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技术导则.doc_第1页
配网技术导则.doc_第2页
配网技术导则.doc_第3页
配网技术导则.doc_第4页
配网技术导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1 适用范围 本部分技术导则适用于年售电量超过一百亿千瓦时的地区的配电网建设与改造.2 建设改造的基本技术原则2.1通过对城市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力争对用户的供电可靠率达到99.96%,电压合格率达到98.5%,配网线损小于5%.2.2中压配电网应依据高压变电站的分布和参照城市行政区、县,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分区配电网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一般不应交错重叠.2.3中压配电网应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其准则是:(1)当任何一个变电站10千伏开关柜计划检修停运时仍能保持向用户继续供电。对于重要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当主供电源中断时,可经自动或手动操作即时转电,对于非重要负荷,事故停运时通过操作能保持向用户继续供电(操作时间不大于2.5小时),不过负荷,不限电;(2)新用户工程按计划接入电网不致于使全线用户停电。2.4中压配电网的主干线应形成环形网络,开环运行,以便在计划检修或事故情况下能够转供部分负荷,缩小停电范围。2.5中压配电网应具有一定备用容量,一般应有三分之一裕度,当负荷转移时不致于使配电网的各元件过载。2.6中压配电网应有较强的适应性,新建的主干线、开闭所和配电站的土建均应按10年到20年发展需要的规模一次建成。2.7为提高高压变电站10千伏馈电线的利用率,应尽量减少以专用线路向用户供电,新用户报装配电变压器容量未达到7000千伏安者,一般不提供专线。有些重要用户虽然容量未达到7000千伏安,但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重要用户共同接入同一线路,此线路不再接其他公用负荷。2.8城市道路网是城市配电网建设的依托,每条道路至少应留一条线路路径。城市主、次干道均应留有电缆敷设位置,有些干道还应留有电缆隧道或排管位置。道路交叉处可按规划线路数敷设足够数量的电缆管。2.9中压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市区及县城一般控制在3千米以内,近郊地区控制在5千米以内。2.10 扩大中压配电网的覆盖范围,控制低压配电网供电半径.配电变压器宜采用多布点、小容量。2.11中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应根据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配置,可采用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分散补偿一般在用户低压侧装设自动投切电容器。集中补偿一般在公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安装。自然功率因数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各级电压用户,应安装无功补偿设备。用户的无功补偿设备应能随负荷大小按功率因数自动投切,功率因数整定0.9。用户的无功功率不得向电网倒送。2.12负荷计算标准如下:表一 负荷统计标准住宅用电610户商业100120m2办公用电80100m2注:当住宅用电未能提供户数时,可按建筑面积60-80W/m2计算负荷。3中压配电网3.1网架结线方式3.1.1电缆线路的结线方式3.1.1.1电缆线路的组网原则(1) 对环网结线方式,每一回路的环网节点不宜超过6个,环网节点一般为开闭所、大用户或户外环网开关柜。(2) 当某一区域单台小变压器用户较多,应适当设置开闭所或电缆分支设备作为环网回路的环网节点,由环网节点引出的分支线路供终端小用户。(3)对新用户的电源安排组网时,应注意尽可能避免环网回路迂回供电。已投运的“手拉手”环网供电的两用户间出现新用户时,若线路容量未满,可采用电缆解口方法将新用户接入,但不宜过多解口。(4)由环网节点引出的辐射状的分支线不宜超过两级。(5)采用环网结线方式,可根据不同的负荷性质,在考虑变压器负载率及同时系数后,每一回环网线路配电变压器装见容量可适当提高。3.1.1.2城市中心区内的电缆主干线路采用环网供电,开环运行方式。当环网中任一段电缆故障时可由人工倒闸(将来发展为自动倒闸)转供电。当单回馈线负荷电流小于或等于其安全载流量的50%时,宜采用“二减一”环网供电方式。两回馈线原则上来自同一变电站不同段母线或者不同变电站,正常情况下,每回馈线的最高负荷应控制在该电缆安全载流量的50% 以下。