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教师的“想”编译成学生的“做” 读浙江省2011年高考卷(化学)有悟假如教师只是简单地把近年的高考题或者一些经典化学练习题直接打印出来让高一、二的(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去 “做”,也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常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思考。在高一第二学期的复习巩固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否把教师对某一化学问题的“想”转化为学生在练习中的“做”呢?从而让学生慢慢地学会思考,由浅入深,不知不觉中把某一问题很好地解决,从而大幅度提高复习巩固教学的有效性。现笔者谈谈如何把一个教师的“想”编译成学生的“做”的感受和具体操作过程。【原高考真题】2011年浙江省理科综合第10题: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教师的“想”】液滴边缘O2多,在C粒上发生正极反应O22H2O4e=4OH。液滴下的Fe发生负极反应,Fe2e=Fe2,为腐蚀区(a),显然为负极区。由于阳离子能移动到正极铁锈环(b),和正极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氢氧化亚铁,然后氢氧化亚铁在潮湿的富氧的环境中发生发生以下反应:Fe(OH)2+O2+2H2O=4Fe(OH)3,最后由于Fe(OH)3不稳定分解得到铁锈。A错误。Cl由b区向a区迁移;(原电池电解质中离子移动方向的考查)B正确。(原电池的电极方程式正确书写的考查)C错误。液滴下的Fe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D错误。因为Cu更稳定,作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铁作负极。(原电池正负极常规判断方法的考查)本题的关键在于正负极的判断,但出现铁锈的现象会使学生错误地以为负极是在铁锈环(b),那样解决起来就出问题。考查的主要知识: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原电池的电解质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的判断、氢氧化亚铁的重要化学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等。【笔者的疑惑】假如教师把这个问题简单地抛给高一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的同学或许能够完成,但对一般的同学,由于原电池这部分知识学生刚刚接触,掌握这些知识还不是很扎实,更谈不上很好地运用,教师简单地按以上方法去解析去讲解,学生会一知半解,或一头雾水的,完全起不到复习巩固的作用,更谈不上提高复习巩固教学的有效性,结果就是这练习“做”或“不做”没有本质的区别。【问题的提出】本题的解决,只需要具备原电池的基本知识和吸氧腐蚀的有关内容就能解决,因此,我们思考,在编写新练习的时候,能否把本题的问题细化、把我们解决该题目“想”的过程编译成一个非选择题,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回答每一个小问题以后,自然而然地“做”出正确的答案,从而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并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运用。(注: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回答,就是学生一个严谨的思考过程,笔者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并不是手把手地“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一定的载体“悟”出来的,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的“做”】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把本题的提问改编如下:题目: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提问:1.棕色铁锈环的主要成分是 (用化学式表示),它显然是由单质铁被 而成的2.该现象属于 (填“原电池”或“电解池”)反应。整个过程中, 发生了氧化, 发生了还原。3.因此该原电池的负极材料为 ,发生 反应。写出电极方程式 。该原电池的正极的电极方程式为 4.在原电池中,电子是沿导线从 极到 极,那么溶液中的Cl-应该从 极到 极,而Fe2+的移动方向刚好相反,所以该原电池的铁锈环区为 极,腐蚀区为 极。5.由于液滴边缘区的氧气含量 ,原电池反应之后溶液为 性,所以Fe2+先得到氢氧化亚铁,然后氢氧化亚铁继续和溶液中的氧气和水作用,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然后分解得到铁锈。以上谈的是如何把一个难的问题(浙江省2011年高考题)分解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慢慢让学生学会思考的“编译“过程,针对的是高一高二学生,且基础不够扎实,思考能力不强的学生的做法,接下来谈谈如何依据2011年浙江省高考最后一个选择题来改编一个一学校高考模拟题。【原高考真题】2011年浙江省理科综合第13题: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模拟海水中的离子浓度(mol/L)NaMg2Ca2ClHCO3-0.4390.0500.0110.5600.001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物X为CaCO3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C滤液N中存在Mg2、Ca2D步骤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原模拟题】来源于浙江省艾青中学2011届高考猜题卷28(16分)硫酸渣是用黄铁矿制造硫酸过程中排出的废渣,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约45%,Fe2O3:约40%,Al2O3:约10%,MgO:约5%。目前我国已经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用硫酸渣炼铁。