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 科 毕 业 论 文地理新课程下立体化教学模式初探学 院 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2008级 学 号 222008318011005 姓 名 刘尚尚 指 导 教 师 傅瓦利 教授 成 绩 2012 年 4 月 27日 目录摘要1Abstract11 研究背景21.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现状21.2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模式32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32.1立体化教学模式32.2 立体化教学模式理论43 地理新课程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要求53.1树立新型教学理念53.2 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53.3确立立体化教学目标53.4 使用多样化、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63.5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73.6构建立体化的知识结构74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84.1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84.2教师必须提高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84.3需要加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94.4建设一支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队伍94.5需要加大对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宣传力度95传统教学模式与立体化教学模式比较106结论11参考文献12致谢13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地理新课程下立体化教学模式初探刘尚尚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教学模式作为地理课程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能够帮助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立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对新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探讨了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要求以及此种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思考。关键词:新课程 ;立体化教学模式;地理教学 Research on Three-Dimension Mode under the New Geography CourseLIU Shangshang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ourse reform, Geography teaching pattern as the bridge between geograph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actice, can help the new course concept to real teaching situation.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not keep up the pace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ree-dimension mode as a kind of new teaching mode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ree-dimension model theoretical basis,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mode of thinking in geography teaching. Key words: the new curriculum; three-dimension mode; Geography teaching1 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的革新,教学中大量涌现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传统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教学模式必须要改革才能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策略。地理教学也在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而发生改变。1.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现状 从2004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地理教学的课程目标已经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为主这一目标变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可是目前的地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仍大大欠缺,教师因过分重视学生成绩质量而忽视了学生对美好地理事物的体验。笔者实习的重庆市永川区北山中学,初二的七个教学班中,教师上课只拿一本教科书,从头到尾把课本的主要知识罗列一遍,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填写课堂练习册,整节课毫无生气,认真听讲的学生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学生偷偷写其他学科的作业,或者发呆睡觉。 其次,教师仍然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空间几何、物理、化学等学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教师本身知识的缺乏、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等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大多只拘泥于课本,拓展少,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变成只会考试的人,不符合当今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再次,学生的探究活动过多且越来越形式化。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当然课堂当中免不了合作讨论,可是无论是困难的还是简单的问题都合作探究,这种合作泛滥使学生逐渐失去探索问题的乐趣,达不到预期效果。 最后,课堂提问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出现“满堂问”现象。在部分课堂上, 教师为了让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数量,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1。问题中经常出现“是不是”、“对不对”、“为什么”等没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一节课下来学生脑海中没有一个深刻思考并理解了的问题,课堂问题是提问了,可是学生思维却混乱了。 地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有待提高。新课改提倡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课堂上来,但是很多地理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对多媒体的运用不够熟练,课堂仍然是坚持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成了一种摆设,很多地理问题借助多媒体的配合讲解就会变得一目了然,21世纪的教师需要驾驭这个信息时代,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课堂教学的新鲜活力。1.2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模式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以黑板、粉笔为主要载体,是一种“讲解接受”模式,该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只注重结果不在乎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一手操办,强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学生很少或者没有进入其中参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样就无形地轻视了学生地理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当前实行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多媒体”成了新课改之后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标志,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讲解知识,并且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探究活动,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看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实际上在大多数地区,大多数老师不会甚至不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在教室中仅仅是一种摆设。笔者实习的学校即重庆市永川区北山中学,高中地理组的几位老师中,多数老师都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为手段,学生上课几乎是“课前练习听讲课堂练习评讲课后练习”这种模式,使用多媒体的教师也是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 教师以多媒体、板书等作为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教材中的知识,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四要素各自的作用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明确从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从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看,还未跳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2。 本文针对地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对能够体现教与学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2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2.1立体化教学模式 立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利用新教育理念、新技术手段、新教学方法,将教师和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考核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互动的课程系统的教学模式3。在这个信息化校园环境下,“立体化”可以更多地理解为“多样化”。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学方法不再只是传统方法,而是传统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从学生的角度看,由于信息化校园可以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继承传统的合作学习方法,还可以随时随地交流,最终达成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另外一方面,学生还可以享受除了教室、图书馆等实体环境外的网络虚拟学习环境,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相应的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拓展;从教材的角度看,立体化教学下的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图书等平面资源,而是使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等等资源,以主教材为中心,辅助教材帮助学生克服重难点、吸引学生兴趣;从教学层次来看,很多教学模式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立体化教学在建设立体化教材资源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应不同的教育层次;从学生的自身发展来看,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立体化”发展,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需要进行强调的是,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校园环境下才会有好的效果。