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rt of War 孙子兵法相关常识 读后考察题 国学题目 答案附.doc_第1页
The Art of War 孙子兵法相关常识 读后考察题 国学题目 答案附.doc_第2页
The Art of War 孙子兵法相关常识 读后考察题 国学题目 答案附.doc_第3页
The Art of War 孙子兵法相关常识 读后考察题 国学题目 答案附.doc_第4页
The Art of War 孙子兵法相关常识 读后考察题 国学题目 答案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 始計(2)1.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民不畏危也。這是五事中的那一範疇?(1)天(2)道(3)地(4)法(4)2.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此乃作戰計畫中什麼的表現?(1)奇襲(2)知彼(3)攻虛(4)知己(4)3.下列何者為作戰計畫中奇襲的表現?(1)令民與上同意(2)賞罰孰明(3)將孰有能(4)能而示之不能(3)4.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句兵字為何?(1)兵器(2)兵法(3)戰爭(4)兵士(1)5.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依孫子所謂知己五事何者為第一要事?(1)道(2)天(3)地(4)法(2)6.孫子論將的依據為何?(1)智仁勇(2)智信仁勇嚴(3)忠孝仁愛信義和平(4)真善美聖(2)7.孫子兵法第一篇為何?(1)作戰篇(2)計篇(3)九變篇(4)行軍篇(4)8.下列何者是指揮作戰中詭道的利用?(1)孔明的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大軍 (2)蔣幹中計,曹操殺其水軍大將 (3)日本假親善美國,實者發動珍珠港事變(4)以上皆是(1)9.計篇的思想結構為何?(1)計畫原則及奇襲(2)動員原則及速戰(3)先勝原則及態勢優越(4)全勝原則及謀攻(2)10.二次大戰中日本原計畫三個月亡華,可是戰事卻拖了八年之久最後日本反而戰敗,這是因為日本忽略了作戰方面的哪一部份?(1)奇襲(2)廟算(3)知己(4)知彼(2)11.有關孫子兵法思想,可列何者為非:(1)無恃敵不來,恃吾有以待之(2)勝兵先戰,而後求勝(3)兵貴勝,不貴久(4)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8991(2)12.西方兵聖是克勞塞維茲,東方兵聖為何人:(1)韓信(2)孫子(3)吳起(4)諸葛亮(3)13.孫子兵法始計篇揭櫫以五事、七計估量勝算,五事中首重道,其原因為:(1)首重兵道(2)道德為要(3)得民心為要(4)兵者詭道也(3)14.孫子兵法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說揭示何種觀念?(1)避戰(2)速戰(3)慎戰(4)好戰 92(1)15.秦晉殽之戰文中,燭之武遊說秦君時所言: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相當於運用兵法上的何種策略?(1)利而誘之(2)佚而勞之(3)怒而撓之(4)實而備之 92(3)16.下列何人非先秦的軍事家?(1)孫武(2)孫臏(3)韓非(4)吳起 92(3)30.以下有關【孫子兵法】的敘述,何者為非?(1)又名孫子十三篇(2)首注者為曹操(3)匯集秦漢時代的戰爭經驗(4)末篇為用間計 92(1)31.軍人應明瞭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此觀念合於(始計篇)五事中的:(1)道(2)天(3)地(4)法 92(4)32.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為下列何種觀念之要旨?(1)兵貴勝,不貴久(2)非得不用,非為不戰(3)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4)兵者,詭道也 92(2)18. 關於下列敘述何者為非?(1) 兵者,詭道也(2)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可先傳也(3)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4)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93(4)20. 有關孫子對將的論述,下列何者有誤 ?(1)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2)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3)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4)上兵伐謀,其次伐兵,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93(4)32. 漢王用陳平計,致亞父見疑,漢王終脫滎陽之困,此計屬於中的 :(1)實而避之(2)亂而取之(3)佚而勞之(4)親而離之 93(1)25.孫子兵法始計篇一文中,認為在未作戰之前,必須有周密之計畫,周詳之準備,並以五事、七計為總綱,下何者非屬七計?(1)詭道孰多(2)天地孰得(3)兵眾孰強(4)賞罰孰明 94(2)27.孫子兵法始計篇中談到五事,下何者為非:(1)道 (2)勝 (3)天 (4)將 94(1)29.