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集体备课教师:梁丹 刘振武 李尚炜 郑承瑛 罗龙飞 崔铜霞 教案编写教师:罗龙飞【单元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单元教材分析】1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学生已经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本单元在编排时,就很注意体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还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如例1通过解决“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因此,例2突出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必要性及其特点,而例3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以一当五(以一当多)”的条形统计图。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编排,不仅遵循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而且体现了知识与方法的整体衔接与连贯性。2内容安排注意承上启下。承上是注意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启下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知识不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教学,如横式条形图、第一格用锯齿形表示、分段统计等,教材就在“做一做“或习题中出现进行介绍;二是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如通过两个有联系的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使学生感觉到看两个图对比不是很方便,为以后学习复式条形图积累感性经验。3设计了学生熟悉而又现实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统计内容与生产生活等联系十分密切,因此,本单元教材的内容的选择十分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让学生统计本班同学的出生月份;调查班里同学的睡眠时间;统计班里同学的上学方式等,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如通过统计学生喜欢什么交通工具、喜欢哪个卡通形象等,了解到大家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体验到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4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统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材编排很注重体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例1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引出条形统计图,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单元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单元教学课时数】:3课时第一课 一格表示1 教学内容:p94至95页。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会用1格表示一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2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征;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会用1格表示一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表)1谈话: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怎样能把它们清楚的表示出来?2自己活动。3反馈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逐一评价。预设(1)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数据填写。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什么优点?不足是什么?为什么?二、探求新知1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师:我们不光可以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介绍横轴、纵轴、单位数量、单位、直条、(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晴天的数量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阴、多云、阵雨、雷阵雨的天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3)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4)小结,揭示课题条形统计图。2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3小结:用统计图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直观、更便于比较。三、应用1六一儿童节那天为了灾区的孩子们也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儿童节,咱们年级同学参加了为了灾区儿童捐玩具的活动。四(1)班各小组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呢?如下图:(1)师生共同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2)展示、评议作业(3)能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吗?2现场统计学生生日月份的活动。(1)小组活动,收集本组同学的出生月份并汇报。(2)根据学生收集的材料,绘制条形统计图。(3)完成统计后,回答预先设置的问题。(4)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并解答。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第二课时 一格表示2教学内容:p96至97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碰到当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 2经历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碰到当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这个学期期末我们要开新年联欢会。联欢会上你们想看什么节目呀?在课前老师做了调查,大家的意见集中在这四个节目上唱歌、跳舞、相声、魔术。(教师边说边在统计表中写名称) 节目人数唱歌跳舞相声魔术同时就大家的意愿做了统计了,出示统计结果 节目人数唱歌6跳舞14相声18魔术8二、探究新知1试画统计图(1)、预设如下:生1:在统计图的上面直接加格;生2:在旁边一栏画格;生3:用1格表示2个单位;(3)师:刚才的三种方法大家都听清了,通过你的思考来比较一下吧。生比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第三种方法好。教师小结:看来,用一格表示多少,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的。2学画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1)师:我们一起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方法完成这张统计图。