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风大巷与1#回风联络巷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文档.doc_第1页
2#回风大巷与1#回风联络巷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文档.doc_第2页
2#回风大巷与1#回风联络巷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文档.doc_第3页
2#回风大巷与1#回风联络巷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文档.doc_第4页
2#回风大巷与1#回风联络巷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文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回风大巷与2#横贯贯通安全技术措施一、贯通工程概况本次工程为2#回风大巷与2#横贯贯通作业 ,从2#回风巷使用综掘机掘进,贯通总长度80米,到8月27日早班止2#回风巷迎头距贯通位置还有50米。为确保此项工程安全贯通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二、支护方式: 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喷浆联合支护。三、支护材料、规格及型号:采用锚杆、锚索、钢筋网、喷浆支护。1、锚杆:顶锚杆采用22mm、L2400mm的左旋螺纹钢锚杆,间距800mm、排距800 mm;顶部共打设7根锚杆。帮锚杆采用20mm、L2200mm的左旋螺纹钢锚杆,间距800mm,排距800 mm。帮部共打设10根锚杆,每根锚杆用一卷K2335、一卷Z2360树脂锚固剂。钢托盘规格:长宽厚=150mm150mm10mm。2、锚索:采用17.8mm、L8200mm钢绞线,每排三根,间距1600mm、排距1600 mm,托盘规格:长宽厚=300mm300mm20mm,每根锚索孔用一卷K2335、二卷Z2360树脂锚固剂。3、钢筋网:采用6 mm钢筋网,规格型号:长2000mm、宽1000mm,网格100mm100mm,网与网之间搭接不少于100mm,搭接处每300mm用双股16号铁丝左右分开绑扎牢固后,使用专用联网钩扭结不少于3圈。网片铺设每隔100m必须全断面的留50cm绝缘段,塑料网须覆盖至巷道底部。4、选用C20混凝土进行喷浆支护。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水:砂子:米石=1:0.48:1.91:1.91,(重量比)速凝剂掺量占水泥用量的4%。混凝土喷浆厚度100mm。4、 支护工艺超前支护工艺 1)、超前支护方式:采用顶梁架超前控制顶板。2)、支护方法:综掘机完成掘割装煤作业后,将截割头放下,然后再按下列程序工作:首先检查综掘机截割头后安装的顶梁架各零部件管路是否正常,再把两位三通阀打到支护位置,打开掘进机泵站开关给支护架供油。把钢筋网放在顶梁架上(为防止钢筋网滑下伤人,可用绑扎丝将钢筋网绑扎牢固),向前推动支护主架和顶梁液压控制手柄,这时主架和顶梁架由折合状态平稳打开,开至所需角度和位置后升主架至到巷道顶板,将钢筋网压紧到巷道顶部,作业人员在钢筋网下进行支护作业。支护完成后下降主架到最低位置,将其由打开状态恢复至折合状态。3)、超前支护工艺流程:退机降下截割臂闭锁掘进机敲帮问顶抬网到顶梁架顶梁架将网顶至顶板并压紧临时支护。五、准备工作1、先由通风科做好调整风流准备。2、贯通前,在1#回风与2#回风大巷联络巷之间垒挡风墙,挡风墙右帮距顶200mm处留设风筒入口,风筒直径800mm800mm,待巷道贯通后,拆除风筒,垒实挡风墙,及时调整风路。3、由专职瓦检员负责检测贯通处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在0.5%以下时,方可贯通。4、贯通距离还有5m时开始在2#横贯贯通地点设好警戒。5、贯通前要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各分管科室现场评估具备贯通条件后,方可进行贯通。六、施工工艺1、施工顺序说明(1)距离贯通处5m时,每班及时打探眼,确定贯通距离并向分管科室汇报。(2)贯通前,及时通知调度室,做好贯通后调整风路及风量的准备工作。2、施工方法(1)本次贯通作业采用综掘方式与2#横贯贯通。(2)掌握好巷道的进度。距1#回风大巷横管贯通5m时,利用帮锚杆钻机钻探,从迎头正中距底1.5m高处向前探进,来确定贯通距离、时间及贯通地点。(3)贯通处锚杆及锚索严格按照设计图中要求打设,锚杆及锚索必须支护有效。七、通风系统1、2#回风大巷与2#横贯贯通前:预留5m巷道,待挡风墙垒好后,留设风筒入口,再进行贯通工作。进风: 东车场绕巷局部通风机风筒(回风联络巷)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回风:掘进工作面2#回风大巷东联络巷风井。2、2#回风大巷与2#横贯贯通后:进风:西车场绕巷局部通风机风筒(回风联络巷)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停掉2#回风大巷供风风机。 回风:掘进工作面2#回风大巷东回风联络巷风井。3、贯通前2#回风大巷供风风机型号为FBDNO6.3型230kW风机,配备800mm胶质双反边风筒。