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制药化工原理实习报告班级:生技092姓名:汪欲鹏任务书一设计题目:二设计原始数据(1)热空气处理量43000kg/h 压 强 2MPa 进口温度 125 出口温度 60 (2)冷却水压强 0.4MPa 进口温度 34 出口温度 34 处理量 (3)当地大气压 76mm汞柱 三设计任务:(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装配图。(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四设计时间:2011年5 月30日2011 年6 月12 日设计学生汪欲鹏 指导教师张宝 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包括:(1)目录 将课程设计的主要项目写于说明书的第一页。(2)设计题目 附上或抄写设计任务书。(3)设计说明 根据设计任务简述所没计的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画出工艺流程示意图。说明选用该设备的理由、依据和优缺点。设计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及解决方法。(4)传热过程工艺计算 根据所选定的设备形式和设计任务书所给定的条件查阅参考资料进行工艺计算。其主要内容包括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冷却水的用量、传热面积、管子的尺寸与排列方式的确定,以及总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的校核等。(5)设备结构的设计 根据工艺计算的结果进行设备结构的没计,其主要内容包括列管式换热器壳体直径、长度、厚度;管板尺寸、厚度和结构;封头尺寸和法兰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和材料的选用等。(6)主要附属件的选定 包括列管式换热器各物流进、出口连接管尺寸、材料及法兰等。计算中注意之点:凡设计计算所用公式及数据均须注明来源;设备各结构件形状与尺寸的确定及材料的选择应尽量标准化;主要部件的结构应在说明书中用图示出;说明书中应详细书写设计计算的步骤。(7)设计结果的汇集 将工艺计算及结构设计的主要结果和主要尺寸列成表格表示出来。(8)对设计的评论 设计完毕应对本设计作出综合评论,指出本设计的特点,特别是有创造性的见解,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有待改进。(9)参考文献 设计所引用的文献、书籍、科技杂志,均应列出名称、年份等,以便阅审者查对。 学生在完成设计后,应按照以上内容与顺序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时即要以有力的论证(包括理论、图表及计算数据)阐述本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要做到语言简练、字迹清晰、书写整齐(20页左右)。绘图的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图纸绘制一张列管式换热器的装配图。(1)对于标准零部件(螺栓、螺母等)采用简化画法表示,但在零件明细表中应详细列出其名称、规格、数量、材料和标准号。(2)换热器中的管束,通常只画出一根或几根管子,其余的管子用点划线表示。(3)设备的壁厚尺寸与设备的直径、高度相差太大,在画图时可将壁厚适当夸大画出。(4)设备壳体上各接管,在主视图上,可假设将这些管分别旋转到与正面投影面平行的位置再进行投影画图,但在管板布置图中要表达出各接管的实际位置。一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患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组分。已知混和气体的流量为227301/h,压力为6.9MPa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 ,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温度为39 ,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物性特征: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定压比热容 =3.297kJ/kg 热导率 =0.0279w/m粘度 循环水在34 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994.3/m3定压比热容=4.174kj/kg 热导率 =0.624w/m粘度 二 确定设计方案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25 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34,出口温度为37,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 管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贱,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三 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T= =92.5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混合气体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 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定压比热容 =3.297kj/kg 热导率 =0.0279w/m粘度 =1.510-5Pas循环水在34 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994.3/m3 定压比热容=4.174kj/kg 热导率 =0.624w/m粘度 =0.74210-3Pas四 估算传热面积1 热流量 Q1=430001.4(125-60)=3.913106kJ/h =1086.94kw2.平均传热温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 =3.传热面积 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K值。假设K=320W/(k)(参照表5-4,p142)则估算的传热面积为 Ap=(算出真的K后需重新计算)4.冷却水用量 m=五 工艺结构尺寸1管径和管内流速 一般1.0-1.5ms(p406参照附录20)。选用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型号的管,取管内流速u1=1.3m/s(实际应先根据估算的需交换的热量算出冷却水流量,再根据选取的管径计算出管内流速,再根据管内流速计算出总传热系数,进一步计算出传热面积,最后核对管速)。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Ns=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4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Np=实际上要管长在合理范围,并非一定要用双管程传热管总根数 Nt=213.56121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温差校正系数按式(5-97)和式(5-98)有 R= P=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附录22(p409)得 平均传热温差 (公式5-95p145)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见图5-13(p130)。 取管心距t=1.25d0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则 t=1.2525=31.2532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按下列公式计算S=t/2+6=32/2+6=22(6为隔板厚度).