(黑板上空白统计图)师:喜欢唱歌的有2人,怎么涂?预设:涂1个格。师:明明是2个人,为什么只涂1个格呢?预设:因为1个格代表2个人。师:怎么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1格表示2个人呢?预设:在左边标上数。师:从0开始,到这是几?教师随着学生说标数,写单位名称。(用红色标注0、2喜欢唱歌的有2人,怎么涂?指名回答。师:我们先找到2这个数所在的横线,对准唱歌这一列画一条线,线以下这部分就表示2人。(边说边将条形框描粗、涂色,并在上面标数2。)喜欢跳舞的有14人,怎么涂?(指定某名学生板演)(2)师:拿出2号纸,(在实投上展示)对照一下,要想完成这张统计图,你都需要做些什么?你们自己试着完成这张统计图。四(1)班学生喜欢节目情况统计图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对照黑板上的统计图检查。(3)解决不足一个格的情况。师:如果喜欢跳舞的不是14人,是15人,应该怎么画呢?师:能不能就画7格,画8个格行不行?师:你认为应该怎么画? 师:是不是在格中任意位置画条线表示就行,那应该画在什么位置?(教师板演指导)(4)师:看着这幅统计图,你都知道什么了?预设:我看着统计图,知道了如果让你当小导演,根据这个统计结果你想怎么安排节目呀?师:刚才我们用统计的知识解决了安排节目的问题。这节课的统计知识和原来学的哪不一样了?预设:原来学的1个格表示1个,现在学的1个格表示2个,遇到单数用半格表示。三、运用新知昨天上体育课时,大家进行了拍球比赛,还记得自己组的成绩嘛? 四(1)班同学拍球情况统计表组别一二三四个数(1)指名体育小组组长汇报数据,学生填写。(2)下面,请你们自己根据这张统计表绘制统计图。(3)完成后,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4)你能根据这张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5)了解了咱们班同学拍球的情况,你有什么建议吗?四、结全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2)通过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五、作业。1p97/做一做2十二月份,学校开展节约用水的活动,老师想了解你们在家洗手用水的情况,请你们回家后,收集一次洗手所用的水,洗手时,先用盆把洗手的水接好,再倒入一个大可乐瓶,记住自己用了几瓶水,我们根据大家收集的数据绘制统计图。第三课 一格表示5教学内容:p98至99页。教学目标:1认识绘制以一当五(以一当多)的统计图的必要性,会绘制不足一格来表示统计结果的统计图能,将收集、整理的有关数据用统计图表示,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提出和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有关数据 和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初步的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以一当五的必要性,并会用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提出和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碰到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不足一格来表示。教学过程:一、导入。放暑假时,学校开展了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同学们利用废旧物品做了许多小制作,开学后,同学们纷纷交来了自己的作品,老师对大家上交作品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记录了各种小制作的件数。编织布贴花篮其他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1认真观察这张表,调查了几类小制作?2每类中有几个“正”字,表示的是几?3师:你能把老师调查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吗? 四(2)班小制作件数统计表项目编织布贴花篮其他件数(1)谁来说说这张统计表统计的是什么内容? (2)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张统计表绘制成统计图?二、探究新知1师:大家认真观察这张统计图都有什么?与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一个格表示5个单位。2师:想一想:这幅图为什么用一格表示5个单位?3师:在统计图中,“编织”一项应怎样表示? 4你是怎样绘制的?5以下几项请大家自己动手画出来,你们会吗?(独立完成,做得快的同学看看同桌的同学是怎样做的?你要向他学习什么?)6指名汇报。(生口述,师课件演示。)7认真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1)全班共有( )件小制作。(2)( )类的小制作最多。(3) 布贴类比编织类多( )件。8你还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9如果花篮做了12件,在图中应怎样表示?(讨论汇报)如果是14 件,怎么表示?(课件演示。)10如果咱们班小制作统计结果如果是这样,你认为,每格代表几合适?四年级(2)班小制作件数统计表项目编织布贴花篮其他件数4060301011师小结:不仅如此,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统计图。(出示1个格表示100、200、500个单位的统计图和省略下边数据的统计图)它们的应用也说明了一幅图是用一格表示多少,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的。统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大作用,能帮我们了解许多事情,解决很多问题。三、新知运用做一做。四、总结。通过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优化”集体备课教师:梁丹 刘振武 李尚炜 郑承瑛 罗龙飞 崔铜霞教案编写教师:罗龙飞【单元教学内容】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田忌赛马”问题。【单元教材分析】1例题层次合理,利于学生理解、体会数学思想。本单元编排了三个例题。例1沏茶,思考怎样合理安排沏茶的各环节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其中“合理”“省时”是优化沏茶各程序的思考角度既突出优化的思考方向,又做到省时、合理的安排沏茶的各个环节;例2烙饼,在探究烙三张饼怎样省时的基础上,需探索烙更多张饼的最优策略和方法,探究其中的规律且明确道理,难度略深于例1;例3田忌赛马,其中蕴含的策略方法更抽象一些。三个例题的编排顺序由浅入深,层次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有利于学生理解和体会数学思想。2借助图表展现学生操作、探究的过程,为教与学提供支撑。与实验教材相比,本单元增加了图示和图表,使学生一目了然,可深刻感悟有序思考的优越性。总之,无论是流程图、图示还是图表不仅展现了操作、探究、思考的过程,而且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方法或路径。3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无论是真实的生活情境(沏茶、烙饼),还是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都能极大引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欲望和兴趣。同时,教材中具有启发性的提示语及非结论性的思考问题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初步体会运筹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3凸显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初步体会运筹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单元教学课时数】: 3课时第一课 沏茶问题教学内容:p104页。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明确做事要考虑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安排做事的过程。