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标准与美国标准对比标准序列中国标准性能指标美国标准性能指标(FMVSS 207:Seating Systems)GB 1508394: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4强度要求除M2、M3类车的乘客座椅外,每个乘员座椅必须满足下列要求:41铰接式可翻转座椅、折叠座椅(包括靠背可调节座椅)必须装有自锁装置。调节装置和限位装置应便于操纵。42通过座椅质心,分别沿水平向前和向后各施加相当于座椅总成重力20倍的力。座椅总成与车身本体不得分离。对可调式座椅,调节装置在试验中应能使座椅保持原调节位置,在试验后允许失去调节功能。座椅背面如果有防止座椅后退的结构件时,仅向前加载。另外,对于前向座椅,当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装在座椅上时,施加上述向前负荷时必须同时按GB 14167中的规定对安全带的安装固定点施加相应的力。对铰接式可翻转座椅,通过座椅总成质心,沿水平方向向前施加相当于座椅总成重力20倍的力;对折叠座椅(包括靠背可调节座椅),通过靠背的质心,沿水平方向向前施加相当于靠背重力20倍的力,限制装置不得自动松脱和损坏。43当座椅总成承受一个相对于座椅R点为373Nm力矩的力时,对前向座椅,该力水平向后,对后向座椅,该力水平向前,座椅骨架不应损坏并且座椅总成与车身本体不应分离。对可调式座椅,调节装置在试验中应能使座椅保持原调节位置,在试验后允许失去调节功能。44折叠座椅(包括靠背可调座椅),铰接式可翻转座椅承受以下的力,其限位装置不得自动松脱和损坏。对前向座椅,通过座椅铰接或折叠部分的质心,沿水平方向向前施加相当于座椅铰接或折叠部分重力20倍的力;对后向座椅,通过座椅铰接或折叠部分的质心,沿水平方向向后施加相当于座椅铰接或折叠部分重力8倍的力。5试验方法51将座椅按设计要求安装在车身上或模拟车身的试验台上。如果座椅上无适当着力点,允许在试验项目不涉及的部位局部加强,加强杆的上端固定在同一根水平梁上,另一端固定在座椅调节机构连接件上尽可能靠前的部位,水平梁高度应与座椅质心高度相同(见图1)。52座椅的座垫与靠背为分开式且分别安装在车身上时,应分别通过各自的质心沿水平向前和向后施加相当于各自重力20倍的力(见图2)。53进行第4.3要求的试验时,对可调式座椅,应分别将座椅调到最后位置,并将靠背锁止在设计角度的位置或者与此相当的设计角度位置(见图4)。54进行第4.4要求的试验时,其限位装置应预先固定好(见图3)。55分别按第4.2(见图1、2、3)、4.3条(见图3)、4.4(见图4)的要求逐渐加载到规定值,并在该值上保持0.2s以上。加载速度不超过5mmmin。图见附页1、2QCT 55一93: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试验方法3试验项目31静载试验测定座垫1)及靠背的静刚度和迟滞变形率。32频响特性试验在简谐振动或宽带白噪声随机振动输入下,测定座椅的频率响应特性。33随机振动试验2)在模拟汽车行驶时随机振动输入下,测定乘员座垫上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注: l)在本标准中,对悬挂式座椅还包括悬挂装置。2)此项试验在质量监督机构认为有必要时进行,若设备条件不具备,此项试验可由平顺性道路试验代替。4一般要求41静载试验可在连续加载或手动间歇加载的试验机上进行。42加载板加载面的形状根据GB11559规定的座垫及靠背形状确定。图1表示加载板与臀点及人体躯干线的相互位置。加载板表面应光滑、具有足够的刚度与强度,它与试验机用万向接头连接,万向接头的中心点要与加载板的载荷中心点重合。座垫加载板的质量为51kg。应沿铅垂方向向座垫加载,向靠背加载的方向应与人体躯干线成直角。载荷中心位置及方向见图2。43试验座椅被试验座椅的结构、静态及动态特性和其它可能影响振动试验结果的特性应能代表实际的或准备生产的系列产品。