结线如下图所示: 图一 “二减一”环网接线图3.1.1.3单回馈线负荷电流大于其安全载流量的50%时,宜采用“三减一”环网供电方式。三回馈线原则上来自同一变电站不同段母线或者不同变电站,当其中一条馈线故障后,通过人工倒闸操作恢复供电。 “三减一”环网接线推荐如下两种接线方式:(1) 有专用备用线的“三减一”环网结线每一条馈线都在线路末端装设开关与联络线互相连接。正常情况下,其中两条馈线的最高负荷可达到该电缆安全载流量的100%,剩下的一条馈线作备用。其结线如图所示:图二 专用备用线的“三减一”环网结线 (2) 互为备用的“三减一”环网结线 每一条馈线都在线路中间以及末端装设开关互相连接。正常情况下,每条馈线的最高负荷应控制在该电缆安全载流量的66.7%,其结线如图所示: 图三 互为备用的“三减一”环网结线3.1.1.4 在负荷密度比较高的地区,为提高线路的利用率,可采用有专用备用线的“四减一”环网结线, 其结线如图所示: 图四 有专用备用线的“四减一”环网结线3.1.2 架空线路的结线方式(1)架空线路一般采用“二减一”环网、主干线分段的结线方式,适用于城市边远地区、非重要用户的供电. 主干线分段的原则:一般主干线分二至三段,装设分段开关一至二台.按所接的配电变压器总容量每2000-3000千伏安分一段. 其结线如图所示:图五 架空线“二减一”环网结线(2)对于重要用户可采用双电源(双T)供电方式。结线如图所示:图六 双T网结线图3.1.3架空线的支线以及市区内非重要的电缆支线,适宜采用辐射式结线。结线如下图所示:图七 辐射式结线3.2电缆线路3.2.1符合下列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电缆线路:(1)城市中心区及主要马路、繁华地区、高层建筑物地区、城市规划和市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地区;(2)街道狭窄,架空线路走廊难以解决的地区;(3)重点风景旅游区的某些地段;(4)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或重要负荷用户;(5)对架空线路有严重腐蚀的特殊地区;(6)电网结构需要时。3.2.2中压电力电缆宜采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电缆截面宜选择:主干线截面不小于240mm2,次干线截面不小于120mm2,分支线截面不小于50mm2。3.2.3 为提高设备利用率,应发展公用电缆网,严格控制专用电缆线路。3.2.4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2)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用电缆较短;(3)便于敷设、维护;(4)避开将要挖掘施工地方;(5)除了应符合以上有关规定外,还应该根据道路网规划,与道路走向相结合,并且保证地下电缆线路与城市其它市政公用工程管线间的安全距离。3.2.5城市地下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1)应根据10年规划最终敷设电缆的根数、施工条件、一次投资、资金来源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敷设方案;(2)当同一路径需要敷设的电缆数量不超过4根时,在慢车道或人行道下、公园绿地、建筑物的边沿地带或城市郊区等不经常开挖的地段,采用直埋或槽盒敷设方式;超过4根时,宜采用电缆明沟或暗沟敷设;同一路径地下电缆数量在30根以上,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电缆隧道敷设方式,隧道应综合考虑其它管线的敷设,以达到综合使用的目的;(3)地下电缆与公路、铁路、城市道路交叉处,或者地下电缆需通过的小型建筑物及广场区段,宜采用排管敷设方式;(4)通过河流、水库的电缆,应尽量利用桥梁、堤坝敷设,否则可采用水下敷设。3.2.6 电缆线路的分支,可根据需要建设环网开关柜或分支箱。3.2.7电缆终端额定电压及其绝缘水平应不低于所连接电缆的额定电压及其绝缘水平;户外终端的绝缘应满足所装设环境条件要求,并且有合适的泄漏比距。3.2.8电缆终端导体采用线耳压接连接,接线耳应满足防止潮气入侵的要求。3.2.9电缆中间接头应具有良好的绝缘、防水密封和防机械损伤的性能。电缆中间接头应选择放置在能够避免机械损伤、腐蚀和易淹浸的地段。3.2.10对电缆可能着火蔓延导致严重事故的回路或易受外界影响导致火灾的电缆密集地段,应采取阻火分隔的措施。3.3架空配电线路3.3.1城市架空线路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线路走廊的位置应与各种管线和其它市政设施统一安排。架空配电线路的路径选择应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道路网规划,沿道路、河渠、绿化带架设。路径做到短捷、顺直,减少与道路、河流、铁路等交叉,避免跨越建筑物。对跨越或接近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满足防洪、抗震要求。