I某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方案,用化学基本知识进行金属元素的提取实验(已知25氢氧化镁Ksp=5.610-12;氢氧化铁Ksp3.510-38;一水合氨电离常数K=1.810-5,其饱和溶液中c(OH)约为110-3molL1)。请回答:(1)写出固体E的化学式:_。(2)试剂是_A氢氧化钠 B氧化铝 C氨水 D水(3)若要准确测定溶液的pH是否达到3.7,下列物品中可供使用的是_ A石蕊试液 B广泛pH试纸 C精密pH试纸 DpH计(4)溶液H中溶质的化学式:_(5)要将固体C、固体E和固体G都转化为相应的稳定的氧化物,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6)若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请计算溶液F中c(Mg2)_。【思考并提出问题】依据题意,加入盐酸以后所得溶液主要金属阳离子(铁离子、铝离子、镁离子)浓度之比大约为20:8:5,由于氢氧化镁Ksp=5.610-12,氢氧化铁Ksp3.510-38;氢氧化铝ksp=1.310-33后两者的Ksp比较小而且比较接近,在假定Fe3+浓度为0.1mol/L时,则Al3+浓度大约为0.04mol/L,Mg2+浓度为0.025mol/L。则这些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情况如下(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Fe3+Al3+Mg2+开始沉淀的PH2.153.59.18.沉淀完全的PH3.24.710.9另外,一般来讲偏铝酸根(Al(OH)4-)在大于PH值10的溶液中存在,Al3+值只存在于PH小于4的溶液中,当PH值大于13时,可以认为氢氧化铝完全溶解得到偏铝酸根离子(Al(OH)4-)。因此,该题在PH=3.7的时候,氢氧化铝开始沉淀了,当然只有少部分沉淀,因此在把PH=3.7调节到13的过程中会看到出现沉淀,然后沉淀消失的现象。显然先出现沉淀的主要是氢氧化铝,然后是氢氧化镁,沉淀消失的是氢氧化铝。结合2011年浙江省理科综合(化学部分选择题13)所考查的知识和能力,笔者觉得把以上题目加以改编具有一定是意义。【改编题】(共16分)硫酸渣是用黄铁矿制造硫酸过程中排出的废渣,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约45%,Fe2O3:约40%,Al2O3:约10%,MgO:约5%。主要用于硫酸渣炼铁。某学生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某实验方案,用化学基本知识进行金属元素的提取实验该小组查阅了下列数据:25氢氧化镁Ksp=5.610-12;氢氧化铁Ksp3.510-38;氢氧化铝ksp=1.310-33;一水合氨电离常数K=1.810-5,其饱和溶液中c(OH)约为110-3molL1,偏铝酸根(Al(OH)4-)在PH10的溶液中存在,Al3+值只存在于PH13时,可以认为氢氧化铝完全溶解得到偏铝酸根离子(Al(OH)4-)。实验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测得溶液B中的Fe3+浓度大约为0.1mol/L。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1.0105 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请回答:(1)分离固体A个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 。(2)试剂可以使用饱和氨水,为什么? 。假如在加试剂,调节PH=7时,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3)试剂则不可以使用氨水,一般使用 ,调节的PH至少等于 ,此时溶液F中c(Mg2)_。(4)在一系列操作中,主要进行了固体的洗涤加适量盐酸浓缩结晶在HCl氛围中干燥氯化镁电解氯化镁镁。请回答,为什么浓缩氯化镁溶液得到氯化镁时需要在HCl中进行? (用有关化学用语来描述)。在操作a时,工业上一般加入冰晶石六氟铝酸钠(Na3AlF6),其作用是 。(5)取部分溶液H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可以看到有气体和沉淀,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6)已知氢氧化铝的酸式电离常数远远小于碳酸的二级电离常数,则偏铝酸根离子能否与碳酸氢离子共存,回答 (填“能”或“不能”)。【参考答案】(1)【过滤】1分(2)【饱和氨水的PH大约为11,可以使得溶液的PH升高到3.7,但不能升高到大于11。若PH=7,则氢氧化铝的Qc=0.04(10-7)3=40-23大于ksp【Al(OH)3】=1.310-33。此时将得到氢氧化铝沉淀,固体C中既有氢氧化铁又有氢氧化铝】2分;2分(3)【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13;5.610-10 molL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措施
- 2025年采油工(技师)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检验员、计量员试卷带答案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制冷工初级)练习题及答案三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养猪场与猪用保健品供应商合作合同
- 宜春市人民医院浅表器官超声造影考核
- 金华市人民医院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资格认证
- 芜湖市人民医院脊柱影像学精准判读考核
- 青岛市人民医院科室运营管理协助考核
- A01:欧洲标准(中文)-压力表-EN837-1-1998(04-09)
- GB/T 41782.2-2022物联网系统互操作性第2部分:网络连通性
- GB/T 1186-1992压缩空气用橡胶软管(2.5MPa以下)
- GB/T 10061-2008筛板筛孔的标记方法
- 水暖维修工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团课考试试题库
- 山茶花文化鉴赏课件
- 围手术期间循环紊乱的防治策略课件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3.6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共22张PPT)
- 新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初中数学全册教案
- DB4403∕T 36-2019 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