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引 言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水污染日益严重,水处理在城镇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的毕业设计题目就是设计一个中小城市的给水工程。建国以来,我国给水事业无论在科学理论或生产工艺各方面都有了飞跃的发展与进步,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有的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从总体看我国给水工艺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及时了解和总结我国给水工艺水平发展状况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才能督促和鼓励给水工作者奋起直追,尽快赶上国际水平。长期以来,给水工艺仍然是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几个阶段,宏观上理论上尚无重大突破,然而在微观上,净化工艺却不断地改进。现在给水工程较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注意原水的预处理工作和在传统工艺后面的深度处理,这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方面,也是我国和国外给水工艺水平主要差距所在。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地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毕业设计是我们在大学期间最接近工程实践的一次训练,通过它我们可以掌握工程中的一般思想,计算方法和设计技巧,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说毕业设计也是一次最重要最正规的大型考核。第一章 概述1.1 设计题目:C市给水工程;1.2 设计原始资料:1城市平面图:比例1:100002城市分区及人口总数: 10 万人。3该城市房屋的平均层数: 6 层。4城市主要工业企业:工业企业位置在平面图中标出, 其用水量情况如下。A厂:3000m3/d;工人数:一班(0-8时)490人,二班(8-16时)490人,三班(16-24时)490人,其中在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 40% 。淋浴情况:淋浴职工数(占本车间人数 )车间特征32% 脏污车间50% 一般车间F厂:3600m3/d;工人数:一班(23-7时)820人,二班(7-15时)820人,三班(15-23 时)820人,其中在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 0% 。淋浴情况:淋浴职工数(占本车间人数 )车间特征20% 脏污车间45% 一般车间G厂:3700m3/d;工人数:一班(8-16时)300人其中在热车间工作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 0% 。淋浴情况:淋浴职工数(占本车间人数 )车间特征0% 脏污车间100% 一般车间5城市自然概况:城市土壤种类为 粘土 ;地下水位深度 -4.0 米;冰冻线深度 -1.50 米;年降水量 500 毫米;城市最高温度 37.2 ,最低温度 -24.5 ;常年主导风向:夏季 西南 风,冬季 西北 风。自来水厂处的土壤种类为 亚粘土 ,地下水位深度 -4 米。6给水水源:(1) 采用地表水源,河流位于城市的 北 部;(2) 流量:最大流量 190 m3/s,最小流量 50 m3/s;(3) 流速:1.1-1.3 m/s;(4) 水位:最高水位-1.00米,常水位-3.00米,最低水位(97%)-5.00米;最低水位河宽20米;冰的最大厚度0.4米,无潜水,无锚定冰;(5) 该河流为不通航河流。7水源水质分析结果:见表1-1。8城市用水量变化:见表1-2。表1-1 水源水质分析结果编号名 称单 位分 析 结 果1水的臭和味级无2浑浊度毫克/升1009003色度度124 总硬度毫克/升 125碳酸盐硬度毫克/升 96非碳酸盐硬度毫克/升 37钙硬毫克/升 78镁硬毫克/升 29PH值 710碱度毫克/升 11溶解性固体毫克/升 100012水温最高温度度 2013最低温度度 414细菌总数枚/毫升 200015大肠菌群枚/毫升 100表1-2 城市用水量变化时间A市Kh=1.64B市Kh=1.41C市Kh=1.34D市Kh=1.75E市Kh=1.35F市Kh=1.82G市Kh=1.23H市Kh=1.42I市Kh=1.220-11.041.912.521.102.281.922.821.923.171-20.951.742.070.702.281.852.791.703.072-30.951.661.870.902.201.842.931.773.033-41.201.732.221.102.171.853.062.453.034-51.652.072.651.302.313.513.132.373.235-63.413.943.953.912.493.963.783.953.726-76.845.224.846.614.644.774.934.114.687-86.845.635.265.845.154.715.134.814.738-96.215.805.357.045.294.715.115.925.079-106.125.865.456.695.154.794