在加载试验机上或振动台的平台上安装座椅时,其位置和倾角应与车上实际的安装状态一致。对悬挂式座椅,需根据制造厂的要求,按受试者的坐姿和体重适当调整。44受试者随机振动试验的受试者按GB4970的规定应为身高1.700.05m,质量655kg的真人。人的坐姿应自然,上身放松,靠在靠背上,脚平放于平台,手搭在膝上。如果是驾驶员座椅,受试者的手要轻握住方向盘,模拟驾驶员的姿势。图见附页3 一 一般要求联邦机动车标准(FMVSS)207“座椅系统”对座椅、座椅附件、安装件提出要求,尽可能减小由于车辆撞击座椅承受附加载荷而引起失效的可能性。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多功能车(MPVs)、卡车、客车。所有的座椅(边座除外)都要承受以下载荷:A. 座椅在任意位置时承受20倍座椅重量纵向力(向前)。B. 座椅在任意位置时承受20倍座椅重量纵向力(向后)。C. 座椅安全带受力各带不同,上方(a)带前向座椅,(b) 带后向座椅,任一情况下,按照S210中S4.2施加载荷并由安全带传递到座椅上。D. 座椅滑到最后位置时,座椅靠背上横梁会承受3300英寸磅的力矩。座椅受载后应仍保持在调整的状态,控制座椅及座椅靠背的调角器应装备自索装置,如果有座椅快速拆卸装置,则该装置应方便执行。二影像文件要求 照片应是黑白的,8x10英寸,要十分清晰。每张照片要清晰显示实验车辆的识别标识或识别卡片及NHTSA序号,且也要做实验项目标签。照片种类必须多于以下项目:A: 实验证书 B: 实验车辆轮胎信息卡 C: 实验时,不在指定位置的实验车辆座椅卡。 D:3/4实验车辆前左侧照。 E: 3/4实验车辆后右侧照。 F: 实验车辆固定处照片。 G: 实验前,各座椅照片。 H: 实验前,各座椅固定装置照片。 I: 座椅调角器 J: 实验前,在每个座椅上安置仪器照片。 K: 每个座椅实验后状况照片。L: 每个座椅固定装置实验后状况照片。M. 如需要做S210实验则按照S210拍照片。N. 如实验失败则要拍摄详细照片。二 实验前要求实验前,项目负责人要向COTR提交一份详细的实验过程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A. 实验各步骤的实验方法。B. QC质量小组质量控制过程,包括仪器校核、数据审核、报告审核、每次任务质量小组成员签署。C. 包括仪器精度及校核日期的实验仪器清单。D. 实验及数据审核期间的检查表。项目负责人提交的实验过程报告与OVSC试验室试验过程相符合。实验过程涵盖从接受试验车辆到提交最终报告的各个方面。实验前必须得到各方批准。试验必须在所有的条件满足OVSC试验室试验过程时才能进行。项目负责人在OVSC试验室试验过程极限参数范围之内若没得到所需要的试验数据,则需花费资金重做试验。重做试验费用包括替换试验车辆或其中部件的费用、试验费用。二次试验成功后,原GFP归项目负责人所有。检查试验车辆A. 项目负责人负责清洁及安全可靠地存放试验车辆,以免车辆成品丢失。B. 项目负责人要在试验车辆收据上签上COTR提供NHTSA编号。C. 对试验车辆座椅、安全带系统进行目视检查确保安全带固定系统完整、可靠。将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车辆损害纪录在试验车辆状况表内。试验前将异常情况汇报给COTR,有异常情况试验车辆进行试验需COTR批准。D. 检查座椅调整系统确保系统正常,检查结果列入接受检查表内。 试验数据丢失 试验必须在所有的条件满足OVSC试验室试验过程时才能进行。项目负责人在OVSC试验室试验过程极限参数范围之内若没得到所需要的试验数据,则需花费资金重做试验。重做试验费用包括替换试验车辆(与原车配置相同)或其中部件的费用、试验费用。原试验车辆归OVSC所有,二次试验车辆归项目负责人所有。一次试验失败,项目负责人保留二次试验车辆不超过180天。若一次试验成功COTR接到最终试验报告后,项目负责人在接到COTR通知后就可以处理试验车辆。 NHTSA官员有权通知项目负责人再做试验。