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桩技术交底.doc_第1页
旋挖桩技术交底.doc_第2页
旋挖桩技术交底.doc_第3页
旋挖桩技术交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技术要求1、钻孔至设计标高检查合格后即进行清孔。静态泥浆护壁、旋挖桩机清孔方法宜选用掏渣法、本工程为摩擦桩,清孔后的泥浆各项指标、沉淀层厚度满足验标要求。2、清孔后、立即组织钢筋笼吊放,要求吊放钢筋笼时对准孔位中心,扶稳、缓慢、匀速的下放,避免碰撞孔壁、发生坍孔,到位后立即固定,吊装环长度根基钢筋笼顶标高、护筒顶标高及垫木厚度确定。3、钢筋笼吊入固定后,应逐步安装导管,根据施工平台及孔底标高确定导管长度,并在施工记录本中画出导管立面图,标出各节导管长度,以此确定提升导管长度,防止拔漏。导管安放接触孔底后提升300mm500mm。4、导管内壁光滑圆顺,内径一致。使用前试拼、试压,不得漏水,并编号及自下面标示尺,导管轴线偏差不宜超过孔深的5%,亦不大于10cm。5、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立即测探孔内混泥土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埋置深度、导管埋入砼中的深度不得小于1m,且不宜大于3m。即可正常灌注。水中砼塌落度应采用1822cm。6、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不得中途停顿。灌注中应经常采用测锤准确测量混泥土顶面标高,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7、在灌注将近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泥土柱高度减小,压力降低,而导管外的泥浆稠度增加,相对密度增大,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混凝土上升困难时、可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残渣,使灌注工作顺利进行。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8、在砼浇筑过程中,应设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并做好记录,此项作由现场技术负责。9、为消除沉渣影响,确保成桩质量、混凝土灌注顶面应比设计高程高出0.51.0m。10、浇筑过程中,因导管漏水或拔出砼面,机械故障操作失误或其他原因,造成断桩事故时,应予重钻或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救措施。详见混凝土总交底。二、质量交底1、本工程严格按验收标准及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办理,以确保施工质量。本工程采用无损检测。2、钻孔成孔后要及时灌注,不得过夜,以免造成缩径和塌孔。3、测绳要定期用检测过的钢尺校验,当更换测绳、搭接测绳或其他不明情况发生时、要随时用钢尺检验。4、混凝土灌注完毕,开始初凝,即割断钢筋笼挂环,使钢筋骨架不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5、灌注导管使用后要及时用清水清洗,管壁、法兰盘要经常检查,随时清除沙眼、接口变形等隐患,破损的胶垫要及时更换。6、砼试块强度必须达到或超过设计强度(平均强度)。三、安全交底1、现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严禁非操作人员操作。2、吊车吊运砼时、其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规定统一信号,派专人指挥。3、吊车吊运砼时,吊斗应关闭密帖拔拆导管及吊运砼,下钢筋笼,应听从指挥防止碰伤人。4、做好防雨、防雷和防洪措施工作,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5、在拆接导管时,应特别注意安全,平台搭设应平整、牢固,无空隙,以免踏空坠落。6、未钻或已浇筑完的桩位,护筒上应加盖,并设置警示标识。7、严格用电管理,施工现场内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漏电保护器,场地电缆应架空,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8、夜间施工时、现场应有足够照明设备。9、严禁酒后操作机械或上岗工作。10、加强机械维修、检修、保养,机电设备必须有专人操作。11、混凝土灌注完毕后的空桩孔位,要及时回填压实。12、其他详见安全交底。四、环保要求 施工中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