.815.475.0610-115.585.385.587.174.924.874.745.404.8111-125.484.935.027.314.774.874.525.664.8112-134.974.934.666.624.704.394.495.084.9013-144.814.854.875.234.624.634.454.814.7514-154.114.924.813.594.864.574.454.924.7715-164.185.235.074.765.215.254.555.244.5716-174.525.655.344.245.625.915.115.574.6617-184.935.665.425.995.516.734.925.634.7918-195.145.435.106.975.417.594.905.284.7019-205.664.934.625.664.844.554.715.144.7220-215.804.224.013.054.253.844.384.113.9621-224.913.283.372.013.843.674.043.653.5022-233.052.703.121.423.512.833.422.833.3523-241.652.332.810.792.982.403.022.012.911.3 设计内容:1城市输水管与给水管网设计;2取水构筑物设计的工艺部分;3净水厂设计的工艺部分;4二泵站设计的工艺部分。第二章 设计水量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规定: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预测城市水量,并进行水资和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重视近期规划且应适应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年限应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一般近期宜采用年,远期宜采用年。设计用水量是根据设计年限内用水单位数,用水定额和用水变化情况所预测的用户日用水总量,设计用水量包括下列用水;1居民区生活用水量;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3工业企业工人生活和淋浴用水量4城市绿化和浇洒绿地用水量;5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6消防用水量;2.1 用水量的计算该城市该位于内蒙古地区查表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二区,人口总数为10万,为中小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本次设计取,用水普及率取100%,工业用水重复率为0。1居民区生活用水量式中: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 城市各用水分区的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 设计年限内各用水分区的计划用水人口数,cap。2工业企业用水量(1)A厂生产用水量:;(2)F厂生产用水量:;(3)G厂生产用水量:;3工业企业工人生活和淋浴用水对工厂生活和淋浴用水定额,查表知:一般车间:生活为25;淋浴为40;高温车间:生活为35;淋浴为60;A厂所有车间生活用水为:A厂所有车间淋浴用水为:F厂所有车间生活用水为:F厂所有车间淋浴用水为:G厂所有车间生活用水为:G厂所有车间淋浴用水为:所以企业生活和淋浴用水为:工业企业的淋浴用水放在每班下班后1小时内使用。4城市绿化和浇洒道路用水根据城市平面图已经所附比例尺估算出城市总面积为12000000,浇洒道路和绿化应根据用水量应根据路面种类、绿化面积、气候和土壤等条件确定。浇洒道路用水量一般为每平方米路面每次1.02.0L,本设计取2.0L,每日23次。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可采用1.54.0L/(d),本设计取2。道路面积按城区面积的2%计,绿地面积按城区面积的5%计。 则城市绿化和浇洒道路用水为: 式中:浇洒道路和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城市浇洒道路用水量定额,;城市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定额,;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面积,;城市最高日大面积绿化用水面积,;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次数。所以,总用水量5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未预见用水量按(15%20%)计算,此时取20%。则最高日设计用水量:最高日平均时: 6消防水量该城市人口10万,根据规范要求,一次灭火用水量采用标准,按一天2次灭火计,灭火时间2小时。则消防用水量:居住区生活用水逐时变化选用任务书中的C。则最高时用水量为6.24%,最高时在9-10点。最高日用水量为:则时变化系数则最高时用水量为:2.2 清水池容积计算时变化系数,所以无需设置水塔。1计算清水池调节容积取水和给水处理系统按平均日流量设计,(即每小时流量为日流量的4.17%),供水泵站按用水流量工作,这使得给水处理系统和给水管网之间存在流量差,为了调节这个流量差,必须建造清水池。