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作文讲评.ppt_第1页
艺术人生作文讲评.ppt_第2页
艺术人生作文讲评.ppt_第3页
艺术人生作文讲评.ppt_第4页
艺术人生作文讲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人生 作文讲评 艺术人生 审题要点 艺术 的内涵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生才可以叫做 艺术人生 为什么要让人生艺术化 平凡的人如何才能成就自我的艺术人生 主要问题 以上各个问题都没有深透的理解与清晰的表述 扣住例子的理论分析不充分 不到位 先举一堆例子再来一堆议论 文体不清 议论文中的例子一般是突出重点的简要叙述 杜绝描写 不提倡人物传记式散文 个人独创性太少 不要将自己的身家性命押在某一个 人 身上 举例笼统 语言贫乏 言是简而意不赅 如 例子 乐圣贝多芬 他的后半生双耳失聪 却依然谱写出了许多誉满世界的名曲 通过音乐 他表达了自己的精神目标 表达了他对英雄的敬佩 通过艺术 实现了人生的目标 所举实例与艺术人生联系不密切 没有清楚表达出贝多芬这样的人生为什么就是艺术人生 他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改写 贝多芬双耳失聪 但他却并未因此而消沉 而是用双手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悲怆的 命运第九交响曲 是他对英雄的一曲赞歌 但又何尝不是自己顽强与命运之神抗争 高扬充满着激情和斗志的旺盛生命力的艺术写照 而他柔美的 月光奏鸣曲 则又艺术体现了他硬汉性格的另一面 他对美的感受与表达也是如此地细微和精致啊 而正是在命运急促的叩门声与月光下的细碎风声水声的交相震荡中 一个聋子钢琴家的苦难人生就艺术地升华了 变得崇高 伟大 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于艺术人生的理性思考 人生艺术化 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 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实际上同时的宗白华 方东美 冯友兰 丰子恺 李石岑等人都有类似观点 表现知识文化阶层对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社会状况的衷爱和关注 因而开出救世处方希望对现实人生有所助益 在21世纪的今天 这一理论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文艺界热议的 日常生活审美化 问题 可以说是 人生艺术化 的延续 面对物质欲望的极度追求 精神生活的荒漠化和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 人生如何艺术化 简单地说 人生艺术化 就是追求艺术的人格和审美地生活 人生艺术化在本质上是试图从生存的事实超向生命的意义 它突出了人及其现实生存中情感 理想 诗意超越这些富有意义而又常常自觉不自觉被遗忘的纬度 同时 它也以对这些纬度的倡扬体现了对于现实实践中科学与艺术 理性与情感 物质与精神 尚实与超越和谐共生的期待 对于人的知情意全面和谐生成的期待 1 人生的艺术化都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类是对生活形式的艺术化 性 追求 主要是把艺术化理解为装饰性或新奇性 具体表现为对生活用品 生活环境及人体的艺术化装饰与修饰 如19世纪唯美派代表人物王尔德喜欢在自己的身体上装饰以向日葵 佩特则重视对日用器皿和居室环境的修饰 今天 对自己的头发 指甲 面部等身体各部位的修饰早已为人们所接受 而对生活用品 居住环境 购物环境等的艺术化追求也正成为一种能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情趣 日常生活审美化 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这类情趣的一种表现 这类艺术 审美 化追求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提升生活的品位与情趣 但其着眼点主要在生活的外形式上 对于形式的过分重视亦可能流衍为奢靡 颓废与媚俗 第二类是对生活技巧与社会关系的艺术化 性 追求 即把艺术化导衍为生存与生活的技巧 具体表现为生活方式 生存态度 人际关系等的处理艺术 如中国传统士大夫所推崇的 有道则现 无道则隐 的生存方式与态度 实际上就隐含着处理现实关系的某种圆滑技巧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则 本来应该是 学而优则仕 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 很多人是不能如愿的 这可能有多重原因 于是 士大夫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可进可退的 在某种情况下是明智的在某种情况下显然是圆滑的生存哲学 林语堂以 中等阶级生活 为基础的 生活的艺术 以及种种所谓公关的艺术 在一定意义上也可归于这个类别 这种艺术化化衍得当 确实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润泽 但过分重视则可能流为精神的退化 这两种人生艺术化的理论倾向及其生活实践 严格说来是对生活中的局部艺术性要素的追求 而非人的整个生命境界与人格心灵的艺术化 第三类则体现了对人格与心灵境界的艺术化追求 是人生艺术化的最高境界 也是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命题的基本取向 这个艺术化就是人类对自我精神与人格之美的追求 这个艺术化的本质实际上隐含着的是对于美和艺术精神的理解与把握的问题 在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命题中 