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vid设置.doc_第1页
Xvid设置.doc_第2页
Xvid设置.doc_第3页
Xvid设置.doc_第4页
Xvid设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AD的XVID压制参数推荐及简要说明(更新AE输出时出无状态显示的解决方案) 这里就写一下个人对于MAD压制的参考配置,图中所附数据即参考的设置参数,没有贴的选项保持默认即可。考虑到只是推荐的压制参数,主要面向对XVID压制不了解的人,所以涉及到很多专有名词及专业知识的设置就没有做解释。如果想了解XVID进一步的详细配置及一些专有名词的解说请浏览:/bbs/thread-4573-1-1.htmlXVID编码器配置的主界面:Profile Level这个选项主要是关系到编码的兼容性,比如要在具备MPEG4解码能力的DVD播放机上播放,因此对于MAD来说这个选项选“unrestricted”即可。点击最右边的“more”对其进行设置:Quantization type量化方式。此处支持三种量化方式。分别是H.263、MPEG、MPEG Custom。应根据影片的特性确定该选项。对于MAD,推荐设置为MPEG,这种方式相对于H.263能保留更多的细节,不过同时也意味着在压制过程中会留下更多的噪点,可搭配Cartoon Mode降低这些副作用(后面再介绍Cartoon Mode)。对于MAD,由于使用的图片CG等相对于动画来说都非常“干净”,所以可以放心的使用MPEG量化。MPEG Custom就不必管了,除非是研究视频压缩编码的达人,不过那样的人也就不需要看这贴了。虽说不要轻易动,但是XVID自己带了很多量化矩阵,在XVID安装文件夹下的Xvid_Quant_Matrices.zip中,解压到一个文件夹后再点击Edit Matrix,再点Load Matrix选择一个量化矩阵即可。对于MAD个人觉得可以尝试CG-Animation Matrix、hvs-best-picture、hvs-better-picture这三个量化矩阵。当然,只是推荐,MAD组的各位有时间的话可以尝试多换几种量化矩阵尝试压制一下再对比下效果,没空的话就干脆MPEG,毕竟是很成熟的东西,怎样也不会差。当然,如果说换了上述量化矩阵后导致体积大幅度上升的话还是不要用了。Adaptive Quantization加大图像亮/暗部等人眼不容易注意到的部分的压缩率。不建议使用。Interlaced Encoding处理隔行扫描的视频,适用于有交错的视频(如一般DVD)。对于MAD来说无视。 Quarter Pixel打开后有利于提高画质(牺牲编码速度),推荐打开!Global Motion Compensation全域动态补偿(简称GMC,下同)。能在缩放(把镜头拉近)以及旋转(转动相机)的情形下有所帮助,尤其是画面中的物体的外型是固定的,仅在尺寸以及位置上有所不同时。若要处理的影片是自然景观或风景片时,可以开启GMC。使用该选项制作的影片可能只有XviD自己的解码器才能正常解码,若使用ffdshow等解码器解码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用前请考虑(不过我想现在应该没有多少人不装XVID吧?)。 对于静止系的MAD来说,这个选项很有帮助,原因想必不用解释,制作MAD的各位大大想必很清楚,不过考虑到MAD还经常使用各种特效以及滤镜,所以最好是开与不开压制两次然后做下比较,嫌麻烦的话干脆就不开好了,毕竟压制还是非常耗时间的。B-VOPsMax consecutive BVOPs:正常情况下设置2即可,如果动态场景极多或场景切换十分频繁的话请改为1或0,不过这样一来体积也会相应增大不少,要减小的话最好也是在压制完毕后发现画质不理想的时候再改,最好不要设置为0。因为对于这个的控制已经做得很好,遇到大动态或场景切换时的压制方式已经相当于将这里设置为1或0,人为的设置更低的值只会增大体积而画质不会有明显的改善,还不如直接增大成品的码率来提高画质。Quantizer ratio、Quantizer offset按照图上的设置即可(其它设置方式在最后介绍,因需要根据1 PASS的结果来决定)。Zones可以把Zones理解成“区间”、或者说“片断”。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逻辑上将片子分成许多段,并给这些段落一些“特殊待遇”。 默认只有一个区间,也就是整部片源,“ADD”增加区间,“REMOVE”减少区间(感觉是在说废话,)Zone Option选择对应设置区间后点击“Zone Option”即可对该区间进行设置,配置界面如下:Start frame#该区间的起始帧,用于指定该区间的范围。