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哲学与生活教科书商榷点击数:287 次录入时间:2010-10-13 19:44:00编辑:walter-75翻开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版)第一课,认真品读第一个探究活动的设计,深感一头雾水。现特提出一孔之见,与教材编写者商榷。教材的原文是: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有人问孔子:您的弟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啊?孔子回答说:“仁人也,丘弗如也。”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呢?答:“辩人也,丘弗如也。”问:子路是什么样的人呢?答:“勇人也,丘弗如也。”问:既然三人都比您强,他们为什么还听从您的调遣?答:“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呢?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在这一探究活动设计中,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说明一切哲学智慧和思想都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将哲学开篇即来一则文言文是否会给学生当头一棒的问题存而不论,仅就这一段文字而言,我的看法是:第一,从文字表达来看,这段文字好似一个人上穿皮袄、下穿短裤。请看:问者意思的表达是白话文,孔子的回答是文言文。两者拼凑到一起,可以说是不伦不类。我曾将此段文字给一位资深的语文教师看,他笑而言:“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表达方式。这是政治课本吗?”我认为,这段文字不如用原文好,因为原文简明扼要,学生并不难理解(除了其中的“道”)。请看,淮南子人间训的原文:人或问孔子曰:“颜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 ”“子贡何如人也?”曰:“辩人也,丘弗如也。”“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宾曰:“三人皆贤夫子,而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我猜想,教材编写者也许是想使思想政治教材通俗易懂,增强其可读性。如果这一猜想成立,那么,将文言文全部译为白话文不是更痛快吗?第二,从对这段话的理解来看,许多地方也是值得推敲的。关于这一段话的意思,生活与哲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参考答案”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子路虽然在某一方面优于孔子,但在哲学思维、哲学智慧方面却不及孔子。如在仁的方面,孔子不如颜回,但孔子的高明在于他能够做到当仁时就仁,不当仁时就不仁;在辩的方面,孔子不如子贡,但孔子高于子贡的地方就是在于他不像一般辩者那样只知道夸夸其谈,而是大辩若讷;在勇的方面,孔子不如子路,但孔子高于子路的地方就在于他不是像子路那样只是逞一时匹夫之勇,而是当勇则勇,当怯则怯。因此,孔子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从对立中把握统一,掌握好处理问题的合理的度,这是一种很高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正因为如此,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来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也不会换。”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孔子这一段话的意思,必须弄清孔子的思想方法论中庸之道,即孔子在此坚持不换的“道”。孔子学说中的“中庸”内涵十分广泛,但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则是其主要内容。孔子说:“舜好问而好察尔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这里说的“两端”是指事物的矛盾着的对立的两极,即矛盾的对立面;“用其中”,就是舍弃两端而执其中。孔子还说:“允执其中”。(论语尧曰)朱熹注:“中者,无过不及之名”。“过”与“不及”也是两端。“执其中”,就是要求从矛盾对立的两端中“叩其两端”,然后找出“不偏不倚”的正中之道。孔子的“中庸”思想反对“过”,也反对“不及”。可见,孔子“中庸”思想的实质和核心是要求从矛盾对立的两端中去把握事物的联系,从这种联系中去找出它的“中道”,即正确把握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度”。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其全部学说的方法论基础,而其“中庸”思想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是把对立的两端直接结合起来,从而追求最佳的“中”的效果,即A且B的形式。例如,“仁且忍”、“辨且讷”、“勇且怯”,就是强调从A和B的对立状态中达到适中,即正确把握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度”。在教师教学用书的这段话中,除了语句不通顺(如“掌握好处理问题的合理的度”应当删除“合理的”)、内容牵强附会(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子路虽然在某一方面优于孔子,但在哲学思维、哲学智慧方面却不及孔子”)外,至少还存在如下问题:1关于“仁且忍”,教师教学用书解释为“当仁时就仁,不当仁时就不仁”,是欠妥的。“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为人所规定的各种道德品质的总称,是人所应具有的理想人格,是每个人都应努力追求的目标和精神境界。在儒学中,“仁”是为人之根本。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既包括克己或内修(即“克已复礼不仁”),又包括有仁爱之心(即“仁者爱人”),能“泛爱众”。“忍”,本义是忍耐、容忍;“忍”,作形容词,可解释为残忍、狠心。鉴于前面的分析,孔子采用中庸之道的思想方法论,就是要在“仁”和“忍”之间舍去“两端”执一的内容,即认为自己既有仁心又能狠心。将“仁且忍”解释为“当仁时就仁,不当仁时就不仁”,就意味着孔子主张人应当有“不仁”之时,这显然与孔子的思想不符,也根本不是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其二,“且”是连词,应译为“既又”,前后的“仁”与“忍”应当是并列的,故可直译为“既有仁心又能狠心”。