各程(由于采用的是双管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管数的分成方法,每程各有传热管612根,其前后关于隔板设置和介质的流通顺序按图3-14选取。5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可按式(3-19)估算。取管板利用率=0.75 ,则壳体内径为 D=1.05t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D=600mm解释:壳截面积乘以修正系数1.05.6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去弓形之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0.25600=150mm,故可取h=150mm取折流板间距B=0.3D,则 B=0.3600=180mm,可取B为200mm。折流板数目NB=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见图3-15。7其他附件 拉杆数量与直径按表3-9选取,本换热器壳体内径为600mm,故其拉杆直径为12拉杆数量不得少于10。壳程入口处,应设置防冲挡板,如图3-17所示。8接管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气体流速为u1=10m/s,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150mm。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液体流速u2=2.5m/s,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去管内径为210mm六 换热器核算1 热流量核算Nu=f(Re,Pr,Gr) 5-38(具体见p126)(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用克恩法计算,见p131 有折流板式5-54 无折流板式5-52 当量直径正三角形排列 公式5-56 =正方形排列 公式5-55 =壳程流体流过管间最大截面积,依式5-57(p131) 得 (1-d/t)总截面中空隙的比例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朗特数 粘度校正 (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按式5-42至式5-51(p127)计算 低粘度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有 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214为单管层)管程流体流速 普朗特数 (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按附录24查壁面污垢热阻(p412),可取管外侧污垢热阻 管内侧污垢热阻管壁热阻按式3-34计算,依表3-14,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为50w/(mK)。所以(4) 传热系数依式5-86有 (5)传热面积裕度 依式3-35可得所计算传热面积Ac为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Ap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如果传热面积不够,应该从重新计算!)2 壁温计算 因为管壁很薄,而且壁热阻很小,故管壁温度可按式3-42计算。由于该换热器用循环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循环水的进口温度将会降低。为确保可靠,取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为15,出口温度为39计算传热管壁温。另外,由于传热管内侧污垢热阻较大,会使传热管壁温升高,降低了壳体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但在操作初期,污垢热阻较小,壳体和传热管间壁温差可能较大。计算中,应该按最不利的操作条件考虑,因此,取两侧污垢热阻为零计算传热管壁温。于是,按式4-42有 式中液体的平均温度和气体的平均温度分别计算为 0.439+0.615=24.6 (125+60)/2=92.5 5857.8w/k 224.12w/k传热管平均壁温 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即T=92.5。壳体壁温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为 。 该温差较大,故需要设温度补偿装置。由于换热器壳程压力较大,因此,需选用浮头式换热器较为适宜。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管程流体阻力 壳程数, 管程数 , Fs=1.5管程结垢校正系数(正三角形排列), Fs=1.4(正方形排列);由Re=34840,传热管相对粗糙度0.01,查图1-29(p29)得,流速u=1.306m/s,所以, 换热管直管内阻力 换热接着拐弯处阻力 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2)壳程阻力 按式计算 , ,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F=0.5 0.50.241916.09(4+1)=65.58Pa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 B=0.45m , D=1.4mPa(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下表:参数管程壳程流率31204043000进/出口温度/34/37125/60压力/MPa0.42物性定性温度/35.592.5密度/(kg/m3)994.390定压比热容/kj/(kgk)4.183.297粘度/(Pas)0.7421.5热导率(W/mk) 0.6240.0279普朗特数4.961.773设备结构参数形式浮头式壳程数1壳体内径/600台数1管径/252.5管心距/32管长/4000管子排列管数目/根214折流板数/个4传热面积/68折流板间距/200管程数1材质碳钢主要计算结果管程壳程流速/(m/s)1.300.387表面传热系数/W/(k)5857.8224.12污垢热阻/(k/W)0.00060.0004阻力/ MPa0.0139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海玉树高考数学试卷
- 期中苏教版数学试卷
- 2024年永州市宁远县中医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笔试真题
- 2024年宿州九中高新校区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吉安市中等专业学校招聘教师考试真题
- 南通职高高考数学试卷
- 评价高中数学试卷
- 彭海燕2024数学试卷
- 全国2卷高考数学试卷
- 红细胞输注要点课件
- 癫痫的治疗(讲课)
- 安顺康闽果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40吨年糕生产线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乡镇办人员)培训课件
- 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会议记录
- 西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
- 学校宿舍楼建筑装饰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技术经济分析
- 玩具厂作业指导书(含管理制度、规程)
- 高考688个高频词汇 word版
- 常用量具使用(培训课件ppt)
- 氟化工艺课件
- 社会调查与统计第四章抽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