二次试验必须在接到NHTSA官员通知后两周内完成。若作二次试验,则一次试验不出报告。三 实验过程一般要求标准207对座椅、座椅附件、安装件提出要求。座椅为生产商制定的座椅。标准要求如下:A. 无安全带系统座椅需承受如下载荷: 座椅在任意位置时承受20倍座椅重量向前纵向力,该力作用在座椅重心上(S207 4.2节(a))。 座椅在任意位置时承受20倍座椅重量向后纵向力,该力作用在座椅重心(CG)上(S207 4.2节(b))。 座椅滑到最后位置时,每一个座椅状态会产生相对于座椅R点的3300英寸磅力矩(S207 4.2节(d))。 座椅在受载过程中状态不变(S207 4.2.1节)。 对于向前折叠或铰接座椅在承受作用在座椅重心(CG)上的20倍座椅重量向前纵向力时不允许失效。对于向后折叠或铰接座椅,所承受的力为8倍座椅重量向后纵向力,该力作用在座椅重心(CG)上。并且,调整装置在承受纵向、座椅折叠方向20g加速度时不允许失效(S207 4.3.2.1节、4.3.2.2节)。B. 有安全带系统座椅需承受如下载荷: 所有上述载荷再加上S210“座椅安全带固定系统”中给出的载荷。这些附加力与1.a同时施加(若座椅向前),或与1. b同时施加(若座椅向后)(S207 4.2(c))。实验设备A. 静态加载设备可以将所需要的载荷施加到前排长座椅上,座椅有三种座椅状态(DSPs)。B. 适用载荷单元及仪器用来测量可记录载荷。C. 安装座椅的实验台必须足够刚硬,以承受所施加的载荷。D. 固定S207实验车辆的设备。E. 能把实验车辆抬离地面1英寸的升起及保持设备。F. 最起码能拍摄静止照片的摄像机,最好能拍摄上述所有照片。G. 设有压力表、方向阀、压力升降阀、隔离阀的控制板。H. 实验载荷监视器和控制系统,包括载荷单元、随时间和实验项目变化的多通道图表记录仪。载荷是由封闭自动加载系统产生,由伺服系统控制。加载系统以恒定速率施加载荷。实验期间,如果一个座椅或电缆失效,其余座椅加载系统不会受影响,实验后,加载系统也会纪录未受载座椅数据。如果不是所有的液压泵都连到同一个压力泵,加载率差值不超过5个百分点,同样地,在每一个特定时间段,最大载荷不超过标准规定的最大值。加载率及最大载荷的目标值都是以项目负责人提交的最坏情况、最差分析为基础制定的,包含有所有的潜在测量变量,该报告需在实验前得到COTR批准。I. 见OVSC实验室试验程序210条对于装备有座椅安全带的安全带固定系统。座椅安全带固定系统试验顺序试验车辆以下列顺序进行试验:A. 接受并检查试验车辆。B. 座椅系统静载试验。接受并检查试验车辆A. 项目负责人负责清洁及安全可靠地存放试验车辆,以免车辆成品丢失。B. 项目负责人要在试验车辆收据上签上COTR提供NHTSA编号。试验完成后试验车辆状况报告检查表(数据表1)由项目负责人完成,增加到最终报告中。C. 对试验车辆座椅的固定系统进行目视检查,以确保固定系统完整、座椅基本功能存在。影响试验结果的损伤都要被记录在试验车辆接受检查表中(数据表2),试验前任何反常情况都要被报告COTR。有反常情况的试验车辆必须得到COTR批准才能做试验。D. 所有的座椅可调节系统都要被检查,以确保系统运动到位,检查结果要被记录在试验车辆接受检查表中(数据表2)。座椅系统的静载试验图1给出了3组座椅配置,图2给出了前向座椅条件下不同座椅系统配置的试验要求,图3给出了5个不同试验更详细的内容。以下图形为特定试验:图4:对折叠座椅靠背安装件的前向载荷图5:装备安全带座椅骨架及座椅调角器前向、后向载荷(不适用于图6 A)图5B:座椅骨架及座椅调角器前向、后向载荷(不适用于图6 B)图6 A:装备安全带座椅骨架前向、后向载荷,座椅重心水平面分别在座椅调角器之上、以下或重合。图6 B:座椅骨架前向、后向载荷,座椅重心水平面分别在座椅调角器之上、以下或重合。图7:座椅靠背上部结构的后向载荷。 对折叠座椅靠背安装件的前向载荷座椅靠背不可调节前座椅向前在通过安装有横向支撑杆座椅靠背重心的点施加并安装翻转装置。 座椅骨架及座椅调角器前向、后向载荷前座椅位于前后、上下调节行程的中点在座椅重心平面上,座椅骨架外安装刚性的斜向支撑杆。