3.3.2架空配电线路宜避免经过空气严重污秽区或有爆炸危险品的建筑物、堆场、仓库,否则应采取防护措施。3.3.3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应注意架空配电线路对邻近通信设施的干扰和影响,并满足与电台、领(导)航台之间的安全距离。3.3.4城市中压架空配电网宜采用环网布置,开环运行的结构。中压线路的主干线和较大的支线应装设分段开关,线路一般分为两至三段。3.3.5 架空线路宜采用双回或多回路同杆塔架设, 但是不同变电站的中压架空线路不应同杆架设,中低压架空线路一般不同杆架设。3.3.6中压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规格化,主干线的载流容量应与变电站出线、开关柜的载流容量相匹配,一般主干线的截面不小于185 mm2,次干线的截面不小于120 mm2,分支线选用70 mm2,架空绝缘导线截面选择,与裸导线相同。表二:中压配电线路选用导线截面导线截面(按铝绞线考虑,mm2)主干线240185次干线150120分支线70703.3.7中压架空配电线路检修、事故情况转移负荷按导线的安全电流控制。3.3.8为提高中压架空配电线路抵御污闪事故能力,减少检修清扫工作量,市区中压架空配电线路可适当增加泄漏距离或采取防污绝缘子。3.3.9为解决线路与建筑物间的安全距离,缓和城市绿化与电力架空线路的矛盾,减少外力破坏事故,提高供电可靠性,可采用架空绝缘导线。3.3.10绝缘导线的弓子线和T接分支应采用专用金具并进行防水密封处理。同时应考虑合适的工作接地位置,便于线路检修工作。3.3.11化工污秽及沿海地区宜采用绝缘线、铜绞线或钢芯铝绞线。当采用绝缘线时,绝缘子绝缘水平按15kV考虑。当采用铜绞线或钢芯铝绞线时,绝缘子绝缘水平按20kV考虑。3.3.12中压架空线路宜采用12米电杆,必要时,可采用15米及以上电杆。3.3.13为美化环境,市中心区架空线的转角杆(分支杆)宜采用窄基塔或钢管杆。3.3.14 在架空线的分支点和分段点可安装故障指示器。3.4配电变压器3.4.1新安装的配电变压器应采用9型或以上型号低损耗变压器,现在运行的高损耗变压器应逐步更换为低损耗变压器。3.4.2配电变压器应靠近负荷中心,在市区内宜优先采用户内安装;若受场地限制或无法建设配电站时,可考虑采用箱式变压器;架空线路、城市郊区可采用柱上变压器。3.4.3柱上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500kVA,不敷需要时,可增加安装变压器。变压器台架宜按最终容量一次建成。为保证供电电压质量、缩小低压线路供电范围,柱上变压器应分散、多处安装。柱上变压器的架设地点应避免车辆碰撞、易燃易爆及严重污染场所。3.4.4为提高配电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水平,其最大负荷电流不宜低于额定电流的60%。3.4.5对防火安全要求较高的场所,可使用高燃点油配电变压器;当不满足防火安全要求时,应考虑安装干式变压器。3.4.6 每台配电变压器的接地应先集中到变压器外壳,再独立引下接地,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50平方毫米。对于100千伏安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欧姆,100千伏安以下的配电变压器接地电阻值不超过10欧姆。3.4.7 在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可考虑有计划地逐步安装配变综合监测仪,监测仪应留有通信接口,采用开放性、标准化的通信协议。3.5开关3.5.1新装设的柱上开关应选用体积小、开断容量大、维护方便的柱上真空开关或SF6开关;在改造过程中,逐步淘汰柱上油开关。3.5.2断路器和负荷开关柜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质量稳定、技术先进、性能价格合理的长寿命少维护量产品,可考虑预留“三遥”接口。3.5.3考虑防污、防小动物等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宜采用全金属封闭式、全绝缘的负荷开关。3.5.4开关房内建议选用可扩展的SF6负荷开关柜。3.5.5线路开关柜宜装设相间、零序故障指示器.3.5.6 断路器以及负荷开关的电气参数宜按照配电网10年规划来选择。3.5.7高压开关柜应具有“五防”功能,防护等级应达到IP3X及以上的要求。3.6其它配电设备3.6.1电缆分支箱 电缆分支箱应全密封、全绝缘, 达到IP3X的防护等级,满足防凝露,防尘埃和防腐蚀的要求。分支箱内宜预留备用电缆接头。3.6.2避雷器3.6.2.1 避雷器宜选用氧化锌避雷器.3.6.2.2配电装置的中压架空进线应在开关的线路侧装设避雷器。3.6.2.3 与架空线路相连接的长度超过50米的电缆线路,应在其两端装设避雷器;长度在50米以下的电缆,在架空线路侧装设即可.3.6.2.4与架空线路连接的变压器应在高低压两侧装设避雷器保护,避雷器与变压器的电气距离应符合有关规程规定。