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琨的文学创作.doc_第1页
论刘琨的文学创作.doc_第2页
论刘琨的文学创作.doc_第3页
论刘琨的文学创作.doc_第4页
论刘琨的文学创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何意百炼钢 化为绕指柔论刘琨的诗歌创作姓名:赵利敏 学号:200840101555 指导老师:付莉摘要:生活于两晋时期的刘琨,出生于贵族家庭,既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英雄又是一颗璀璨的文坛之星。他的一生坎坷而精彩、命运多舛而悲壮。刘琨留存下来的诗歌很少,但俱佳作。在玄言诗泛滥的晋朝,他慷慨悲凉、雅壮多风的诗风却独树一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从刘琨的出身、诗歌风格、形成原因及影响方面,客观、全面的理解和评价刘琨其人其诗。关键词:刘琨 诗歌风格 形成原因 影响No Matter How Hard the Steel is,after Hundreds of Temper,Will Become very Softa brief comment on Liu Kun and his poetic styleName: Zhao Li min Student Number: 200840101555 Advisor: Fu LiAbstract:Lived in Jin dynasties, Liu Kun was born in a noble family. He was not only an outstanding patriotic hero, but also a shining star of the literary world. His life was bumpy but wonderful, star-crossed lovers and tragedy. The poetry which he left was very few, but were all excellent works. The Chinese Metaphysical Poetrywas in flood in Jin dynasties. However, he had his own poetic style of generous and elegan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tried to evaluate Liu Kun and his poetry objectively and roundly from the background, poetic style, the reasons and the influences.Key words: Liu Kun; poetic style; formation reasons; influences.一、关于刘琨的研究现状 生活于两晋时期的刘琨,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不仅是一位西晋末年时势英雄,更是一位足以名垂青史的优秀诗人。刘琨很小就与陆机、左思、石崇一起,加入了贾谧所组织的文学集团“二十四友”,足以见其“少有诗才”。 刘琨共有文集九卷,别集十二卷,多在宋时已经丢失。现存只有刘中山集辑本一卷。现存表七篇,笺十篇,书十一篇,盟文一篇,诔一篇,诗十一首实为五首,他的五首诗分别为胡姬年十五扶风歌南山石嵬嵬扶风歌朝发广莫门答卢谌诗重赠卢谌,除了胡姬年十五和扶风歌南山石嵬嵬被认为是他的前期作品外,其余均为后期作品,其中扶风歌和重赠卢谌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最富盛名的两首诗。虽然因为动荡的时代,奔走乱离,他的诗文作品今天能见到的已经很少,但其在永嘉诗坛的地位以及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是无法抹杀的。刘勰、钟嵘、皎然等历代批评家对刘琨的诗文创作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刘勰称其诗:“雅壮而多风”;钟嵘说刘琨诗“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总论中更将刘琨置于“诗宗”之列;近人陈延杰称刘琨的诗有“苍茫之气”,足以“雄盖一世”(魏晋诗研究)。李白、杜甫等伟大的诗人更是对其有所借鉴。 或是由于研究资料的缺乏,当下对于刘琨的研究虽也一直在继续但难以找到新的研究突破口。近十多年来关于刘琨研究的专著,只有赵天瑞先生的刘琨集,它收集整理了刘琨的诗文、年谱以及历朝历代对他的评论,为进行刘琨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而关于刘琨的研究论文虽有一些见地,但亦数量有限,主要集中在关于刘琨的人格和历史评价问题、对刘琨诗歌的风格研究及形成原因的挖掘、诗歌的分期问题,以及刘琨与卢谌的赠答诗排序问题等微观方面。 