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doc_第1页
投入产出分析.doc_第2页
投入产出分析.doc_第3页
投入产出分析.doc_第4页
投入产出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投入产出分析课程作业金融学院/证券投资2010级*1、投入产出分析简介(1)概念投入产出分析在国际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在苏联和东欧国家被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日本称之为“产业关联法”,而欧美国家则用“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技术”等名称。我国则沿用了欧美国家的叫法。尽管名称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这些叫法也只是分别突出了这种经济数学方法不同侧面的特征而已。投入产出分析是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研究各部门间这种平衡关系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是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政策模拟、经济预测、计划制定和经济控制的数量分析方法。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各种服务。最初投入是指增加值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及营业盈余。显然,中间投入是指生产性消耗,包括各种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经济活动的成果(如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和劳务)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中间使用是指经济系统各部分,如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被用于中间消耗的部分产品。最终使用是指被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产品。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可以自动地均衡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引入投入产出分析之后,以分工与协作、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劳动价值论、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其理论基础。投入产出法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2)提出及发展1936年美国经济学家W.里昂惕夫发表了美国经济体系中的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一文,最早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接着在1941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对投入产出的理论进行了深化和完善。列昂剔夫的投入产出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重农学派魁奈著名的“经济表“。列昂剔夫把他编的第一张投入产出表称为“美国的经济表”。数理经济学派瓦尔拉和帕累托的一般均衡理论和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构成了列昂剔夫体系的基础。列昂剔夫认为“投入产出分析是全部相互依存这一古典经济理论的具体延伸”。自提出以后,改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自诞生以后,投入产出分析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发展的特点是:由封闭式发展为开启式,即由把居民消费看成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投入,把居民收入看成是劳动力的产出,并假定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发展为将中间产品作为内生变量,将投资、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或增加价值作为外生变量的模型。由静态模型发展为动态模型,即由不考虑时间因素,将投资作为最终产品的一列,发展为将投资从方程式的右边移到左边,扩展为一个或几个矩阵,计算增加单位产值所需的投资,并将其内生化的模型。由单一的投入产出模型发展为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即投入产出模型与经济计量方法、最优控制理论等的结合。(3)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假定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的基本假定有以下几个方面:w同质性假定:假定每个产品部门只生产一种同质(投入结构相同)产品,不同产品部门的产品之间不能相互替代,不同产品部门的产品之间没有可替代性。即生产工艺、投入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所生产的产品用途也相同。w比例性假定:假定每个部门的产出量与对它的各种投入量是成正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出与投入成线性函数关系。w相加性假:几个部门的产出合计等于对这几个部门分别投入量的合计。w消耗系数相对稳定性假定:假定在一定时期内,各种消耗系数是相对稳定的。(4)投入产出分析在我国的应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采用投入产出分析进行国民经济分析,随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开始采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和一些高等院校的少数同志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某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投入产出技术课程。“文革”期间,此项工作几乎中断。1974年8月,为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年全国61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利用该表开展的应用工作,在制定投资计划和产品生产计划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于70年代中期编制成1973年61种主要产品的投入产出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这就为包括投入产出技术在内的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创造条件。从此开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投入产出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工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79年编制21个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1989年编制146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26个部门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到目前为止,除西藏以外,全国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国家同步编制了1987、1992和1997年本地区投入产出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还编制了1990年、1995年和2000年本地区投入产出延长表。今年开始进行第五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并编制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技术不仅在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微观经济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已有一些企业编制了企业投入产出表,并用于企业计划、生产、成本等管理工作中。投入产出分析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作用是:为编制经济计划,特别是中长期计划提供依据;进行结构分析;进行经济预测;研究重要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确定产品的价格;研究一些专门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就业、收入分配等问题。2、全国价值型产品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包括全国实物性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等。在本文中,我们只分析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全国价值型产品投入产出模型简称全国价值模型,它包括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简称全国价值表和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简称全国价值型数学模型。(1)建立行模型 简写:(i=1,2,n)直接消耗系数为: (i,j=1,2,n)有=*代入模型: (i=1,2,n),有AX+Y+q=X ,Y=Y+q,AX+Y=X,X-AX=q,(I-A)X=Y 最终推出其中矩阵 A= Y=, , ,q=,,X=,(2)建立列模型 简写为: 或 ,代入直接消耗系数得:。矩阵形式为:,。最后得出 ,其中矩阵为: 0 00 0 0 0 0 N=, 。三、应用全国价值型产品投入产出模型简称全国价值模型,它包括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简称全国价值表和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简称全国价值型数学模型。我们直接从例子入手来对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介绍。投入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农业工业运输其他消费积累中间投入农业600115005020502504100工业55050001503002500170010200运输402105010026040700其他30600040380801130增加值折旧80940105劳动报酬1800850280295纯收入10001450210340总投入4100102007001130(1)直接依存经济关系分析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任意两部门之间的直接依存关系,是反映两部门之间依存关系最基础的参数,越大,说明两部门之间的联系越紧密。以下为直接消耗系数表:a11=0.1463a12=0.1127a13=0a14=0.0442a21=0.1341a22=0.4902a23=0.2143a24=0.2655a31=0.0098a32=0.0206a33=0.0714a34=0.0885a41=0.0073a42=0.0588a43=0a44=0.0354由上表可知,所有部门对工业的直接依赖程度都比较高,以此类推,运输邮电业对农业、运输邮电业对其它的直接依赖程度最低,其直接消耗系数为0。(2)综合直接消耗系数分析综合直接物耗系数,即物耗系数,它反映了第j部门与所有部门的直接依存关系, 的值越大,说明第j部门与所有部门的直接依存关系越密切,本例中按按大小排列得出,工业部门对多有部门的直接依存强度最高。部门农业工业运输邮电业其他acjac1ac2ac3acu系数值0.44881.25190.57140.8230以ac1为1,acj/ac112.29320.96021.4573由上表可知,工业部门对所有部门的直接依存程度最高,超过农业部门1.5倍以上,工业对所有部门的依存度明显高于农业、运输邮电业和其他。(3)固定资产折旧系数分析固定资产折旧系数表示第j部门单位产品对各种固定资产的消耗。部门农业工业运输邮电业其他adjad1ad2ad3ad4系数值0.01950.09220.01430.0044以ad1为1,adj/ad114.72300.73210.2268由上表可知,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依赖程度相差很大,工业和农业对固定资产的依赖程度最高,而这两个部门对流动资产的需求程度最低。(4)直接报酬系数分析表示第j部门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越大,说明第j部门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越高,或者劳动密集越高。部门农业工业运输邮电业其他avjav1av2av3av4系数值0.43900.08330.40.2611以av1为1,avj/av110.18980.91110.5946由上表可知,农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最高,运输邮电业次之,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最低。四、结论数据分析表明农业、运输邮电业和其它部门对工业的直接依赖程度均较高,说明工业是该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所以,该地区应当把发展工业作为第一要务,以工业的发展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同时,应当注意,工业的发展会导致过度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将反过来制约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所以该地区在积极发展工业的同时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