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例过低应引起高度重视.doc_第1页
欠发达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例过低应引起高度重视.doc_第2页
欠发达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例过低应引起高度重视.doc_第3页
欠发达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例过低应引起高度重视.doc_第4页
欠发达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例过低应引起高度重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欠发达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例过低应引起高度重视 以万安县为例人民银行万安县支行 郭南平、周小晶、张治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县域经济建设,出台了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本文通过对万安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例逐年下降的原因分析,指出了存贷比偏低对当地经济金融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改善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例偏低的建议。一、万安县金融机构存贷比例总体状况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民收入等县域经济建设,都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大量的资金投入不可能完全依靠有限的财政资金扶持和薄弱的农村自有资金积累,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入应该成为支持经济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但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近些年来,县域金融机构未能发挥好信贷支持经济的应有作用,而是将大部分存款上存,间接地变成了大中城市的信贷资金来源。特别是对像万安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金融机构存贷比过低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据调查,自2000年以来,万安县各金融机构存贷比已出现呈下降趋势,2009年末仅为33.40%,较2000年末下降11.03个百分点,已严重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县域经济建设的进程,希望能引起高度重视。2000-2010年8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元、% 年度 指标存款贷款存贷比例2000758523370344.43%2001861673486040.46%20021052634191639.82%20031202556068450.46%20041443967549952.29%20051731809151552.84%20062141949592044.84%20072351758637044.78%20082865239568736.73%200934382712794233.40%2010(8月份)39937714252937.21%二、存贷比例逐年下降的原因分析1、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调整,限制了对县域经济的贷款投放。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信贷准入门槛提高,把县域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客户划在了“圈外”,人为地限制了对县域企业和农业的贷款投放,造成县域大量信贷资金外流,使县域经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支持,国家的信贷政策在县域难以落实到位。据调查,目前万安县有工行、农行、建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且工行在2000年就被上级行降格为分理处(后上升为支行),农行法人客户贷款2006年也被停牌。到2010年8月末,三家分支机构的上存资金余额分别达19644万元、43478万元、61780万元,工行贷款余额仅5777万元,农行贷款余额18932万元,建行贷款余额11914万元,三行合计存贷比也仅仅22.29%。2、政策性银行贷款逐年下降,影响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目前,农业发展银行在县域的政策性贷款业务逐步萎缩,农村企业商业贷款对象主要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小企业以及其他粮棉加工企业的粮、棉、油的流通环节。由于其商业贷款条件设置过高以及收粮价格连续上抬,贷款业务发展缓慢。到2010年末,万安县农发行贷款余额26792万元(只对一家小型粮企发放了100万元贷款),较2005年减少538万元(剔除挂账5848万元,政府融资平台贷款5100万元),下降3.28%。3、邮政储蓄银行贷款增长缓慢,大量资金被抽走。自2008年8月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以来,到2010年末,万安县邮政银行存款余额114517万元,贷款余额2535万元,存贷比仅为2.21%,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和上级行资金占存款余额的比例高达97.79%。4、信用联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发挥不够,信贷资金“农转非”问题严重。目前,农村信用社是县域经济贷款投放的主力军。由于农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比较收益低,农户缺少有效的抵押、担保以及受信用联社内部结构改革的影响,信用联社投向“三农”的积极性逐年下降,特别是投向农业的贷款逐年下降。据调查,到2010年8月末,万安县信用联社各项存款余额106605万元,贷款余额76580万元,存贷比71.83%。全年新增的15435万元, 贷款中:农户贷款41474万元(如按农业户口分类贷款额度还将会大幅下滑),非农业贷款为65131万元,大量资金投向非农业领域,已占到贷款余额的61.1。5、县域企业自身先天性不足。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县域企业发展慢、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差、后劲不足,财务制度不健全、数据不实、透明度低,企业法人素质低、负债率高、诚信度差,达不到金融机构的信贷准入门槛要求,影响了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6、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差。一是由于企业改制行为不规范,政府和执法部门在企业改制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处理维护金融债权工作,造成金融机构大量信贷资金损失,甚至有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意识淡漠,信用观念差,违背诚信原则,借破产、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银行债务,且失信得不到有效的惩戒,助长了不守信行为,进一步恶化了金融生态环境,影响着金融机构投入的积极性。据调查,自2000年以来,万安县金融机构共剥离和核销不良贷款24180万元,其中万安县工行剥离和核销8766万元;万安农行剥离和核销7615万元;万安县建设银行剥离、核销1684万元;万安农发行挂账未核销4970万元;农村信用社票据置换1145万元。二是对县域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外部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如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少、担保能力严重不足、担保业务发展缓慢,各种收费,如抵押贷款登记、评估等费用较高,且手续繁杂,造成银行、企业和个人负担过重,制约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三、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偏低对当地经济金融的不利影响1、不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信贷资金投入仍是县域经济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之一。由于金融机构存贷比过低、新增贷款过少,县域企业贷款难问题始终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使一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既环保又发展前景看好的生产项目得不到信贷资金支持,不能正常开工和生产,不利于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2、资金外流严重,使城市返哺农村政策成为泡影。国有商业银行对县支行实行严格的授信制度和统一的资金调度政策,县支行在当地吸收的存款不能按比例在县域进行投放,而是大量地上存,导致县域资金的外流严重,真正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削弱了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的支持能力。3、存贷比偏低造成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缺口扩大。据调查,2010年万安县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总量在95000万元以上,但到目前全县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仅14586万元,资金供求矛盾非常突出。4、影响金融机构在当地的信誉。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只注重从县域吸收存款,却不能对县域经济进行信贷支持,这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经营收入,还造成地方政府、县域企业及个人对国有商业银行满意度的降低,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县域生存和发展也受到了县域政界与经济界的质疑,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县域的业务拓展和信誉。四、改善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例偏低的建议1、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进一步协调完善政、银、企沟通机制,为金融机构支持县域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一要通过及时研究解决银企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筛选好的贷款项目,定期向银行推介,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搞好政、银、企良性互动,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银企沟通和项目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实现银企双赢。二要在政策、法制、财税、信用、担保、中介服务等方面尽量为金融机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快建立和完善贷款担保机构,创新担保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三要制定和完善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调动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和依法打击各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安全,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信心,为金融部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2、人民银行、银行监管部门要加强引导,督促辖内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国务院确定的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货币信贷政策,不断加大对金融机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监督管理力度,将县域金融机构增量存贷比作为今后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定期进行考核通报,并鼓励金融机构进行中小企业贷款制度和机制创新,尽快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作用。3、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货币信贷政策,加大对县域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行业信贷战略,不做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农村信用社要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头等大事,确保新增存款按比例足额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减少“农转非”,使农村信用社存款真正取之于农而用之于农。国有商业银行的上级行要在控制风险的同时,逐步扩大县级分支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