其调节容积为式中:、-表示调节的两个流量。其中的计算过程见表1-2。表2-1 清水池调节容积计算表(2)(3)(2)-(3)014.172.651.521.52124.172.411.763.28234.162.321.845.12344.172.481.696.81454.172.691.488.29564.163.300.869.14674.174.25-0.089.06784.174.49-0.328.74894.166.22-2.066.689104.176.24-2.074.6110114.175.83-1.662.9511124.165.56-1.401.5512134.175.39-1.220.3313144.175.49-1.32-0.9914154.165.46-1.30-2.2915164.175.62-1.45-3.7416174.175.02-0.85-4.6017184.165.00-0.84-5.4418194.173.850.32-5.1219204.173.620.55-4.5720214.163.330.83-3.7521224.173.031.14-2.6122234.162.911.25-1.3623244.172.811.360.00累计100100调节容积=14.58由表2-1可知:调节容积:2确定清水池的总容积在用水量的计算中,已算出消防流量为,清水池的消防储备水量按照2小时室外消防用水量计算。;给水处理系统生产自用水量,取该市最高日用水量的5%,所以,系统自用水量:;安全储备水量:;所以,清水池总容积:。第三章 管网定线和水力计算3.1管网布置的基本原则与形式3.1.1 管网布置的基本原则1管线应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给水区域内,满足用户对水量和水压方面的要求,并保持输送的水质不受污染。2供水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线发生故障时,应保证不中断供水或尽可能缩小断水的范围。3供水布置应力求线路最短,并尽量减少穿越障碍物等,以减少特殊工程,降低管网造价和经营管理费用。4应从现状入手,符合给水区域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为管网分期建设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3.1.2 给水管网布置基本形式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有树状网和环状网。树状网一般适用于小城市和小型工矿企业,树状网的供水可靠性较差。环状网管线连接成环,当任一管线损坏时水可以从另外管线供应用户,所以供水比较安全。在本设计中,为考虑供水安全,在城市中心采用环状网布置形式,在郊区则以树状管网向周边延伸。这样既考虑到供水安全,同时也可以降低管网造价。3.2 输水管渠定线原则输水管渠定线时,必须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尽量缩短线路长度,减少拆迁,少占农田;应选择最佳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尽量沿现有道路定线;减少与铁路、公路和河流的交叉;管线避免穿越滑坡、岩层、沼泽、高地下水位,以降低造价和便于管理。该城市的地形比较平坦,所以地形对于输水管渠的定线影响较小。考虑到供水安全,避免输水管渠局部损坏时输水量降低过多,所以泵站到管网的输水管选择两条。3.3 给水管网定线定线时可按下列步骤和要求进行:1根据水源(二级泵站)、大用户或水塔等调节构筑物的位置确定供水区域的主要供水流向,即水源与大用户、调节构筑物的连线方向,以此控制干管的基本走向。2按主要流向确定接近平行布置得干管条数和大致位置,干管之间距一般为500800m左右。有时为了保证供水可靠,还应在干管和干管之间的适当位置设置连接管,(连通管)以形成环状管网,连接管的作用在于局部干管发生故障关闭时,干管与干管、连接管与连接管之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供水区域大小和供水的要求,一般在保证要求的前提下,干管和连接管的数量尽量减少,以节约投资。3按下列要求校核对干管(或连接管)的具体位置:(1)按规划道路定线,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以利于施工和维护管理;(2)干管应从两侧用水量较大的街区通过,其延伸方向应与主要流向保持一致,并以最短距离到达主要用水区、大用户和调节构筑物(水塔或高地水池等),以提高干管的配水效率,降低工程造价和动力费用。(3)干管应尽可能布置在较高位置,以降低干管内的水压,增加管道的供水安全性。(4)管线在道路下的平面和高程应符合城镇或厂区管道综合设计的要求。4干管定线时,应该位将来发展和分期建设留有余地。考虑上述布置要求与本设计中城市的各种实际相结合,设计中共设了八个环,其它的以支状管网向四周延伸。考虑到增加环的数量会增加管网投资,所以个别支管段距离超过了1000。管网布置简图如图3-1所示:图3-1 管网布置简图给水管网布置定线后,各管段长度和配水长度如表3-1所示:表3-1 各管段长度与配水长度表编号12345678910实长(m)356.41012162012491386.51066119313871033966有效长度(m)0506810624.51386.510661193693.51033966编号11121314151617181920实长(m)5451000665668557914135212196601297有效长度(m)5455006656685574571352609.5660648.5编号2122232425262728总计实长(m)1577.513211200667.413961117.51160156730152.3有效长度(m)1577.5660.5600667.413961117.5580783.522322.93.4节点流量计算设计采用统一供水方案。 