2.2 立体化教学模式理论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主动建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主动的、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该理论还强调学习环境对有效形成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而信息化校园环境下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条件。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己。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只有改变教学评价的标准,教学评价标准多元化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真正的价值。视听与传播理论 视听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认为: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包括录音、广播、电影、电视等),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而教育传播理论当中的教育传播媒体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提供了保障。素质教育作为指导思想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发展。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教学上就要进行革新,提高教学质量。3 地理新课程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要求3.1树立新型教学理念 这是实施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前提。中学地理教学中一定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从地理学科的学科属性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指导,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立体化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3.2 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适合远程传输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软件为教材,以 Internet 或 Intranet 为学习和管理环境,以自主式、开放式、交互式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以媒体素材为基础,覆盖教学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而构建的教学资源体系,适用于多层次教学对象4。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挖掘一切资源,比如地理教具、地理教学仪器以及大众传播媒体(包括电影、电视、收音等),指导学生运用一切资源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克服教学重难点,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优势。尤其在信息社会,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条件。3.3确立立体化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当中处于核心地位。新课程改革也是将传统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三维目标,也就是要求立体化教学目标也是“知、情、意”的有机结合,这三者是有层次性的。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立体化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为终极目标,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中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三方面协调发展。在目前的地理教学当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地理教师观念未转变过来,重视认知的因素,忽略情感目标的培养,结果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阻碍。地理学科的情感教育因素极为丰富,教育功能的多样性是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之一5。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实施立体化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对三维目标加以制定,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加以检验,不断感受实施的效果以及做好反思工作,这样可以帮助更完善地落实教学目标。3.4 使用多样化、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这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不可违背规律,而是要针对性地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所谓教学,教与学是密切联系的,虽然对学生而言用的是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用的是教学方法,但是这两者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一定时候,教学方法又可以是学习方法,比如地理中的读图分析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必须明确一点:教与学同等重要。不能把教师的“教”看得过分重要,忽略了学生的“学”的体验。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面向不同层次的个体,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必须改变传统的只看重优等生的教学。因此,可以根据地理知识水平分成低、中、高三级,根据这种差异在教学中进行层次教学。比如在进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内容教学时,可以这样设定:层次属低级的同学要求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几个规律: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气旋型大洋环流、绕极环流和季风环流知道洋流的主要成因是盛行风;层次属中级的同学要求在低级的基础上加上理解洋流的成因能够画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简单模式图;层次属高级的同学要求在中级基础上加上从全球看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脱离平面图的限制。这样处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价值。无论是分层教学还是其他方法,多种地理教学方法的运用目的都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考虑到地理这门学科很多原理性知识和规律性知识,比如在讲解自然地理时很有必要将组成某一个区域的自然要素即地形、土壤、植被等之间的关系说明白,因此教师在阐述的过程中要求语言专业、准确。斯拉文 (R.E.SlaVin,1991)等人的研究发现,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解时,使用较多的连接词,如“因为、为了、所以”等。在讲解新概念时,他们往往采用“规则例子规则”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6。先让学生明白地理原理,再用例子证明,帮助学生理解,就能够使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自己运用原理解答。立体化教学模式符合地理教学教法学法多样性的需求,要求地理教学运用现代教法和学法,才能发挥这种模式应有的效用。3.5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 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评价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即通过考试给学生划分等级进行甄别和选拔7。这样的评价方式没有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大部分学生的“闪光点”因为成绩差而被掩埋,不能促进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必须摆脱传统的考试成绩这种唯一的评价方法。地理教学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同时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情感的教育。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目的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学习“热力环流”这一内容时,除了完成相应的习题以外,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动手做相关的实验并且将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出来;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表较强,可以讲解一个地理故事或者与地理相关的知识;有的学生理解动手能力比较强,可以制作一些地理教具比如三圈环流模型、火山模型等等,应该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多维度地进行评价。3.6构建立体化的知识结构 当今知识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学科的相互联系也更加密切。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许多地理概念与原理需要依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加以分析,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地球的自传与公转、热力环流、风的形成等等;哲学也能为地理提供强大的理论基础,如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这些都要求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要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由此看来,地理教学不仅要注重地理知识前后左右的联系,还要根据实际联系运用不同学科内容。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具备的知识也呈立体化结构,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深层次地了解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其次,教师还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比如美术、音乐、科学、文学等等,这些都在教师视野当中,在课堂上可以信手拈来,这样不仅提升教师个人魅力,也能吸引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再次,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了解一些本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和相关学科的动态的话,很容易造成信息封闭,影响教学的活力。 从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要求可以看出,立体化教学模式跳出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对于许多教学模式,人们都制定了相对应的稳定模式,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照搬这种模式,即使课堂内容与之不符合也是生搬硬套,使得许多地理教学模式根本不适用。然而立体化教学模式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是“多样化”的,在信息多元化时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课堂生动活跃;并且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现代教学模式。4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实施起来不仅需要做到基本的要求,还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度方面、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方面、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度和知晓度方面等等,对于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需要不断完善,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思考:4.1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地理这门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实践性很强。