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途径与方法.doc_第1页
感恩的途径与方法.doc_第2页
感恩的途径与方法.doc_第3页
感恩的途径与方法.doc_第4页
感恩的途径与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窗体底端中学生感恩心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陈继生同志主持的国家级科研课题中学生感恩心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已于2008年3月由松原市德育办在“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中立项。在此,我受课题组委托,向专家组作开题报告,敬请各位专家审议论证。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部分中学生身上存在着以下现象:(1)课堂上公然顶撞老师,在家顶撞父母。(2)破坏桌椅及学校其它公物。(3)不知道父母生日,每天缺少与父母的问候语和道别语。(4)同学间关系冷漠,举止不文明,说脏话。(5)责任感不强,不会体谅父母、老师的难处。以自己为中心,计较个人利益,表现在乘车不给老、弱、病、残者让座,没有同情心,伙伴间缺乏信任等。(6)社会公德意识淡漠,表现在对弱势群体缺少同情心,不爱护花草树木,不节约用水,不能随手拾起身边的垃圾等。通过自查我们觉得所有这些不良现象中最有共性、也最具代表性、最有待于通过学校教育改变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感恩心”意识。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和长辈的溺爱下长大。他们只想着自己,从来不替别人着想,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体会不到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在学校独断专横不懂得尊敬师长,对社会缺乏起码的责任意识,古人云:“滴水之恩,报以涌泉。”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更有“卧冰求鲤”、“街环结草”的感人故事,然而,今天的中学生在过多的呵护与溺爱中,反而缺失了这些传统美德。因此,我们确立“中学生感恩心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感恩心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从“感恩”入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品格。通过 “滴水之恩,报以涌泉”这个中华民族古训的教育,使学生体验父母对工作的劳心,师长对自己的关心,社会对自己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由心灵深处产生的对父母的体贴、孝敬,对师长的尊敬,同伙的友善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自觉为父母、长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而教育学生把对家庭的孝和对同学的关爱、对社会的关爱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能爱父母、敬师行、爱同学,然后知道爱家乡、爱祖国。通过感恩心教育让学生产生道德认识,进而演变为道德情感,最后变成他们的道德行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二、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及理论依据(一) 研究内容:1、 对学生进行感恩心和中华传统美德方面内容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开展研究打下基础。2、探究中学生感恩心教育的内容,寻求教育教学的规律。3、对中学生感恩心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二) 研究目标:通过中学生感恩心教育的课题研究,探索出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充分挖掘“感恩心”教育的文化资源,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地开展一系列“知恩懂恩报恩厚德”的探究性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养成心怀感恩,报以真情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从小爱到大爱,逐步培养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教育体系。1、认知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从而让学生懂得对父母等长辈要孝敬、孝顺,对师长、对他人、对祖国要懂感恩知报恩。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师长、对他人、对祖国的尊敬和热爱。当前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大多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成长,受父母的百般宠爱,待人接物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父母、长辈、他人的责任感,让学生体会感恩心,感受到父母、师长、他人、社会给予的关怀和爱护,从而激发队员对父母、长辈、他人的尊敬和热爱。同时,还应该使学生明确:感恩之心也包含着爱自己,爱周围所有的人是爱自己,做一个令爱自己的人自豪的人是爱自己,珍视生命是爱自己。3、行为目标:让学生做到在家做孝敬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校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学习、为学校争光添彩的好学生;在社会上做热爱祖国、诚实守信、会分辨是非的接班人;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好青年:a、保护环境,感恩自然;b、慈善救助,感恩社会;c、热爱河山,感恩祖国; d、故土之情,感恩家乡;e、饮水思源,感恩父母;f、恩师难忘,感恩老师;g、友谊长存,感恩朋友; (三)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阶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实现和谐发展的基本方针。