装备安全带座椅骨架及座椅调角器前向、后向载荷前座椅位于前后行程的最前点,上下调节行程最高点在座椅重心平面上,座椅骨架外安装刚性的斜向支撑杆。水平前向总载荷=安全带载荷(2500#重叠带=5000#+20倍试验车辆的水平前向静载荷座椅靠背上部结构的后向载荷前座椅向后在安装有横向支撑杆座椅靠背施加载荷并安装翻转装置。作用在后座椅靠背及坐垫骨架上的前向载荷后座椅靠背及坐垫安装通过座椅靠背及坐垫重心的安装结构座椅靠背总成-水平前向载荷=20倍试验重量 折叠座椅靠背安装装置的前向载荷座椅骨架及座椅调角器前向、后向载荷(不适用于图6)装备安全带座椅骨架前向、后向载荷,座椅重心水平面分别在座椅高度调节器之上、以下或重合。 水平前向载荷A等于20倍全饰座椅重力(+ 0, -50),全饰座椅既为大约座椅高度调节器表面以上座椅部分。水平后向载荷B等于20倍全饰座椅重力(+ 0, -50),全饰座椅既为大约座椅高度调节器表面以上座椅部分。加载循环为5秒前向加载,5秒前向减载,5秒后向加载,5秒后向减载( 0.5秒。前向调节座椅安全带固定载荷C为拉力,与车辆水平线成5-15(+ 0, -50)。OADS载荷=5000重叠安全带固定载荷作用在座椅高度调节器表面上的座椅骨架,00骨架位置上肩带载荷。水平前向载荷D等于20倍全饰座椅重力(+ 0, -50),全饰座椅既为大约座椅高度调节器表面以下座椅部分。水平后向载荷E等于20倍全饰座椅重力(+ 0, -50),全饰座椅既为大约座椅高度调节器表面以下座椅部分。加载循环为5秒前向加载,5秒前向减载,5秒后向加载,5秒后向减载( 0.5秒)。CG1 =座椅高度调节器下表面以上座椅部分重心CG2 =座椅高度调节器以上座椅部分重心座椅骨架前向、后向载荷,座椅重心水平面分别在座椅高度调节器之上、以下或重合。 水平前向载荷A等于20倍全饰座椅重力(+ 0, -50),全饰座椅既为大约座椅高度调节器表面以上座椅部分。水平后向载荷B等于20倍全饰座椅重力(+ 0, -50),全饰座椅既为大约座椅高度调节器表面以上座椅部分。加载循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职考试)2025时事政治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讲解与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央一号文件高频考试题50题(附答案解析)
- 导游证基础模拟习题及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 道路巡查员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眼科手术操作技巧考查答案及解析
- 兵马俑画课件
- 充电柜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个性化定制经典自愿离婚协议书模板》
- 复旦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发布-中国金融科技专利技术白皮书(2024年)
- 2025年9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多模态大语言模型领域进展分享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 超龄员工用工免责协议书
- 考点巩固卷02世界地理(原卷版)
- 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6篇(含答案)
- 高效压缩空气系统供应规范(TCECA-G 0225-2023)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一课一练(含答案)+期中、期末试卷
- 机械基础第二版全书教案教学设计
- 术后口腔护理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