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苦荞产业发展之路.doc_第1页
中国苦荞产业发展之路.doc_第2页
中国苦荞产业发展之路.doc_第3页
中国苦荞产业发展之路.doc_第4页
中国苦荞产业发展之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苦荞产业发展之路发表日期:2008年10月22日 出处: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 作者:林汝法 已经有1075位读者读过此文 荞麦是重要的小宗粮豆作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年的资料,全世界22个国家生产的荞麦总产量为253104 t(2 529 794t),而产量最大的5个国家中国、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和美国的总产量为227.5104t,占89.93(表1)。中国的荞麦产量为130104t ,占全世界荞麦总产量的51.4。2003年世界荞麦减产,总产量为200104t,在中国荞麦的总产量降到80104t ,占世界荞麦总产量40时,曾引起日本荞麦企业的担忧。 表1 世界荞麦产量(2006,FAO) 单位:t 国家1997200220032005世界 2 839 6602 148 7962 007 8132 529 794中国1 500 0001 300 000800 0001 300 000俄罗斯800 000304 000525 350605 000乌克兰300 000210 500311 000210 000法国21 00076 735101 07585 000美国34 00065 00065 00065 000巴西53 00048 00048 00048 000波兰40 00035 37744 06890 204哈萨克斯坦18 00029 64730 00058 000日本18 00026 000 26 80020 000白俄罗斯 14 20013 00015 000立陶宛 13 00014 70015 000拉脱维亚8 3008 0009 000加拿大16 5005 1009 9001 000韩国4 9004 0003 8003 000摩尔多瓦3 2641 3401 300不丹6 0003 0002 8002 100匈牙利1 2001 200 850斯洛文尼亚 7851 100 200南非 300 300300爱沙尼亚 188 200200克罗地亚140140140乔治亚6040100吉尔吉斯斯坦400 日本是荞麦消费大国,每年约需12.6104t荞麦,而日本国内的生产能力为2104t左右(1.8-2.68104t),所欠缺的是从中国、加拿大、美国进口的。当然,还有新近夏季从澳大利亚进口荞麦。 如果中国荞麦不能满足日本市场,日本企业就无荞麦加工原料,国民的荞麦饮食就得不到满足,2005年由于中国荞麦产量恢复到130104t,占世界荞麦总产量的50以上,日本人吃荞麦一颗不安的心落了肚,放了心。 因此,当中国荞麦的产量占世界荞麦总产量的50以上,日本对荞麦供应就放心,若中国荞麦产量占世界荞麦总产量不达40,会引起日本的担忧;尽管加拿大是日本荞麦的第二供应国,并且日本还资助加拿大的荞麦研究,但加拿大荞麦生产的丰欠,对日本荞麦的供应都不见影响。也就是说,日本人吃荞麦看中国的“脸色”。 1.世界苦荞在中国荞麦有两个栽培种,甜荞和苦荞。世界各国种植的荞麦都为甜荞,唯有中国既种甜荞又种苦荞。种植比例约为2:1。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大面积种植苦荞的国家,栽培面积约为30104hm2,产量为30-50104t之间,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我国彝族人离不开苦荞,苦荞也是高寒贫困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史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发利用苦荞,欲变产地人民的食粮为加工食品的时候,受到国外科学家的非议,世界顶级的荞麦专家还持有“苦荞味苦、面不能吃、汤不能喝”的观点。20世纪90年代,日本科学家才跟进苦荞的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欧美科学家也开始加入苦荞的研究行列。所以说,无论苦荞的种植面积、产量、开发利用,还是研究都在中国,。 2.中国苦荞看山西苦荞主要集中种植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等省的高海拔山区、高原和高寒地区,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重庆也有种植,传统习惯多作为产地人民的主要食粮或饲料。山西省是农业小省,却是小宗粮豆大省。山西省非苦荞主产区,苦荞种植面积和产量仅为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的1/40,何有“中国苦荞看山西”之说? 苦荞的生产在中国,苦荞的研究在中国、在山西,山西是苦荞开发的倡导者、实施者和引领者,山西人不以苦荞为主粮,却把原粮转化为食品,推向市场、推向世界。以下事实佐证中国的苦荞看山西。政府主导 自2002年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以来,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了晋政发2001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的若干意见”,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切入点中提出“突出搞好以杂粮为重点的种植结构调整”,。