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油茶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峡江县油茶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峡江县油茶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峡江县油茶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峡江县油茶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峡江县油茶产业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 要:本文分析了峡江县油茶产业发展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并针对其优势、现状提出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峡江县油茶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主题词:油茶产业;发展优势;对策;峡江县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峡江县经济林中的主要乡土树种之一,油茶产业也是峡江县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较大的市场空间。1全县现有油茶面积近12万亩,是江西省34个面积在10万亩以上县之一。江西油茶产业发展中,峡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但在峡江县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其优势、现状提出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1 峡江县油茶产业发展优势1.1自然条件优越,林地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峡江县位于江西宜春、赣州、吉安三大油茶产区的吉安市内。2全县国土面积128743 hm2,其中林地87476.7 hm2,森林面积70563.6 hm2,森林覆盖率64.72%。3峡江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海拔多在100300m,属丘陵山地,土壤多为红壤,非常适宜油茶生长。峡江自古就有油茶栽培情况记载,民间素有良好的栽培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产区农民称油茶为“铁杆庄稼”。1.2产权明晰,经营放活,生产积极性高。峡江县自2005年始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从根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林农及社会各方面参与油茶生产建设的积极性,激活了林农发展油茶的内在动力。1.3科研实力雄厚,技术储备充足。峡江县依托江西省林科院及省林业厅老年科协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在峡江县林木良种场建立了油茶实生育种园,2012年国家林业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峡江县林木良种场为国家松类、油茶良种基地”。同时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取得了一系列实用技术成果,可为峡江县的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目前,由江西省林科院等单位选育并经国家和省级审(认)定的“赣无”、“长林”系列、“赣州油”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43个,亩产茶油50kg以上,在近几年的推广中产生了较好的效应。1.4产业规划合理,发展前景广阔。按照产业规划,至2020年,全县发展到油茶林20万亩,其中的10万亩低产油茶林经过补植改造和更新复壮,以及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变低产为高产,亩产茶油20kg,则可产茶油200万kg,同时发展无性系高产油茶林10万亩,亩产茶油50kg,则可产茶油500万kg,二者相加,则总产茶油700万kg80元/kg5.6亿元,这将成为峡江县的一项较大的支柱产业。目前,峡江有一家规模较大的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峡江县赣花油脂有限公司,年产达2000吨以上精炼茶油。今后还将开展皂素提取、化妆品用油、按摩油等油茶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2 峡江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峡江县油茶生产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集中连片的熟茶山少,零星分布的荒茶山多;新造的幼、壮林少,年老病残林多;早中熟品种少,晚熟品种多;每亩在80-100株的密林少,每亩不足40株的稀林多。大小年产量差异悬殊,平均每亩产油脂2-36kg。造成油茶产量低下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2.1长期粗放经营,经济效益低下。大部分油茶林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造成油茶林平均亩产茶油持续走低,林农投资油茶产业的积极性不高。2.2品种老化混杂,产业科技化含量低。对于几十年或上百年的老树,品种严重老化,抗病虫害能力较差。科技化推广滞后,优良品种的应用进步缓慢,运用科技手段推动油茶产业发展还远远不够。2.3造林地选择不科学。有些种植户未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的选择油茶造林地,有地就种,不考虑山场坡向、坡度,造成新的低产林。2.4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基础落后。油茶新造林和低产油茶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一般新造林投资每亩需要1300元左右,低产林抚育改造每亩成本也在700元左右。一般农户没有能力承受如此大的前期投入,而各级政府也缺乏必要资金扶持,尽管在油茶产业发展上,这些年出台了一些鼓励发展油茶的扶持政策,如新造油茶林5亩以上,100亩以下,省财政每亩补贴200元,100亩以上每亩补贴300元。但是由于投入太大,林农的积极性仍然没有调动起来。3峡江县油茶产业发展发展对策3.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兴油茶水平。要利用多种途径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油茶高产栽培技术的培训。一是邀请油茶专家举办油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和种苗生产技术培训班。二是通过“走出去”,使更多的人懂得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和苗木培育技术。三是重点培养和扶持种植大户,运用新技术和优良品种营造高产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如水边郭家、江家、分界村委营造了四块300亩以上的高产无性系油茶林,国营新陂林场营造了260亩高产无性系油茶林。