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歐盟綢緞市場的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式與我國的差異 歐洲是消耗真絲綢緞和絲綢服裝的主要市場之一,也是我國真絲綢緞和絲綢服裝出口的主要市場之一。據海關統計,2003 年,我國出口歐洲市場綢緞爲2506 萬米、出口金額6616 萬美元、占我國出口綢緞金額的16.3%,出口歐洲市場的真絲服裝2251 萬件、出口金額1.97 億美元、占我國絲綢服裝出口額的14%。歐洲的絲綢進口消費國主要是義大利、法國、德國、英國和瑞士五國,這五國的絲綢消費量占整個歐洲的80%以上,他們既是傳統的絲綢消費市場,又是高級絲綢服飾的生産與出口國。生産高級服裝所用的絲綢面料,除小部分從韓國進口和自己生産外,大部分都要從中國進口。 歐盟的法律是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優先于歐盟成員國的國內法。歐盟主要的法律立法爲各成員國協商一致的條約和協定。其中,條約是歐盟的根本大法,可視爲歐盟的憲法。在條約層次以下的法規主要有4 種表現形式:一是條例: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立法。在成員國內不需要再制定適用條例的國內法,要求成員國不折不扣地執行。二是指令:這是對成員國具有約束力的立法。但指令只強調目的,至於如何執行,即實施指令的方式和手段,由各成員國自定。三是決定:這是一種執行決議,是執行歐盟法令的一項行政措施。其約束力的方式同法規一樣,對所有條文具有實施義務,特別是對成員國發出的決定,其實現的方式和手段同指令不同,成員國沒有自由裁量的餘地。四是建議和意見:對某個問題理事會委員會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形成指令,就對成員國提出推薦或意見,作爲歐盟立法趨勢和政策導向,供成員國參考。建議不具有約束力,它不是法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歐共體已逐漸形成了上層爲歐共體指令,下層爲包含具體技術內容、廠商可自願選擇的技術標準組成的兩層結構的技術法規(歐共體指令)和技術標準體系。該體系的建立有效地消除了歐盟同內部市場的貿易障礙。但歐盟同時規定,屬於指令範圍內的産品必須滿足指令的要求才能在歐共體市場銷售,達不到要求的産品不許流通。這一規定對我國真絲綢緞出口到歐盟,增加了貿易障礙。 歐盟在紡織品標簽、阻燃性、紡織品生態環保等方面都制定了較爲嚴格的法規、法律,應該說在國際上是實施最早也是最爲全面的。主要有以下技術法規和標準:紡織品標簽法規 纖維成份指令(96/74/EC):議會和理事會紡織品名稱的指令 該指令對紡織纖維的名稱、纖維描述作了規定。即爲了在紡織産品在生産、處理、銷售階段中,統一紡織纖維名稱在標簽、商標和文件上的標注規定。 英國標簽法規 在英國,服裝的纖維含量標簽是強制執行的,並要求標簽上必須包括主要纖維的種類和含量。使用說明(包括洗滌說明)雖然是非強制的,但大力推廣使用。對於睡衣和睡衣類服裝要求附有是否符合易燃性標準的標簽。紡織品燃燒性能的法規 英國睡衣(安全)法規:該法規將睡衣分爲兩類:兒童睡衣和成人睡衣。兒童睡衣必須符合BS5722易燃性要求;成人睡衣必須附永久性標簽;滿足BS5722 易燃性要求的睡衣標明“符合BS5722”的低易燃性,未達到要求的,要標明“遠離火源”。歐盟對有害物質控制的法規和標準 自奧地利1990 年率先制訂了環保紡織品標準後,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相繼制定出臺了相關的環保法規和紡織環保標準,對進口紡織品實施安全、衛生檢測,還提出了對偶氮染料、甲醛、五氯苯酚、殺蟲劑、有機氧化物等含量進行嚴格限制。對環境保護政策以及對全球紡織品貿易影響最爲顯著的莫過於歐洲國家制定的控制有害物質的法規,以此限制包括綢緞在內的紡織品進口。 歐盟控制有害物質主要的法規和標準有: 德國法規:食品及日用消費品法、化學品法、關於鎳釋出用品條例 歐盟法規:禁用偶氮染料(2002/61/EC,2003/03/EC) 生態環保標誌、標簽和標準 歐洲的一些非政府環保組織也發佈了紡織品的環境標誌,如歐盟的Eco-Label、MST、MUT、CleanFashion 和Tex-Proof,荷蘭的Milieuker、瑞士的White Swan 等。雖然目前許多生態紡織品標準或標誌還只是歐洲經銷商和服裝企業自願遵循的標準,而非政府硬性規定。