如关于对刘琨人格和历史评价,船山学报1985年第2期李汉武的王船山论刘琨对刘琨的政治行为持否定的态度,王船山认为刘琨和鲜卑拓跋氏猗卢联盟及投奔段匹磾是肥敌瘦己,引狼入室之举;其次是船山学报2000年第三期上徐麟的一篇拭析暮年王夫之的刘琨情节,通过对王夫之思想的剖析,阐释王夫之对于刘琨并不是那么的肯定和赞赏,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来评定刘琨的历史功过。其实这两位的评价并不见得完全客观,对刘琨的评价比较中肯的当数2002年10月刘国石发表在史学集刊上的评刘琨,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刘琨给予了很好的借鉴。 以上是对刘琨其人的探讨,事实上对于刘琨诗歌的研究相对深入一些。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2003 年第二期的马世年的刘琨诗考论,叶枫宇发表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六期的刘琨的人格与文风,亓静、赵玉柱发表于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7年第四期的 清新刚健 悲壮慷慨刘琨诗风及成因浅析等等都花了很多笔墨来讨论刘琨诗歌的风格问题。对于刘琨诗歌研究的另一个亮点是从重赠卢谌的诗名来研究刘琨与卢谌的赠答诗的排序问题和诗歌的归属问题,如喻斌发表在1995年第二期的海南大学学报上的刘琨卢谌赠答诗考辩,通过对前人著作中的问题进行考证和翻案,来研究“重”字的有无和这首诗在赠答诗中的次序。另外关于胡姬年十五、扶风歌南山石嵬嵬的考证问题也有所展开。这些研究从不同的方面使刘琨研究内容得到一定程度的丰富。可以说,关于刘琨的研究尚有很大的余地可供思考和挖掘。二、刘琨的诗歌创作风格作为一个兼政治家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与其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结合刘琨的人生经历和和政治生涯来分析它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他的诗歌根据诗歌风格和写作内容,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一)崇尚玄言、宴游馈赠的早期诗歌 战乱频繁的晋朝,政治黑暗,社会腐败,生产落后,经济凋零。西晋政权摇摇欲坠,朝不保夕;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达官显贵们为求自保,便极力的推崇老庄学说,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大肆宣扬虚幻的玄理佛学。玄言诗内容空洞、意义肤浅,主要追求形式的齐整和言语的华丽,使晋朝的诗坛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处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出身官宦而少有诗才的刘琨也不能免俗。他早年的诗歌创作也很接近玄言诗,崇尚老庄,这在他后期的诗答卢谌序里也有所映射“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之放旷,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叶枫宇刘琨的人格与文风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除此之外,从“二十四友”中其他诗人的诗作中推测刘琨前期的诗歌多为宴游、馈赠之作。如早期诗歌胡姬年十五 : 虹梁照晓日,渌水泛香莲。 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垆前。花将面自许,人共影相怜。 回头堪百万,价重为时年。马世年刘琨诗考论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刘琨的这首五言诗以把玩和欣赏的态度描写了一个美丽女子“含笑酒垆前”的情景,寻思为何她能“回头”值百万,因为正是妙龄时年。贵族子弟游手好闲,放荡不羁的安逸生活可见一斑。其诗出自于辛延年的羽林郎,只是根据主观愿望和具体的情景的不同把辛诗中勇于抗争的妇女形象改造成垆前卖笑的少女。在形式刘诗较辛诗更加工整绮丽,但内容取材过于狭隘,只单纯的刻画十五岁的胡姬在垆前卖酒的妖娆姿态和给人的遐想,没有进一步去挖掘,思想意义过于肤浅,思想性和文学意义不大。 (二)慷慨悲凉、雅壮多风的后期诗歌 刘琨的诗歌现存五首,除胡姬年十五和扶风歌南山石嵬嵬外,其余为其后期作品,从他的后期诗歌中可以看出刘琨已经从一个放荡不羁的贵族公子蜕变成一位稳重干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刘勰评论刘琨的诗歌曰:“刘琨雅壮而多风,亦遇之于时势也。”( 文心雕龙才略第四十七)说的就是他后期的作品,刘琨“雅壮多风”的诗风是由时势所造就的。“雅壮”即雅正健壮,也就是诗歌的“骨”,而“风”主要是指“志”、“气”以及从诗歌的表达方面来说的。这是因为刘琨的诗歌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一些特征,如悲壮、清俊、质朴、慷慨激昂等。除此之外,由于刘琨又有着悲惨而凄苦的人生遭遇,他的诗歌又多了些凄厉、凄怆。 