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南油茶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胡小康,1曾赣林1,赵小青1(1.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摘要:本文依据赣南油茶种植经验,对赣南油茶病虫害种类做出了总结,并针对多发性病虫害赛选出赣南地区常发病害,及蛀干、蛀果、啃食叶片三种类型的虫害进行了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详细阐述。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具有很高的栽培经济价值。茶油是可以跟橄榄油相媲美的优质、高档食用油,其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一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茶油不含芥酸和山俞酸,耐贮藏,不易酸败,不易受剧毒致癌,食用茶油对防止人体胆固醇增生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医疗和保健作用,有益人体健康,是重要的保健食品。赣南是油茶主产区,栽培历史悠久,广泛分布于赣南的18个县(市)区。据2004年森林资源清查,赣南现保存油茶林面积为14万余亩,其中面积达15万亩以上的油茶产区县(市)就有兴国、上犹、南康和赣县,油茶是赣南的一大特色林业产业。油茶栽培当中病虫害的防治是重要的栽培措施,笔者现针对赣南地区油茶种植上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对赣南地区油茶栽培当中的主要病虫害防治进行总结如下。1、种类油茶病虫害主要有:油茶炭疽病、煤污病、软腐病、茶苞病、白绢病、白皮病、油茶毒蛾、油茶尺嫂、茶蚕、茶织叶蛾、茶梢蛀蛾、油茶绵蚜、油茶蓝翅天牛、茶天牛、绿鳞象甲、茶籽象甲、八点蜡蝉、葡萄丽金龟、大粉白金龟子、油茶叶蜂等。油茶病虫害普遍,若任其发展,将造成大量蕾、果、叶的脱落或干枯,甚至全株枯死,造成油茶低产。据调查,油茶落花落果率高达70%一80%,其中病虫害引起的约占1/30。2、防治总体原则油茶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营林技术为基础,生物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掌握病虫规律,抓住薄弱环节适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及时进行防治,力求“治早、治小、治好”。 加强管理、改善坏境 保护天敌、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3、赣南地区油茶主要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措施3.1油茶炭疽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3.1.1炭疽病症状及发生规律病菌为害果、叶、枝梢、花芽和叶芽。果实被害初期在果皮上出现褐色小斑,渐扩大为黑色圆形病斑,有时数个病斑连结成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出现轮生的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当空气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粘性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病果开裂易落。嫩叶受害,其病斑多在叶缘或叶尖,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具水渍状轮纹,边缘紫红色,后期病部下陷,病斑中心灰白色,内有轮生小黑点。枝梢受害,病斑多发生在新梢基部,少数在梢中部,椭圆形或梭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病斑后期黑褐色,中部灰白色,其上生黑色小粒点,皮层纵向开裂,病斑若环梢一周,梢即枯死。枝干上的病斑呈梭形溃疡或不规则下陷,剥去皮层,可见木质部变黑色。花芽和叶芽受害变黑色或黄褐色,无明显边缘,后期呈灰白色,上生小黑点,严重时芽枯蕾落病原:油茶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是由核菌纲、球壳目、疗痤霉科、小丛壳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无性世代为茶刺盘孢菌,主要以无性孢子侵染。分生孢子单胞、长椭圆形,12-244-6微米。有性世代子囊壳黑色,略长圆形,散生,半埋生在寄主组织内,直径86-189.2111.8-197.8微米。子囊无色,棍棒状,子囊孢子8个,单胞,无色或淡色,椭圆形或纺锤形,大小15.275.67微米。炭疽菌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广,菌丝在10时开始生长,38停止,最适温度为28。发病规律:油茶炭疽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叶、病芽、病蕾、枯花、病果、果柄或病枝上越冬。