孫子兵法始計篇云: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其中曲制之意為:(1)部隊編制(2)人事制(3)軍需補給(4)財經制 94(3)39.孫子兵法始計篇一文中,所謂的詭道,下何者為非?(1)而撓之(2)卑而驕之(3)懼而脅之(4)親而之 94(1)1.在始計篇中提到( ),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試問( )內是.(1)兵者(2)戰事(3)謀略(4)墨者(3)2.故經之以五事,五事是指(1)臨、兵、鬥、者、現。(2)沖、脫、泡、蓋、送。(3)道、天、地、將、法。(4)禮、義、廉、恥、信(1)3.所謂將之五德是指(1)智、信、仁、勇、嚴。(2)道、天、地、將、法。(3)溫良、恭、儉、讓。(3)4.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 )而制( )也。其中( )中分別是 (1)權、利(2)名、利(3)利、權(4)利、名(1)5.將聽吾計,用之必勝,( )。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 )。其中( )中分別是 (1)留之、去之。(2)用之、除之。(3)去之、留之。(4)除之、用之(4)6.( )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1)戰略(2)計謀(3)法者(4)兵者(3)7.( )曲制、官道、主用也。其中( )中分別是(1)兵者(2)劣者(3)法者(4)忍者(4)8.孫子兵法始計篇旨在說明:(1)用間之法(2)統御之道(3)遠交近攻之理(4)廟算之勝(3)9.我國戰爭理論之結晶,古代談兵之始祖為:(1)六蹈(2)尉繚子(3)孫子兵法(4)吳子兵法(3)10.下列何者非孫子兵法的戰略原則?(1)兵者,詭道也(2)兵貴勝,不貴久(3)勝兵先戰,而後求勝 (4)上兵伐謀,其下攻城(2)1.孫子兵法的孫子是(1)孫臏(2)孫武(3)公孫策(4)孫書。(2)2.被尊為中國兵聖者是(1)孫臏(2)孫武(3)公孫策(4)孫書。(1)3.道天地將法中之道是指(1)民意所趨(2)制度規劃(3)領導能力(4)作戰戰法。(2)4.兵者,詭道也.此兵家之勝,(1)可先行規劃(2)不可事前傳授(3)可以套用戰術原則(4)不能學習的。(3)5.始計篇旨在(1)戰後檢討(2)戰爭規劃(3)戰前國力評估(4)戰時戰術探討。(4)6.在廟算中得知勝敗之由,乃(1)戰略好(2)將領強(3)人數多(4)得算多。(3)7.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之五事是(1)智信仁勇嚴(2)天地君親師(3)道天地將法(4)度量數稱勝。(2)8.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可看出孫子的戰爭觀為(1)避戰(2)慎戰(3)不戰(4)好戰。(4)9.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指出五事、七計相較須靠(1)卦象(2)臆測(3)判斷(4)情報。(4)10.詭道之目的(1)攻其無備(2)出其不意(3)欺敵(4)以上皆是。(1)4.孫子兵法始計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其情。中五事為何?(1)道、天、地、將、法(2)道、天、將、軍、法(3)天、地、將、兵、法(4)時、事、地、將、法 95(3)10.依據孫子兵法始計篇的敘述,為將者應具備的條件為何?(1)智、仁、勇、和、誠 (2)智、信、仁、勇、忠(3)智、信、仁、勇、嚴(4)智、信、仁、惠、敏95(1)1. 孫子始計篇有五事七計之,並以為戰前確實能校之以計而其情,就能:(1)知天地(2)知勝負(3)知虛實(4)知形勢 96(4)4. 下敘述內容,何者為非? (1)孫子形篇:勝者之戰民也,決積水於千仞之谿者,形也。 (2)孫子勢篇: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3)孫子謀攻篇: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4)孫子始計篇: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少也;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多算勝,少算勝,而況於無算乎!96(1)26.左傳秦晉殽之戰中,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這是燭之武利用兵法上何種詭道遊說秦穆公?(1)利而誘之 (2)亂而取之 (3)怒而撓之 (4)親而離之97第二篇 作戰(2)1.作戰篇是(1)計畫原則及奇襲(2)動員原則及速戰(3)先勝原則及態勢優越(4)機動原則集會戰(3)2.作戰篇第一段是講究什麼的重要(1)戰爭兵種的重要(2)戰爭數量的重要(3)後勤補給的重要(4)將領才能的重要(1)3.作戰篇第二段是在說什麼(1)速戰速決(2)主熟有道(3)將熟有能(4)攻心為上(1)4.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1)不能完全瞭解用兵上一切弊端得失之統帥,則不能完全瞭解用兵上之一切利益(2)不能完全瞭解打仗害處之統帥,則不能完全瞭解打仗利處.(3)不能完全知道將領缺點之統帥,則不能完全瞭解將領優點(4)不能完全知道打仗地點缺點之統帥,則不能完全知道打仗地點優點(4)5.下列何者非因糧于敵(1)直接奪取軍糧物資(2)收割敵國土地上農作物(3)在敵區耕耘屯田(4)擄走年輕貌美的女子(4)6.下列何者是因糧于敵(1)直接奪取軍糧物資(2)得到戰區人民支持(3)有目的性的佔取糧倉(4)以上皆是(3)7.因糧于敵有什麼限制(1)農作物的種類(2)美女年齡(3)焦土(4)士兵是否愛吃(4)8.