但作爲已被廣泛認同的在紡織品服裝國際貿易中的基本要求已經成爲構築“綠色壁壘”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口到歐盟的綢緞和絲綢服裝,如果達不到環保要求,將不僅會被禁止進口,而且訂單也可能不會存在。具有代表性的生態環保標誌、標簽和標準大致有如下幾類: 歐盟2002/371/EC紡織品生態標簽(Eco-Label)規範。 Eco-Label 是由歐盟執法委員會在2002 年5 月15 日的2002/371/EC 法令中公佈的歐盟判定紡織品生態標誌的新標準。該標準在歐洲具有較大的影響。其主要內容包括: 針對包括腈綸、棉花、羊毛、聚酯等在內的紡織品原料制定相應的有害物質限量標準; 針對紡織品服裝生産、運輸和貯藏過程制定了禁用原料清單和有害物質限量標準; 針對産品耐用性制定相應標準,耐用性主要涉及産品洗滌或乾燥後尺寸變化和産品褪色情況兩個方面。 歐委會頒佈申請標準的新法規之後,“生態標簽”與歐盟市場上紡織品服裝領域的其他“綠色”標簽相比,要求更加嚴格,對産品各方面的限制內容更加廣泛,並非只針對産品本身。 Oeko-Tex Standard 100(生態紡織品標準100)及標簽 目前國際上有十幾種 “綠色”生態紡織品標準,其中較有影響 、使用最廣泛、最具有權威性、也最嚴格的生態紡織品標準是Oeko-Tex Standard 100 (生態紡織品標準100)。 Oeko-Tex Standard100 自問世以來,得到了歐美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Oeko-Tex Standard 100(生態紡織品標準100)是國際環保紡織協會1992 年在基於對産品生態學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並頒佈的, 用於測試紡織品和服裝對人類的生態標準。標準包括某些有害參數的分析及其用量限值,若産品符合該標準,就頒發“根據生態紡織品標準100 對有害物質的測定,對此紡織品表示信任”的標誌。 Oeko-Tex Standard 100 紡織品生態標簽在國際上具有廣泛性、權威性。它具有嚴格而詳細的紡織品環保專案和測試方法的規定要求。該標準將紡織品分爲4 類,分別對甲醛、偶氮染料、pH 值、五氯苯酚、有機氯載體、殺蟲劑、染色牢度、揮發性化合物釋放、特殊氣味類(如黴味)、重金屬等指標提出要求。 其他生態標誌標準 在北歐、西歐、日本、美國已廣泛使用一些生態標誌標準如德國的藍天使、加拿大的楓葉、北歐的White Swan(白天鵝)、荷蘭的Milieukur 等環境標誌。控制有害物質的主要監控專案及與我國標準的差異: 禁用偶氮染料 紡織品服裝使用含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之後,在與人體的長期接觸中染料可能被皮膚吸收,並在人體內擴散。這些染料在人體的正常代謝所發生的生化反應條件下,可能發生還原反應而分解出致癌芳香胺,並經過活化作用改變人體的DNA 的結構,引起人體病變和誘發癌症。 1999 年德國政府的食品及消費品法的第六修正案在1994 年第二修正案的20 種致癌芳香胺的名單上加上了歐共體保健委員會的EU 指令67/1548 的附錄C2 提出的涉及的對氨基苯胺及2-甲氧基苯胺兩種,成爲22 種致癌芳香胺,並稱對2,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尚在討論之中。而Oeko-Tex Standard 100 幾經修訂,2000 年版中有關致癌芳香胺的品種,在先前版的22種致癌芳香胺(與德國第六修正案的名單相同)的基礎上,增加了2,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剔除了對氨基偶氮苯,確定爲23 種致癌芳香胺。 1994 年7 月,德國政府首次以立法的形式,禁止生産、使用和銷售可還原出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以及使用這些染料的産品。隨後,荷蘭政府也於1996 年7 月公佈了一個其基本內容類似於德國政府的法令(Waren-werregeling Azo-klearstoffen);1997 年1 月21 日,法國政府也以官方公報(Office Gazette of the French Republic,Notification97/0141/F)的形式作出相應規定;1998年7 月29 日,奧地利政府以聯邦公報的形式發佈了一個關於偶氮染料的法令(Azo Ordinance,BGBL Nr.241/1998)。歐盟禁用偶氮染料(2002/61/EC,2003/03/EC)法規(見附錄)於1992年頒佈,涉及禁用部分染料,但不明確。