2关于“辩且讷”,教师教学用书的解释是:“在辩的方面,孔子不如子贡,但孔子高于子贡的地方就是在于他不像一般辩者那样只知道夸夸其谈,而是大辩若讷。”这也是值得商榷的。夸夸其谈,是形容说话、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大辩若讷,是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夸夸其谈”与“大辩若讷”不是对立的,如何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呢?“辩”,意为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讷”,本义为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也可以解释为“忍而少言”,即言辞持重、不露锋芒。原文根本没有“不像一般辩论者那样夸夸其谈”的意思。观照上下文的语境,“辩且讷”应译为“既善辩又不露锋芒”。这正是孔子中庸之道思想方法论的体现。3关于“勇且怯”,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孔子高于子路的地方就在于他不是像子路那样只是逞一时匹夫之勇。”这也是欠妥的。在这段话中,孔子根本没有说子路“只是逞一时匹夫之勇”,而是认为,在勇敢方面,与子路相比,“丘弗如也”。这不正是充分肯定子路具有勇敢的品质吗?所以,如果子路转世,他肯定会大呼冤枉;如果孔子转世,他肯定会指责教材编写者嫁祸于人。其实,按照孔子的中庸之道,“勇且怯”的意思为:既勇敢又懂得有所畏惧。第三,从教材设计的两个问题来看,这两个设问也存在不妥之处。从哲学上来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道”的原始涵义是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道”的涵义则有所不同。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孔子所说的“道”,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即要正确把握处理问题的度。从字意上看,“道”是一个多义字,观照上下文语境,这里的“道”是孔子的中庸之道,是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学问或方法。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对“道”都没有明确解释,只是将它笼统地称为“一种很高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再者,“易丘一道”中的“一”是一个量词,是指“一个人”。在探究活动的设问中,教材编写者将“一道”视为一个固定词组来运用,是错误的,应删除“道”字前面的“一”。“为”,作为动词,是做、行、干事的意思;“愿意”,是心里想要、情愿、希望的意思。因此,将“弗为”译为“不愿意”是不准确的。这一句可改为:“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一人之“道”,孔子为什么不干?”另外,从语法上而言,“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这一句的表述是错误的。如果保留“你认为”,全句则为陈述句,那么,最后应是句号而不是问号;如果是疑问句,那么,就应删除句首的“你认为”。这一句可改为:“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注意:此处为句号,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发表时,编辑将其改为了?,是错误的。)”或“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我认为,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种方案中选取,最好是采用白话文的表达方式。1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人或问孔子曰:“颜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 ”“子贡何如人也?”曰:“辩人也,丘弗如也。”“子路何如人也?”曰:“勇人也,丘弗如也。”宾曰:“三人皆贤夫子,而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一人之“道” ,孔子为什么不干?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的?2白话文的表达方式:有人问孔子:“颜回是什么样的人?”孔子答道:“颜回是仁义之人,我不如他。”那人又问:“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孔子答道:“子贡是善辩之人,我不如他。”那人接着问:“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析卷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
- 押题宝典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国际组织外籍工作人员劳动合同
- 2025成都公寓租赁及物业维修服务合同
- 2025版商业房产买卖与租赁保证金退还合同范本
- 2025版环保产业投资合同协议范本
- 2025房基地买卖合同范本(含合同解除条款)
- 2025版外墙保温材料性能检测与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5版土地征收补偿协议范本
-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笔试答案无听力)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昆山校医考试题库
- 8-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及台账模板(2024-2026年)
- 2025年云南高考历史试卷解读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纤维素纳米纤维(CNF)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高清版)T∕CES 243-2023 《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技术规范》
- 山东淄博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
- 网约车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 企业丧事慰问管理办法
- 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全文及附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