刘琨后半生忙于国事、很少进行诗歌创作,但仅存的五首诗歌都写得慷慨悲凉、雅壮多风,特别是后期的三首,都很优秀,可见他的文学功底之深厚。诗歌不多,却首首经典,给人呈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勇于报国的赤胆忠心。其中扶风歌和重赠卢谌两首当推他的代表作。最能代表刘琨诗歌风格的应是其名作扶风歌: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我欲竞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30页 这首诗写于刘琨被封为并州刺史后、由洛阳至晋阳赴任的途中,它真实的记叙了诗人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对自身未来命运的忧虑。从开头到“泪下如流泉”八句记叙了诗人离开洛阳时的情景和内心感受。诗人离开洛阳,陷入敌人的从围,但毫不畏惧,左手握良弓,右手挚宝剑,奋勇杀敌。诗人频频回顾,不肯离去,尽管千疮百孔的京师是否能为他北战作为强有力的后盾已经不明而喻,但他对京师充满深切的眷恋。诗人感慨悲愤,泪如泉涌,为自己不能把握的命运,更为那飘摇欲坠的晋室王朝。其后又以悲凉的秋风,冰冷的流水,飘摇的阴云和回巢的飞鸟等一系列自然景象来烘托内心的愁苦。诗的后半部分写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一个是李陵北伐越期未归的故事。诗人引用这两个典故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说明自己处于粮尽草乏、缺乏支援的困难境地;而是以与自己身份相似的李陵作比,体现了诗人的焦虑。由这两个典故可知,刘琨在北上并州之时,就已经做好了为保卫晋室而牺牲自我的心理准备,这也为诗人后来面对死亡,仍慷慨激昂、无所畏惧作了很好的解释。诗的末四句仍运用乐府诗的旧式套路抒发感情,不同的是,诗人并不是仅仅拘泥于形式,有意为之,而是真切的抒发了其真情实感。 诗人此次北上,前面面对的是复杂而激烈的并州战事,后面依恋着江河日下的晋室王朝,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都无从把握,也无法改变。此情此景,作为诗人感到悲痛而无奈,这种情感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凄厉之气,这也是钟嵘所说的、刘琨“善为凄厉之词”“善叙伤乱,多感恨之词”,不是诗人故意为之,而是悲惨的遭遇使诗人自放悲歌;但是作为一位爱国志士,一个誓死戮力晋室王朝的将领,刘琨胸中又充满了骄傲与壮烈,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灰心丧气,他决心抗战到底、执着的勇于向前,无畏的英雄气概又使其诗具有悲壮、刚烈和雅壮的一面。从这两方面来说,具有双重身份的刘琨的诗歌有着“慷慨悲凉、雅壮多风”的风格,也是理应如此的。 在玄言诗泛滥的晋朝,刘琨的现实主义诗歌,无疑成为西晋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堪称刘琨代表作的扶风歌更是首推,它不仅有着值得赞赏的“慷慨悲凉、雅壮多风”的现实主义诗风,一气呵成的典故运用、独特的抒情方式和五言诗句的运用都使刘琨的诗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刘琨的诗不仅在改变晋朝玄言诗糜烂的诗风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也为后人的诗歌创作指出了一个方向,特别是对唐朝诗歌、有着很深的影响。对刘琨的评价比较全面中肯的是明朝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刘琨集,曰:“想其当日,执槊倚盾,笔不得止。劲气直辞,廻薄霄汉。推此志也,屈平沅湘,荆卿易水,其同声邪夫汉贼不灭,诸葛出师;二圣未还,武穆鞠旅,二臣忠贞,表悬天壤。上下其间,中有越石。”此集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新意,评论非常精辟中肯,把刘琨和蜀国名相诸葛孔明并肩,真切的表现了刘琨忠贞的节操,高度赞扬了刘琨高贵的品格。 扶风歌的创作成就固然很高了,但若论文学艺术成就和思想的深刻性,刘琨的重赠卢谌应是更高一筹、即使是在西晋诗坛也无能出其右。重赠卢諶: 握中有悬璧,本是荆山球。惟彼太公望,昔是渭滨叟。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重耳凭五贤,小白相射钩。能隆二伯主,安问党与仇!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谁云圣达节,知命故无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矣如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颂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33页 这首诗是刘琨在并州作战失败后被段匹磾囚禁时所作,历来被认为是刘琨的绝命诗。