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桃花源记》一文中“高尚”一词意思的探讨.doc_第1页
关于《桃花源记》一文中“高尚”一词意思的探讨.doc_第2页
关于《桃花源记》一文中“高尚”一词意思的探讨.doc_第3页
关于《桃花源记》一文中“高尚”一词意思的探讨.doc_第4页
关于《桃花源记》一文中“高尚”一词意思的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桃花源记一文中“高尚”一词意思的探讨 摘要:中学教材里桃花源记一文中出现的“高尚”一词注释中并没有解释,而大家通常把其解释为“道德高尚”不够准确,通过对相关文献中出现的“高尚”一词作分析,并结合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把“高尚”解释为隐逸之意。 关键词:高尚 陶渊明 隐逸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如果有心人翻看八年级上人教版语文课本上名篇桃花源记时会发现这样一个词语“高尚”,在课文底下注释里并没有这个词的解释。我们都知道,课本中一般都会对文言文中出现的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词语加上注释,以便学生们理解。那么,在这篇文言文里为什么“高尚”这个词没有解释呢?猜想估计是因为编书的人认为这个词和现代汉语里的高尚意思一样或大致相近,所以觉得没必要专门进行解释。可是实际上到底是不是一样的呢?如果不一样又该怎么解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下“高尚”这个词语在这篇文章里所出现的语言环境吧。桃花源记最后一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现代汉语词典里高尚有两个义项:“1.道德水平高:高尚的情操。2.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高尚的娱乐。”新华词典里对“高尚”一词的解释基本和现代汉语词典一样。如果用第二个义项来解释肯定是不通的,那么按照第一个义项“道德水平高”来解释的话就是:“南阳刘子骥是道德高尚的人,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探寻(桃花源)了。”这样解释,看上去也是比较通顺的,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很多语文辅导书和语文老师也基本上都是这么来解释的。但是,如果再仔细分析下,就似乎有些奇怪了。这里为什么要特意交代“南阳刘子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呢?难道道德高尚和他去探寻桃花源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品德不高尚的人就不能去探寻桃花源吗?这似乎有些说不通,那如果没有关系,这里为什么又要特意交代呢?大家都知道,古人写文章时一般以精简为主,这里不可能突然会出现一个和全文毫无关系的词语。那么,解释这一切就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这里的“高尚”不能仅仅简单解释成“道德高尚”。可是不解释成“道德高尚”那应该解释成什么呢? 汉语大词典里“高尚”一词有四个义项:1.使保持高洁。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高亨注:“下事字,伪孟子外书文说篇引作志,必有所据,当从之意谓: 夷 齐 不为 周 臣,高尚其志,而得凶祸,饿死于首阳山。”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 清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二“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匡章盖齐之处士,亦是高尚其志者。” 2.指高洁的节操。晋书隐逸传陶潜:“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宋范仲淹赠方秀才楷诗:“高尚继先君,居与俗分。”明袁可立的蓬莱阁怀古诗:“义城鲁仲连,功成甘退让。千载有同心,感时怀高尚。”亦指志行高洁的人;隐逸之士。北史李先传:“ 昭徽 寻师访道,不远千里。遇高尚则倾盖如旧,见庸识虽王公蔑如。”清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善长挈家草莽,诣军门,俯伏于前,岂隐居高尚者耶?” 3.崇尚,提倡。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一:“时五侯弟竞为奢侈然皆通敏人事,好士养贤,倾财施与,以相高尚。”宋书五行志二:“ 王恺 、羊 之畴,盛致声色,穷珍极丽。至 元康 中,夸恣成俗,转相高尚,石崇 之侈,遂兼 王 何 而俪人主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萨他泥湿伐罗国:“家室富饶,竞为奢侈。深闲幻术,高尚异能。” 4.崇高。与“卑鄙”相对而言。元胡用和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讲景物稀奇,凤城围,士民高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这个女人,道德之高尚,品格之清洁,我们男人,是万万不能及的。” 汉语大词典在“高尚”一词第二个义项中提到“高尚”亦指志行高洁的人,隐逸之士。并列举了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第二个例子中高尚一词确实含有隐逸之意,但第一个例子似乎不大好看出,其实如果查一下原文的上下文就可以很容易看出了。“李昭徽,李义徽曾孙,中山卢奴人。博涉稽古,脱略不羁,时人称其为播郎。因以字行于燕、赵焉。善谈论,有宏辩,属文任气,不拘常则。志好隐逸,慕葛洪之为人。寻师访道,不远千里。遇高尚则倾盖如旧,见庸识虽王公蔑如。初为道士,中年应诏举,为高唐尉。大业中,将妻子隐于嵩山,号黄冠子。”北史李先生传。这里的“高尚”很显然也是有着隐逸的意思的。我们再看第一个义项里举的第一个例子,其实“使保持高洁”应该算是它的表面意思,更准确地解释是“保持自身高洁而不愿仕”。“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周易蛊。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碰到黑暗腐败的环境而不愿同流合污,不愿在朝为官,隐隐也有着隐逸的意思。 除以上例子外,“贵乎道者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伏惟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荷累其名,固已贵矣。然未尽太上之所繇也,愿先生少致意焉!”司马迁与挚峻书。这几句话大致表达了司马迁肯定了好友挚峻“冰清玉洁”的“材德”,又对他未能尽展其才表示遗憾,劝其放弃隐居,回归社会。这里“高尚”也是有归隐的意思。 从以上几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尚”有专门指称隐士的意思。在故训汇纂一书里,我们在高部第73和第74条也可以明确地看到该书对“高尚”一词的两个解释,即“高尚,隐逸也”和“高尚,不仕也”。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肯定“高尚”一词在古代是有着专指隐逸之士的意思。 如果我们把这个意思放到桃花源记里来解释“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这句话,于情于理就都能解释得通了。正是因为“刘子骥”有归隐之心,所以才会在听到有桃花源这件事后,那么迫切地想要寻找这个世外桃源。想必作者在最后一段写上这么一段关于“刘子骥”寻找桃花源的事,也是良苦用心的吧。作者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正是东晋皇室从衰退走向灭亡的时代,他一生活了六十三岁,却经历了四个皇帝两个朝代。晋末交替,时局动乱,宗室内部斗争激烈,军阀对政权的野心致使战争频繁,血腥杀戮,民不聊生。权利竞争背后的污秽、阴谋、残忍使至真至实的陶渊明难以忍受。正是在这种环境里陶渊明写了桃花源记,桃花源不过是作者幻想出来的,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表达了作者超脱世外的思想境界和渴望安稳的愿望。也许作者正是把自己的这种愿望寄托在文中“刘子骥”的身上,让他带着自己的愿望去寻找这个世外桃源,然而作者自己心里深知这样的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所以才会把刘子骥寻找桃花源的结果写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吧。总之,把桃花源记里的“高尚”解释成隐逸之意是合情合理的。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 语文八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2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纂室编 现代汉语词典M(第五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3 新华词典编纂组编 新华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8 4 汉语大词典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 汉语大字典M(全三册)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5 司马迁与挚峻书例句来自于北京大学语料库 6 宗福邦,陈世,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7 作者简介:王婷婷(1989-),女,安徽无为人,安徽大学古文字方向研究生。 抱歉!您关注的作品出自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年第8期。该刊暂未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故无法提供全文下载。读者请联系剑南文学:经典阅读期刊社索取原文,期刊申请加入,请致询 (function() var s = “_” + Math.random().toString(36).sli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