管网图形由许多管段组成。沿线流量是指供给该管段两侧用户所需流量。节点流量是从沿线流量得出的并且假设是在节点集中流出的流量。在管网水力计算过程中,首先需求出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1比流量计算(1)干管线单位长度的流量,叫做比流量:式中:为比流量();为管网总用水量();为大用户集中用水量总和();为干管总长度(),不包括穿公共建筑物地区的管线;只有一侧配水的管线,长度按一半计算。(2)统一供水系统比流量计算最高时设计水量: 最高时集中用水量有三个工厂:在城市给水管网系统中有A、F、G三个工厂为集中用户: 管的有效长度: 干管比流量为:2节点流量计算按比流量法对管网实际不均匀的配水情况进行简化后,管网中各管段小用户的配水情况均可作为沿程均匀泄流管路看待,即管网中任一管段内的流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沿本管段均匀泄出供给各用户的沿线流量,沿线呈直线减少;另一部分是通过本管段流到下游管段去的流量,沿线不发生变化,称为转输流量。取二者之和,所以管段起端到末端的流量沿线变化,这种变化的流量,不便于用来确定管径和水头损失,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简化。简化方法是以变化的沿线流量折算为管段两端节点流出的流量,即节点流量。管网中任一节点上,往往连接几条管段,因每一条管段都有一半沿线流量分到该节点,所以管网中任一节点流量,应等于连接于该节点上个管段的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可按下式计算:如果整个给水区域内管网的比流量相同时,节点流量还可以作如下表达:各节点的流量计算结果见表3-2。表3-2 节点流量计算表管段编号管段配水长度 (m)管段沿线流量(L/s)节点设计流量计算(L/s)节点号管段号集中流量沿线流量供水流量 节点流量1-200.00 110.00 -657.58 2-350610.23 2227.32 27.32 2-481016.37 3311.43 11.43 2-51386.528.03 4520.25 20.25 4-5119324.12 5747.29 47.29 5-6106621.55 6624.10 24.10 3-6624.512.62 7425.26 25.26 6-8693.514.02 8822.28 22.28 5-7103320.88 999.67 9.67 7-896619.53 101024.84 24.84 7-950010.11 111225.97 25.97 9-104579.24 121612.38 12.38 8-1354511.02 131118.98 18.98 10-11135227.33 1417128.7312.88 141.61 11-1255711.26 151528.78 28.78 12-1366813.50 161429.36 29.36 13-1466513.44 171332.15 32.15 14-15609.512.32 181835.2126.53 61.74 15-161577.531.89 192142.3813.78 56.16 11-1666013.34 201925.28 25.28 16-17667.413.49 212412.74 12.74 10-18648.513.11 2017-18139628.22 2518-1958011.72 2719-20783.515.84 2820-2160012.13 2321-15660.513.35 2217-201117.522.59 26合计22322.9451.26 206.32 451.26 0.00 3.5 流量分配及管径水头损失计算1流量分配求出节点流量后就可以进行管网的流量分配,其目的在于确定管网中每一管段的计算流量,在管网计算中,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管网流量分配时,为保持水流的连续性,每一节点必须满足节点流量平衡条件:即流入人一节点的流量必须等于流离该节点的流量。若规定流入节点的流量为负,流离节点的流量为正,则上述平衡条件可表示为:式中:为节点的节点流量,;为连接在节点上的各管段流量,。环状管网流量分配的方法和步骤:(1)首先在管网图上确定出控制点的位置,并根据配水源、控制点、大用户及调节构筑物的位置确定管网的主要流向。(2)参照管网主要流向拟定各管段的水流方向,使水流沿最近的路线输水到大用户和边远地区。(3)从配水源到控制点、大用户、调节构筑物之间选定主要的平行供水路线(主要干管),主要干管条数视管网的布置情况而定。(4)根据管网中各管线的地位和功能来分配流量。按以上步骤和要求分配到各管段的流量,即为环状管网各管段的计算流量。这里应该指出,此流量为预分配值,可用来选定管径,其真正的流量数值,必须由管网平差结果给定。2确定管径和坡度管径与流量关系为:式中:管段直径();管段设计流量();管段过水断面面积();设计流速();为防止因水锤现象出现事故,最大设计流速不应超过,又为避免管段内发生沉积,最小设计流速通常不小于,因此,要从造价和经营管理两方面考虑经济流速。选取经济流速和确定管径时,可考虑以下原则:(1)大管径可取大的经济流速,小管径可取小的经济流速;(2)管段设计流量占整个管网供水流量比例较小时取较大的经济流速,反之取较小的经济流速;(3)管径()在100400mm时,平均经济流速为0.60.9,管径在400mm以上时,平均经济流速为0.91.4 。根据初分的流量和经济管径的范围,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可得各管段的管径和坡度。