美与艺术的精神主要被阐释为以情感为根基 理想为品格的弘扬价值 追寻意义的诗性生命精神 这个精神包含了对真率 生动 热情 圆满 完整 和谐 秩序 创造 自由等品格的向往 要求超越粗鄙 麻木 虚伪的纯物质人生 前两种艺术化可以说是艺术因素对生活的渗透与泛化 而最后一种则是艺术精神对生命与人格的提升 它要求从根本上改造人格境界与生命境界 它所选择的武器就是美的艺术 它所追求的境界就是生命的审美超越 人生艺术化 命题的核心是要将人的人格与生命境界成就为艺术 即要使人的生命在美的自由升华中获得诗意提升与诗性实现 这种人生理想与精神旨趣在其孕生的历史语境中具有不容讳言的乌托邦色彩 因为在严峻的民族战争中 光靠 人生艺术化 是不可能力挽民族于危亡的 但是在今天的文化建设中 人生艺术化 命题所深蕴的诗性光芒 却具有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意义 2 如何让人生艺术化 强调真善美的统一及其在审美中的人性升华 是中国现代 人生艺术化 命题的基本理想 梁启超创造了以情感对理性和道德的涵摄与超越来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趣味美本体 并由此出发建构了艺术化的理想生命境界 此后 朱光潜以情趣人生 丰子恺以真率人生 宗白华以自由人生的思想阐释与理论建构 各具特色地共同丰富了对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心灵与人生境界的想像 真善美最终都指向一个终极的意义 在这个意义上 宇宙真境 生命至境 艺术美境本无间隙 从梁启超到宗白华 人生艺术化 追求的是感性与理性 情感与道德 个体与众生 宇宙 的统一与和谐 这种美的和谐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是个体的人 其核心是以情感为枢纽的人性的完善和人格的圆成 但其终极目标是超越个体的 既指向现实的社会 也指向人类及其生存的整个世界 它的道路就是精神人格的艺术化 并最终将手段转化为目的 使整个生命获得美的升华 在资本利益 科技理性 大众文化的围合中 艺术超越与审美超越正重新成为人文知识分子所关注的人类追寻自由与解放的重要路径 在西方现代文化中 尼采较早提出了 世界的存在只有作为审美现象才是合理的 的审美主义原则 之后 海德格尔提出了人的诗意栖居的问题 福柯提出了生存美学的问题 由此进一步拓展了西方现代文化关于现代性问题的美学反思 中国现代 人生艺术化 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启蒙主义与审美主义的重奏 它在启蒙主义的意义上是反封建反蒙昧性的 在审美主义的意义上则是反实用理性的 它是关注现实的 它要求生命有艺术一样激扬的热情 舒展的感性与崇高的意向 它又是超越的 它企望生命如艺术一般不执著于现实功利 而去追寻自我的意义与精神的自由 但它在本质上仍然是一条从精神上寻求解放与自由的道路 其宏扬的是一种远功利而入世的审美人生精神 追寻的是一种审美的超越 美学家朱光潜关于 艺术人生 的论述 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许多著述中 一再强调实现人生的艺术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生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 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 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 反之 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 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 无创造 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怎样才算是 人生的艺术化 它的内涵是什么 在朱先生看来 人生的艺术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超脱的态度 艺术化 审美化的人生 要有超脱的态度 与现实人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把人生当作艺术品来玩味 欣赏 使人生活得有滋有味 朱先生说 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 一般人不能逃脱这个圈套 所以转来转去 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 在利害关系方面 人自己最不容易调协 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 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植根于此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 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 这也就是说 在审美王国 对待人生应持一种观照的态度 把人生当作艺术品来欣赏 只满足理想和情趣 不斤斤于利害得失 只有这样 人才有 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从而达到 免俗 的境界 朱先生还以自己的亲身经验作为例证 他说 我自己也还是一个 未能免俗 的人 但是我时常领略到能免俗的趣味 这大半是在玩味一首诗一幅画或是一片自然风景的时候 我能领略到这种趣味 自信颇得力于美学的研究 二 丰富的情趣 朱先生认为 趣味是对于生命的彻悟和留恋 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 他说 人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情趣丰富的 