国家是以家庭为细胞的,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和谐,感恩心教育以学校为核心,以学生为突破口而开展活动。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一)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全体教师参与研究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组,确立实验班级。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感恩心教育的实验方案开展活动:既面向全体进行引领,又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帮扶,多管齐下,合力并进。并辅助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二)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大体上分三步进行:1、准备阶段(2008.32008.7)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成立课题组,对课题进行论证,实验前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召开开题报告会,为实验研究做好准备。2、实施阶段(2008.82011.6)本阶段按着实验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研究,全面探讨感恩心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构建起感恩心教育的体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1)搞好调查摸底,对实验班学生的原有品德状况及行为习惯及兴趣爱好等,尤其是学生的孝心、感恩心、责任感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实验班学生档案。(2)实验中对学生的道德知识及道德行为进行定期测试,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3)定期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每年召开一次实验研究总结会。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外地德育经验,开展专题研讨,提高课题组成员素质,并有计划地举办德育骨干培训班。(4)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教辅导讲座、让家长参加学校的一些重大活动等形式,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教水平,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合力。(5)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定期开展以“感恩心”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关注国家和社会给予自己的关怀、帮助,感受社会风气对自己成长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总结验收阶段(2011.72011.10)系统地整理几年来积累的实验资料,要全面、细致、深入地总结实验的做法和经验,撰写出实验报告、经验论文,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验收、评估。四、实验的具体措施(一)要明确感恩心教育的内容。古人云:“滴水之感,报以涌泉”。中国人的道德观念讲究放大别人对自己的好,而缩小自己对别人的好。所以,感恩就是对别人为自己付出的回报。这其实不仅是指帮了什么,也包含自己主观世界对其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属道德和品格层面的问题。1、在家庭孝父母:(1)尊敬长辈,恭敬礼貌见长辈要主动问打招呼,学会使用尊称和礼貌用语。一些孩子没大没小,管长辈叫老头、老帽、老东西,直呼“你”或直叫其名。我们应教孩子学会使用“您”、“您老”学会根据人的年龄,称呼“叔叔”、“阿姨”、“老爷爷”、“老奶奶”等。总之要教会孩子学会尊重长辈,懂得长幼有序。长辈回家或外出应主动站起来迎送。有些孩子不懂迎送,家长回来孩子一声不吭,自己干自己的事。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迎送,家长外出时要求孩子帮助递包,提醒带齐东西。家长回来时,要求孩子主动开门,从家长手中接东西并道一声“辛苦了”。听长辈的话要认真,不东张西望、不插嘴。有些孩子听大人讲话时很不认真,心不在焉,甚至不耐烦、乱插嘴。这个坏习惯一定在矫正。外出或回家时要和家长打招呼。孩子回家时都应该报一声:“我回来了!”而我们的部分孩子不吱声,甚至有直奔厨房找吃的。应该让孩子养成通报的习惯,主动向家长打招呼。(2)听从教导,虚心求教。听从长辈的教导要虚心,并认真按长辈的教导去做。孩子在家对家长不虚心,外出难免骄傲。长辈批评时不顶撞,不任性。和父母有分歧时意见时,要心平和,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没答应,不许耍横、任性。(3)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努力学习,不辜负家长的期望;积极上进,不辜负家长的希望;主动向家长汇报学习情况和思想情况,不隐瞒学习成绩,让家长放心;遵守学校纪律,不让家长操心。(4)帮助家长干活,做家长的帮手参加劳动,生活自理;要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活,做家长的帮手;长期分担家庭的一、二项劳动,搞家务“承包制”。(5)关心长辈,沟通情感。对父母的情绪、兴趣等有所了解;知道家长的生日,用简朴方法向家长祝贺生日;有了好吃先让长辈;长辈累了时要热心照顾。如倒杯茶水、递条毛巾,送双拖鞋等;长辈病了时要主动端水送药,对长辈耐心照料;不乱花零钱,不摆阔气,不增加家长负担,不让家长为难;外出时,到什么地方去,什么时候回家,都要告诉家长,并按时归来,不要私自在外面留宿,以免家长不放心等待。2、在校敬师长、亲同伴:(1)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听老师的话,不惹老师生气。热爱学习,讲文明、守纪律,体谅老师工作辛苦,学会关心、问候老师、安慰老师,主动帮助老师做事,帮老师分担忧愁。(2)同学之间讲友爱,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不打架,不骂人。