1994 年公佈了該法令第2 次修正案,明令禁止生産、使用和銷售可還原出20 種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以及使用這些染料的産品,並規定從1995 年1月1 日起實施。由於法令中缺少檢測方法等原因,其實施日期一再推遲。1996 年在第5 次修正案中再次明確了實施日期。1999 年的第6 次修正案中增加了2 種致癌芳香胺。禁用的可還原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爲22 種。該法令規定紡織産品上致癌芳香胺的最大限定值爲30mg/kg。目前,禁用偶氮染料的監控已成爲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中最重要的品質控制專案之一,也是生態紡織品最基本的質量指標之一。 我國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8401國家紡織産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規定對在還原條件下染料中不允許分解出致癌芳香胺(23 種)染料禁用。該指標與國際接軌。 致癌染料致癌染料是指未經還原等化學變化即能誘發人體癌變的染料,其中最著名的品紅染料早在100 多年前已被證實與男性膀胱癌的發生有關目前市場上已知的致癌染料有11 種,但被列入生態紡織品監控名單的僅爲7 種。 致敏染料 是指某些會引起人體或動物的皮膚、粘膜或呼吸道過敏的染料,有專家按染料直接接觸人體引發過敏性接觸皮炎發病率和皮膚接觸試驗情況將染料過敏性分成7 類:強、較強、稍強、一般、輕微、很輕微、無。大量研究表明,目前市場上初步確認的有27 種,但在生態紡織品監控名單中僅列入其中的19 種。關於致癌染料和致敏染料,目前國際上尚無一個國家對紡織品使用這類染料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也無任何強制性的標準或限定值。 我國GB/T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對紡織産品中的7 種致癌染料、20 種致敏染料提出了禁用,其指標與Oeko-Tex100 標準相一致。 甲醛含量 甲醛作爲天然紡織品樹脂整理的常用交聯劑而廣泛應用於純紡或混紡産品中,也包括部分真絲産品,賦予其防縮、抗皺、免燙和易去汙等功能。甲醛對生物細胞的原生質是一種毒性物質,它可與生物體內的蛋白質結合,改變蛋白質結構並將其凝固。甲醛會對人體呼吸道及皮膚接觸,並對呼吸道粘膜和皮膚産生強烈刺激,引發呼吸道炎症和皮膚炎。另外,甲醛對皮膚是強刺激劑,同時也是多種過敏症的引發劑。雖無直接證據,但仍有報道甲醛可能會誘發癌症。 含甲醛的紡織品在穿著或使用過程中,部分未交聯的或水解産生的游離甲醛會釋放出來,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關於甲醛含量:德國政府1993 年10 月20 日頒佈的“危險品法” 對甲醛作出了如下規定:紡織品上游離甲醛的含量超過1500mg/kg 時必須做如下標識:“含甲醛,建議在第一次使用前洗滌,以減少皮膚瘙癢”。 奧地利的法規(BGBL Nr.194/1990)、日本政府的法規112、荷蘭政府1997 年7 月的法規草案、法國政府的官方公報等對限定值均作出了明確規定。 甲醛含量測試方法一般分爲測定游離甲醛的水萃取法和測定釋放甲醛的氣體萃取法。對人體穿著或接觸的紡織品採用水萃取法較爲合理。 我國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8401國家紡織産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中對甲醛含量按嬰兒用品、直接接觸皮膚、非直接接觸皮膚分類後分別進行了限量。與歐盟指令和目前的國際通行的實際控制標準基本一致。 pH 值 人體皮膚表面呈微酸性以保證常駐菌的平衡,防止致病菌的侵入。如果紡織品上的p過高,會對皮膚産生刺激,並使皮膚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 目前歐盟及歐洲各國均沒有制定控制pH 值的法規,在Oeko-Tex100 標準中對該專案有規定。我國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8401國家紡織産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中對甲醛含量按嬰兒用品、直接接觸皮膚、非直接接觸皮膚分類後分別進行了限量。