从文献资料的记载也可知,此言不假。刘琨和卢谌曾经写过一些诗歌互赠、以激励对方努力向前,保家卫国、及早建功立业。从中也可看出二人深厚的情谊。 卢谌,字子凉,是刘琨的挚友,又是官场的同僚。两人关系非常亲密,刘琨特别重视卢谌,刘琨任司空时,任卢谌为主簿,又升为从事中郎。后来刘琨为刘聪、石勒所败,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谌亦追随。此诗是刘琨被段匹磾囚禁时所作,在写这首诗之前刘卢已经有过一轮赠答。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才能更好的分析刘琨的重赠卢谌诗。 首句,诗人把有才华的卢谌比作美玉和氏璧,把卢谌的怀才不遇比作美玉藏于荆山之中而无人发现。随后引用姜太公见于周武王、邓禹追随刘秀、成平妙计救刘邦、五贤辅佐重耳、小白重用管仲等一系列典故,表明心志。戮力王室、收复失地、完成大业是其梦寐以求的事,然而晋室偏安于南方一隅、不思进取,国力每况愈下,而自己功业未建,陷于囹圄,性命不保,心中充满愁苦和愤慨。其后,诗人由眼前的景况又回忆起曾经浴血奋战,拼死沙场,戮力晋室的坎坷经历。对于国家,他九死一生,无怨无悔,得到的却是死之将至的悲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即使经历过千锤百炼的坚钢,面对如此境况,恐怕也会变成绕指般的柔弱吧。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讽刺自己的人生遭遇,曾经奋勇杀场,何等刚烈,现在却如此脆弱无助;二是让好友卢谌以己为戒,趁正直壮年,发愤图强,建立功业。 此诗乃是一首失路英雄的慷慨悲歌。金代诗人元好问在他的评论著作论诗三十首中评论刘琨的诗歌曰:“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把刘琨的诗歌和魏武帝曹操的诗歌进行比较。乃汉末一代枭雄的曹操诗歌充满豪杰之气,且善写乐府诗。钟嵘评曰“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对于刘琨则说“善为凄厉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刘勰评刘琨曰:“刘琨雅壮而多风,亦遇之于时势也。” 从后人的评价可知刘琨和曹操的诗歌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特点。二人诗歌的共同点有二:其一,二人的诗歌都很悲壮。二人都处于乱世之中,曹操在汉末挟天子以令诸侯,驰骋沙场,身经百战;而刘琨作为西晋末的优秀将领,临危受命,肩负着驱除外敌,兴复晋室的重任。二人都英勇风发,抱负远大。诗中无疑都流露着无限的英雄气概,但是曹操“志在千里”却也“老骥伏枥”泄露出岁月流逝,未建功业的悲叹;刘琨一心报国到最后也发出“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的感慨,甚至出师未捷身先死。因此二人诗中都流露出时不我与的惋惜之情,不同的结局使刘诗又多了一份感恨、凄厉的悲吟。其二,他们的诗都深受古诗的影响,风格上摒除浮夸、追求质朴。曹操的诗歌大都为乐府诗,语言上多用杂言和四言;内容上用写实的手法书写汉末的时势,情感真挚。刘琨的诗歌多用五言,语言朴实,句式齐整却不矫揉造作;内容上摆脱当时浮夸空洞的玄言诗风,运用写实主义记叙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社会现状,表达内心的悲情。 可见,刘琨的诗歌的确有建安诗歌之遗风,语言质朴,叙事真实,情感真挚,诗风慷慨悲凉,清新刚健;同时又有所发展,语言形式更加整齐,抒情方式也比建安诗歌有节制。结合自身的特殊经历,刘琨的诗又多了份凄厉与哀愁。 总之,刘琨慷慨悲凉,雅壮多风的诗歌,在低沉的西晋诗坛成为引人夺目的亮点,并一直为后世文人们所推崇。 三、刘琨诗风形成的原因 我们这里所说的刘琨的诗风,主要是针对他的后期诗作而言的。值得注意的是,刘琨之诗由前期浮夸且近玄言的风气转变为后期慷慨悲凉、清拔多气的诗风是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的。如刘琨的诗源出处、个人主观方面的努力、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和个人经历等方面,都促成了他诗风的转变。一诗源王粲 刘琨的诗风与王粲的不同,但是二人的诗风又有着相似的方面。钟嵘在其诗品中就说 “其源出于王粲,善为凄厉之词,自有清拔之气。琨既体良才,有罹厄运,故善叙丧乱,多感恨之词。中郎仰之,微不逮者矣”,钟嵘所指的刘琨的诗和王粲诗的相似主要是他们诗歌的风格和内容。 刘琨和王粲有着非常类似的经历、且有着相近的戮力为国的志向。他们都是出身贵族,又经历了惨烈的政治战乱,本身怀有建功立业的伟志,但是又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王粲生于汉末乱世,他目睹了都城洛阳、长安的败落,后来又跟随父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其实刘琨的经历可谓比王粲的更加艰辛。刘琨虽在少年时代过着富贵生活,但是踏上仕途之后,一直都是处在艰难的环境里,他经历了“八王之乱”,后又被封为并州刺史,乃五部匈奴俱在和刘渊之根的并州,环境险恶,但是刘琨却矢志不渝,战斗到底,直到被缢死,英雄气概可见一斑。