在学习生活方面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温暖的手。讲团结,讲合作,共同进步。(3)礼待来宾,对来学校的客人要懂礼貌,主动问候,主动让路,主动服务。 3、在社会懂付出:遵守公德,讲文明礼貌,自觉维护公共秩序,不做违法乱纪的行为,自觉保护环境,讲究卫生,力所能及地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建设。关注弱势群体,用一颗悲悯情怀和谦逊态度去对人对事。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二)要挖掘感恩心教育的各种渠道。1、植一片沃土,让感恩生根。针对我校大多数学生是寄宿生的特点,我校开展了“让爱驻我家”活动。学生时代,班级就是每个学生的家。所以,我校要求所有班级开展以下活动:1、学唱班歌:在这项活动中,我们选择的歌曲都是有关感恩和真爱的。希望利用艺术的魅力呼唤孩子们的感恩之心。2、生日祝福:同伴交往是中学生交往的主要人际关系。为了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社会开始学会交往,我们还开展了“生日祝福”活动;每个班级都设有“学生生日档案”、“友情沟通”、“生日留言”等栏目,内容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七年三班的活动。他们班级在学生生日那天,会集体给学生唱生日快乐歌。让他感受到来自同学们的真诚祝福;这一天,过生日的同学可以在“友情沟通”上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这样就可以使同学间多了一份了解。在相互了解中自然培养了孩子们与同伴沟通的能力,和对别人的关心与爱的情感。3、写周记。我们鼓励各位语文教师每周让学生写周记。收回来认真批阅,对非常优秀的、进步的给予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开辟了一条师生沟通的渠道。同时,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学生的思想动向、困惑又可以及时把握。感恩之心是一颗娇弱的种子,我们必须为它植一片沃土,施以精心的呵护才能生根发芽。团队中的互助与团结、关心与体贴就是那使感恩生根的阳光雨露,植一片沃土,爱即会发芽!2、辛勤的耕耘,让感恩开花。对于学校而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具有“积沙成塔”的意识,汇聚点滴的感动,才能成为点金的手指。为此,我校在感恩教育方面还开展了以下活动。1、“白发亲娘”感恩成长的历程,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但是又有几人能真正读懂这份真爱呢?我校晨报开辟了“白发亲娘”栏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写成“孝心日记”。把感人的文章在广播中播放。我们要求孩子们在节日期间,自己赚钱为父母买一件礼物,并把自己的心得写成文章向校广播站投稿。只有亲自体验才会真懂,多给孩子创造感恩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自实践中学会体谅父母,学会理解父母,学会关心父母。一个微笑,一件小礼物,哪怕是疲惫是的捶背,病床前的一碗热汤,不都是感恩的回报吗?2、“伸出你的手”我们有太多值得感恩的事情和理由,生活中,我们须要培养学生一种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你希望别人怎要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只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你才会理解,同情和尊重他人,你才会懂得为什么要学会感恩,以及如何感激和回报他人。实验中我校将与新源镇团委联合开展 “伸出你的手”大型公益活动。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亲自去探访社会上一些贫困家庭、父母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孤残儿童,在体验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贫”什么是“苦”,在与这些孩子的交往中,孩子们也更多地了解了这些弱势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情与友善之心自然生成。或许,这将是对他们灵魂的一次最大触动吧!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们从“自我中心”的位置中走出来,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生活,让他们懂得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品味生命中的至真至纯!让他们学会感激生命,学会珍爱,感激他人,学会关心相信,青少年时期的这份感恩之心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3、“恩在校园”对母校的恋情,是每个人人生历程中最美好也是最难忘的一段心灵之旅。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还是校园,校园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哪怕是一草一木对他们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集体的重大集会,更会使学生终生难忘。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将开展以下活动:1、敞开感恩的胸怀我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是联谊学校,每一年,哈工大的学生都要来我校开展活动。他们或者捐书、捐物,或者做演讲报告这些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是对孩子们心灵的撞击。大学生的实际行动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让他们懂得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们的人格、气质也熏陶了孩子们,让他们学会了“投桃报李”、“砺志修养”“近朱者赤”我们希望利用这一有利契机,让孩子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社会、他人、师长对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