(附图:通风系统示意图)4、风量及瓦斯预测情况预测贯通前2#横贯回风流中瓦斯的浓度为0.05%,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浓度为0.1,2#横贯风量为470m3/min,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16m3/min。贯通后预计瓦斯涌出量明显减少,预计为0.05 m3/min,此处风量预计为470m3/min,瓦斯浓度预计为0.02%。5、综合防尘管理2#回风大巷喷雾设施正常使用。距工作面迎头50m内每班冲洗一次。各运煤转载点前后20m范围内的巷道每班进行冲洗,避免煤尘堆积。贯通前对工作面及1#回风巷横管贯通点进行一次冲洗。八、瓦斯预测制度1、我矿煤巷掘进工作预测眼布置三个预测钻孔,严格执行预测10米,掘7米留3米安全距离的瓦斯突出预测制度。2、在预测过程中如果发现工作面瓦斯突出指标K1max0.45、Smax6kg时,则立即停止工作面施工,在工作面布置抽放钻孔进行抽放或打排放孔释放瓦斯压力,待瓦斯突出指标K1max0.45且Smax6kg时方可施工。3、瓦斯预测结果必须由预测员、通风科长、技术科长、调度室主任、跟班矿长、矿总工程师审核签字后方可生效。4、调度室只有在接到通风科的预测结果通知单,告知可以掘进时方可允许井下工作面人员进行掘进施工。5、相关科室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该措施,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因违反该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照相关制度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6、各种瓦斯预测参数数据,要存档、保管,以备待查。九、瓦斯预测安全技术措施1、根据规定预测钻孔必须布置在软分层中,如没有软分层,应布置在距底1.5m高的煤层中。2、瓦斯预测时由跟班矿长现场指挥,安全员负责预测过程中的安全工作,瓦斯员负责预测过程中的瓦斯检查工作,预测员负责瓦斯预测的各项参数测定,钻眼工负责钻孔的施工作业。3、瓦斯预测长度为10米,预测过程中每两米预测一次,分别为2、4、6、8、10米,并对K1max和钻屑量进行预测。4、预测过程中工作面出现闷雷声、机枪声、爆竹声、嗡嗡声等,顶板来压、片帮、掉渣、工作面煤体开裂、煤壁外鼓、底鼓、和炮眼变形、风流中瓦斯浓度忽大忽小、顶钻、钻孔喷煤喷瓦斯、煤质变软、暗淡无光泽、煤变干燥和煤尘增多等。出现上述情况,立即撤出所有人员。5、工作面进行瓦斯突出预测时各作业人员要认真负责,严禁弄虚作假,人为降低检测数据。6、预测后要及时对各项参数填表上报工作,如发现指标超标,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7、根据规定留足3米安全距离,要求在班后进行预测施工作业。十、安全技术措施1、贯通施工时,要加强顶板管理,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顶帮锚杆及锚索要紧跟迎头打设,确保支护及时有效。2、巷道贯通前,必须向调度室、通防科及其他相关科室汇报。由调度室通知,停止2#巷横贯内的一切工作。贯通后,通风部要立即调整通风系统,待风流稳定后,对贯通影响区域风量进行测定、分析,没有问题再恢复正常掘进。3、贯通距2#横贯距离小于20m时,在1#回风大巷开口处设置一名警戒人员。4、贯通时,要检查风筒的完好状况和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立即处理。只有在贯通处两侧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在0.8%以下时,方可进行贯通作业。5、贯通时,严禁在此处进行与贯通作业无关的工作。6、贯通后,瓦斯传感器等设备要及时通知矿通防科进行回撤。8、贯通后,在贯通处安装1个顶板离层仪,由基建科人员进行定期观测并记录离层数据。9、巷道贯通后,清理好贯通处的浮煤,加强三角门顶与帮的支护。10、巷道贯通后,暂时停止2号回风巷风机的运转,掘进1号回风巷。通防科及时调整风流,合理分配风量。11、巷道贯通后,1号回风巷进、回风路线:(1)、进风路线 新鲜风流西车场东绕巷局部通风机风筒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2)、回风路线 污浊风流 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2#横贯 2#回风大巷东回风联络巷风井。十一、避灾路线1、避灾原则、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人员或受灾害威胁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有的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抢险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安全撤离当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井下人员应迅速安全地撤离灾区。、妥善避难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退,遇险人员应在灾区内进行自救和互救,妥善避难,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救援。2、避灾路线贯通前避灾路线:、火、瓦斯、煤尘爆炸避灾路线:掘进工作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