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理论的困惑_储蓄经济学_评介.pdf_第1页
储蓄理论的困惑_储蓄经济学_评介.pdf_第2页
储蓄理论的困惑_储蓄经济学_评介.pdf_第3页
储蓄理论的困惑_储蓄经济学_评介.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经济与政洽 峨年第 期 储蓄理论的困惑 储蓄经济学 评介 李向 阳 在某种意义上 储蓄现象可以说与人类文明社 会一样古老同时它又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前提或基 础然而 就是这样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现象 经 济学家却无力向我们做出明确一致的解释 甚至时 至今日连储蓄究竟是何物都存有争议当然 这样讲 并不意味着谴责经济学家的疏偏或无能综观经济 学发展的历史 几乎每个时期的经济学家都曾涉猎 这一问题只是它貌似简单的外表下隐含了太多的 复杂机制 使得人们总感觉它是很容 易打 开 可 又没完全打开的黑匣子最近 由 加平斯基 泣主编 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参与的 储蓄经济学 一书试图勾画出储蓄理 论 的全 貌 为储蓄在经济学中争得一席之地 与经济学中 的其它分支如货币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劳动经 济 学等相比 储 蓄经济学充斥着更多的分歧与争议 因而 该书与其说是勾画了储蓄理论的全貌 勿宁 说是描绘了储蓄理论的困惑 相比 显然又具有某种消费功能尽管有时人有购 买艺术品有保值动机 可同时通过欣赏艺术品又实 现了消费动机它们究竟是否应归属于储蓄 应在 多大程度上归属于储蓄 经济学家远未取得共识 对储蓄外延的不 同界定不仅仅是纯粹的概念之 争 它牵涉到储蓄理论的所有重大问题 牵涉手对 不同理论模型的评判及其相关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的 评判例如 依照现行的国民收入与产品帐户的统 计 美国的私人储蓄率储蓄额一 年间为 肠 一年间 为 减肠 一 年间为 肠 一年间仅为 肠 扣除因 财政赤字所带来的负储蓄 年以来国 民净 储 蓄率下降得更为严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储蓄率 大体也呈相 同的模式 反过来 如果考虑到 实 物 形式储蓄的增长 储蓄率水平与趋势将会发生 重大变化霍洛韦把耐用消费品纳入进来后发现 储蓄率会提高一个百分点亨德肖特与波克的估算 显示会提高一个百分点倘若采用更广义的 储蓄标准 美国的私人储蓄率将比官方数据高出 个百分点换句话说 实际储蓄率比官方统计高出 一倍面对如此大的差异 人们对建立在传统标准 之上的储蓄理论与经济分析提出质疑是完全有道理 的 可话又说过来 假如购买的电视 汽车 空调 器都看成是个人的储蓄 这是否又显得太荒唐了 决 一 偏 概念之争 何谓储蓄似平所有的人对此都能给出答案 农经济学中 储蓄是指未耗尽的收益它既可能是 个人的行为 也可能是整个经济运转的一种结果 从今日的金融机构角度来看 个体储蓄的主要构成 是在这些机构里的存款从整个经济角度来看 储 蓄等于收入与消费的差额这一等式早已成为各国 国民收入与产品账户的墓础 毫无疑问 个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属于储蓄 可许多经济学家认为 这并非是储蓄的唯一形式 储蓄也可以 实物形式出现 比如个人把消费后 的剩余收入用于购买房产 艺术品 用于在教育上 的投资 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等等 以达到保值或 未来获得额外收益的目的这些行 为与他们把货币 存入金融机构具有类似的功能 当然也应归入个人 储蓄活动另一方面 这些活动与纯粹的存款活动 二 对个人储 行为的娜释 在本世纪 年代之前 有关个人储蓄行为的理 论是极为简单的流行的新古典经济学把储蓄看成 是利率的递增函数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 与投资函数的结合决定了储蓄与利率的均衡水平 凯恩斯在 通论 中首先向这种信念提出了挑 战他认为储蓄取决于可支配收入由于平均消费 倾向有可能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故消费有可能超过 收入 这也就是说 由于平均储蓄倾向有可能小于 边际消费倾向故储蓄有可能为负数在这种绝对 收入假定中 储蓄随收入上升而增加 边际储蓄倾 向小于 平均储蓄倾向随收入上升而增加 通 论 发表之后 经济学家对储蓄或消费倾位所 做的检验并未完全证实绝对收入假定戈德史密斯 加平斯基 储蓄经济学 克鲁 沃学术 出版社 年版 加平斯篆 储蓄经济学 第一页 一却一 产 对一年的平均消费倾向进行了估算 剔除 两次世界大战及大危机的数据之后 这一指标的波 动幅度在到 之间 继凯恩斯之后 有关储蓄行为的分析大致可分 为两个分支 一是习惯持续说 储蓄行为取决于人 们过去的消费或储蓄习惯二是财富理论说 储蓄 