该区间的范围定义于起始帧开始至下一区间起始帧的前一帧。若没有定义下一区间,则该区间一直定义至影片结束。Weight权重。设置该区间的实际应用码率与原码率的比。比如,如果只想使用原码率的85%编码该区间,那么这里可以填写0.85。如果想使用100%码率(即原码率),填写1.00即可。什么是“原码率”呢?即XviD认为应该使用的码率。如果定义了权重,那么XviD在实际压缩的时候,就会将原码率乘以用户指定的权重,作为该处实际的码率。 Quantizer设置该区间帧的Q值(即量化值,不解释具体概念,只要知道要小保留的画质越高对应体积越大即可)。可以强迫编码器将这段区间使用某一Q值编码。Begin with keyframe本区间的第一帧强迫使用IF。一般开启。Greyscale encoding使用灰度。编码出的画面是黑白的,适合于黑白画面(比如片尾的黑白Staff字幕),可更加降低本区间的码率。 Chroma optimizer enabled色度优化,可以改善颜色过渡不自然现象。该选项对画面颜色有优化作用,推荐选择。勾选此项会稍微降低编码速度,所以可以选择仅对Weight设置成1的电影正文部分应用此设置。由于Chroma optimizer是在色度上做文章,所以开启了Greyscale encoding的时候可以考虑关掉 Chroma optimizer,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些编码速度。 Cartoon Mode卡通模式。这个模式可以让画面显得更干净一些,但这就意味着要抹杀细节。制作动画的时候可以使用。XviD有个动态判断标准值,指判别画面是否有动态的标准。若高于这个值,则判断画面为动,编码时记载动态信息;若低于这个值则判断为画面不动,不记载动态信息。这个通常很低,就是说,很小一点差别都会判断为动态。 打开Cartoon模式后,这个标志的值会加大,相应的,小的动态变化会忽略。对动画来说,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消除了浮动的细微噪点(特别是在色块和线条之间,这种噪点即使降噪也会出现)。因为用了Cartoon模式,这些噪点造成的小度变化被忽略掉,因此会省出大量码率。在的实验中,多在8%以上。但是,因为画面的变动相对较大,PSNR会降低(虽然对动画来说这算不得降低),而且对于使用H.263量化的动画,还会让画面感觉更加模糊;而对于MPEG量化,这个Cartoon模式可以有效降低MPEG量化编码动画片的副作用,尽管PSNR降低,但实际上画面看起来更好。可以配合MPEG/MPEG Custom量化方式使用。 对于MAD,推荐打开Cartoon Mode并将量化方式设置为MPEG量化(动画的压制也推荐这样设置)BVOP sensitivityBF灵敏度。值越大,使用BF的数量越多。如果设定负值,则会减少BF用量。制作Staff段落的时候本参数可以适当设置大一点,用更多的高压缩率BF去压Staff,参数可以考虑20或40。 ZONE的应用想最好的例子莫过于IZUMO的FINAL DEMO,因为中间有一段30秒的黑屏,对于那一段自然使用尽可能低的码率。Zones使用上的心得除非出现极端的现象,否则不建议针对正片(即影片中除广告、制作人员名单之外的正文部分)使用Zones。有些用户喜欢自作聪明地指定许多Zones人为地干预码率控制。实践证明,这种行为是非常不明智的,这样会严重干扰XviD对于码率的控制和计算,只会导致容量失控(Oversize或Lowsize)或画质下降。XviD的码率控制几乎是所有编码器中做得最好的,所以不要担心,把一切交给XviD去做吧。 Quality preset将其改为“User defined”后点击“more”进入其设置界面。Motion标签Motion search precision运动检测精度,决定着给定码率下的画面质量。等级越高,画质越好,速度越慢,若机器够快,可选6。VHQ mode搜寻宽度。等级越高,画质越好,速度越慢。这个选项会很大幅度的降低编码速度,若机器够快,可选4。以上两个设置我想还是设置为最高即6和4比较好,尽管会延长不少编码时间,但是MAD长度一般只有5分钟左右,而且出于画质方面的考虑,还是选6和4吧。想想看字幕组的大大压20分钟的动画一般都这样设置更何况MAD呢?Use VHQ bframes too在BF上应用VHQ。推荐打开。use chroma motion通过颜色信息来判断动态。会降低编码速度5%10%,但是有利于画面,推荐打开。Frame drop ratio丢帧率。