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内外力作用与地形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1页
35.内外力作用与地形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2页
35.内外力作用与地形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3页
35.内外力作用与地形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起高级中学高三地理学案2011年9月 7 日序号35课题内外力作用与地形地貌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编写: 彭炳耀 审核: 班组姓名学习目标内外力作用与地形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重点内外力作用与地形地貌学习难点地形地貌与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综合分析教材内容学习范围说明、学法指导、标识说明参考学案和教辅书抓住教材知识的线索重难点阅读教材的文字和图表,完成学案中问题和要求。自主学习:这部分同学们可参考手中的一轮复习讲义“基础自主落实”;学案没有要求填写的就在一轮复习讲义“基础自主落实”的空里填写。一.内力作用的足迹与山岳的形成1板块构造学说(阅读部分) (1)板块及划分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边界类型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生长边界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喜马拉雅山系、青藏高原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海沟、岛屿、海岸山脉亚洲东部岛弧、马里亚纳海沟消亡边界2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1)常见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类型形态特征(岩层新老关系)地貌未侵蚀侵蚀后褶皱常形成高大山脉褶皱背 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山岭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 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谷地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 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错动、位移断块山,裂谷或海洋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其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有关。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区别。(2)地质构造的运用 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褶皱一水平运动。断层升降运动。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一侵蚀作用。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侵蚀搬运掉了。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断层能加大地震裂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二、外力作用的表现与河流地貌的发育1外力作用的表现: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流水作用冲刷坡面,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流水使谷底加宽加深搬运侵蚀后的产物是泥沙 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山前形成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2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形 式概 念影 响河 段时 段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河源、上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期)下 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上中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后)侧 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中下游河谷发育中后期(V形槽形期)(2)河流的堆积地貌类型在流域中的空间位置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山区河流流出谷口,地势平缓,水道开阔,水流放慢,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而形成冲积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淹没,接受沉积。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和海滨地区河流入海口处,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貌聚落分布 原 因 高原 地区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十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平原地区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合作探究内容:1.在古河床上如何从沉积物上判断河流流向;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有哪些?课堂检测:1.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 C高原地区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2.读四幅地貌景观图片,回答23题。关于构成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景观中的岩石为喷出岩,在陆地表面广泛分布景观中岩石属于沉积岩,岩层结构清晰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A B C D 3关于形成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B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形成C景观中,风力侵蚀是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D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2005年8月217日,中国科学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考察,此次中国科学考察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由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本次科考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的秘密。据此回答45题。4位于东非大裂谷东西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南美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C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非洲板块 ( ) 5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张裂作用 B挤压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6.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还是B处好? ,理由是 。(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访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其理由是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为什么? 。 (4)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 。其成因和特征如何? 。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7-9题。 7.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