3.6.2.5应在架空线路的分段、联络开关两侧装设避雷器.3.6.2.6避雷器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姆。3.6.3 户外跌落式熔断器户外跌落式熔断器应选用短路容量为200MVA、可靠性高、体积小和维护工作量少的新型熔断器,淘汰遮断容量为100MVA的旧式熔断器。4低压配电网4.1低压配电网应力求结线简单,安全可靠,宜采用以配电变压器为中心,树枝放射式结构。相邻变压器低压母线之间可装设联络开关,正常情况下各变压器独立运行,事故时经倒闸操作后能继续向用户供电。4.2低压配电网应有较强的适应性,主干线截面的选取应考虑10年的发展规划,宜一次建成,今后不敷需要时,可增加安装变压器。4.3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不宜过大,为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市区一般为250米,繁华地区为150米。4.4低压配电网应实行分区供电的原则,低压线路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低压架空线路一般不得越过中压架空线路的分段开关。4.5一般住宅楼群和平房住宅、商店、办公楼等一般采用低压架空绝缘线供电,新建住宅区的高层建筑群可以考虑采用低压电缆线路供电。4.6在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零线截面宜与相线截面相同。当选用Y,yn0结线组别的三相变压器时,其由单相不平衡负荷引起的中性线电流不能超过低压绕组额定电流的25%。4.7为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损,纯照明负荷的街区应避免采用单相供电。4.8 低压系统的接地形式(1)低压配电网可采用TN或TT系统, 同一低压网不允许采用两种运行系统。(2)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配电网的中性线,应在电源点接地;当采用TN-C系统运行时,在配电线路的干线和各分支线(支线)终端处,应重复接地。每回干线接地点不应小于三处;在线路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也应将中性线重复接地。三相四线制接户线在入户支架处,零线也应重复接地。当采用TT系统运行时,除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外,中性线不得再重复接地,且应保持与相线相同的绝缘水平。4.9 架空线路4.9.1为满足线路与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减少外力破坏事故,低压架空线路应使用绝缘线。架设方式可采用集束式或分相式。当采用集束式时,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多回低压线路可同杆架设。4.9.2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长度为10米及以上电杆。4.9.3低压架空干线宜采用双塑铜芯绝缘线,导线截面应按中期规划,按照经济电流密度确定,并能满足末端电压的要求。4.9.4绝缘导线的排列及档距(1)架空绝缘导线一般采用垂直排列,同一供电台区导线的排列相序应统一,零线不得高于相线;水平排列时,零线应靠近建筑物。导线对地面的垂直距离:户外不少于2.7米,户内不少于1.8米;至阳台、窗户的水平间距不少于0.6米,导线至墙壁和构架的间距不少于35毫米。(2)架空绝缘导线的档距,沿墙敷设的一般不宜大于6米,水泥杆架设则不宜大于20米。4.9.5跨越街巷的低压线路至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通车街巷应不少于6米,通车困难的街巷应不少于4米,并且线路不能驳接。4.10电缆线路4.10.1电缆的敷设方式(1) 同一走廊的规划电缆回数在4回及以上时,应采用电缆沟敷设方式。(2) 同一走廊的规划电缆回数在1-3回时,可采用槽盒或直埋敷设方式。4.10.2低压电缆一般情况下不考虑驳接,需驳接时,可考虑使用电缆接线盒或电缆中间接头。4.10.3电缆引出地面时应穿套硬质塑料管或钢管保护,保护管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米。4.11漏电保护(1)采用TT系统的低压配电网,应装设漏电总保护和漏电末级保护。对于供电范围较大或有重要用户的低压配电网可酌情增设漏电中级保护。(2)采用TN-C系统的低压电力网,不宜装设漏电总保护和漏电中级保护,但可装设漏电末级保护。5开闭所和配电站5.1开闭所5.1.1为解决高压变电站中压配电出线开关柜数量不足、出线走廊受到限制、减少相同路径的电缆数量,可以考虑建设开闭所。开闭所应配合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同时建设,作为市政建设的配套工程。