相信没有人会希望丢帧吧?Maxinum I-frame interval最大IF帧距。该参数一般为fps(帧速率率)的10倍。比如,一般NTSC视频的帧率为29.97fps,则该处就填写300。有人喜欢认为将这个值调小,以增加IF的数量,达到提高画质的目的。此项可根据片子情况适当减小。但是在200以上为宜,如果太小会适得其反文件OVERSIZE、IF占用大量码率导致BF/PF质量过低,反而不利于画质。对于MAD的话可以值可以设置得偏小,毕竟MAD场景的变化是动画不可比的,但别过小。遇到变化很大的场景XVID将自动的插入关键帧,而不是死板的非要到所设定的值时才使用。所以还是保持在200以上吧。Quantization标签Quantization标签中的设定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片子的质量。参考图设置即可,其它设置方式最后介绍。Min I-frame quantizerIF的Q值最低值。 Max I-frame quantizerIF的Q值最高值。 Min P-frame quantizerPF的Q值最低值。 Max P-frame quantizerPF的Q值最高值。 Min B-frame quantizerBF的Q值最低值。 Max B-frame quantizerBF的Q值最高值。Other option对于无双核CPU或带HT技术的CPU的人员可以跳过了,这个设置主要是增加编码速度,与画质无关。Number of threads:设置为你的CPU核心的数量(逻辑或物理的数量,一般为2),不过个人觉得还是设置为物理核心的数量比较好。因为我的CPU是C2.4所以这个选项是灰的无法设置,如果你的CPU是双核或带HT技术,那么才可更改。终于到最后的编码设置了,虽然Encoding Type在XVID编码器配置的前面,但因为涉及到最终压制参数的更改及设置,所以放到最后说明。Encoding Type编码方式。XviD一共提供两种编码模式。一种是Single pass,另一种是Twopass。Twopass分两步,分别是1st pass,和2nd pass。Single pass:即单次编码,Single pass有两种模式(通过Target xxx按钮切换)Target quantizer(目标Q值)和Target bitrate(目标码率)。Single pass模式编码较简单,速度也很快,但是最终质量不如Twopass模式好。可用于实时采集。Target bitrate(CBR)目标码率模式,单位kbps。最简单的单线编码,选择平均码率后编码。文件大小相对容易控制。 Target quantizer(VBR)目标Q值模式,动态码率。Two pass:二次压缩。这种编码模式分为两步,首先对画面逐帧进行运动侦测,以及对全片段的运动侦测结果进行分析,然后重新以曲线平衡分配每一帧的Q值,以做到:需要高码率的运动画面可以分配更多空间、更高的码率、更低的Q值来保证画面质量;而对于不包含太多运动信息的静态画面,则可以消减分配的码率。这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做法,是XviD作为第二代MPEG4编码的核心内容。可以说,Twopass模式可以在影片容量与画面质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也是大多数人都乐意花费更多时间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 Twopass-1st pass二重运算,第一次运算。这是Twopass模式的第一步。在这一步中,编码器会用最高质量编码(量化值2),同时收集画面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记录信息文件(stats)当中提供第二次运算的时候参考。Twopass-2nd pass二重运算,第二次运算。这是Twopass模式的第二步,编码器会根据第一次压缩时获得的影片的信息和用户指定的最终文件大小,自动分配码率,低动态的分配得少一些、大动态的分配得多一些,总之尽量保证最终文件大小为用户指定的大小。 PS:不要在第一重和第二重运算之间更改XviD设置(某些特殊项除外)、改变AVS脚本(如果用到AVS)或加入、删除滤镜,以及对片源做任何的修改,这些都将会造成不正确的结果。如果修改的话那么请重新做1 pass。对于MAD,我们当然要选择2PASS(其实动画一般也都用2PASS,如果不是赶时间)。