连接管平常不起承担主要流量的作用,但是在发生事故时,它将承担较大流量,因此连接管一般和干管型号相同或相差一个型号,在主干管上随流量的减少,管径也会随之减少,但不能超过23个型号。根据初分的流量和经济管径的范围,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可得各管段的管径和坡度。3.6 管网平差环状管网在初分流量时,已经符合连续性方程的要求,但是在选定管径和求得各管段水头损失以后,每环往往能满足和的要求,所以要在确定管径的基础上重新分配流量,直到同时满足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为止。1. 最高时平差结果见表3-3。表3-3 最高时平差结果T I T L E : 最高时NO. OF PIPES : 27NO. OF NODES : 20PEAK FACTOR : 1MAX HEADLOSS : 5MAX UNBAL(LPS) : .003PIPE NODE LENGTH DIA HWC FLOW VEL HEADLOSSNO. FROM TO ( M ) (MM) (LPS) (MPS) (M/KM) ( M )2 2 3 506.00 600 130 349.14 1.23 2.25 1.143 2 4 810.00 400 130 95.93 0.76 1.48 1.204 3 6 624.50 600 130 337.71 1.19 2.11 1.325 2 5 1386.50 500 130 185.19 0.94 1.69 2.346 5 6 1066.00 400 130 23.15 0.18LO 0.11 0.117 4 5 1193.00 400 130 75.68 0.60 0.96 1.148 6 8 693.50 600 130 336.76 1.19 2.10 1.469 5 7 1033.00 500 130 190.43 0.97 1.78 1.8410 8 7 966.00 400 130 38.61 0.31 0.28 0.2711 8 13 545.00 600 130 275.87 0.98 1.45 0.7912 7 9 500.00 500 130 203.78 1.04 2.02 1.0113 13 14 665.00 500 130 201.79 1.03 1.98 1.3214 13 12 668.00 300 130 55.10 0.78 2.16 1.4415 12 11 557.00 300 130 42.72 0.60 1.35 0.7516 9 10 457.00 500 130 194.11 0.99 1.84 0.8417 10 11 1352.00 300 130 28.62 0.40 0.64 0.8718 14 15 609.50 300 130 60.18 0.85 2.54 1.5519 11 16 660.00 300 130 45.37 0.64 1.51 0.9920 10 18 648.50 400 130 140.65 1.12 3.01 1.9521 15 16 1577.50 300 130 15.38 0.22LO 0.20 0.3222 15 21 660.50 200 130 16.03 0.51 1.58 1.0523 21 20 600.00 200 130 3.29 0.10LO 0.08 0.0524 16 17 667.40 300 130 31.38 0.44 0.76 0.5125 18 17 1396.00 200 130 6.53 0.21LO 0.30 0.4226 17 20 1117.50 200 130 5.77 0.18LO 0.24 0.2727 18 19 580.00 400 130 72.38 0.58 0.88 0.5128 19 20 783.50 300 130 16.22 0.23LO 0.22 0.18 NODE FLOW ELEVATION H G L PRESSURE NO. (LPS) ( M ) ( M ) ( M ) 2 630.260 1017.60 1049.75 32.15 3 -11.430 1017.80 1048.61 30.81 4 -20.250 1016.30 1048.55 32.25 5 -47.290 1016.30 1047.41 31.11 6 -24.100 1016.50 1047.29 30.79 7 -25.260 1015.45 1045.57 30.12 8 -22.280 1015.35 1045.83 30.48 9 -9.670 1014.80 1044.56 29.76 10 -24.840 1014.00 1043.72 29.72 11 -25.970 1014.40 1042.85 28.45 12 -12.380 1014.85 1043.60 28.75 13 -18.980 1014.90 1045.04 30.14 14 -141.610 1014.80 1043.73 28.93 15 -28.780 1013.80 1042.18 28.38 16 -29.360 1013.85 1041.86 28.01 17 R -32.140 1013.35 1041.35 28.00 18 -61.740 1013.10 1041.77 28.67 19 -56.160 1012.10 1041.26 29.16 20 -25.280 1012.40 1041.08 28.68 21 -12.740 1013.00 1041.13 28.132. 