2经历安排做事的过程,通过比较,探究最优方案,培养学生的择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事情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时间。教学难点:掌握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汇报课前调查资料,课前调查1分钟能做什么事。(板书:合理安排时间)师:大家会合理安排时间吗?下面我们就开展“今天我来当家”的活动,比一比谁最会合理安排时间。二、探究新知1明确“做事要明确先后顺序”。师:今天你是值日生,主要负责地面清扫工作,包括拖地、扫地、倒垃圾、撮垃圾。你将怎样安排你的工作程序呢?不这样安排可以吗?(板书:明确先后顺序。)2明确“做事不仅要明确先后顺序,而且能同时做的可以同时做。”师:小明的家里也来了客人,(出示情境图):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李阿姨来家里做客,妈妈让小明烧水沏茶;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师:你们知道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情吗?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能尽快喝上茶呢?师:这么多的事情到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用你手中的小纸片摆一摆。(1)小组合作学习:独立思考,设计方案。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展示流程图。计算所需的最少时间。(2)汇报交流。师:谁愿意展示你的设计方案?生:板演。预设情况: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4分钟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找茶叶(1分钟)茶杯(2分钟)共11分钟师:比较两种方法,哪种设计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呢?为什么?生:烧水时可以同时找茶叶、洗茶杯,不用计算这两件事的时间了,只计算烧水时1+1+8+1=11(分钟)师:(板书:同时)接水、沏茶能同时进行吗?生:不能,要有先后顺序。师:(板书:顺序)师:能同时做的事情竖着摆在一起,其他事情要有先后顺序,如果用箭头表示顺序是不是更清晰呢?(边说边画箭头,出现流程图)师小结:(1)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2)几件事情同时做时,计算时只加最长时间。3明确“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可以做几件事时,也要考虑这几件事的先后顺序和所用时间”。(1)炒鸡蛋需要做哪些工作?(读信息)(2)合作建议: 思考:如何安排炒鸡蛋的过程最合理?利用信封中的学具摆出炒鸡蛋的过程。算出炒鸡蛋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3)对比:这两种方案有什么相同点?(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有什么不同点? 两种方案都合理吗?(从时间的角度思考)你有什么体会?小结: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如果可以做其他几件事,也要考虑做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和所用时间。三、练习。1基本练习。写作业(10分钟)择菜洗菜(5分钟) 洗米(3分钟)蒸饭(20分钟)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这些事,你需要考虑什么?对比:哪个方案用的时间最少?小结:从节省时间考虑的,能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2P105页做一做1四、总结能说说你从中得到的收获吗?五、介绍数学资料(华罗庚)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一种数学方法。这种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的数学方法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生命的后20年里,用全部精力推广和应用的“优化法”。(介绍华罗庚)第二课 烙饼问题教学内容:p105页。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事例,理解三张饼的最佳烙饼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形成优化的意识。教学难点:形成优化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师:厨房里会有什么数学问题呢?引出:“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师:独立思考如何烙一张饼?两张饼?各需要多长时间?二、探究新知1实践操作,探求策略。(1)探究双数饼当饼的个数是双数时,怎么计算时间?所需时间与烙2个饼所需时间有什么关系?小结:“刚才我们都是每次烙两个饼,前两个饼的两面都烙熟后,再烙后两个饼。(2)探究单数饼“现在要烙3张饼,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怎样烙?”师:“你为什么认为只要9分钟?”小结:第一次:烙1、2号饼的正面,用3分钟。第二次:把2号饼暂时取出,把3号饼放入,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又用3分钟。第三次:取出1号饼,放入2号饼,烙2、3号饼的反面,用3分钟。一共用9分钟。师:这种烙法为什么会节省时间呢?我们注意了充分利用锅,不让它有空的时候,所以节省了时间,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探究单数饼计算时间方法师:“那么烙5个饼你打算怎么烙?先烙几张?再烙几张?最少要用多少时间呢?师:烙7个饼呢?”自己试着写一写,同桌互相说一说。师:“当饼的个数是单数时,所需时间有什么规律?怎么烙?”师总结:为了能节省时间,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时间和空间。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合理安排时间,说说学习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我们要善于思考,找到最好的方法,提高做事的效率。第三课 优化田忌赛马教学内容:p106页。教学目标:1通过简单的事例,能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佳对策”的过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最佳对策”的原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玩扑克牌,比大小。游戏规则:双方每次各出一张牌比大小,由学生先出第一张牌,比大小采用三局两胜制。(1)教师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3、5、7和4、6、8。师:你选择哪一组牌和老师比大小? 学生选4、6、8这组牌时:(生先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出法一一对应出牌:45、67、83)学生选3、5、7这组牌时:(生先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出法一一对应出牌:45、67、83)师:为什么老师总能赢呢?这就是老师应用了数学中的对策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对策问题”。板书课题:对策问题。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1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课件播放)师:你知道孙膑用了什么对策让田忌转败为胜的吗?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2自主探索,合作求知师:是不是田忌一定要用孙膑这种策略才能赢齐威王呢?