现在开始实际的压制过程了,首先将除Encoding Type外的参数都设置好,然后将Encoding Type设置为“Twopass-1st pass”,配置完毕后开始1 PASS,压制过程会出现这个状态窗口:待1pass完成后我们就需要根据这个窗口中的信息来设置2pass的参数(左下角的Auto-close window可不要开了,否则就看到1 pass的信息)。留意红色筐部分的数据,这个就是所有帧使用最低量化值所压制出的成品的大小(单位KB),而蓝色筐则对应其码率,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数据。这个状态筐中的数据是我用IZUMO FINAL DEMO进行1pass得到的,可以看出进行最高质量压缩时其体积为199MB(因为我是用压制过的XVID进行分析,当中已经损失部分画质,所以直接从AE等视频软件输出时可能会大于此值),码率为4381kbps(MAD本身是3484kbps),在2pass时候我们可以根据想要的体积来决定码率,比如我想要的体积为100MB,为最高质量体积的50,那么2pass的码率就选择为4381502190kbps。实际选择百分比的时候建议5080,推荐6570,根据个人经验这个设置下画质基本保留而体积也不至于过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个MAD可以使用ZONE来进一步改善其体积并且对画质基本没有影响,比如30秒的全黑画面,完全可以强制使用31的最高量化值;水墨画那一段可以使用灰度压缩等(不过右下角还存在那个LOGO没法灰度压缩。最后,我们将Encoding mode改为Twopass-2nd pass,Target bitrate中设置好码率(如果是Target size则是设置成品的大小,点击可以在码率和大小之间切换,个人偏好设置码率,因为数值相对于文件大小来说较小比较好设置),最后再次输出AVI(注意要和1pass时输出的路径相同),漫长的等待后就可以看到最终成品的效果了。下面针对使用不同的百分比来说明其它参数的设置(其中Quality preset中的Quantization可以在2pass的时候再设置,1pass的时候并不使用):2-PASS/1-PASS比值在70%以上Max consecutive BVOPs - 2Quantizer ratio - 1.20Quantizer offset - 0.60Quantization设置:2、2、2、3、2、4 2-PASS/1-PASS比值在60%-70%之间Max consecutive BVOPs - 3Quantizer ratio - 1.30Quantizer offset - 0.80Quantization设置:2、2、2、4、2、8 2-PASS/1-PASS比值在50%-60%之间Max consecutive BVOPs - 4Quantizer ratio - 1.40Quantizer offset - 0.80Quantization设置:2、3、2、5、2、31 注意:1.按照针对1PASS结果的百分比来设置2PASS时候最终成品的码率或者体积只是针对一般情况下而言,普通的片子一般5080就能获得不错的效果,但是要考虑到某些特殊情况,尤其是对于包含复杂特效的MAD而言,某些情况下会导致1PASS的体积急剧上升,1PASS结束时你可能会看到一个体积恐怖的家伙,而画质却未必理想。比如之前的CLANNAD剧场版介绍DVD,其中正片部分使用了“陈旧电影”(不知道这种描述是否正确)特效,因为大量的浮动噪点以及屏幕抖动,使得帧间相关性大大降低,此时11分钟的动画得出的1PASS结果为4XXMB,如果按照5080计算的话体积最小也有2XXMB,然而这种情况下大可放心使用2X%的比例,因为这种画面画质差了也无人能看得出,本身就很糟糕!如下图: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建议把使用这种特效的片段单独分离出来压制,然后在在内嵌音频时再拼接(拼接方法:使用底下介绍的Nandub,在导入一个AVI之后,点击File-Append AVI segment就能拼接AVI了),如果闲麻烦的话也可使用上面XVID设置中所介绍的ZONE功能来人为降低这段使用的码率。2.为了追求MAD的画面质量而使用2PASS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因为要压制2次,所以也导致渲染做了2次,正常的MAD还好,但是如果使用了某些需要超长时间渲染的特效那所延长的时间恐怕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所以解决方案就是在磁盘空间允许的情况,先将这一段渲染为一个无压缩(或者RLE编码)的AVI,然后再使用VirtualDubMod等压制软件对其进行XVID的2PASS压制,最后再用前面介绍的方法拼接。