艰难而相似的人生经历使二位诗人的诗风非常接近,都是以“悲”为主调,在此基础上因二人的个性不同,又有着差异性,钟嵘在诗品中说王粲“发楸怆之词”、而刘琨“善为凄厉之词”、“多感恨之词”,他们都善叙丧乱。二个人经历 刘琨诗风的转变还和他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有关,不仅包括当时的文坛风气,更和当时的政治环境及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沈德潜曾说:“越石英雄失路,万绪悲凉,故其诗随笔倾吐,哀音无次,读者乌得于语句间求之。”正是说刘琨诗歌受其人生经历的影响。 刘琨处于西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非常腐败,统治者不思强国;战争连年不断,白骨横野;社会黑暗,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不堪入目的社会环境并未完全影响贵族的生活,刘琨前期未踏入政治生涯时,曾和富户石崇结交甚深,并加入贾谊组织的文学集团“二十四友”,过着权贵生活,其诗歌多为宴游,馈赠之作,思想意义不大。后来进入政治生涯、经历了斗争十分惨绝的“八王之乱”,后又任命为情况复杂的并州的刺史,在此期间、他一直致力于保卫王室,戮力杀敌。但是,晋王朝的衰弱和他政治决策上的失误,使的他的北伐以失败告终。 一系列的政治变故和恶劣的形势,不仅使刘琨从一个纨绔少年成长为一位民族英雄,也使他的诗歌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先前的浮夸空洞,语言艳丽转变成慷慨悲凉,雅壮多风。三主观努力 刘琨前期的诗歌因年少轻浮和受到玄言诗影响,诗风浮夸空虚。动荡的社会使一些官僚世大夫极力推崇老庄学说、研究玄理,叙事抒情的诗歌也变成谈理论佛的玄言诗了,钟嵘曰:“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词,淡乎寡味”,说的就是西晋诗坛玄言诗泛滥之事。出身名门又少有诗才的刘琨,身处士大夫之中,位列“二十四友”,他的诗歌也难逃玄言诗的影响,轻浮而空洞。 但是随着他自身诗歌观点的形成和主观努力,他的诗风逐渐转变。钟嵘在评价玄言诗时就说“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认为郭璞和刘琨最先挑起反对玄言诗的旗帜,他们在诗坛上凭借自身的诗才和努力,去矫正风靡的玄言诗风,他们用形象的叙事抒情和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来代替乏味的语言和抽象的玄理,叙写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抒发内心情感。刘琨后来回忆他的少年时,作于建武元年的答卢谌诗并书中说:“昔在少壮,未尝检括。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之放旷,怪厚薄何从而生哀乐何由而至但分析之日,不能不怅恨耳!然后知聃、周之为虚诞,嗣宗之为妄作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刘琨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变化作了中肯的评价,也作了主观上的努力。 诗风的转变并不是某一方面所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分析刘琨诗歌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几方面综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刘琨其人其诗。四、刘琨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作为一个具有爱国精神的诗人,他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为国奋斗,他的诗歌以朴实的语言、现实主义的手法和真实的情感抒发,不仅打破了晋朝空洞虚无的玄言诗垄断诗坛的局面,为当时诗风的转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后代特别是唐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一生放荡不羁,却对刘琨尊敬佩服。他曾经在诗歌留别贾舍人至二首中的一首里说“长啸万里风,扫清胸中忧。谁念刘越石,化为绕指柔”,体现了他对一代爱国志士的尊重和敬佩。高适的“黄鹄不可羡,鸡鸣时起予”;王维的“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都把刘琨当作榜样,激励自己。 “刘琨死后无骑士,独听荒鸡泪满衣。”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他的夜归偶怀古人独孤景略中因失地未收,壮志难酬而发出的英雄之叹;独酌中的“越石壮心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