四是紧紧依靠油茶产业协会或油茶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的幅射作用,为林农提供栽培管理技术服务,提供相关行业信息,推动油茶产业广度发展。3.2科学选择造林地,促进油茶高产稳产。油茶属阳性树种,油茶从开花、结籽、成熟,历经秋、冬、春、夏、秋、五个季节,生长期超过400天,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7-21,花期平均气温为12-15,年降水量一般在1200mm以上4,而峡江县年平均气温是17.7,年日照1852小时,年降水量1558mm。如果遇上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它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油茶花是两性花,自花不孕或可孕率低,传粉媒介主要靠昆虫,其中授粉效果最好的是野生土峰。根据油茶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从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有利于栽培管理、有利于高产稳产的角度考虑,选择海拔高度300m以下,坡度20以下的山地或低丘岗地,土层深厚的红埌、黄埌或黄棕埌为宜。3.3新造高产油茶林的措施3.3.1近些年,我县发展高产油茶林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带状整地,此方式整地速度快,质量好,对主根生长有利,栽后抚育简单。3.3.2由于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在使用高产无性系苗木造林时,为了提高授粉率和座果率,一定要使用同一花期的几个不同的无性系进行混合配置栽植,这样可以不使品种退化,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3.3.3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对油茶生产,要改变传统习惯不施肥,要达到油茶高产,必须坚持进行科学施肥,象农业一样,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壤养份测定,观察油茶林分生长情况。确定每片油茶林需用肥的种类,数量,以提高施肥效果,节省投资,提高产量。3.3.4随着油茶林龄的增长,对林地进行深翻垦复,抚育施肥,修枝整形,防治病虫害等高度集约经营,实行果园化管理。3.4落实优惠政策,创新机制推动油茶产业发展。3.4.1建立林地流转绿色通道。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对适宜种植油茶的荒山、荒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稀疏残次林地,鼓励林地合法流转,简化林地流转程序、减免相关费用。3.4.2鼓励社会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油茶开发。坚持“谁造谁有”、“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鼓励个人(含机关干部)、法人及其它经济组织,采用多种经营合作模式开发油茶,推进适度规模、集约化经营。3.4.3对符合上级财政贴息补助的种植户,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申报,大力支持油茶产业发展。3.5培育良种壮苗,解决无苗可造和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随着油茶育种技术的科技创新突破,油茶产量有可能将提高到原有的10-20倍,这个飞跃的成果不仅调动了广大林农的积极性,同时,将对峡江县整个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生量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高产油茶产业,种苗是基础,良种是高产的关健,油茶产业要做优,建设高产优质油茶林是前提,为了促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要根据全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和种植计划,就近培育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苗,解决无苗和种苗质量没有保障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油茶造林成活率的问题,要大力推行容器苗造林,值得一提的是,峡江县林木良种场是国家级骨干林木良种基地,重点培育油茶、湿地松、马尾松等树种的优良种苗,近几年每年都将培育优良油茶嫁接苗(容器苗)20-30万株。据调查我县水边镇义桥村村民何永义,2003年向县林木良种场购买栽种的6亩高产油茶苗,近4年每年茶油产量均在150kg左右,且基本上不存在大小年。3.6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解决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现在,发展油茶产业已上升到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地位,国家正在加大油茶产业发展资金投入规模,油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二是加大县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要从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角度每年安排一定的预算,着力支持油茶产业的发展,既带动农民工就业,又促进农民增收,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财政稳步增长。如:吉安、遂川、永丰、新干等县为了发展油茶产业,县财政也给予了资金扶持。三是争取信贷资金的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额贷款、担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优先支持油茶产业。3.7培植龙头企业。解决生产加工脱节和附加值不高的问题,一方面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投资油茶产业,积极引导和扶持龙头加工企业走“林油一体化”发展道路,鼓励加工企业采取企业+农户,企业+大户,企业+基地的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建成从原料种植、原料采集到加工生产再到销售一条龙的专业化产业链,另一方面要依靠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着力打造名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新产品开发与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带动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全县林业系统各国营林场应着力建设高标准的高产油茶示范林,各乡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