报告,提高诊断准确率。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关节急慢性损伤等引起的颈椎内外平稳失衡,刺激和压迫颈部的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疾病。随着现代社会工作方式的进步和生活模式的改变,颈椎病发病呈现高发病率、发病年龄趋向年轻。颈椎病的X线检查可以准确地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而一直是本病的一项重要检查、诊断手段。随着数字化X机的临床应用,颈椎病的X线诊断克服了普通X线对于复杂结构、摄影条件苛刻患者的颈椎照片的判读困难,提高了颈椎病诊断正确率,使X线检查颈椎病的范围和作用更加突出。有鉴于此,有必要重新总结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我们在分析总结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0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基础上,结合临床诊治资料和复习文献资料,对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综合如下。一、 一般资料与方法1.1本组450例患者,均系资料完整的住院或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98例,女性152例,年龄2030岁45例,3150岁236例,5160岁71例,6180岁98例。平均年龄49.26.8岁。临床诊断:神经根型237例,椎动脉型51例,交感神经型30例,混合型130例,脊髓型2例。从临床角度分析,颈椎病的发病,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发病年龄则多在3150岁之间,本组450例患者,该年龄组236例,约占52.4%。临床分型则以神经根型为主,有237例约占52.6%。其次,是混合型,共130例,约占29%。1.2检查方法450例患者均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相同体位,分别摄取正位、侧位及双斜位片。通过数码像机转换成数字图像。观察小关节时,对图像做灰度和亮度的后处理。二、 结果分析复习450例患者颈椎片结果如下表所示:椎间隙和椎间孔的测值的方法以实用放射学第三版中所列方法,并以此书提供的数据作为判定大小的标准。从上可以看出:所有患者其颈椎X线改变均不程度表现在以下六个主要方面:2.1 颈椎生理弯曲和排列的异常:表现为生理曲度平直或不稳或反弓、棘突偏移;是椎体不稳的主要征象。2.2 “双边”、“双突”征:也是颈椎不稳的表现,当颈椎的某个椎体出现旋转时,在侧位片上,由于椎体后缘的两个边不在同一平面上,而出现“双边”征,在椎体的关节突则出现“双突”的征象。2.3 钩椎关节的关节突变尖及间隙左右不对称:钩椎关节增生表现为钩突变尖变长或大而圆钝,严重者向外突至椎间孔。而且,由于颈椎失稳,两边钩椎关节长期的负重不均,出现两边钩椎关节间隙不对称。2.4 椎间孔缩小变窄、椎间隙变窄:正常椎间孔(神经孔)为正圆或卵圆形,椎体后缘的唇样骨质增生,钩突、肥大、变尖可突入椎间孔,上方椎体向后移位、下方椎体的上关节突插入椎间孔或上方椎体前滑,使椎间孔的前后径减小,以及上关节突的增生嵌入椎间孔等都是椎间孔缩小变形的重要结构因素。由于椎间盘长期受压而变性,变性的椎间盘弹性减低甚至纤维环断裂髓核脱出,而致椎间隙变窄。2.5 椎体下部前后骨质增生;椎体边缘的骨质增生是由于椎间盘的退变,使其失去应有的弹性和缓冲作用,椎体间的相互撞击和磨擦,使椎体边缘出现唇样增生,椎体的后缘负重较多,故出现较早,临床意义也较大。一般骨赘的大小与病情的轻重常一致。2.6 项韧带钙化及后纵韧带、黄韧带局限性肥厚、钙化:韧带钙化,由于颈椎失稳,使韧带负荷加重与负荷不均,加之骨质增生后,骨赘压迫。在长期的刺激中,韧带局限性地增生、肥厚,进而发生钙化、骨化。伤后机体的修复也可导致韧带钙化。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钙化可致椎管局限性狭窄。其中以前3种改变在X线表现最为常见,与临床症状关系密切,即凡临床症状较重者,其在X线表现中“双边、双突”征,钩椎关节突变尖及间隙左右不对称、颈椎生理弯曲和排列异常征象的改变也愈明显。三、讨论临床各型颈椎病x线特征及其产生机制分析 根据颈椎病的症状的侧重将颈椎病分为6型,(1)颈脊髓型:x线特征是椎管变窄(椎管前后径15cm,C1217cm ),以椎体后缘骨刺形成最为重要,椎体后缘的骨刺生长,或椎间盘后凸,则可压迫脊髓。另有椎体滑脱、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弓等均可使椎管的容积变小导致本型颈椎病。(2)神经根型:x线特征是椎间孔的骨性变形、狭小,多见于椎体侧方的骨质增生致椎间孔狭窄,使神经根受压或继发炎症,产生局部充血、水肿等所致。可表现为上关节突卷舌状,钩椎关节及椎体后缘骨质增生。(3)椎动脉型:x线特征是颈椎曲度的变直、后弓、侧弯、棘突侧摆或旋转、椎体滑脱等,椎动脉本身的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管壁僵硬、血管弹性减退和血黏度增加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颈椎多普勒检查可直接显示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4)交感神经型:x线特征多表现为钩椎关节处骨质增生,正位可见颈椎左右间隙不对称,斜位显示相应椎间孔钩突错位等,颈部的交感神经节位于椎旁近横突处,椎体的任何退行性改变均可压迫交感神经节导致本病。(5)颈型:x线特点是颈椎侧位片上可见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变小,颈椎过伸过屈位片可见椎体有轻度向前或向后滑脱征,主要表现为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多与外伤、慢性疲劳、不良姿势或负重过度等有关。(6)其他型:以颈食管型较常见,x线片可见椎体前缘有大量骨刺存在或形成骨桥,系食管直接受压迫或推移所致。由于咽喉部神经丰富敏感性强,咽喉部组织的轻微改变也可引起咽部异常感觉,产生吞咽困难 。斜位服钡检查可确定病变椎体的位置及程度。还有混合型等,x线表现以颈椎退行性变为主,可为以上几型的混合表现,或以某一种类型的表现为主。可由年龄、职业、损伤、先天发育等多种因素导致。42 颈椎病的x线诊断的价值、限度及体会x线平片是基层医院诊断颈椎病的常规方法,特别是骨质增生、间隙变窄、钩突增生、椎间孔变小变形、生理弓度改变与韧带钙化以及颈椎滑脱等具有肯定的诊断意义。简捷直观,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目前临床上对颈椎病的诊断比较草率。有些医生认为只要有典型x线表现或其他影像学表现,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均可诊断颈椎病;有的则认为只要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无论x线平片有无阳性体征,都可诊断为颈椎病。大多数学者认为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必须密切结合,才能确立颈椎病的诊断。综合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颈椎病的X线征象不只是重在椎体有无骨质的退行性变,尚存在不少重要的骨质改变以外的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例如颈段脊柱的软骨群、肌腱群的同时或非同时的退行性变、纤维化等,均可导致颈段脊柱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发生变化,即稳定性丧失,而生理功能及特性的变化又常是早于骨质的退行性变,从而表现在临床症状、体征的轻重与上述条X线征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故此,我们建议:放射科医师在诊断颈椎病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阅读每一份X线片,充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其X线诊断报告统一以以下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