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 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 一种是情趣干枯的 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 也不去寻求趣味 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 后者是俗人 前者就是艺术家 情趣愈丰富 生活也愈美满 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他还说 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或人生的苦闷 他自己有表现的能力固然很好 纵然不能 他也有一双慧眼看世界 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为他的诗 他的图画 他的戏剧 让他的性情在其中 怡养 到了这种境界 人生便经过了艺术化 而身历其境的人 在我想 可以算得一个有 道 之士 朱先生在这里所说的 道 我想该是审美修养之道 人生艺术之道 人生需要有丰富的情趣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趣味都是好的 趣味有高雅与低俗之分 亦有广泛与偏狭之别 朱先生认为审美 艺术的人生应该是有高雅 纯正 广泛的趣味 而不能是低级庸俗和偏狭的趣味 人生有了丰富纯正的情趣 人的生命就有了生机 就有 源头活水来 就会 觉得人生有意义 有价值 值得活下去 三 本色的生活 美和真是统一的 凡是美的事物必须是真的 美以真为前提 美中包含了真 不真实的 虚假的东西都是不美的 生活 做人也是如此 俗话说得好 惟大英雄能本色 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 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 一种是俗人 一种是伪君子 俗人 根本就缺乏本色 伪君子 则竭力遮盖本色 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 一言一笑 一举一动 都叫人起不美之感 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 无论是 俗人 或是 伪君子 他们都是生活中的 苟且者 都缺乏艺术家在创造时所应有的良心 在什么地位 是怎样的人 感到怎样情趣 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 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 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朱先生所推崇的是一种不虚伪 不做作 自然流露 谐和完整的生活 四 完整的人格 朱先生说 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大而进退取与 小而声音笑貌 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 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 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 便失其为陶渊明 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 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 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 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 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 但是一般人大半不能彻底 不能拿一言一笑 一举一动纳在全部生命史里去看 他们的 人格 观念太淡薄 而 人生的艺术化 则要求人格的完整 一言一行都纳入自己的全部生命史 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 总之 人生的艺术化 应该是具有超脱的态度 丰富的情趣 本色的生命 完美的人格 这几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既能认真 又能摆脱 在认真时见出严肃 在摆脱时见出豁达 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 这也就是朱先生所提倡的既要出世 又要入世 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朱光潜先生把审美教育看作是实现 人生的艺术化 的重要途径 同时 又把 人生的艺术化 看作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和宗旨 艺术可以使人由自然的奴隶变成自己的主宰 人在自然中是极不自由的 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在服从自然限制中 人是自然的奴隶 然而 在艺术创造中 人可以把自然加以剪裁 锤炼 重新给与生命与形式 人在审美活动中 可以超脱自然的限制从有限的自然中解放出来 欣赏到美妙的境界 享受到充分的自由 这时人便由奴隶变成上帝 总之 美感教育使人不但从一切外在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而且也从一切内在的精神桎梏中解放出来 使人真正地成为自然的主宰 成为自己的主宰 成为 全面地占有他的全部本质 的 完全人 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人的自然生命与精神心灵的统一 