晋政办发200328号文件,“关于建设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产业区的意见”,对东西两山优质小杂粮产业区的构成与概况,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主要农作物布局及重点工程,资金投入和保障措施都有详细明确的阐述与要求。2006年,山西省又成立促进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太行、吕梁)建设的“两区办”,着力加大小宗粮豆产业的开发。苦荞产业的发展与对苦荞认识层面的变化有关。山西苦荞产业的发展,不再是业内科技人员的呼吁,企业的要求,而是提高到政府高层的建议。中共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的调查与分析(内刊)先后刊登“大有可望做大做强的苦荞产业”(2005年第8期)、“自主创新促进苦荞产业化”(2006年18期),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参阅材料(内刊)刊登“扶持做大苦荞产业,努力实现两个提高”(2006年第4期),都是政府官员著文。以上足以说明,对苦荞产业的认识,已提高到政府层面。学术助动 中国苦荞产品的研发始于1989年。是年农业部科技司批准在太原成立“全国荞麦育种、栽培及开发利用科研协作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为副组长单位,负责荞麦开发利用,当即策划苦荞“贵州制酒、山西制醋”动议。1992年8月20-26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持在太原召开第5届国际荞麦会议。农业部洪绂曾副部长、山西省政府吴达才副省长参加了会议。会议除学术交流外,山西就有苦荞醋、苦荞面等产品在会上展示,引起日本、乌克兰代表的兴趣。会后乌克兰曾派企业代表来晋洽谈转让苦荞醋的酿造工艺技术,终因技术转让费的支付未能达成协议而未果。1998年9月6-12日,由山西省食文化研究会和美国谷物化学师协会组织,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等10单位主办在太原召开的第1届亚洲食品发展暨杂粮食品国际研讨会,孙文盛省长在宴会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会议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参观了企业,设置了苦荞及杂粮制品展览。会议推动了苦荞开发,随后山西省内有多项苦荞产品开发成功,也有获卫生部卫食健字号产品,先后多次多项得到博览会、展示会奖项。太原三餐源食品厂的苦荞醋、苦荞挂面还批量销往香港。2006年9月8-12日,由中共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人事厅、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太原市政府共同主办,山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太原江南餐饮集团承办在太原召开苦荞产业经济国际论坛。会议以“健康、富民”为主题。山西省人民政府梁滨副省长出席会议,参观了苦荞产品展览。会议促进了“产学研”模式的发展,使农村基地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产业发展模式得到进一步的结合。此外,农业部农业司、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国家粮食局中国粮油行业协会分别在忻州、太原召开的第一次小杂粮会议(1986.11)、国家小宗粮豆新品种技鉴会(2001.5)、全国杂粮会议(2002.8)和中国五台山杂粮豆论坛及产品洽谈会(2006.10),也推动了山西小杂粮和苦荞产业的发展。科技支撑 山西苦荞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长期科学技术研究的成果支撑。山西省已收集了苦荞种质资源200余份,育成与引进苦荞品种13个,实施黑丰1号品种为基地主栽品种;建立了采用优质苦荞GAP栽培技术的稳定原料基地;为企业提供苦荞健茶制造、高端复配制粉和健康食品配比技术;苦荞黄酮胶囊、苦荞醋软胶囊的配方和生产技术;还提供大众健康食品加工的苦荞酒、苦荞醋、苦荞酱油、苦荞茶等工程化技术。山西省苦荞研究者还持有苦荞黄酮提取用于生产、芦丁制备槲皮素及异槲皮素苷、苦荞D-手性肌醇降血糖及其转化的专利技术,苦荞肽营养食品通过成果鉴定等技术贮备。国际认可 日本出版专著长生不老的苦荞(2001,小学馆),介绍了中国山西的苦荞专家;林汝法研究员为苦荞百科(2004,柴田书店)撰写了序言“苦荞正话”,应日本荞麦协会之邀,林汝法研究员还撰写了中国的荞麦,已在2006年翻译成日文出版发行;荞麦馄饨(36卷,2006,柴田书店)中介绍“世界荞麦生产地篇:中国山西省(P28-31)”、“中国汉民族荞麦面食和点心(P32-34)”和“荞麦产地栽培和流通篇:直接契约栽培(P67-72)”,介绍了山西省荞麦的生产和利用,既扩大了山西荞麦在日本荞麦消费大国的影响,同时也表示对中国(山西)荞麦工作者的认可与尊重。在日本的市场上看到山西大同出口的苦荞茶被分装,比日本生产的苦荞茶质量好、价格高。