师:表格验证,介绍填表方法师:同学们,齐威王的三个等级的马都要比田忌的略强一些,田忌的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分别于齐威王的进行搭配,三局两胜。搭配时,要有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填表格师:齐威王一共赢了几次,田忌又赢了几次,田忌只有怎样才能赢?3、小结:田忌要想获胜要有什么条件?要让齐威王先出。 用齐上田下,齐中田上,齐下田下这样的策略才能赢。三、巩固练习1P106做一做2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学校下个星期举行跳绳比赛,我们班和四(2)班对阵:比赛规则是每班选派3名选手,三局两胜。师:你们觉得我们班在比赛之前应该做些什么?利用怎样的策略获胜的可能性大?(必须知道每位选手的大致成绩,才能合理的利用对策获取胜利)课件出示资料:四(3)班代表队 四(2)班代表队李明 105个/分 齐航 110个/分徐青 90个/分 王娜 95个/分贾梦婷 60个/分 李萌 75个/分师:请同学们帮助我排兵布阵,如何才能战胜四(2)班?师:现在你明白刚开始时咱们玩牌时,老师总能赢的秘密吗?(将最大的牌对对方最小的牌,从而获取另两场比赛的胜利。)四、总结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九单元 总复习集体备课教师:梁丹 刘振武 李尚炜 郑承瑛 罗龙飞 崔铜霞 教案编写教师:罗龙飞 【复习内容】P109页至115页。 【教材分析】总复习内容主要涉及本册教材中四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图形与几何、统计等。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复习目标】1对万级、亿级的数,十进制计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目以及近似数、改写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有关整数概念的认知结构;2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以及探索规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3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认识角,能正确画出平行线和垂线(过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一点),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能根据给定的数据整理制作统计图,分析结果。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6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经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以及整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进一步培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复习措施】:1大数的认识(1)数位顺序表,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关系、多位数的读法、写法。(2)数的组成。(3)比较大小4、数的改写;数的省略;数的改写与省略的异同。数的产生(自然数、十进制计数法)。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易错点:(1)写数时中间连续的0容易遗漏。(2)数位和计数单位间的区别。2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直线,什么是射线,什么是线段;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知道什么是角,什么是平行和垂直,什么是距离,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知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理解四边形的集合图。(2)会用量角器量角、画角;会用三角板画角,拼角,能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掌握各种特殊角之间的关系。(3)会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正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会画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易错点:(1)用三角板拼角求度数易错。(2)垂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欠灵活。(3)梯形的高画法。3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除法。(1)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注意因数末尾有0的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3)掌握估算的方法,具体问题中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4)能利用三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5)掌握积的变化规律。(6)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7)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8)理解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易错点:(1)利用因数和积的关系进行计算。(2)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竖式简算时,横式余数忘补0。4统计、数学广角(1)再一次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易错点:(1)条形图上不标数据。(2)不认真看图例答题时把内容填反了。5解决问题(1)熟练解决归一应用题、归总应用题、连乘应用题、连除应用题、乘除混合应用题。(2)解决综合性问题易错点:(1)不答题,或答题不完整。(2)数量关系错,导致解决问题的方法错。【教学课时数】: 4课时第一课 大数的认识复习课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写数、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善于比较知识的能力。2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经历比较、整理的过程,掌握复习的方法。3通过收集地震的资料,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知识的梳理。教学难点:带0的多位数的写法;改写和省略的区分。教学过程:一、复习多位数的写法、改写和省略1写数。 六万九千二百二十七人 、三十七万四千六百四十三人 、一万七千九百二十三人、五百九十五亿元,、五百九十四亿元,、二百六十八亿元 2写数六万九千二百二十七人 写作:69227人三十七万四千六百四十三人 写作:374643人一万七千九百二十三人 写作:17923人五百九十五亿元 写作:59500000000元五百九十四亿元 写作:59400000000元二百六十八亿元 写作:26800000000元一万亿元 写作:1000000000000元注意:1不是读一个零,就写1个“0”。2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3改写和省略。通过写这些多位数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为了便于读、写我们还可以把多位数进行改写和省略。69227人7万人 374643人37万人 5950000元=595万元2680000元=268万元第一次比较:比较改写和省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二次比较。师:刚才我们复习了亿以内的写数、改写和省略的方法。如果扩展到亿以上的数时你们会吗?比较他们之间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三次比较。通过对比我们对改写和省略的知识认识得更加清晰了。