嚴于歐盟法規。 可萃取重金屬 紡織品中染料加工和紡織品印染加工過程中也可能帶入一部分重金屬。對天然纖維類織物而言,重金屬還可能從環境中來。重金屬對人體的累積毒性是相當嚴重的,重金屬一旦爲人體所吸收則會累積於人體的肝、骨骼、腎、心及腦中,當影響的器官中重金屬累計到某一程度時,會對健康造成無法逆轉的巨大損害。此種情形對兒童尤爲嚴重,因爲兒童對重金屬的吸收能力遠高於成人。 事實上,紡織品中可能含有的重金屬絕大部分並非處於游離狀態,對人體不會造成損害。所謂可萃取重金屬是模仿人體皮膚表面環境,以人工酸性汗液對樣品進行萃取,並測定可萃取的、可能進入人體對健康造成危害的重金屬含量,Oeko-Tex100 標準生態紡織品中銻(Sb)、鉛(Pb)、鎘(Cd)、鉻(Cr)、鈷(Co)、銅(Cu)、鎳(Ni)和汞(Hg)含量都規定了限量。 我國的我國GB/T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對紡織産品中的重金屬提出了限量,其指標與Oeko-Tex100 標準相一致。 鎳(Ni)標準釋放量 服裝敷料或飾品中含鎳配件直接或長期與人體皮膚接觸會引起過敏和嚴重的皮炎。關於鎳(Ni)標準釋放量,歐盟1994 年就頒佈指令(94/27/EC),對可能與皮膚長時間接觸的含Ni 産品,其標準釋放量每周不得超過0.5g/cm2星期。産品包括:耳環、指、拉鏈、服裝上的金屬部件和飾件。 1997 年7 月20 日,歐盟發佈了三個協調標準EN1810、EN1811 和EN12472,明確鎳標準釋放量的定量分析方法。目前,對出口歐洲的服裝都要求提供按歐盟協調標準檢測鎳標準釋放量的檢測報告。 德國關於鎳釋出用品條例:規定鎳的限量爲0.5g/cm2星期。英國、丹麥都對此制訂有嚴格的標準,並加以監控,其檢測方法包括標準釋放量檢測方法和加速磨損、腐蝕的檢測方法。目前我國標準中沒有對該專案進行限量控制。 含氯酚(PCP 和TeCP) 五氯苯酚(PCP)是紡織品織造漿料、印花色漿等傳統採用的防黴防腐劑。動物試驗表明,五氯苯酚是一種強毒性物質,對人體具有致畸和致癌性;且其化學穩定性很高,自然降解過程漫長,對環境也會造成持久的損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PCP 在燃燒時會釋放出二惡英類化合物。因此,在紡織品和皮革製品中使用受到嚴格限制。在1993 年10 月14 公佈的德國的化學品法中規定,對紡織品中五氯苯酚、五氯苯酚鈉及所有五氯苯酚其他化合物的最大含量不得超過5g/g,並禁止PCP 含量超過5g/g 的産品進口貿易。歐盟91/173/EEC 指令指令:産品允許的五氯苯酚的最大濃度爲1000mg/kg,以此濃度作爲“使用”與“未使用”的界限。法國政府的官方公報規定(PCP 和TeCP)限定值:不直接接觸皮膚: 限定值5 mg/kg;直接接觸皮膚:0.5 mg/kg。荷蘭的PCP 法令(Act on PCP,18.02.94)規定:PCP 的限定值:5 mg/kg。奧地利的PCP 禁令(BGBL Nr.58/1991)PCP 的限定值:5 mg/kg瑞士的物質法令對PCP 的限定值PCP、TeCP 的限定值:10 mg/kg。 我國強制性標準未對該專案作出規定,因此,在該指標的考核上低於歐盟法規。 我國的GB/T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對紡織産品中含氯酚(五氯苯酚(PCP)、2,3,5,6-四氯苯酚(TeCP)提出了限量,其指標值與Oeko-Tex100 標準相一致。 總鎘(Cd)含量 某些塑膠敷料或産品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總鎘(Cd),能引起腎臟的損傷和貧血,且積累效應對環境也非常有害。 關於對鎘(Cd)的控制,歐盟指令91/338/EEC 附錄1(1991.7.12)中明確規定:在最終産品中總量不得超過100mg/kg;荷蘭政府1999 年6 月1 日公佈的法令(Cadmiumbesluit)和瑞士政府頒佈的物質法令附錄4.11(Substance Ordinance,Appendix4.11)均將最終産品中總鎘含量限定爲100mg/kg;德國政府也分別在“危險品法規”和“禁用化學品法規”對鎘的使用作出明確規定。很顯然,紡織品,特別是服裝輔料誤用鎘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國際上有不少買家都將鎘含量的測定列爲常規監控專案,並按相關法規確定了限定值。 六價鉻Cr() 鉻鹽在紡織品上往往是作爲染色的固色劑使用的,因此在紡織品也有殘留。