鼓勵鹵獲的要領有(1)秉公分賞 (2)重賞首功(3)用俘(4)以上皆是(4)9.為什麼惡久(1)損士氣(2)浪費財物(3)國疲敵起(4)以上皆是(2)10.作戰篇的結論是(1)計畫是勝敗的鎖鑰(2)貴勝不貴久(3)兵無常勢(4)逼戰(4)24.孫子主張作戰時應採取何種措施,以減輕己方因戰爭所產生的通貨膨脹壓力?(1)堅壁清野(2)遠交近攻(3)簞食壺漿(4)因糧于敵 92(1)25.孫子曰: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此處司命是指:(1)掌握人民生死者(2)負責獄政者(3)教民武藝者(4)子嗣後代 92(3)30.云:善用兵者 , 役不再籍 , 糧不三載。此處籍之字意最適合者為:(1)籍貫(21)戶口(3)動員(4)鄰里 93(4)26.孫子兵法作戰篇云:夫鈍兵挫銳,屈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其中兵之意為:(1)戰爭(2)軍隊 (3) 戰術(4)武器 94(2)1.作戰篇主要在探討戰爭與何者的關係?(1)政治(2)經濟(3)法治(4)地理(4)2.孫子認為戰爭耗費太多時間會有許多後遺症,以下何者錯誤?(1)鈍兵挫銳(2)屈力殫貨(3)鄰國干涉(4)國家興旺(4)3.以下四句話,何者錯誤?(1)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2)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3)久暴師則國用不足(4)攻城則立威(4)4.孫子認為善用兵者應具有四大原則,以下何者錯誤?(1)役不再籍(2)糧不三載(3)取用于國(4)因糧于國(1)5.何謂因糧于敵?(1)從敵人處獲得軍需物資(2)用軍需物資來引誘敵人(3)燒毀敵人的軍需物資(4)不能被敵方發現我方的軍需物資(4)6.勝敵而益強的基礎在於?(1)敵弱我強(2)國用充足(3)敵強我弱(4)因糧于敵(4)7.軍隊運輸補給對國家有相當的影響,以下何者錯誤? (1)遠輸則百姓貧(2)近於師者貴賣(3)急于丘役(4)商業繁榮(1)8.因糧于敵的利益如下,何者錯誤?(1)增加兩國商業往來(2)避免民窮國困之危機(3)勝敵而益強(4)減少遠輸及徵發之困窘(1)9.如何使士兵勇敢奪取戰利品?(1)秉公分賞(2)煽動士卒憤怒(3)以刑罰要求(4)口頭獎勵(3)10.作戰篇的結論是?(1)兵貴勝,也貴久(2)兵不貴勝,貴久(3)兵貴勝,不貴久(4)兵不貴勝,不貴久(1)11.食敵一石,當吾廿石之內涵,下列何者為適(1)後勤補給的困難(2)在敵境必有的生存之道(3)我方糧食充裕(4)敵方糧食欠缺。(2)12.對抗因糧於敵之道是(1)補給通暢(2)堅壁清野(3)補給減量(4)縮小編制。(3)13.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矣之真義是(1)耗費過大,不戰為宜(2)獲勝第一,不論戰時長短(3)作戰應求快迅有效(4)戰與不戰,因戰勢而定。(2)2.孫子兵法作戰篇:其用戰也貴勝,久則鈍兵挫銳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由是可知作戰篇主旨為:(1)天時地人和(2)B 兵貴勝貴久(3)知彼知己百戰百勝(4)勝可知而可為 95(2)5. 為麼孫子: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1)兵久而國弱者,未之有也(2)兵久而國者,未之有也 (3)兵久而國者,常有之(4)兵久而國強者,常有之 96(1)6. 為麼善用兵者要取用於國,因於敵?下何者最合孫子作戰篇的觀點? (1)國家資源絕對無限,為求必勝則當費(2)強敵環伺,絕對要其可,以隨時應付下一場戰爭(3)軍食可足以保戰(4)避免兵疲財竭,無以應戰 96(4) 28.孫子於作戰篇首揭用兵之害在日費千金,下列何者非減少軍費開支之道?(1)速戰速決 (2)務食于敵 (3)取敵以利 (4)兵久遠輸97第三篇 謀攻(4)1.謀攻篇的謀略要訣(1)強調趨利避害(2)強調運用詭道(3)強調因情施謀(4)以上皆是。(1)2.謀攻篇中”優勢”兵力作戰要領是指(1)擊弱 (2)避強(3)毋堅守(4)以上皆非。(1)3.謀攻篇之作戰指導方針為(1)全勝原則及謀攻(2)計畫原則及奇襲(3)動員原則及速戰 (4)先勝原則及態勢優越。(4)4.謀攻篇中亂軍引勝是指(1)不糜軍(2)不惑軍(3)不疑軍(4)以上皆是。(3)5.用謀略去擊破敵人,以達到戰勝之目的。為何篇之中心思想(1)作戰(2)軍形(3)謀攻(4)兵勢。(4)6.孫子兵法中”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何篇之中心思想(1)行軍篇(2)地形(3)軍爭(4)謀攻。(2)7.曹操曰:興師深入長驅,距其城郭,決其內外,敵舉國來服為上。以兵擊破,敗而得之,其次也。問曹操此言最接近孫子兵法哪一篇思想?(1)計篇(2)謀攻篇(3)九變篇(4)作戰篇。(3)8.下列四項皆為歷史上有名之戰役,試問其中戰略指導原則哪一項近於孫子兵法謀攻篇之想法?(1)日軍三月亡華論 (2)麥克阿瑟跳島戰略(3)馬謖獻計平孟獲(4)項羽破秦之計。(4)9.當君王對出征元帥說閫外之事,聽汝行之,我們可以說該君王深得孫子兵法哪一篇思想?(1)計篇 (2)作戰篇(3)用間篇(4)謀攻篇。(1)10.孫子兵法謀攻篇有言: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者,則軍士疑矣。下列四者皆史上有名之將領,哪一位將領曾深受其苦?(1)明代袁崇煥(2)三國諸葛亮(3)前秦符堅(4)先秦項羽。(3)11.孫子兵法謀攻篇主張的作戰理,正確的是:(1)破國為上(2)上兵攻城(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4)百戰百勝,善之善者也 8991(4)12.下列何者非造成謀攻篇所謂亂軍引勝之因?