2005年9月11-15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国际饮料博览会上邀请了亚洲中、印两名学者作学术报告。山西学者的“中国传统饮料苦荞茶的功能”博得欧洲众多国家参会专家的认可。中国驻德国慕尼黑领事馆经济参赞有设置苦荞健茶分装工厂的意向。企业对接 山西省有多家苦荞加工企业,与其说是企业不如说是车间或作坊。一是规模小,企业资本大多都在100104元以下,大的也不过数百万;二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加工企业多密集型手工生产,很难觅见当代高技术流水线生产;三是效益低,产品投入产出比低,高附加值产品尚在襁褓中。企业要国际化必先专业化,行业化,必须有较大经济实力、有销售网络的企业领衔,尽最大可能利用资金、技术、产品参与竞争。根据自愿双赢原则,首先整合资源,实现强强对接。山西佳鑫食业有限公司有世界上第一条现代化苦荞生产线,生产的苦荞已行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市场。江南餐饮集团是山西省具有较大实力的餐饮集团,在打造小杂粮主食化、国际化的餐饮工程中也开始苦荞食品终端市场的开发与运作。佳鑫与江南的对接,在我省已形成了生产领域与销售流通领域共同开发苦荞产品,逐步把小产业做成大经济的态势。产业之路 山西省苦荞产业之路是按“专家策划、企业实施、政府扶持”的方略,夯实产业支柱、构建产业平台的。(1)组合传统技术,生产健康食物大同佳鑫食业有限公司组合传统的“洁净术、浸泡术、蒸煮术、干燥术、脱壳术、烘烤术、膨化术”生产的苦荞健茶进入市场以来,好评不断于耳、销售逐日见涨。2005年试销日本135t、马来西亚5t、乌克兰5t,2006年销售日本400t,国内销售有很大空间。(2)主食化、国际化的餐饮工程江南餐饮集团利用流通优势,健全流通模式,结合晋商文化培育销售大市场;完善全晋会馆“荞麦坊”的日本料理、韩式料理、山西地方苦荞及杂粮餐饮;江南配送中心完善“典膳坊”苦荞月饼、面包、早餐饼及苦荞茶、苦荞醋等系列饮食品,发扬三晋面食文化,手擀面实行机械化,生产“苦荞健康(保湿)鲜面”及配制粉,培养主食化、国际化餐饮工程。(3)用原创性技术研发高端产品山西的苦荞研究水平,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应该有优势,利用原创性技术研发高端产品,走国家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之路,实现产学研互动,继续开展苦荞生物活性物质、D-手性肌醇、苦荞多肽、芦丁及其衍生物、异槲皮素等苦荞高端产品研发。(4)实施“农田到餐桌”的苦荞食品原料标准化的基地建设按照“适当集中、规模种植”原则,择重组建有机(含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管理工程和环境、产品监测控制标准的苦荞产业种植基地;推广产地标记制度、生产许可证制度,并实施产品追踪制度;强化技术服务体系,运用GAP标准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苦荞;推行合同生产,企业直接与农户或经济合作社签订合同,为企业提供合格原料,也使农户在生产中增收。 3.苦荞产业培育苦荞产业是人类健康的产业,是贫困农民致富的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产业,努力培育苦荞产业要做好如下几点:宣传 政府要把打造苦荞产业经济列入经济增长点的一项内容,首先在舆论上支持。政府应动用新闻媒体组织公益广告,宣传苦荞、宣传苦荞食物、宣传苦荞企业,使广大人民从“苦荞白丁”嬗变成为“苦荞鸿儒”,了解苦荞,食用苦荞,以身说法宣传苦荞,直至国民对苦荞家喻户晓,其认知度有如“黄金搭挡”、“脑白金”。那么,就会出现“农民因种苦荞而致富,企业因加工苦荞而盈利,人民因食用苦荞而健康”的局面。支持 政府应支持做好苦荞产业,予以必要的经济扶持。一是将一定规模的扶贫资金和农业调产项目资金用于苦荞的开发、生产和加工;二是支持苦荞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基地环境监测(大气、土壤和水分监测),品种评价示范,基地种植户技术培训经费等;三是对苦荞龙头企业的产品更新、技术改造、设备引进的资金,研究创新项目基金予以实实在在的扶持,尤应支持于“雪中送炭”的起步阶段;四是支持苦荞出国参展,有选择地参加国内外博览会、展示会。研究 加强苦荞科学研究,促进苦荞产业的发展,政府要设立苦荞创新基金,创新基金是产业的基础。用原创技术创新种质资源和品种;要进行苦荞集约化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栽培技术研究;苦荞黄酮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苦荞健康食品配比和产品开发的洁净、安全生产研究;苦荞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协作 加强协作,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苦荞产业培育,“变一根筷子为一把筷子”,科研、教学、(加工)企业、(营销)市场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培育建立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行业性的协作组织,以市场经济协调解决苦荞产业发展中的技术、资金、质量、营销等问题,推动苦荞产业的发展。作者简介林汝法,男,1936年出生,研究员,山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