Cr()是一種強氧化劑,能引起皮膚刺激疼痛和過敏,在高濃度時具有致癌性,是對人體和環境有相當毒性的重金屬離子。因此,在生態紡織品(消費品)標準中,在對總含Cr 量進行監控的同時,對Cr()也進行嚴格的控制。 關於對六價鉻(Cr+6)的控制,德國政府頒佈的法令中將其列入禁用的危險品名單,規定其在最終産品中的檢出量不得超過3mg/kg(檢出限),實際上就是規定在最終産品上不得存在六價鉻。瑞士政府在其頒佈的消費品法(Ordinance on Commodity Goods,Art.2,24)中也規定禁用六價鉻,但限定值尚未公佈。 我國的GB/T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對紡織産品中有六價鉻Cr()規定爲“低於檢出限”。 含氯有機載體 聚酯纖維純紡及混紡産品染色常採用的載體染色工藝,某些廉價的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如三氯苯、二氯甲苯是高效的染色載體。但研究表明,這些含氯芳香族化合物會影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皮膚過敏並刺激皮膚和粘膜,對人體有潛在的致畸和致癌性。由於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十分穩定,在自然條件下不易分解,對環境十分有害。儘管含氯苯的生態毒性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有爭論,但國際上許多法規一直未將含氯苯列入控制使用的範圍。Oeko-Tex100 標準對有機氯載體規定的限量值爲1.0mg/kg。 我國的GB/T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對紡織産品中有機氯載體的限量爲1.0mg/kg。 殺蟲劑(農藥) 天然植物纖維在種植中會用到多種農藥,有一部分會被纖維吸收,雖然在紡織品加工過程中絕大部分被吸收的農藥會被去除,但仍可能有部分會殘留在最終産品上。這些農藥對人體的毒性強弱不一,且與在紡織品上的殘留量有關,其中有些極易經皮膚被人體所吸收,對人體有相當的毒性。Oeko-Tex100 標準規定殺蟲劑總量五氯苯酚/四氯苯酚(PCP/TeCP)的限量值,嬰幼兒用爲0.5/kg,直接接觸皮膚用品、不直接接觸皮膚用品、裝飾材料爲1.0mg/kg。 我國的GB/T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對紡織産品中殺蟲劑(包括PCP/TeCP)限量值,嬰幼兒爲0.5mg/kg,直接接觸皮膚用品、不直接接觸皮膚用品、裝飾材料爲1.0mg/kg,與Oeko-Tex100 標準一致。 色牢度 儘管並無證據表明紡織品上所使用的染料一定對人體有害,但提高紡織品的色牢度無疑可以最大可能地降低這種風險。生態紡織品標準中選擇耐水漬、耐汗漬(酸性/鹼性)、耐摩擦(幹/濕)和耐唾液這四種與人體穿著或使用紡織品直接有關的色牢度指標作爲監控內容。 歐盟及歐洲各國的法令、法規沒有對色牢度指標的規定。我國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8401國家紡織産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中對色牢度進行了限量。因此,在該項指標上我國要求高於歐盟法規。歐盟的紡織品生態標簽(Eco-Label)規範、Oeko-Tex100 標準對色牢度進行了限量規定,我國的GB/T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與其接軌。 氣味紡織品有特殊的氣味散發出來,表明有過量的化學藥劑殘留在紡織品上。因此,須限制其用量或限制使用。Oeko-Tex100 標準中規定紡織品中無異常氣味(指發黴、高沸點汽油、魚腥、芳香烴和香水的氣味)。我國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8401國家紡織産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中對氣味進行了規定,但沒有對香味進行限定,基本上與歐盟生態標準接軌。 有機錫化合物(TBT&DBT)三丁基錫(TBT)常用於棉紡織品的抗微生物整理。高濃度的有機錫化合物能引起人的皮炎和內分泌失調,其損害程度與劑量和人的神經系統有關。此外,有機錫化合物對水生物的毒性相當大,會造成對環境的損傷。