(1)縻軍(2)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3)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4)懸權而動 92(2)27.孫子所主張的戰爭策略,由優而劣應為:(1)攻城伐兵伐謀伐交(2)伐謀伐交伐兵攻城(3)伐兵伐謀伐交攻城(4)伐謀伐兵伐交攻城 92(2)26.云:用兵之法,十則之,五則之,倍則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上列內文字依序應為 :(1)圍、拒、克(2)圍、攻、分(3)圍、拒、待(4)圍、攻、擒 93(3)28.孫子兵法謀攻篇一文中,談到預測戰爭勝負,有五個方法,下何者為非?(1)眾寡之用者(2)上下同欲者(3)君能而將御者(4)以虞待虞者 94(3)30.孫子兵法謀攻篇一文中,談到高明的用兵方為:(1)伐交(2)伐兵(3)伐謀(4)攻城 94(3)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出自:(1)諸葛亮(2)孔子(3)孫子(4)張良。(3)2.下列何者為孫子思想中用兵之最上策:(1)伐兵(2)伐交(3)伐謀(4)攻城。(1)3.何為孫子全勝的概念:(1)不戰而屈人之兵(2)兵貴勝不貴久(3)致人而不致于人(4)勝可知而不可為。(2)4.下列何者為亂軍引勝的本意:(1)擾亂敵軍,使我軍勝利(2)擾亂我軍,使敵軍勝利(3)雜亂的軍隊會勝利(4)訓練不佳的軍隊不會勝利。(4)5.作戰的指導要領乃:(1)擊弱(2)避強(3)毋死守(4)以上皆是。(4)6.下列何者為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手段:(1)對震恐者,揚聲威以脅迫之(2)用辯士說服之(3)用奇計以誘之(4)以上皆是。(4)7.下列何者為歷史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實例:(1)諸葛亮空城計(2)諸葛亮火燒博望坡(3)燭之武退秦師(4)以上皆是。(4)8.如何做到不惑軍:(1)分層負責,軍令專一(2)名位相稱(3)知人善任(4)以上皆非。(3)9.孫子兵法謀攻篇主張的作戰理念,正確的是:(1)破國為上(2)上兵攻城(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4)百戰百勝,善之善者也。(4)10.國有良將的條件是:(1)思慮縝密(2)規劃宏遠(3)忠勤愛國(4)以上皆是。(1)14.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以上敘述何者為不宜(1)全體一致對敵(2)全與破是相對之狀況(3)以勝利為前題(4)全勝之思想。(2)15.孫子作戰最高戰略目標是(1)百戰百勝(2)不戰而勝(3)勝率過半(4)永保勝利。(1)16.下列敘述何者正確(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2)知己知彼,百戰百勝(3)百戰百勝,善之善者(4)不知己不知彼,一勝一負。(3)17.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法,何者為誤(1)上兵伐謀(2)其次伐交(3)不要武力(4)武力為後盾。(3)5. 孫子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善之善者也。(謀攻篇)其中空格文字應為:(1)仁者無敵(2)全國為上(3)戰而屈人之兵(4)以寡敵眾 95(4)2. 以下四種解,何者與孫子兵以詐的觀最相關? (1)將者,智、信、仁、勇、嚴,孫子強調將首重智,能智方能機巧用兵(2)兵者,詭道也,孫子以為戰爭取勝的要素就是詭詐(3)孫子認為攻其無備,出其意乃作戰致勝的核心關鍵(4)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孫子認為會打仗的人都很壞,壞人都很詭詐 96(3)7. 孫子謀攻篇云: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下何者孫子認為是善之善者也的戰方針?(1)攻城地,速戰速決(2)以寡擊眾,以少勝多(3)戰而屈人之兵(4)知己知彼,敗戰 96(3)8. 孫子謀攻篇言及知勝有五,以下何者非其所言之知勝者? (1) 知可以戰與可以戰者勝(2) 以虞待虞者勝(3)上下同欲者勝(4)將能而君御者勝 96(3)10. 為麼勝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因為孫子謀攻篇云: (1) 舉秋毫為多(2)日月為明目(3)知鹹淡是為銛舌(4)聞霆為聰耳 96第四篇 軍形(3)1.下列何者為軍形篇的主要概念? (1)動員原則(2)全勝原則(3)先勝原則(4)主動原則(1)2.在軍形篇的概念中.何謂真正的勝利?(1)以優勢兵力打敗敵人(2)不戰而屈人之兵(3)以少量兵力打敗敵人(4)引誘敵人進入陷阱再加以殲滅(3)3.何謂先為不可勝? (1)太急無法贏得戰爭(2)搶得先機不可能一定勝利(3)先製造敵人不能勝我方的優勢(4)不可失去先機(1)4.下列何者是先為不可勝較適當的做法? (1)加強攻勢(2)求之於己(3)加強守勢(4)求之於人(3)5.在軍形篇的概念中.何謂善戰者? (1)視死如歸(2)攻勢伶俐(3)可先為不可勝(4)頭腦靈活 (1)8.下列何種方法最能先為戰爭奠定勝利的基礎? (1)修道保法(2)加強訓練(3)提昇人員素質(4)情報收集(1)9.何為正確分配兵力之方法? (1)集中優勢兵力(2)打散優勢兵力(3)依需要分配(4)全部部隊平均分配兵力(3)22.(軍形篇)云: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文意與下列何者相近?(1)五聲之變,不可勝聽(2)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3)多算勝,少算不勝(4)戰勢,不過奇正 92(2)31.