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oc_第1页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oc_第2页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oc_第3页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治县一中导学案高一 历史 编制教师:张庆阳 编制时间:2014-7-1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能说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2、能说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5个方面)和基本特征。3、能说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学习重点】1、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学习难点及难点突破】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现。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学法指导】从公元前356年(战国中期)商鞅变法起,秦国逐渐成为一个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法治国家一个只有数百万人口的封建诸侯国(战国时各诸侯国总人口为二千万左右)。经过近120年的持续发展,到秦王嬴政(前259-前210)亲政时(前238),秦国已经成为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此后的20多年里,嬴政以韩非的思想为指导,最终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并进行政治制度的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废除了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秦帝国(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此后2000多年中国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教材,解决下列问题1、简述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2、列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5个方面)和基本特征。3、列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体现。4、简述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二)课后反思与感悟(4分钟)1、 【自学测评】(;2、 材料阅读:李斯(约前284年前208年),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47岁的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被任为丞相。前210年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请回答:作为秦朝丞相,李斯有哪些主要职权?据材料哪些内容可知秦朝的丞相位高权重?*基础知识归纳(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崩溃,这是中央集权制确立的前提。 的力量逐渐强大, 原则遭到破坏, 取代 的现象频繁发生, 周王室逐渐失去了 地位。 打着“ ”旗号进行 战争,使 逐渐被 吞并,到春秋末期,虽然 ,但基本上已 的天下了。2、战国时期在各国的改革中废除了一些旧制度,实行了一些新的制度(如郡县制),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借鉴。 不再满足 ,先后 ,不少大国出现了 夺位的政变;由于 ,各国不得不在 等方面进行变革,其中, 国的 变法收效最为明显。3、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经过 ,秦国逐渐 ,经过一百多年的角逐(前359-前221),秦国先后消灭 等国,于 年结束了 局面,建立了 的大帝国。(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主要内容(5个方面):基本特征:1、 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秦王改称 ,将 等大权总揽地一人之手; 实行 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由 为主组成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 等方面处于既 又 状态,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 之手。三公指 ,其职责分别是: ;他们的关系是 九卿指的是 ;他们分管着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郡是 设 三个重要官职; 真实历史情景体验&必修I、II、III知识整合秦国的崛起是从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开始的。公元前361年,21岁的秦孝公登基。根据史记记载,当时,黄河、崤山以东有六个强国齐国(威王)、楚国(宣王)、魏国(惠王)、燕国(悼王)、韩国(哀侯)、赵国(成侯),他们实力不相上下。淮河泗水之间有十余个小国。其中,楚、魏与秦国相接,周王朝衰微,诸侯都靠武力征伐,争相兼并。秦地处偏僻的雍州,不能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结盟,不为各国重视,大家都用夷狄的态度对待秦国,还不时派兵侵夺其土地。秦孝公感到秦国外受强邻欺压,内有贵族专横,处境很是艰难,愤然喊出:“国家内忧,未遑外事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奋发图强,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为了寻求改革贤才,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其官而封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卫国人公孙鞅(即后来的商鞅)来到秦国,取得孝公信任。经过商鞅的两次有力的改革,秦国逐渐成为一个农耕经济发达、军队战斗力极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诸侯国。秦国人的生产与生活:一、农业生产是主体。1、土地私有制代替了西周以来的井田制分封制下的名义上的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废井田、开阡陌”政策废除了西周以来分封制下的奴隶制土地制度(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度;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则用政治手段保证了土地私有,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逐渐成了秦国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同时,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形成并日益完善:奖励耕织政策,使原来分封制下的奴隶转变为封建制度下的个体农民自耕农,社会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民使用铁制农具开垦出大量荒地,私有土地增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样,秦国就出现了大量的自耕农私有土地,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成为秦国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同时,借助铁制农具和牛耕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形成并日益完善。3、出现了三种土地私有制形式君主(秦王)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爵制。规定宗室贵戚中凡是没有立军功的人,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依军功大小定贵族身分之高低。又根据军功大小制定了尊卑爵秩的等级,军功越大,赐田宅也越多(“以军功行田宅”),官职也越高。军功爵的建立,打击了旧贵族封建领主的势力,培植了一大批新兴的军功地主和自耕农,广大农民成为这一制度的主要受益者。这样,秦国就出现了三种土地私有制形式君主(秦王)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4、“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发达农业区,秦国统治下的山西经济区(以关中、巴蜀为中心)成为仅次于山东经济的传统农业区,经济实力强,居全国经济重心地位。二、手工业生产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