第二年春,当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溅或昆虫传播,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潜育期5-17天。一般每年4月初开始发病,先是危害嫩叶、嫩梢。5月中旬至6月病菌侵染果实,8-9月落果最多。10月间为害花蕾,使病蕾脱落。病害发生和蔓延与温、湿度有关。当旬平均温度达到20,相对湿度达86%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0,相对湿度88%时,出现发病高峰;夏秋间降雨次数和持续时间与病害扩展蔓延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雨日长,雨量大的年份,病害严重,反之则轻。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一般来说,低山高于高山,阳坡高于阴坡,山脚高于山顶,林缘高于林内,成林高于幼林。油茶林间种不当,发病期氮肥施得过多,常常会加重病情。油茶不同品种类型抗病力不同,小叶油茶、攸县油茶抗病性强;普通油茶易感病,紫红果比青皮果抗病。赣南地区油茶炭疽病发病率较高,应着重防治。图1:油茶炭疽病图谱(1.病稍;2.叶片、幼芽、幼果症状;3.茎秆、叶片、蕾的后期症状;4、果实后期症状;5.病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6.子囊壳、子囊和子囊孢子)3.1.2 油茶炭疽病防治措施油茶炭疽病发病时间长,侵染来源广,受害部位多,危害面积大,必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坚持数年,才能收到预期防效。(1)油茶林内查清历史病株,在冬、春挖去另行补种。重病区或在轻病区内的重病株,结合油茶复壮修剪,清除病枝、病叶、枯梢、病果和病蕾,最大限度减少初侵染来源。(2)油茶林密度不宜过大,使通风透光,降低林内湿度。若要间种,需选择矮杆作物,忌用高杆作物,以此造就不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发病期不宜多施氮肥,应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3)早春新梢生长后,喷洒1%波尔多液保护。5-9月果病盛发期,可选用75%百菌清1000倍液;50%退菌特800倍液;或20%三环唑600倍液喷雾。(4)新发展油茶林地区,应选育或推广抗病品种。如攸县油茶或普通油茶中的丰产高抗优株。3.2油茶软腐病3.2.1油茶软腐病症状及发生规律油茶软腐病病原菌是个多寄主病菌,除侵害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外,也侵害小果油茶(C.meiocarpa)、攸县油茶、越南油茶、浙江红花油茶(C.semiserrata)、红山茶、茶树(Theasinensis)等山茶属树种,还侵害其他14个科的50多种植物。病菌的无性世代是油茶伞座孢菌(AgaricodochiumcamelliaLiu,WeietFan),该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两种形态特征和习性完全不同的分生孢子座。在通风湿润、干湿交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蘑菇型分生孢子座。这种分生孢子座垫状、半球形,具短柄,近白色到淡灰色,成熟时顶部宽315-563cm,高113-225m(柄部在内),由许多从柄部顶端幅射状伸向边缘的分生孢子梗所组成,容易脱落。新鲜的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具有很强的侵染能力。在培养皿内保湿,不遇寄主时,蘑菇型分生孢子座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覆盖表面,形成“黑顶蘑菇”,则丧失其侵染能力。 在高湿、不通风条件下,病斑上常形成非蘑菇型分生孢子座。这种分生孢子座黑色,垫状,无柄,单生或连生,与叶组织连在一起,不易脱落,成熟时周缘被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所覆盖,宽57-168m,高45-85m,没有侵染能力。林间常在病落叶堆中可找到。 分生孢子梗无色,5-8横隔,稍弯曲,双叉分枝5-9次,产孢细胞外露,瓶梗单点产孢。分生孢子淡青色,近球形,基部平截,无隔,直径2.1-3.7m,领肩明显,基生,连生,常发生粘连而呈黑色粘质孢子团。病菌以菌丝体和未发育成熟的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在病部越冬。冬季留于树上越冬的病叶、病果、病枯梢及地上病落叶、病落果是病菌越冬地场所。翌春当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菌丝开始活动,雨后陆续产生蘑茹型分生孢子座,是病害的初侵染源。晚秋侵染的病斑黄褐色,是病菌主要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越冬病叶及早春感病病叶,在阴雨天气,能反复产生大量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当环境不宜侵染时,蘑菇型分生孢子座能在病斑部或侵染处渡过干旱期,到下次降雨时再行传播侵染。