孫子兵法形篇一文中,認為用兵必須注意、稱、勝五個事項,其中部隊兵員的戰鬥實及人的眾寡,是指:(1)(2)(3)(4)勝 94(4)37.孫子兵法形篇云:善守者藏於之下,善攻者動於之上,上內文字,依序應為:(1)重地,陰天(2)生地,陽天(3)衢地,天(4)九地,九天 94(1)40.孫子兵法地形篇一文中,認為軍隊有走、弛、陷、崩、等敗,其中士卒強悍而將懦弱的軍隊稱為:(1)弛(2)陷(3)走(4) 94(1)18.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下列何者不宜(1)敵人自敗(2)我方已完備(3)人數多(4)形勢好。 (1)19.軍形篇強調先勝思想是先達成(1)我方立於不敗之地(2)敵方自敗(3)敵方出現破綻(4)我方主動攻擊(1)1.孫子兵法軍形篇:兵法:一曰,二曰,三曰,四曰稱,五曰勝,地生,生,生,生稱,稱生勝。故勝兵以鎰稱銖,敗兵以銖稱鎰。勝者之戰,決積水于千仭之谿者,也。其中空格文字應為:(1)形 (2) (3) (4) 95(1)29.由孫子兵法軍形篇: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的觀點,可推衍出何種結論:(1)知己知彼,百戰不殆。(2)知己知彼,百戰百勝。(3)勝兵先戰而後求勝。(4)凡戰者,必以奇勝。97(1) 30.孫子兵法軍形篇: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是因為:(1)所措必勝,勝已敗者(2)以寡擊眾(3)陷之死地然後生(4)入險而脫,又不能謀97(1) 40.孫子兵法軍形篇: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此處之道乃指: (1)官道 (2)詭道 (3)戦道 (4)政道97第五篇 兵勢(4)1.兵勢篇講的是(1)論勝可知的軍事實力(2)論巧用計謀征服敵人(3)論戰爭的宏觀謀畫(4)論奇正之變(2)2.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強調的是(1)知己知彼,勝乃不殆(2)奇正互相配合(3)先奪其所愛,則聽矣(4)先其所愛,微與之期(3)3.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1)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2)修道而保法(3)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4)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4)4.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論述的是(1)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2)避實擊虛用兵的根本法則(3)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4)出奇之無窮性(1)5.故善戰者 求之于勢 不責于人 故能擇人任勢 , 擇人指(1)選擇智勇兼備將領(2)挑選精兵(3)分辨將領優缺(4)分辨敵人特質與特性(3)6.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當中其勢險其節短以何為比喻(1)勢如 弩(2)節如發機(3)以上皆是(4)以上皆非(3)7.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以下何者非木石之性(1)安則靜(2)危則動(3)方則正(4)圓則行(4)8.孫子兵法兵勢篇主張的作戰態勢何者為是? (1)行名(2)奇正(3)虛實(4)以上皆是(4)9.韓信於背水陣一役,根據的是何種兵法?(1)右背山嶺,前左水澤(2)小敵之堅,大敵之擒(3)敵則能戰之(4)陷之死地而後生(1)10.孫子兵法兵勢篇旨在說明: (1)奇正原則及運動(2)先勝原則及態勢優越(3)遠交近攻之理(4)用間之法(4)25.孫子曰:凡戰者 , 以正合 , 以奇勝。此處合是指 :(1)聯合演習(2)策略結盟(3) 合作進擊(4) 敵我交戰 93(1)33.孫子兵法勢篇云:兵之所加,如以碫投者,虛實是也。其中碫之音義為:(1),磨刀石(2) ,綢緞 (3) ,手段 (4) ,用手端 94(3)1.兵勢篇,其中心主旨為何?(1)全勝原則與謀攻(2)動員原則與速戰(3)奇正原則與運動(4)機動原則與會戰。(3)2.兵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所謂之正合與奇勝指的是(1)正:正規軍隊;奇:民兵(2)正:乃陣也。指作戰的隊形與陣法;奇:乃怪也。指所用兵器的千變萬化(3)正:正兵。指堂堂正正與敵方作戰;奇:即奇襲(4)正:端也。指士兵的整齊劃一;奇:計謀的千變萬化。(2)3.兵勢篇以奇正原則的應用來製造(1)軍形(2)兵勢(3)奇襲(4)陷阱。(1)4.兵勢篇: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孰能窮之哉上述引文說明(1)兵勢部署時,奇正原則的應用。指戰時奇正無窮循環互換之運用。(2)為戰時時間、空間與力量配合恰到好處(3)兩軍交戰,我軍旌旗、人馬與敵人交錯雜沓。雖甚混亂,但由於有形名之組織,有部署有適切之指揮絕不會亂(4)指奇正原則運用之法無窮無盡。(1)5.何謂分數(1)部曲為分,什伍為數。即部隊的編成(2)即兵勢(3)指作戰中奇正原則的利用(4)指行軍作戰雙方軍隊的陣行排列及陣法(3)6.下列何者非孫子兵法的戰略原則(1)兵者詭道也 (2)兵貴勝不貴久 (3)勝兵先戰而後求勝 (4)上兵伐謀其下攻城(1)7.