回忆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了哪些知识?比较写数和改写、省略的知识你有什么想说的?(二)巩固练习1写出下面各数:三百零三万零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万2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 为单位的数。人造卫星每分钟约行动计划470000千米。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45000000000双,需要砍伐25000000棵树。天文学家估计,在我们银河系中大约有近100000000000颗恒星。地球上海洋的总面积是362000000平方千米。3省略下面的数中亿位后面的尾数,并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2002年我国固定电话有案可查214420000部。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此325600000000美元。1996年,我国森林面积是128630000公顷。4填空。(1)( )个一万是十万;( )个十万是一百万;(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个一千万是一亿。(2)与9999999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3)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到十次时是()(4)1030700读时应读出()个零(5)由3个亿、2个十万、8个千、5个百、6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5判断对错。(1)把6870000吨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687万吨。( )(2)把9505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9万。( )(3)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在百万位上。( )6里填几?7000=7万 7 00000007亿 74007万7 0008万 1978520万 60 90760万28078500029亿 9 907000010亿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 三位数乘两位数复习课教学目标:1复习口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及乘法估算的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2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复习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熟练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要点。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单元,课前让同学们对本单元进行了知识梳理,谁来说说,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知识?师:这个单元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二、有针对性地练习第一部分:1、口算错题:20040=800 1258=900 264=84 9060=48002、练习:244= 136= 2540= 6030= 183= 433= 3220= 5090=第二部分:笔算1、师: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注意什么?小结: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就按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分别乘第一个因数。注意数位要对齐,因数中间有“0”的,别忘记与“0”也要相乘。末尾有0的时候,根据0的特性,在竖式中先不计算,在最后计算的结果的末尾添0。第三部分:速度、时间和路程数量关系1、打算利用春节的长假和朋友去云南旅游,出示三种交通工具及速度 汽车:80km/h 火车:210km/h 飞机:1200km/h如果坐火车去,要走16个小时,你知道北京到云南有多少千米吗?师:在刚才的计算中你们还用了本单元的那些知识?速度、时间、路程。2.练习:小刚每天早上骑车上学需要17分钟,他骑车的速度是160米/分。小刚家离学校有多远?3.编题练习:选择下面的两条信息,编出一道求路程(时间、速度)数学题吗?北京到杭州138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115千米,12小时到达。小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数量关系进行计算,这样比较简便。三、解决问题1选择正确的答案:(1)24312在竖式计算中,十位上的1乘 243得( )。 243 2430 472 (2)51229的积最接近( )。 15000 10000 1500 (3)因为2430=720,所以24030=( )。 7200 72000 (4)64078的积是( )位数。 四 五 六 (5)12580的积的末尾有( )个零。 2 3 4 2判断下面两个同学做法正确吗?学校召开家长会,多功能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有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家长来开会,能坐下吗?3公交汽车司机平均每天要驾车行驶200千米,一年按(262个工作日计算)大约要行驶多少千米?4李叔叔开车从北京到郑州,去时每小时行驶90千米,4个小时到达,回来时由于堵车每小时行驶比去时少30千米,回来用了几小时?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笔算乘法和数量关系,你在哪点有什么提高?第三课 平行四边形及梯形复习课教学目标:1复习线、角、平行与垂直的相关概念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高的画法。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3渗透生活处处有数学,事物之间有联系可转化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问题。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线和角的知识及由线段围成的各种图形。二、探究新知师:谁能用“线”组词?要求:与数学有关。(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能试着把这些线分成两类吗?师: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角与四边形是我们这节课复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满分作文《我的成功密码》600字(8篇)
- 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 《不做小马虎》课件
- 汽车贸易合同(标准版)
- 房产租贷合同(标准版)
- 绿化修剪申请报告范本(3篇)
- 吃回扣的合同(标准版)
- 样品订购合同(标准版)
- 领取棉衣申请报告模板(3篇)
-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合同(标准版)
- 2024年提前解除终止服务合同协议书
- 八年级体育田径–立定跳远教案
- 外研社版小学英语(三起)五年级上册单词默写表
- 2026年全年日历表带农历(A4可编辑可直接打印)预留备注位置
- GB/T 44140-2024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定日镜技术要求
- 载人航天术语
- 2024年高考英语训练动词(谓语、非谓语)单句语法填空50题
- 个人资金转账合同模板
- 心理社交功能评估表
- 《征兵入伍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条文释义》
- 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2-20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