朱光潜艺术人生语录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他自己的作品 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 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 人生何处不艺术 朱光潜眼中的艺术人生 明朝归有光写过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 项脊轩记 项脊轩是他青年时代读书的书斋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 万簌有声 而庭阶寂寂 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归有光青年时家境贫寒 他读的书大多是借来的 然而他读得很投入 或者高声吟诵 或者静坐默想 读书的生活是孤寂的 与他相伴的只有小鸟清风 明月桂影 不过 他从读书中获得很大的乐趣 他的心境是快慰的 以这种心境看外物 他见出其中的情趣 或者说外物的形象契合他的心境 啄食的小鸟仿佛通人性 人至而不去 农历十五的月亮分外皎洁 月光使桂树投下浓重的阴影 可喜的是 清风吹来 桂影珊珊摇曳显得那样活泼 仿佛与人互通款曲 归有光仰望明月的清辉 俯视斑驳的桂影 他的心都要溶化在这一片静寂的美中 我们中很多人都经历过小鸟啄食 树影斑驳的景象 然而很少有人能像归有光那样对它们加以细细玩味 因为我们太忙了 总是那样行色匆匆 忽视了 闲心 闲情 对人生的价值 要欣赏世界 必须忙里偷闲 暂时从实用世界中走出来 在审美世界中驻足 做一回 闲人 苏轼到承天寺寻张怀民夜游 就了一回这样的闲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夜 解衣欲睡 月色人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若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写这篇短文时 苏轼被贬滴 任湖北黄州团练副使 地方军事助理官 农历十月中旬 时值初冬 夜里已有一些寒意 张怀民也被贬滴 暂时住在承天寺 于是 苏轼赶到承天寺 张怀民果然 未寝 两人漫步于中庭 庭院中好像汪着一池清澄的水 水草摇曳纵横 原来这不是水草 而是明月下竹柏的倒影 这真是清澈透明 冰清玉洁的世界 苏轼在庭院中漫步 就像悠游于 积水空明 中的鱼儿 庄子壕上观鱼的故事中说 愉鱼出游从容 是鱼乐也 苏轼这时候的心情也一定是自由自在的 他忘怀人间得失 胸襟如同月光那样澄澈 短文中最后一段话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是审美欣喜之余的感慨 何时 何处无良辰美景 然而有 闲情 欣赏它们的人太少了 苏轼既有欣喜 又有感慨 是 欣慨交心 欣慨交心 是人的精神生活丰富的一种表现 精神生活丰富的人 有感慨 也有欣喜 惟其有感慨 那种欣喜是由冲突调和而彻悟人生世相的欣喜 不只是浅薄的嬉笑 惟其有欣喜 那种感概有适当的调剂 不只是奋激佯狂 或是神经的感伤 他对于人生悲喜剧两方面都能领悟 谈到晋人的深情 人们常常引用 世说新语 中 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 的说法 桓公北征 经金城 见前为琅邪时种柳 皆已十围 慨然曰 木犹如此 人何以堪 攀枝执条 法然流泪 言语 桓公就是我们在第三讲中提到的晋代将军 一代袅雄桓温 朱光潜先生赞赏这段散文 寥寥数语 写尽人物俱非的伤感 多么简单而又隽永 它有一种既直接而又飘渺摇曳的风致 桓温抒发的感情之所以值得重视 因为它 虽然发自个体 却又依然是一种普泛的对人生 生死 离别等存在状态的哀伤感叹 其特征是充满了非概念语言能表达的思辨和智慧 它总与对宇宙的流变 自然的道 人的本体存在的深刻感受和探询连在一起 朱自清先生在 给亡妇 一文的最后 轻轻地呼唤着去世的妻子的名字 抒发的正是这种至情 我们想告诉你 五个孩子都好 我们一定尽心教养他们 让他们对得起死了的母亲你 谦 好好儿放心安睡罢 你 其中的人生感哨和对生命的思索是具体的 切实的 可以触摸的 然而这不是简单的情感发泄 它是对生命本体的磋叹和回味 它不是生理的 而是审美的 对人的精神世界起着一种洗涤和净化的作用 唐朝诗人钱起写过一首湘灵鼓瑟的五言诗 诗人想象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鼓瑟 优美动听然而哀怨凄惋的乐曲在寥阔的湘江上空回荡 一直传到无尽的苍弯中 这种乐曲连金石都感到伤悲 更何况文人墨客 它汇成一股悲风 飞过八百里洞庭湖 诗的结尾写道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湘江女神鼓瑟完毕 曲终人去 只留下一江如带和数座青青的山峰 朱先生从中见到了哲学的意蕴 即生命的意蕴 曲终人不见 所表现的是消逝 江上数峰青 所表现的是永恒 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 而青山却巍然如旧 永远可以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上面 曲终了 人去了 我们一霎时以前所游目骋怀的世界 猛然间好像从脚底倒塌去了 这是人生最难堪的一件事 但是一转眼间我们看到江上青峰 好像又找到另一个可爱的伴侣 另一个可托足的世界 而且它永远是在那里的 不仅如此 人和曲果真消逝了么 这一曲缠绵徘恻的音乐没有惊动山灵 它没有传出江上青峰的妩媚和严肃 它没有深深地印在这妩媚和严肃里面 反正青山和湘灵的瑟声已发生这么一回的因缘 青山永在 瑟声和鼓瑟的人也就永在了 朱先生在这两句诗中见出 消逝之中有永恒 的人生意蕴 他从诗中所体会到的情感就不只是凄凉寂寞 而是一种静穆 凄凉寂寞的意味仍然存在 然而更多的是得到归依的愉悦 人散了 曲终了 我们还可以寄怀于江上那几排青山 在它们所显示的永恒生命之流里安息 对生命意蕴的形而上追求应该是 在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