何謂形名(1)指行軍作戰雙方軍隊的陣行排列及陣法(2)部曲為形,什伍為名。即部隊的編成(3)指作戰中奇正原則的利用(4)即兵勢(1)8.兵勢篇: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擊,至於毀折者,節也。上述其義為何(1)強調勢與節於奇正原則中之關鍵,重視運用勢與節的原則,始更能發揮兵勢之威力(2)說明於行軍作戰中宜速戰速決,不拖泥帶水(3)指於敵我雙方交戰時奇正原則的應用(4)為戰時時間、空間與力量配合恰到好處(3)10.勝利態勢的形成乃致勝之基本要素 兵勢篇原文之節錄下述何者為非(1)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2)孫子曰: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3)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必可勝、(4)是故,善戰者,其勢險,其節短(2)20.鬥眾如鬥寡,(1)分數是也(2)形名是也(3)奇正是也(4)虛實是也。(2)21.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1)形也(2)勢也(3)節也(4)強也。(3)22.騺鳥之擊,至於毀折者(1)形也(2)勢也(3)節也(4)強也。(2)7. 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竭如江河,終而始,日月是也;死而生,四時是也。又曰: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仭之山者,勢也。此二段文出自孫子兵法那一篇?(1)作戰篇(2)兵勢篇(3)謀攻篇(4)九地篇95(3)12.以下為孫子勢篇一段話,何者為非?孫子曰:凡(1) 治眾如治寡,分是也(2)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3)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必敗者,奇正是也(4)兵之所加,如以碬投者,虛實是也 96(1)13.孫子勢篇:善戰者,求之於勢,責於人,所以孫子以為善戰者能:(1) 擇人而任勢(2)擇勢而任人(3)任勢而擇人(4)擇人亦任勢 96(4) 31.老子: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下列何者合於兵家之奇?(1)主有道,將有能(2)士卒練,賞罰明(3)以眾擊寡(4)始如處女,後如脫兔97第六篇 虛實(1)2.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是屬於哪一個概念(1)設疑退敵(2)攻其所必救(3)衝虛(4)退速。(2)4.作之解釋為何?(1)敵情研判(2)探敵動靜(3)探明敵部屬及地形(4)探敵強弱。(1)5.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而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也,眾者,使人備已也。這句話的目的是要(1)使敵兵力分散(2)勞敵(3)害敵(4)備多戰寡。(1)6.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知也。哪個選項最能闡明這段話(1)空城計(2)圍衛救趙(3)暗渡陳倉(4)火牛陣(2)7.出其所必趨意指(1)趨虛(2)乘虛(3)行虛(4)攻虛(4)8.下面哪一項不屬於虛實篇中的虛實運用要則(1)行兵無形(2)應行無窮(3)避實擊虛(4)能知戰機(3)9.故形人而我無形中之形人做何解釋(1)部隊之部署與行動(2)路人(3)暴露行動(4)探查敵情(1)10.孫子在虛實篇中用何比喻兵形(1)水(2)箭(3)山(4)根本沒說。(3)32.孫子兵法虛實篇云:五無常勝,四時無常位。其中無常勝之意為:(1)一定剋(2) 一定勝(3)無常剋 (4) 一定敗 94(2)1.孫子在虛實篇提到何者可有”佚”的效果?(1)後處戰地而趨戰者(2)先處戰地而待敵者(3)不處戰地而趨戰者(4)凡處戰地而待敵者。(2)2.孫子在虛實篇提到不能使敵人自至者(1)利之也(2)害之也(3)勞之也(4)飽能饑之。(2)3.何能攻而必取?(1)行於無人之地(2)攻其所不守(3)利之(4)守其所不攻。(1)5.何者為“善攻者”?(1)敵不知其所守(2)敵不知其所攻(3)安能動之(4)飽而飢之(2)6.何者為“隱匿部署”的概念?(1)行於無人之地(2)形人而我無形(3)畫地而守之(4)出其所必趨(3)7.虛實篇的主動作戰指導方針為?(1)守其所不攻(2)攻其所不守(3)致人而不致於人(4)先處戰地而待敵(4)8.何謂“致人而不致於人”?(1)影響人而不被人影響(2)勝過人而不被人勝過(3)靠近人而不被人靠近(4)支配人而不被人支配(3)9.如何能知得失之計?(1)作之(2)角之(3)策之(4)形之(1)10.何謂形兵之極?(1)至於無形(2)至於無極(3)至於無敗(4)致於無聲(4)23.能使敵人自至者,(1)攻之也(2)欺之也(3)害之也(4)利之也。(3)24.能使敵人不得至者,(1)攻之也(2)欺之也(3)害人也(4)利之也。(4)25.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1)乖其所之也(2)箭在弦上也(3)違其意也(4)攻其所必救也。 (1)26.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1)乖其所之也(2)箭在弦上也(3)違其意也(4)攻其所必救也。(3)27.兵之形象(1)金(2)火(3)水(4)土也,故期能避實而虛撃。(3)9. 孫子兵法虛實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其中空格文字應為:(1)道(2)虛(3)神(4)實95(4)3. 