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oc_第1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oc_第2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oc_第3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oc_第4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执教:启东市南苑小学 唐 菊预习导航:1.读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大致了解诗人杨万里的有关情况,尝试理解诗意,划出不理解的词语。2.收集有关描写荷花的诗句。一、激趣导入1.指名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评价:1.掌握得很好。2.再巩固一下就流畅了)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西湖哪个季节的景象?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六月的西湖狂风暴雨中的景象)2.同样在六月,同样的西湖,晴好天气下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初读古诗(一)检查预习1.自个儿把这首诗读一读,要求:读得字正腔圆,注意节奏。再指名读(评价:1. 字正腔圆2.流利)、集体读2.初读古诗,你能说说晴好天气下的西湖是一番怎样的景象?3.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番景象的?理解“晓”(指着课题)师:对的,在盛夏的一个早晨,诗人杨万里从净慈寺出来送别友人林子方时看到了这一番景象。2.知诗人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诗人杨万里又有哪些了解?集体交流引导回忆学过的杨万里小池中描写荷花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三、品读感悟(一)疏导细读,释字词译诗句1如果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表现的是一种精致的美、小巧的美,那么这首诗表现的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呢?打开课本,先快速找找诗中只描写了哪两种景物?(莲叶、荷花)你觉得莲叶、荷花有什么特点呢?圈出一些关键词。集体交流:(1) 莲叶特点:多、绿 (板书:接天 无穷碧)预设一:在你看来,“无穷碧”是什么意思呢?(莲叶一望无际,绿的范围很广,一片片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这第三句诗中,哪个词也是说明莲叶多?“接天”?真的接到天了吗?你认为“接天”是指?(莲叶一望无际,一直绵延到与水天相接的地方。)小结:诗人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把莲叶一望无际铺满了整个湖面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预设二:“接天”?真的接到天了吗?你认为“接天”是指?(莲叶一望无际,一直绵延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小结:诗人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把莲叶一望无际铺满了整个湖面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第三句诗,除了突出莲叶的多,还突出莲叶什么特点?(绿)你从哪个词看出?在你看来,“无穷碧”是什么意思呢?(莲叶一望无际,绿的范围很广,一片片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让我们欣赏一组“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画面感悟:对比小池表现的是一种精致的美、小巧的美,这“接天”、“无穷碧”让你感受到了有一种怎样的美? (很壮观、很有气势,有一种大气之美)在读中继续感悟这种大气之美。(指名读、集体读)(2)荷花特点(板书:映日 别样红) 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别样红”的呢?(映日)这早晨的太阳可以称为?(旭日、朝阳)请你连起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在朝阳的映照下,荷花红得格外鲜亮。)欣赏一组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你想怎样形容这荷花?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你们课前搜集的有关描写荷花的一两句诗预设一:美不胜收、美仑美奂、娇艳欲滴、亭亭玉立(在读中继续感悟这种美)(评价: 预设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2.再连起来读读这两句诗,要把这份美读到我们的心里去。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指名多人读、集体读(在黄红班这样激励评价效果还可以:朗读高手、高手中的高手、超级朗读高手)读着读着,你们一定看到了一幅别样的画面。出示:你瞧,这景象多么壮观先思考一下,同桌交流、集体交流预设:你瞧,这景象多么壮观水上的莲叶一片碧绿,广阔无垠,一直延伸到与天相接的地方,就好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一支支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在朝阳的映照下,红得格外地娇艳。(相机引导学以致用:还记得叶圣陶爷爷笔下如何将这莲叶与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3.感悟诗歌表现手法在这短短的两句诗、十四个字中,诗人除了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还运用了怎样的表现形式?依次飞出: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无穷碧别样红你发现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句式工整,对对子,对仗)读上去朗朗上口,男女生分读。老师来做个示范:男生读接天莲叶女生对映日荷花(二)指导品读,悟诗情明道理1. 研究前两句诗这无穷碧衬托那别样红,意境可谓美到极致。难怪诗人杨万里会情不自禁发出如此感慨(出示整首诗)(1)集体交流: 预习中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重点:毕竟、四时)说说两句诗意思(到底是六月的西湖,此时的风光绝非其他时候可比。)(2)古代的诗歌原先没有标点,你会加上什么标点?出示:“风光不与四时同(!)假如加上一个感叹词,你会读吗?老师会加上一个“啊”(风光不与四时同啊)你呢?加上“呀、呦、哇”朗读3.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朗读古诗就应该身临其境,找到那幅画,成为那个画画中人。你们愿意当一回诗人杨万里?创设情境:现在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回到800年前的那个盛夏。当你从净慈寺中走出,送别友人林子方,一道风景蓦然映入你的眼帘,你眼前一亮,随即吟道(配乐诗朗诵)指名一生朗读(评价:你的确很像一位诗人)建议:读古诗就得放开胆子,摇头晃脑地读。就像老师这样再指名读(3人)鼓励上台表演读、有创造性(相机提示:边踱着步子边吟诵,放眼望去,把座位上的同学、老师看做一片片莲叶、一朵朵的荷花。你为什么停顿一下做掳胡须动作?做思考状、对自己的创作很得意。)5.古诗新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四、拓展延伸(一)比较感悟,加深理解1品读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联系我们前两天学的同是描写西湖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开动脑筋,你能发现两首诗有什么不同呢?同桌讨论讨论预设一:一首描写了疾风骤雨下西湖的景象,另一首描写了晴好天气下的西湖的景象。预设二:一首充分运用形象的比喻,另一首巧妙运用夸张、对仗手法。预设三:一首描写了云、雨、风、水,山、船、地、楼,这么繁多的景物浓缩在短短的四句诗、28个字中,足见诗人驾驭文字的功力,另一首只写莲叶、荷花,表现的意境美轮美奂。2.指导对比朗读:前一首诗写疾雨急来急去,读时节奏可稍快些;后一首诗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语速应稍慢。 (二)课外拓展,以一带一1. 苏轼也是既爱雨中的西湖,又爱晴好天气下的西湖。有诗为证出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配乐朗读对照注释尝试理解大致意思哪句看出他爱晴好天气下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哪句表明他也爱雨中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小结: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