關於有機錫化合物,歐盟的“危險品指令”、世界衛生組織都作有明確規定,德國也已向歐盟通報,擬出臺全面禁用有機錫化合物的法令。 我國的我國GB/T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對紡織産品中有機錫化合物(TBT&DBT)三丁基錫(TBT)的進行了限量控制。 抗菌整理 紡織品抗菌防臭、防蟲整理所採用的抗微生物整理劑通常是有機化合物或季銨鹽,它們中的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毒性,雖然最終産品的畸形毒性和慢性毒性指標一般都大大低於安全性限定要求,但凡欲申請生態紡織品標簽的産品均不允許進行抗微生物整理。關於抗微生物整理劑,德國的“食品和日用消費品法”作出明確規定。 我國GB/T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規定,在對抗菌整理中,禁止使用不符合GB/T18885 標準中規定的整理劑。 PVC 增塑劑 PVC 材料廣泛用於紡織輔料、塗層織物等,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是軟質PVC 材料最常用的增塑劑,用量可達40-50%。但研究表明,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有致癌性並會對人體的荷爾蒙系統造成損害,尤其是兒童有可能口腔接觸,損害更加嚴重。因此,歐盟對3 歲以下兒童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作出了臨時禁用規定。其檢出含量不得超過0.1%。歐盟1992 年6 月29 日發佈的指令92/59/EEC-“通用産品安全要求”(General Product Safety)作出明確規定禁用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 我國強制性標準沒有對鄰苯二甲酸酯類進行限制。 我國的GB/T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對嬰兒類産品中所用的PVC 增塑劑規定0.1%限量。 阻燃劑 含溴和含氯阻燃劑是常用的紡織材料阻燃劑,如三-(2,3-二溴丙基)-磷酸鹽(TRIS)、多溴聯苯(PBB)、三-(氮環丙基)-氧化膦(TEPA)等。長期與這些高毒性的阻燃劑接觸會對人體産生不利影響,如免疫系統的惡化和生殖系統的障礙、甲狀腺功能不足、記憶力喪失和關節強直等。德國法規明確禁止在紡織品上使用此類阻燃劑。 在歐盟的(79/663/EEC,83/264/EEC,2003/11/EC)指令中,禁用3 種阻燃劑: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TRIS)、多溴聯苯(PBB)、三-(氮環丙基)-氧化膦(TEPA)。 我國的GB/T18885-2002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禁止使用禁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与交通安全
- 《诫子书》课件教学课件
- 公司节前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亲子共读课件设计意图
- 血透室护理质量总结分析
- 亭子乐高搭建课件
- 护理管理工作总结
- 事故应急救援安全培训课件
- 《蒹葭》课件内容
- 公司级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HGT-2521-2008工业硅溶胶的内容
- 译林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全册课件
- 爱是我的眼睛合唱简谱
- 如何书写护理个案
- 内科学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 GB/T 2831-1981光学零件的面形偏差检验方法(光圈识别)
- GB/T 19077-2016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
- GB/T 1220-1992不锈钢棒
- GB/T 1094.1-2013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 水工监测工竞赛试试题库
- 2023年安仁县林业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