孫子虛實篇以為兵形象水,以下何者非孫子虛實篇兵形象水後續明的原意: (1)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2)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3)水因地而制,兵因敵而制勝(4)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96第七篇 軍爭(3)1.孫子兵法裡所謂的,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就是說再與敵人對陣時,應避免在敵人士氣正銳時與敵決戰,而趁其士氣低弱時一殲滅滅之。此即所謂的?(1)治力(2)治心(3)治氣(4)治變(4)2.不要去攻擊已列好陣勢,等待我方進擊的敵軍或是不要迎擊整齊有序而強大的敵軍,以免中敵之埋伏。這就是(1)治力(2)治心(3)治氣(4)治變 的概念。(1)3.把握生理上的優勢,以我之休息充足,養精蓄銳而攻敵之疲憊。這是孫子兵法裡的什麼理念?(1)治力(2.治心(3)治氣(4)治變(2)4.下列何者為孫子兵法裡所謂防止敵人死戰的概念?(1)窮寇勿迫(2)圍師必闕(3)高陵勿向(4)銳卒勿攻(4)5.孫子兵法裡,佯卻勿從即是在說下列何種概念?(1)防誘(2)勿窮追(3)防反擊(4)防詐(3)6.要隱藏我軍之企圖,使敵無從窺之,如陰雲蔽天,而不見星辰般。這是所謂的難知如陰。那麼在進攻時要勇猛迅捷,以迅雷不即掩耳之勢,使敵人無從閃避。是為下列何者?(1)侵掠如火(2)其急如風(3)動如雷霆(4)其徐如林(1)7.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其中以利動是指(1)軍隊要能把握有利戰機而行動(2)軍隊要以利益為目的而行動(3)假裝給予利益而誘使敵人出兵行動(4)要能給予部下利益,激勵他們的士氣以增加戰力。(4)8.下列何階段於戰爭中最難?(1)受命於君(2)合軍聚眾(3)交合而舍(4)軍爭(3)9.五十里爭利會導致兵隊剩下多少?(1)1/10(2)1/3(3)1/2(4)2/3(4)10.乏何者會導致敗亡?(1)輜重(2)糧食(3)委積(4)以上皆是(3)11.(軍爭篇)以下戰役,何者可做為兵法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的例證?(1)信陵君救趙(2)田單復國(3)曹操赤壁之戰(4)晉師假道滅虢 92(4)23.曹劌指示魯軍必待齊軍三鼓而後攻之的戰法,符合孫子所謂的:(1)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2)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3)勇者不能獨進,怯者不能獨退(4)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92(2)29.(軍爭篇)云:其疾如,其徐如,侵掠如,不動如,難知如陰,動如雷霆。空格中自依序應為:(1)風、水、電、石(2)風、林、火、山(3)火、水、金、土(4)日、月、天、地 92(2)22. 有關用兵之法,下列何者為錯誤 ?(1)高陵勿向,背邱勿逆(2)歸師勿遏,圍師勿闕(3)佯北勿從,銳卒勿攻(4)餌兵勿食,窮寇勿迫 93(2)31. 云:懸權而動,其意與下列何者相近 ?(1)避實而擊虛(2)因敵而制勝(3)兵無常勢,水無常形(4)兵以詐立 93(1)35.孫子兵法軍爭篇云:知山、險阻、沮澤之形者,能。上內文字應為:(1)軍(2) 豫交 (3)與交(4) 夜襲 94(3)29.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1)分數(2)虛實(3)金鼓(4)奇正;視不相見,故為旌旗。 (1)30.(1)人既專一(2)強勢領導(3)衣食足矣(4)勇怯相雜,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3)31.夜戰多火鼓,晝戰多(1)分數(2)虛實(3)旌旗(4)奇正。(2)32.不知諸侯之謀者,(1)不能行軍(2)不能豫交(3)不能得地利(4)不能知天時(1)33.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撃其情歸,此(1)治氣(2)治心(3)治力(4)治變 者也。(2)34.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1)治氣(2)治心(3)治力(4)治變 者也。(3)35.以近待遠,以飽待饑,以佚待勞,此(1)治氣(2)治心(3)治力(4)治變 者也。(4)36.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1)治氣(2)治心(3)治力(4)治變 者也。(1)37.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1)分合(2)分數(3)形名(4)治力 為變也。(3)38.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1)變(2)迷(3)陰(4)雷。(1)6. 齊長勺之戰,曹劌深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道而大勝齊軍。此乃符合孫子何種用兵之法?(1)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軍爭篇。(2)能而示之能,用而示之用始計篇。(3)我欲戰,畫地而守之虛實篇。(4)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地形篇。95(1)8. 孫子兵法軍爭篇:軍政曰:言相聞,故為鼓;視相,故為旌旗。