气温在10-30间,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均能发生侵染,但以15-25发病率最高。超过25发病率显著下降,低于15,能发生侵染,但潜育期长,病程缓慢。蘑菇型分生孢子座的传播和侵染都需要雨水及高湿的环境,因此适宜侵染的温度范围内,空气湿度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十密切。据试验在不保湿条件下,相对湿度低于98%,便不能发生侵染。在林间只有阴雨天才能满足这一条件。所以油茶软腐病只有在阴雨天发生。每次中到大降雨后,林间相继出现许多新病株、新病叶。雨量大,雨日连续期长,新病叶出现多。反之则病叶少。4-6月是南方油茶产区多雨季节,气温适宜,是油茶软腐病发病高峰期。10-11月小阳春天气,如遇多雨年份将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山凹洼地、缓坡低地、油茶密度大的林分发病比较严重;管理粗放、萌芽枝、脚枝丛生的林分发病比较严重。 图2:油茶软腐病(1-3.病害的危害症状;4.病斑放大(子实体))3.2.2油茶软腐病防治措施防治上应以营林措施为主,加强培育管理,提高油茶林的抗病能力。采穗圃、苗圃等可考虑药剂防治。 营林措施:1.改造过密林分,适度整枝修剪:改造密林,去病留健,去劣留优,既是增产措施,也是防病措施。江西省红亮垦殖场1976年对过密林分进行隔行疏伐,次年病情指数下降24.7%。2.冬春结合整枝修剪,清除越冬病叶、病果、病枯梢:浙江省常山油茶研究所1979年早春对23株重病株实施清除越冬病叶、病果、病枯梢处理,病情指数下降83.3%,对照区病情指数上升7%。1980年早春对发病较重的206、309号林地进行清除病源为主的修剪,结果处理区病情指数比上年下降38.6%,而对照区则比上年上升18.2%-46.9%。3.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加强苗圃管理。圃地要及时松土除草,培育大苗要疏密相宜,适度疏枝修剪,发现病苗及时仔细清除病原,防止蔓延。病果种子可能带菌,避免从病树上采种。 化学防治:研究表明,波尔多液、多菌灵、退菌特、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根椐油茶软腐病的发生规律,应注意选择附着力强、耐雨水冲刷、药效持续期长的药剂。1:1:100等量式波尔多液,晴天喷药后附着力强,耐雨水冲刷,药效期持续20天以上,防效达84.4%-97.7%,是目前较理想的药剂。喷药时间以治早为好,第一次喷药在春梢展叶后抓紧进行,以保护春梢叶片。雨水多、病情重的林分,5月中旬到6月中旬再喷1-2次,间隔期20-25天。3.3 油茶烟煤病3.3.1油茶烟煤病症状及发生规律油茶烟煤病(Meliolacamelliae(Gatt.)Sacc.,CapnodiumtheaeHara)在我国油茶产区均有发生,影响油茶树生长和结实,甚至造成植株枯死。油茶烟煤病除危害油茶外,还对茶叶、柑桔等树种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或子囊壳在病部越冬。次年3至6月和9至11月为发病盛期。湿度大发病重,盛夏高温停止蔓延。油茶绵蚧和黑刺粉虱的是本病发生的诱因,因病菌多从这2种虫的分泌物中吸取营养,同时也随蚜虫和蚧壳虫而传播。病菌侵入叶片、枝条,初期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形成圆形黑色霉点,有的沿主脉扩展,以后逐渐增多,形成较厚的黑色烟煤状层。因光合作用受阻,严重发病的使植株逐渐萎黄。图3:烟煤病危害图(1.病害的症状;2. 病菌的子囊座;3. 病菌的子囊放大;4. 病菌的子囊孢子放大;5. 病菌的分身孢子器及分身孢子)3.3.2油茶烟煤病防治方法成林应注意修枝、间伐、通风降湿;或在林内栽植山苍子防治烟煤病。发现有绵蚧和黑刺粉虱,可用40乐果乳油1000至2000倍液或50敌敌畏500至1000倍液喷杀。发病期可喷洒石硫合剂。夏季用波美0.3度,春秋季用1度,冬季用3度;或用1食盐水、0.6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50三硫磷1500至2000倍液防治,均有效。在赣南地区新造林当中整地时可适当保留山苍子于条带斜坡上,可有效防止烟煤病的发生。3.4油茶根腐病3.4.1油茶根腐病症状及发生规律病原菌的无性世代为半知菌无孢菌群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lerotum rolfsil S),有性世代为担子菌纲的罗氏白绢病菌(Pellicularia rolfii W)。根腐病主要为害油茶一年生苗木,先侵染苗木根颈部,患部组织初期褐色,后长出白色绵毛状物(菌索),受害苗木根部腐烂叶片凋落最后死亡。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苗根周围形成大量白色的丝状膜层,所以也称白绢病或霉根病,后来从白色变成黄褐色,即病原菌的菌核。油茶根腐病主要发生于4-5月和9-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7-8月是重病株死亡期。病原菌适宜生长于pH值为4左右的土中,特别是对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圃地时。于感染部位和根霉土壤越冬,主要从伤口或幼嫩表皮侵染。3.4.2油茶根腐病防治方法油茶根腐病的综合防治,行别是进行苗木培育时,须从圃地选择开始,土壤质地、排水情况、前期作物等。