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余热发电ORC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及其产业化.ppt_第1页
低温余热发电ORC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及其产业化.ppt_第2页
低温余热发电ORC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及其产业化.ppt_第3页
低温余热发电ORC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及其产业化.ppt_第4页
低温余热发电ORC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及其产业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低温余热发电有机朗肯循环技术及其产业化 2011年3月 报告大纲 一 低温余热资源 1 工业余热资源 目前我国能源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在于用能效率低下 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 3 美国的28 6 我国工业用能中近60 65 的能源转化为余热资源 其中温度低于350 以下的低温余热 约占余热总量的60 目前技术尚无法实现对其有效的回收利用 我国钢铁工业余热 按品质分类高品位余热 900 47 中品位余热 400 900 30 低品位余热 400 23 47 44 30 30 23 回收潜力 回收潜力 回收潜力 我国有色冶金工业余热 我国钢铁冶金余热总量达15000万tce a 目前平均余热回收水平仅为30 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有技术难以回收数量庞大的中低温余热 因此 我国钢铁工业中有大量的中低温余热资源可供开发 我国有色冶金行业存在大量的容易收集的温度在60 以上的液态余热 如冷却水 及低压蒸汽 据不完全统计蕴含可用的热能约1800万tce a 潜在发电能力相当于3 4个三峡工程发电量 我国建材工业余热 1 水泥工业 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普及 水泥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350 400 以下的余热不能充分利用 这部分热量占到水泥熟料烧成总耗热量35 以上造成的能源浪费高得惊人 我国水泥低温余热潜在的发电容量约在800亿kWh a 相当于1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 水泥窑炉 陶瓷窑炉 玻璃窑炉 我国建材工业余热 2 陶瓷工业 日用陶瓷烧制窑炉排烟温度一般在200 300 排烟带走的热量损失约占总热量的20 40 我国现有陶瓷生产企业约3000家 余热发电能力约1200亿kWh a 相当于2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 3 玻璃生产工业 我国投入使用的浮法玻璃生产线有130条左右 平均每条日熔化500t玻璃 平拉法平板玻璃生产线30条 平均每条日熔化200t玻璃 两项合计年能耗总量约为520 105t重油 余热发电潜力约300亿kWh a 2 地热能 地热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我国的地热资源分布很广 资源储量约为4 4 1027kJ 蕴含发电能力可达6 74GW 3 太阳能 我国2 3的面积年日照时间在2300小时以上 每平方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3340 8400MJ 陆地表面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17000亿吨标准煤 而且分布极为广泛 蕴含的发电能力约1400万亿kWh a 是我国一年总发电量的近300倍 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 非聚焦太阳能集热发电示意 二 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1 技术现状 常规水蒸汽朗肯循环用于烟气余热回收发电流程图 常规水蒸汽朗肯循环发电技术 1 系统构成复杂 锅炉给水需要除氧 除盐 在锅炉部件及管路上需要设置排污及疏放水管路 凝结器里需保持较高的真空度 要设置真空维持系统 2 透平进排气压力低 蒸汽比体积较大 导致透平通流面积较大 3 通常透平进口蒸汽需具有一定的过热度 在余热锅炉中必然要设置过热蒸汽加热段 导致余热锅炉的结构比较复杂 4 管道内容易结垢及生锈 维修成本较高 寿命较短 5 需要较多的运行 维修人员 运行成本较高 6 单机容量不能太小 系统满负荷运行率不高 7 一般只适用于烟气温度高于350 以上的余热 常规水蒸汽朗肯循环发电技术的缺点 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发电技术 ORC 烟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 ORC 发电系统示意图 1 效率高 系统构成简单 不需要设置除氧 除盐 排污及疏放水设施 凝结器里一般处于略高于环境大气压力的正压 不需设置真空维持系统 2 透平进排气压力高 所需通流面积较小 透平尺寸小 3 使用干流体时 余热锅炉中不必设置过热段 工质蒸汽直接以饱和气体进透平膨胀做功 4 可实现远程控制 无人值守 需要极少的运行 维修人员 运行成本很低 5 单机容量可从几kW到数千kW 6 系统部件 设备可实现标准模块化生产 能缩短安装周期 降低制造成本 7 适用于温度高于70 以上的低温余热源 ORC发电技术的优点 昆工ORC技术研究进展 1 提出了超临界有机朗肯循环及多元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 可减少有机锅炉中由于传热温差不均衡导致的额外熵增 提高系统的 火用 效率 膨胀末级处于湿蒸汽区 膨胀末级处于过热蒸汽区 2 提出了多级蒸发有机朗肯循环 复叠式有机朗肯循环及多级 复叠式有机朗肯循环 最大限度实现传热过程的温度微匹配 多级蒸发有机朗肯循环 水蒸汽 有机朗肯复叠循环 冷却塔 3 建立了低温热能发电ORC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昆工ORC技术研究成果 1 已申请多项国家专利 专利名称 No 1超临界朗肯循环回收低温余热动力的方法 申请号200810058497 9No 2混合工质分散式低温太阳能热力发电系统及工艺 申请号200810058626 2No 3一种用于低沸点工质低温热能热力发电和工业余压动力回收透平装置 申请号200820081418 XNo 4分散式低温太阳能热力发电系统及工艺 申请号200810058714 2 已完成ORC低温余热发电工质的热物性及传热特性的研究 ORC循环工质物性及传热特性试验装置 3 已完成对昆钢高线三段式加热炉排烟余热发电100kWORC样机系统的仿真与方案设计 样机拟从这根管道下部取烟 4 已初步完成对采用空调离心式冷水机组构建ORC系统可行性的理论分析 建立了该ORC系统的性能模拟数学模型 同时制定了下一步的试验方案及产业化技术措施 5 在研究经费保证的情况下 预计在3 6年内便可初步实现低温烟气余热发电ORC技术的产业化 完成1000kWe的示范工程 5 8年内便可初步实现液体余热及低温太阳能发电ORC技术的产业化 完成2000kWe的示范工程 三 昆工 昆钢合作开发的可行性探讨 合作开发内容 1 研发有机朗肯循环中低温烟气余热发电核心技术 防腐低温烟气高效换热设备 循环工质的研发 ORC系统的优化设计 低温高效换热器 有机工质膨胀机研制 设备运行控制系统的开发 实现技术产业化 完成中低温烟气余热发电ORC系统定型产品模块的标准化设计及加工制造 2 在冶金 水泥 陶瓷 玻璃 化工 轻纺等大中型工业窑炉废气余热回收项目上推广中低温烟气余热发电ORC技术 3 研究工业液体余热驱动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和非聚焦型低温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 S ORC 开发相关定型设备 并进行工程化推广应用 4 对我国主要高耗能企业的能源情况进行调研 针对具体企业 具体生产工艺 在完成对其总能系统的诊断基础上 构建其余热梯级回收利用技术体系 并争取对其实施技术改造 1 双方合作成立一个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 2 由昆钢牵头 昆工参与 双方联合申报省里的能源新技术工程 技术 中心 为低温热能高效利用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做进一步的支持 合作机制 预计研究经费投入及资金回收情况 1 烟气余热发电ORC技术投入3000万元 3 通过核心技术的专利转让及技术的工程化市场推广应用 预计在第一个6年内便可收回全部投资 2 液体余热发电ORC技术投入1500万元 4 通过对我国低温热能发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