VirtualDubMod使用方法,首先File-Open video file,Video-Compression,找到XVID然后进行设置,File-Save as。其中要保证Video中的Full processing mode前面有个勾,否则XVID不会被调用。=之前安打虫有反应在AE输出时XVID的状态窗口中的数据无显示,且渲染完毕后窗口会自动关闭从而无法获知1PASS的结果(因为是AE将XVID的窗口关闭的所以自动关闭这个问题无法解决),个人装上AE研究了一下,猜测原因是AE输出时渲染的CPU优先级过高,导致XVID的压缩状态窗口中数据一直得不到显示,解决方案有如下两种:1. 在渲染快结束的时候的暂停,然后拖动XVID的窗口改变其位置已引发其窗口重绘过程,使其显示1PASS数据,因为已经临近结束,所以窗口中的数据和最终数据差不了多少,不过多少有些麻烦就是了,还得守在那里,而压制和渲染本身又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另外在测试的时候还发现一个更麻烦的问题:因为渲染的优先级过高,点击暂停时未必会立即得到响应,可能等到响应时窗口已经被关闭了,所以推荐下面的方案。2. 做1PASS之前,先点击XVID窗口中Encodeing Type一栏左边的“more”按钮,然后取消“Discard first pass”,这样在输出文件夹就能得到全尺寸的1PASS结果,而不是XXXKB的AVI。此时就根据这个AVI的体积来计算成品的体积(也可以用GSPOT等工具获取码率),然后在2PASS时设置计算出的体积(Target size)或者码率(Target bitrate),如果是设置成品体积的话要注意一下单位是KB。另外还要注意在压制时最好把音频给屏蔽了不要输出(尤其是1PASS,2PASS设置中填入的体积是不包含音频部分的,因此作为计算标准的1PASS视频体积中也不能包含音频),因为直接输出时生成的AVI里面的音频流很可能就是体积巨大的WAV而非在AE中导入的MP3或其它压缩音频格式,这样一来使用XVID降低的视频体积却被音频给顶了回去,很多从日本下回来的XVID编码的MAD都是这样。单独嵌入音频方法参见2楼。3.考虑到运用了复杂特效时AE的渲染时间将会很长,此时采用2PASS会无端浪费一次渲染的时间,如果AE本身的渲染时间过长而无法忍受的话就直接用Single Pass好了,参数推荐选用Target quantizer,参数设置在2.53.0之间(推荐2.8),质量并不会比2PASS差多少。2PASS主要是为了合理分配码率以及精确控制成品的体积。=XVID 新版下载:/Koepi_XviD_download.htmPS1:压制完毕后可以使用DRFAnalyzer对成品进行一下分析,以了解整个视频的大致情况。初期压制的话不用管,等对视频压制的相关概念了解得比较多后再使用,毕竟DRFAnalyzer本身对视频的评价未必正确(其只是根据各帧使用的Q值以及I/P/B帧的使用情况来做评价,无法根据视频本身的特典进行分析)上面的仅仅是视频部分的压制,现在再来说音频的压制。IZUMO FINAL DEMO的音频部分就极为糟糕(不是说音质),竟然是PCM(可理解为WAV),体积达到50MB,猜测是输出的时候忘记设置了吧这里选用常见的MP3,虽然AAC较为先进,但是标准AVI是不支持AAC的,尽管可以用AVI-MUX强行封装。真要在意音质的话还是压FLAC然后和XVID封MKV,MAD本身还是更注重画质音质是其次的吧?如果音频本身就是MP3 OGG AAC AC3(可能有吗)的话跳过以下压制部分:MP3的压制自然选用LAME,版本的话3.96-3.98皆可(4.0个人试用感觉有些问题,虽说4.0在MP3饱受非议的高音部分改善很明显但是我压制部分APE的时候会有“滋滋”的声音出现,例:fate OST中的孤独巡礼)LAME是命令行工具,如果不熟悉命令行的话可以下载LAME GUI,不过参数很简单没必要下载,而且很多音频转换软件本身自带LAME编码器,如AdvancedMP3Converter、Monkeys Audio等,压制参数如下:LAME -V 2 -b 32 -B 320 WAV路径(注意:只支持WAV MP3 MP2格式。APE等无损需要先转WAV,另外参数大小写敏感)对于自带LAME编码器的音频转换工具,参数直接选择VBR,然后选择质量为2(即参数中的-V 2)LAME 3.98 Alpha7下载:/Lame_Encoder_download.htm剩下的就是视频、音频的合成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