行为是财富约束条件下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共 体地说 它们又可划分为相对收入假说 持久收 人假说 生命周期假说 财富调整模型依 照杜森贝的说法 人们的偏好是相互依赖的通过 与本集团内成员的比较决定自己的消费或 储蓄倾 向储蓄倾向的高低并非由绝对可支配收入决定 的 而是由相对可支配收入决定的在弗里 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中 居民户的收入和消费都是 由两部分构成的持久性和暂时性部分持久性消 费是持久性收入的一个不变比例部分在暂时性收 入和持久收入之间 暂时性消费与持久性消费之 间 暂时性消费与暂时性收入之间不存在 任何 关 联正是由于持久收人与持久消费的存在 消费进 而使储蓄具有稳定性与持久收入假说相 关 莫迪里亚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试图把收入 捎 费 储蓄 财富与年龄联系起来一个典型的消费 者对于他在各年岭阶段的消费安排多少 取决于他 的终生收人 而非本期收入因而 消费者将选择 一个合理的 稳定的消费率 接近于他预期一生的 平均消费这一命题反映到其储蓄行为上即为 短 期中储蓄的多少 在本期收入与终生平均收入二者 之间波动长期储蓄的变化则与个人生命周 期和 家庭规模紧密相关在持久收入与生命周期 棋型中 财富的作用仅仅是帮助个人烫平其消费波 动而财富调整模型假定 个人是短视的 不能精 确地预见其未来 当然也不会有终生消费计划他 们抓有财富是出于一种预防性心理动机个人的最 优财富水平与其收人成正比 然而实现最优财富水 平并非尸次调整到位 而是逐渐调整的调整的手 段便是个人储蓄由此可推论 储蓄取决于现在的 可支配收入过去的收入与过去的储蓄 尽管上述四种理论都形成于年前 可它们 仍被统称为现代储蓄理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没有 对储蓄概念做出严格的界定 仅仅使用统计上的储 蓄数据作简单的脸证即使这样 有关跨部门数据 和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也并未完全验证上述理论的预 侧对已有理论顶浏能力的失望促使一大批经济学 家斌闰并创新的树亢方法 构建新的理论模型 近平来 颇为流行的两个分支是错误 纠正模型 与理性预期模 型 严格说来 错误纠正模型不是一种储蓄行为理 论模型由于一部分经济学家对宏观储蓄行为理论 丧失了信心 于是干脆放弃了创建完整理 论的工 作 错误纠正模型的倡导者目的是为了在消费 储 蓄与收入之间确定一种强有力的经验联系具体的 做法是 从简单的客观事实出发如储蓄依赖于收 入 运用动态经济计量建模原理 选择出适当的 模型 另一个分支的发展方向是 用理性预期取代持 久收入和生命周期模型中的适应性预期 试图挽救 前者失落的命运按照持久收入假说 当有关未来 收入的新信息出现时 个人将修改其持久收入的估 价 改变其消费或储蓄计划在理性预期假定下 消费或储蓄仍然只取决于持久收入差别在于消费 者此时会考虑所有可得的信息 以实际利率不变为 前提 实现预期生命效用最大化从形式上 这种 模型运用了大量而复杂的建模技术 可它本身对储 蓄的决定因素并未提供任何新的信息 三 宏观经济政策与储 的关系 如果说有关储蓄行为的内部决定因素理论处于 混乱伏态的话 那么有关储蓄行为的外部决定因素 理论更为混乱谈到储蓄的外部决定 因素 人们首 先想到的便是通货膨胀与财政赤字二 通货膨胀对储蓄的影响在凯恩斯的储蓄理论中 是不存在的 因为他的分析建立在实际储蓄与实际 可支配收入之上没有货币幻党条件下 当然也就 没有必要探讨价格变化对储蓄 收入关 系的影 响 但迪汤指出 无货币幻觉假定是不真实的如 果承认个人会受货币幻觉的影响 那么人们会错误 地把通货膨胀看成是相对价格的变化 进而会推迟 某些购买决策通货膨胀导致储蓄增加的第二个原 因是 它提高了消费者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作为对 不确定性提高的反应 风险规避型消费者会增加其 储蓄 在持久收入模型中 持久收入用于储蓄的 比 例上升在财富调整模型中 个人的标财畜因通 货膨胀而上升第三 通 货澎胀有可能影响实际财 加平斯基 储苗经济学 第 一灭 一一 富货币型财产如银行存款 现金在通货膨胀 时期会贬值而实物型财产如股票房产会升 值这些理 由能否成立看来仍然取决于储 蓄的定 义假如 实物 型储蓄排除在外 通货膨胀促进 个人储蓄的命题将很难成立至于政府通过通货膨 胀对个人财产的强制性剥夺则不属于自 愿储蓄之 列 探讨财政赤字与储蓄的关系大致可从两个方面 入手其一 财政赤字是促进还是阻碍储蓄一国 的国民储蓄是由私人储蓄 中央政府储蓄及地方政 府储蓄三部分构成的财政赤宇的增加无疑会减少 公共储蓄部分 对国民储蓄产生不利影响同样 从储蓄 投资等式的投资方来看 财政赤字会压抑 企业的投资 发生排挤效应而持反对态度者 认 为 财政赤字可以诱引而不是排挤资本品的投资 通过刺激需求增加个人收入 最终使私人储蓄增 加在这种意义上 赤字有助于促进储蓄 其二 私人储蓄是否能完全抵锹公共储蓄换 句话说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否有效初始的李案图 