夫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試問古代兵書記載夜間作戰以何物傳遞訊息?(1)鼓(2)旌旗(3)馬匹(4)無線電 95(2) 33.有關孫子兵法軍爭篇中文句之詮釋,何者有誤? (1)以迂為直:變迂曲為近直。(2)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以搶奪敵軍主將為優先。(3)難之如陰:隱蔽我方企圖,使敵軍無法探知,如同烏雲蔽天,難以窺見。(4)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利用敵軍怠惰或思歸時機,發動攻擊。97(4) 38.孫子兵法軍爭篇談到用兵之法,下列何者為是? (1)餌兵速食 (2)銳卒猛攻 (3)窮寇必追 (4)背丘勿逆97第八篇 九變(3)1.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于,合軍聚眾。(1)天(2)地(3)君(4)師(3)2.地勿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1)生(2)死(3)絕(4)棄(2)3.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有所不受。(1)軍命(2)君命(3)天命(4)命令(2)4.雜於,而務可信也。(1)力(2)利(3)例(4)隸(2)5.雜於,而患可解也。(1)駭(2)害(3)亥(4)賅(4)6.將有五危:必死可。(1)救(2)害(3)生(4)殺(1)7.必生可。(1)虜(2)破(3)進(4)退(2)8.忿速可。(1)達(2)侮(3)誘(4)破(3)9.廉潔可。(1)賄(2)誣(3)辱(4)矯(1)10.愛民可。(1)煩(2)繁(3)凡(4)帆(3)11.孫子曾針對地形和利害原則來作一個解說,請問這是那一篇的內容?(1)始計篇(2)軍形篇(3)九變篇(4)虛實篇(3)12.根據九變篇的判斷原則,我們可以知道地形是成功與失敗的關健點,那麼何者是馬謖在街亭之戰所失敗之地(1)絕地(2)死地(3)圍地(4)圯地(3)13.何謂途有所不由?(1)不跟隨敵軍的路線行走(2)不跟著記號走(3)不跟著道路的路線走(4)不跟以前走過路走(1)14.歷史故事中,如三國時魏羊祜鎮守襄陽,左右進言曰:吳兵皆懈怠,可乘其無備而襲之,必獲大勝。祜不以為然曰:我等只能自守,待其內變方可圖之,若不識時勢而輕進,此取敗之道也。,請問這個歷史故事是在解釋九變篇哪一個方法?(1)軍有所不擊(2)城有所不攻(3)地有所不爭(4)塗有所不由(2) 15.孫子曰:將有五危,哪一項為非?(1)必死可殺(2)必生可降(3)忿速可侮(4)廉潔可辱 。(1) 16.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的解釋為:(1)靠自己有不可被擊破的力量(2)擔心哪裡是我軍無法進攻之地(3)擔心我軍有哪裡是不可被攻擊的(4)靠自己的軍隊總有不能進攻之地。(3)17.雜于利,而務可信也(1)務必相信(2)務實且可被信任(3)任務有信心完成(4)任務可以用寄信方式傳達。(2)18.下列何者非 ”將之五危” :(1)愛民可煩(2)必死可擒(3)廉節可辱(4)忿速可侮(3)19.下列何者非”利害辯證”要訣:(1)雜于利害(2)害中尋利(3)趨之以利(4)利中尋害(3)21.何者為非?(1)圮地-無舍(2)死地-則戰(3)衢地-勿留(4)圍地-則謀(3)22.何者為非?(1)雜于害而患可解(2)雜于利而務可信(3)趨諸侯者以害(4)役諸侯者以業(1)23.何者為非?(1)必死可擄(2)忿速可侮(3)廉節可辱(4)愛民可煩(4)34.孫子兵法九變篇云:智者之慮,必雜於。上內文字應為:(1) 動靜(2)天地 (3)君命(4) 害 94(4)36.孫子兵法九變篇一文中,認為作將帥的,有五項危險的偏執性格,下何者為非?(1)必死,可也(2)忿速,可侮也(3)愛民,可煩也(4)愛色,可欺也 94(4)1.孫子兵法中的九變篇,其主旨在闡述何種道理?(1)動機原則與會戰 (2) 主動原則與虛實(3)先勝原則與態度優越 (4) 厲害原則與地形判斷 (4)2.以下何者並非將有五危之一 (1)必死可殺(2) 必生可虜(3)廉節可辱(4)想逃可踩(3)3.以下何者是”絕地勿留”的解釋?(1) 絕對不要留下(2)死巷不要一直待著(3)不要久留在沒有井水和水草的地方 (4) 絕地任務的劇情不要太相信 (1)4.當年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課本一定會有寫,最後甚至被拍成電影,還請林青霞來主演,請問那些壯士遵守了以下哪一點? (1)死地則戰(2)絕地勿留(3)圍地則謀 (4) 死地則顫 (2)5.如果今天中共武力犯台,你是國軍前線的指揮官,你的對手中共軍官個性很急,不能忍耐,以孫子的角度你要如何對付他? (1) 設計把他給殺死 (2)想辦法凌辱他 (C) 用錢收買他 (4) 寫信叫他投降 (4)6.承上題.如果中共派的是一個貪生怕死,沒有勇氣與冒險精神的將領,那以你熟讀孫子兵法,你應該要怎麼對付他? (1)設計殺之(2)一直侮辱他,刺激他(3)造謠離間他與上司之間的感情(4)想辦法生擒他. (4)7.以下何者不是孫子提出對敵國厲害辯證之運用? (1) 屈之以害(2) 役之以業(3)趨之以利(4)動之以情 (2)8.三國時代劉備失襄陽城後,帶領十數萬百姓與軍隊一起逃跑.請問如果你要抓他.你應該用孫子提出的哪一招?(1)廉潔可辱(2)愛民可煩(3)忿速可侮(4)必死可殺 (1)9.美軍在二戰的時候採取跳島攻勢,直接攻擊日本本土.請問他們用到的是孫子所說的(1) 地有所不爭 (2)城有所不攻 (3) 軍有所不擊(4)軍命有所不受 (3)10.九變篇是孫子兵法中的那一章? (1)第九章(2)第六章(3)第八章(4)第十二章(3)39.智者之慮,必(1)樂觀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