发病后首先尽可能清除重病株,以熟石灰拌土覆盖,或50%退菌特、50%多菌灵等浇灌茎处,防治效果均可达到75%以上。3.5 油茶象及其防治方法3.5.1油茶象的危害特征及规律油茶象及其为害油茶象又名山茶象,属鞘翅目象甲科。其为害油茶、茶和山茶科山茶树多种植物的果实,油茶象成虫钻蛀果实,幼虫取食果仁,从而引起落果。油茶象的生活史极不规律,一般2年发生1代,少数1年1代或3年1代。2年1代的第1年以滞育的老熟幼虫越冬,第2年以新羽化的成虫越冬。油茶象种群分布一般阴坡多于阳坡,坡下多于坡上,密林多于疏林,老林多于幼林,大面积连片的油茶林多于小面积零星的油茶林,同一油茶树中冠上多于冠下。一般早熟品种类型比迟熟品种类型受害轻,在迟熟品种类型中紫红球和紫红桃是抗虫力较强的品种。图4:油茶象危害图(1.成虫;2. 幼虫;3.蛹;4.果实被害状;5.成虫在幼果上产卵状。)3.5.2油茶象的防治方法选择抗虫较强的早熟品种和迟熟类型的紫红球、紫红桃等为籽种,并培育新的抗虫品种。 冬挖夏铲,林粮间作,修枝抚育,以降低虫口密度,减轻为害;定期收集落果,以消灭大量幼虫;在成虫发生盛期,用盆或瓶盛置糖醋液,诱杀成虫;摘收的茶果堆放在水泥晒场上,幼虫出果后因不能入土而自然死亡,也可堆放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幼虫出果入土,第2年放水灌田,也可淹死幼虫。 在高温高湿的6月用自僵菌防治成虫。 在5-6月用90敌百虫10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乳油混合按体积比11配制成1000倍液,喷施2-3次,在郁闭度大的油茶林分中,可施放烟雾剂防治成虫,施放量15-22.5kg/hm2。3.6油茶毒蛾及其防治方法3.6.1油茶毒蛾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油茶毒蛾又名茶黄毒蛾、茶毛虫、油茶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取食叶片,在叶片食光后也取食嫩梢、树枝、幼果等,使油茶枯死或大量减产。幼虫体上有毒毛,人体皮肤碰到则红肿发痒甚至中毒,影响人体健康。初龄幼虫取食叶片下表皮和叶肉部分,3龄后可取食全叶,仅残留主脉及叶柄,幼虫喜聚集在树冠顶部为害,有明显的群集性,成虫有趋光性。第1、第2代幼虫老熟后一般在枯枝落叶层上或土隙中群集结茧化蛹,第3代则在土中化蛹。发生较整齐,无世代交替现象。卵越冬,越冬卵多产于树冠中下层lm以下的萌芽枝条或叶片的反面。图5:油茶毒蛾危害图谱(1.雌成虫;2.雄成虫;3.卵块;4.幼虫;5.蛹;6.茧;7.为害状)3.6.2 油茶毒蛾防治方法防治方法 :人工灭蛹和捕杀幼龄幼虫。在林地培土厚7-10cm,打实,使土中蛹不能羽化,同时将枯黄或灰白色膜质被害叶片摘掉,将幼虫放人盛药粉或石灰的土箕内灭杀。保护和利用天敌。卵期天敌有黑卵蜂和赤眼蜂等,幼虫期天敌有绒茧蜂、黄茧蜂、多种姬蜂、多角体病毒、步虫甲、蜀蜷、嫂嫂、蝗螂、青蛙、蜘蛛等。化学防治。幼虫3龄前可用5%抑太保乳油0.05%-0.10%液,或10%氯菊Aa乳油0.1%液,0.2%阿维菌素0.033 .400%液,或用90%敌百虫、50%马拉松、25%亚胺硫磷,50%杀螟松0.050%0.067%液防治。黑光灯诱杀成虫。3.7黑跗眼天牛及防治措施3.7.1黑跗眼天牛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黑跗眼天牛又名红颈蓝翅天牛、油茶蓝翅天牛、茶红颈天牛,幼虫蛀害枝干,常绕食茶树树皮一周,然后蛀入干心为害,被害外形成多个肿瘤,轻者生长不良,重者易折断或枯死,对油茶树势及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储能电池热管理技术创新在可再生能源并网中的应用报告
- 央企分公司安全培训课件
- 农发行淮安市涟水县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能源技术专利创新与绿色发展战略报告
- 2025年旅游景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发展规划报告
- 花卉种植培训考试题
- 农发行十堰市丹江口市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农发行百色市田阳区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机械基础试题及答案分析
- 平板修改课件尺寸
- 2.3河流与湖泊第1课时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 高血压防治知识课件下载
- HG∕T 3792-2014 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高频词汇1500
- (高清版)TDT 1056-2019 县级国土资源调查生产成本定额
- 《刑法》完整课件(课件)
- 译林版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第4课时 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建设项目其他费用和相关费用的规定
- 公路设计规范
- 羽毛球教案36课时
- 上港云仓用户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