然而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地理教师迫于高考升学压力,强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学生平时都是做练习题、考试,都成了麻木的应试者。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形成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课堂教学中学生虽然可以学习到理论知识,但是,理论知识不支持实践能力的形成。为此,可以在中学地理中开设地理实践课。中学地理实践课程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学生有直观体验 , 二是学生有操作行为8。以课堂教学为指导,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地理活动中,重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体验。比如学习到地图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画一张自家小区的平面图;学习到环境问题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当地学校附近河流、土壤的污染状况以及自己所居住地方空气质量状况等等,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4.2教师必须提高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现代教育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立体化教学资源在课堂中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新技术的能力。新课改中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许多缺陷。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问题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比如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传与公转、锋与天气等等问题,如果结合多媒体动画,比较形象直观,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立体图,教学效果相对较好。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优化9。教师要不断学习与运用相关的教育技术,达到熟练地运用自如的程度。学校也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指导,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教师掌握相关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方法,采取措施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新技术的水平进行考核,旨在让每一位教师都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控自如,为现代教学课堂服务。4.3需要加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理论来自实践,一种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在教学中是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成效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成功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评价体系需要适应现今的地理新课堂,为地理教学增添活力,帮助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这样才能立足于地理新课堂。目前,这种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较少,为此需要扩大实践研究的范围,具体来说可以在全国不同地方的中学试行立体化教学模式,分析实施后的成效,进而不断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为中学地理教学提供服务。4.4建设一支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队伍 一种理论还在接受实践的检验时,这种理论本身也需要接受研究及完善。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目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为此,建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队伍是当务之急。这支研究队伍应该是具备以下优点的高素质人才:教学质量高,是学科带头人创新意识较强,不墨守成规,能够适应改革新变化学术性强,具备一定的钻研精神具有合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互相交流与学习。教育理念新,将新理念注入到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可以把教育界各种人才召集起来研究立体化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更快更好地发展这种模式,让这种理论更加成熟并且可以为真实的教学课堂提供依据。4.5需要加大对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宣传力度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利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另一方面,立体化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新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与提高,促进师资力量的增强。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当然在地理教学中也不局限于只采用一种教学模式。只是在新形势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值得并且可以被挖掘。以目前状况看来,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很少,因此,可以鼓励在实际的地理课堂中尝试运用这种模式,加大对这种模式的宣传,让更多人发现并且对这方面研究有所建树。5传统教学模式与立体化教学模式比较 下面以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中的“内力作用”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课后评价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教学内容设计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只关注班上的少数优等生,忽略其他学生的学习感受,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全班同学都要掌握:1、内力作用的概念 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 3、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4、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5、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匀?试举例说明。6、内力作用的分类、关系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内容繁杂,多数学生不能全部掌握,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将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学起来痛苦,分不清楚该掌握哪些,结果是越学越难,越学越丧失兴趣。 立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设计采用的是分层教学,即把全班学生根据地理知识水平的差异分成三组A优秀;B中等;C差,其中C组需要掌握:1、 知道内力作用的概念2、 内力作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3、 内力作用的三种表现形式4、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5、 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是不均匀的6、 内力作用的分类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B组的学生在C组的基础上掌握:7、 理解内力作用的分类及相互之间的关系8、 分析内力作用是怎样对地表形态进行影响的A组的同学在B组的基础上掌握:9、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两个例子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立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设计层次比较清楚,学生任务明确,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成功的位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课后评价方式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真实写照。成绩是主要评价方式,此外,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地理小论文偶尔也会纳入评价方式当中,评价标准单一,着重学生的知识,忽略学生的技能评价。在“内力作用”这一节的教学中,以课后小测试的形式进行评价。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是多元化的,比如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 制作一个火山模型2、 网上搜集内力作用的实例与图片并进行分类3、 撰写一篇关于内力作用的小论文4、 讲一个关于内力作用的地理故事,如介绍喜马拉雅山5、 小组内每人提出一个关于内力作用的问题,组内不能重复6、 在生活中寻找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7、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除此外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进行评价,这样评价的目的是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能,由此看来,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一种值得借鉴使用以及发扬光大的教学模式。6结论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时代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现状,在理论支撑下探讨立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本文探讨了立体化教学模式实施要求,对地理教学中实施此种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要求:树立新型教学理念;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确立立体化教学目标;使用多样化、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建设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在地理教学中实行立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做到这些要求。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在地理教学中的一种新的实践,必需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提高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需要加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需要不断完善这种模式,加大对这种模式的研究以及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Revit风管画法课件
- QHSE档案管理课件
- 2025年英国数学像题目及答案
-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大全课件
- PS橡皮擦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数学乐园大班题目及答案
- PS完整课件教学课件
- 稀土发光 试题及答案
- 中外史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技能知识培训课件
- 石油管道保护施工方案
- 2025秋开学典礼 校长引用电影《长安的荔枝》讲话:荔枝尚早,路正长远-在时光中奔跑,用行动送达自己的“长安”
- 中级经济师模拟试题及答案
- 家庭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课件
- 无人机应用技术培训教材
- 地铁安保培训课件
- 华中数控车床课件
- 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员专业技能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七年级初一新生家长会上校长走心讲话:陪孩子一起长大是一场不能重来的旅程
- 企业微信办公使用教程
- 学堂在线 大学历史与文化 章节测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