事故校核平差结果见表3-4表3-4 事故校核平差结果T I T L E : 事故校核 NO. OF PIPES : 26 NO. OF NODES : 20 PEAK FACTOR : .7 MAX HEADLOSS : 5 MAX UNBAL(LPS) : .004PIPE NODE LENGTH DIA HWC FLOW VEL HEADLOSSNO. FROM TO ( M ) (MM) (LPS) (MPS) (M/KM) ( M )2 2 3 506.00 600 130 338.09 1.20 2.12 1.073 2 4 810.00 400 130 103.09 0.82 1.69 1.374 3 6 624.50 600 130 330.09 1.17 2.02 1.266 6 5 1066.00 400 130 55.48 0.44 0.54 0.577 4 5 1193.00 400 130 88.91 0.71 1.29 1.548 6 8 693.50 600 130 257.74 0.91 1.28 0.899 5 7 1033.00 500 130 111.29 0.57 0.66 0.6810 8 7 966.00 400 130 45.85 0.36 0.38 0.3711 8 13 545.00 600 130 196.29 0.69 0.77 0.4212 7 9 500.00 500 130 139.46 0.71 1.00 0.5013 13 14 665.00 500 130 142.77 0.73 1.04 0.6914 13 12 668.00 300 130 40.24 0.57 1.21 0.8115 12 11 557.00 300 130 31.57 0.45 0.77 0.4316 9 10 457.00 500 130 132.69 0.68 0.91 0.4217 10 11 1352.00 300 130 18.17 0.26LO 0.28 0.3718 14 15 609.50 300 130 43.64 0.62 1.40 0.8519 11 16 660.00 300 130 31.56 0.45 0.77 0.5120 10 18 648.50 400 130 97.14 0.77 1.52 0.9821 15 16 1577.50 300 130 11.72 0.17LO 0.12 0.1922 15 21 660.50 200 130 11.78 0.38 0.90 0.5923 21 20 600.00 200 130 2.86 0.09LO 0.07 0.0424 16 17 667.40 300 130 22.72 0.32 0.42 0.2825 18 17 1396.00 200 130 4.10 0.13LO 0.13 0.1826 17 20 1117.50 200 130 4.33 0.14LO 0.14 0.1627 18 19 580.00 400 130 49.82 0.40 0.44 0.2628 19 20 783.50 300 130 10.50 0.15LO 0.10 0.08 NODE FLOW ELEVATION H G L PRESSURE NO. (LPS) ( M ) ( M ) ( M ) 2 441.182 1017.60 1047.30 29.70 3 -8.001 1017.80 1046.23 28.43 4 -14.175 1016.30 1045.93 29.63 5 -33.103 1016.30 1044.39 28.09 6 -16.870 1016.50 1044.97 28.47 7 -17.682 1015.45 1043.71 28.26 8 -15.596 1015.35 1044.08 28.73 9 -6.769 1014.80 1043.21 28.41 10 -17.388 1014.00 1042.80 28.80 11 -18.179 1014.40 1042.42 28.02 12 R -8.666 1014.85 1042.85 28.00 13 -13.286 1014.90 1043.66 28.76 14 -99.127 1014.80 1042.96 28.16 15 -20.146 1013.80 1042.11 28.31 16 -20.552 1013.85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装设计中的碳足迹量化方法-洞察及研究
- 支付监管政策对支付成本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生物信息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抗菌药物协同作用-洞察及研究
- 现代金融基础专升本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三基医学专升本题库+参考答案
- 2025年预防医学专升本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 矿业绿色供应链构建-第1篇-洞察及研究
- 房产交易居间与风险评估合同
- 知名酒店式公寓店铺经营权及客户资源转让合同
- 医疗废物暂存处管理制度
- 导热油锅炉应急预案
- 燃气管道工程竣工资料
- 整套课件-证券投资学(第二版)赵锡军
- 警察保密培训课件
- 新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强化练习技巧02 多选题解法与技巧(讲)(解析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及参考答案
- 风电制氢制甲醇一体化示范制氢制甲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立项
- 短缺药品管理制度
- 高中语文语法简略
- 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