5.1.2开闭所应根据负荷密度和规划要求配置,尽量减少开闭所的数量.5.1.3开闭所位置应选择在交通方便,负荷中心区地段,并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开闭所的选址应考虑设备运输方便,并且留有消防通道.设计时应满足防火、通风、防潮、防尘、防毒、防小动物和防噪声等各项要求。5.1.4开闭所的接线力求简化,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两路电源进线,6-10路出线。开闭所应按无人值班及逐步实现综合自动化的要求设计或留有发展余地.5.1.5开闭所最大设计容量不宜超过15000kVA。5.2配电站5.2.1配电站的选址应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 并且应考虑变压器的搬运及消防抢修通道。5.2.2电房形式 在建房地点有条件提供空地时,宜建设独立电房.附设于大楼内部的电房净空高度应满足有关的设计规范要求.5.2.3配电站内的单台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1250kVA。5.2.4变压器间的面积按变压器最终容量设计,建设初期按设计负荷选装变压器。5.2.5公用配电站的配置原则(1) 居民户数在50户250户时,宜设置1-2间公用配电站。(2) 居民户数在250户以上时,宜设置2间或以上公用配电站。(3) 居民户数在50户以下时,是否设置公用配电站可以结合临近区域的配网情况确定。5.2.6多层及以下居民住宅楼,公用配电站内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宜超过800kVA,高层居民住宅楼,公用配电站内变压器单台容量不宜超过1250kVA。5.2.7非住宅性质的用电报装容量新、旧合计超过160kVA,宜由专用变压器供电。5.2.8配电站的其它规定(1)通风 如自然风满足不了要求时,应采用强迫通风或按负荷自动投切的机械通风装置.(2)防潮防洪 应有驱潮及防洪措施.(3)防火 建筑物应满足公安消防防火等级要求(即配电站、开闭所最低耐火等级为二级), 油浸式变压器房内应有事故储、排油设施.6无功补偿6.1无功补偿应根据就地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可采用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宜优先考虑分散补偿。6.2无功补偿设施应便于投切,装设在配电站和用户处的电容器应能自动投切,考虑安装的地点和容量如下:(1)在配电站内安装无功补偿设施时,应安装在低压侧母线上,一般公用配电站内无功补偿容量按配变容量的20%-30%设置,当电容器分散安装在低压用户中,并已达到要求的功率因数时,则不需在配电站内安装电容器.(2)在供电距离远,功率因数较低的中压架空线路上可适当安装并联补偿电容器,采用自动投切和手动投切相结合,其容量一般可按线路上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7%-10%计,但不应在低谷负荷时使功率因数超前或电压偏移超过规定值;(3)箱式变压器可按上述要求配置无功补偿,并且无功补偿装置可以自动投切。7 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7.1用户中、低压配电设备和配电线路应参照下列规程要求,合理选择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 (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化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93 (2)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7.2多电源供电的中、低压配电装置,不同电源进线侧应设置闭锁装置,以防止不同电源的并列。7.3配电变压器保护7.3.1配电变压器容量在800kVA及以上的油浸式变压器的高压侧应采用断路器开关柜,装设电流速断、过负荷、温度、瓦斯、低压零序等保护。容量在800kVA以下的油浸式变压器的高压侧可采用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作为保护.7.3.2配电变压器容量在1250kVA及以上的干式变压器的高压侧应采用断路器开关柜, 容量在1250kVA以下的干式变压器可采用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作为保护.7.3.3干式变压器应设温度保护,当变压器绕组温度超过安全报警值,由温度控制箱发出超温报警信号,若绕组温度进一步升高至绝缘最高耐受温度,温度控制箱宜控制跳闸。7.4低压配电装置保护7.4.1低压配电线路,一般应装设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作用于切断供电电源或发出报警信号.各级保护装置应适当配合,保护动作应具有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