等价定理宣称大政府支出筹措资金而采取何种方 法是无关紧要的更确切地讲石选用征收一次性总 村的税收 还是发行政府公债草来为政府 筹措 资 金 均既不会影响居民户的消费 也不会影响资本 的形成巴罗对李嘉图等价做了重新 表述 与 发 展 倘若政府实施财政赤字政策 个人将会做出 这样的预期为了偿还赤字所形成的债务 未来必 然增悦因而 个人将增加储蓄私人储蓄的这种 增加抵销了政府储蓄的减少 结果总储蓄水平保持 不变进一步讲 政府债券不是一种财富形式二呼 管对持有人来说它是一项财产 可对纳税人来讲它 仅仅是一种待冲销的债务 因为纳税人最终要通过 纳税赎回 这种债务在这种意义上财政赤字 不会增加总支出 只会增加未偿付政府债 务的数 同样 减税也不会使总需求扩大如果今年对 公众减税 那么在未来年份中 政府将不得不通过更 高的税收以偿还债务的形式进行补偿结 果我们并 未因减税而使日子更好些 当然我们也没有理由去 改变消费或储蓄水平如果政府直到这一代人死去 之前都没有通过征税来偿还债务 而是使这一代的 税收负担由下一代来承受 情形又会如何呢此时 倘若家庭为下一代粉想 也许仍然不会调整其消费 水平 而是把遗产留给下一代 以便偿还政府的税 收债务总之 无论是减税还是通过赤字举债都不 会巷响个人的消费或储蓄水平 经巴罗发展后的李嘉图等价定理在年出台 之后 便迅速招致了经济学家的激烈争论从理论 上对它批评主要集中于税负与个人收入来源的不确 定性 完全竞争假定 完全理性假定 个人所面临 的流动性约束等等 从经验数据角度所做的检验 大致有三种结果 一是财政赤字增加会提高国民储 蓄水平 二是财政赤字增加会降低国民储蓄水平 三是财政赤字增加 国民储蓄水平不会受 任 何响 响 从总体来看 多数经济学家对李嘉图等价定 理持否定态度 在储蓄理论的其它领域如储蓄与收入分配关 系 储蓄与增长的关系 储蓄与发展的关系等等 经济学家向我们所展示的 同样是一幅幅混乱不堪的 画面究其原因 我想最主要的是现有的经济理论 和研究方法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我们知道 储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消费行为是人类的 像基本经济决策之一 而决策理论恰恰又是经济学 最薄弱的领域自亚 当 斯密以来 完全理性假说 便是它的全部内容只要我们看一下来自非正统经 济学家批评的切入点 这一弱点是一目了然的正 如西蒙在诺贝尔经济学演讲词中所说 一些在经 济学界受到尊敬的杰出人物 把这一决策研究 领域即决策理论 划在经济学的管辖区域之平 了 这也就难怪经济学家在研究储蓄行为中常常 感到束手无策 储蓄行为作为人类的一项基本经济决策不可能 只受制于效用最大化法则它是人类社会心理 文 化道德 风俗习惯 历史传统等各种因素共同决定 的产物即使在很不成功的现有几种储畜行为理论 中 多数都不晕在单一的效用最大化假定上建立起 来的例如 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中 心理和 习惯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角在相对收入假说中 相对社会心理是整个假说的基础在生命周期假说 中 年龄是影响储蓄决策的核心要素至于新近发 展起来的理性预期模型写错误纠正模型倒是完全不 决 下转第页 巴罗 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 载 政治 经济学杂志 年第月号第一页 博金斯 消费 储蔺与财政政策 美国 经济评论 年月号第一页 加平斯基 储蓄经济学 第一灭 一一 财政研究资料 北京年期 户 之调查研究报告 北京 年号 日本企业成功的经验 善待员工 社会科学情报资料广东年期 欧共体积极解决青年失业问题 国外社会 科学情况江苏年期 意大利工业复兴公司的产权管理及私有化改革 经济研究参考北京 年期 新西兰贸易政策的演变 外贸调研 北京年一期 东欧中 亚 发展 中国家和 地区 发浪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的政府作用与战略目标 东南亚绎济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调查研究报告北京 年号 崛起中的亚洲经济成长三角 外贸调研 北京年一期 东亚的特点和经济合作 和平与发展 北京年期 本世纪末东亚经济发展前景初探 和平与发展 北京年 一期 越南对外政策的重新调整 社会科学情报资料 广东年期 韩国开始向日本伸出贸易之手 编译参考 北京 年 期 年度韩国科技预算的规棋及其特点 国际技术研究导报 北京年期 新加坡期货市场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 争江苏年期 俄学者谈俄与南北朝鲜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 增刊北京年 期 埃及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外贸调研北京年期 有感于阿根廷 智利财政预算管理 独联体国家合资企 业的发展 欧洲北京 调整后的俄罗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