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复习.ppt_第1页
移动通信复习.ppt_第2页
移动通信复习.ppt_第3页
移动通信复习.ppt_第4页
移动通信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概论 1发展历程与趋势2特点3工作方式4分类及应用系统5基本技术 2 2移动通信的特点 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复杂的无线传播环境导致信号衰落 路径损耗 阴影效应 多径衰落与多普勒频移 在强干扰环境 外部干扰 自身干扰 下工作 自身干扰包括 互调干扰 邻道干扰 同频干扰频谱资源有限 开辟和启用新的频段 努力提高频谱利用率 对移动台要求高 手持移动终端 轻便 省电 车载移动终端 操作简单 维修方便 在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 通信系统复杂 网络结构多种多样 管理和控制复杂 第一章概论 3 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工作方式主要有 单工通信 双工通信 半双工通信 移动中继 传输方式 单向传输 双向传输 第一章概论 4 4分类及应用系统 1 分类 按使用对象可分为民用设备和军用设备 按使用环境可分为陆地通信 海上通信和空中通信 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 FDMA 时分多址 TDMA 和码分多址 CDMA 等 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和局域网 按业务类型可分为电话网 数据网和综合业务网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 双频单工 双频双工和半双工 按服务范围可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 按信号形式可分为模拟网和数字网 第一章概论 5 4分类及应用系统 2 常用移动通信系统 无线电寻呼系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分组无线网 第一章概论 6 5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调制解调技术要求 频谱利用率高 易于采用相干或非相干解调 抗干扰能力强 适宜于衰落信道中的传输 两类广泛应用的调制技术 线性调制技术 PSK QPSK DQPSK及其它多电平PSK 恒定包络调制技术 MSK GMSK GFSK和TFM等 具有较窄的功率谱 对放大设备没有线性要求 但频谱利用率较低 振幅和相位联合调制 QAM 可用于多载波系统中进行变速率传输 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 建立传播预测模型 第一章概论 7 多址方式 典型多址 FDMA TDMA CDMA 及其混合 FDMA TDMA FDMA CDMA TDMA CDMA 随机多址 ALOHA CSMA 抗干扰措施 信道编码 分集技术 自适应均衡技术和多载波调制技术 扩频技术 多天线及智能天线技术 干扰抵消技术和多用户检测技术组网技术网络结构 网络由那些部分组成及其如何部署网络接口 网络各组成部分如何接口数字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口 开放系统互连 OSI 三层参考模型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网络的控制与管理 连接管理 无线资源管理 5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第一章概论 8 思考题 移动通信概念与移动通信特点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有何区别 各有何优缺点 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有哪几种 按信号形式移动网可分为哪两类网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什么是分组无线网 分组传输方式 移动通信包括哪些基本技术 各项技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第一章概论 9 第二章调制解调 1调制的概念2移动通信信道的基本特征 对调制的要求 3调制解调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4分类及应用系统5基本技术 10 第二章调制解调 1 调制的概念 1 无线通信系统框图 11 调制 把要传输的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的过程 调制信号 调制器的输入信号 调制前 已调信号 调制器的输出信号 调制后 调幅 调频和调相信号 按调制信号形式划分 调幅 AM 载波振幅调频 FM 载波频率调相 PM 载波相位 随调制信号变化的调制方式 1 调制的概念 2 调制的概念 第二章调制解调 12 2 移动通信信道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调制的要求 移动通信信道的基本特征 带宽有限 提高频谱利用率 频谱利用率 单位频带内所能传输的比特率 b s Hz 干扰和噪声影响大 提高抗干扰能力存在多径衰落 提高抗衰落能力对调制的要求 已调信号所占的带宽要窄 频谱主瓣窄 已调信号频谱副瓣的幅度要低 辐射到相邻频道的功率就小 经调制解调后的输出信噪比 S N 较大或误码率较低 第二章调制解调 13 调制的原理 已调信号的产生方法及其频谱特性 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解调后的信噪比或误码率性能 3 调制解调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调制解调 14 调频信号的形式 FM信号的频谱 FM信号的带宽 FM信号的调制框图 调频信号的解调框图 调频信号的噪声功率和信噪比 4 模拟移动通信的调制解调 调频信号 第二章调制解调 15 移频键控 FSK FSK数字调制信号的形式 FSK数字调制信号的功率谱FSK信号的解调 包络检波法 相干解调法和非相干解调法 非相干匹配滤波器法 最小移频键控 MSK MSK的特点MSK已调信号的形式MSK信号的调制MSK信号的单边功率谱MSK信号的解调 5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调制解调 第二章调制解调 16 高斯滤波的最小移频键控GMSK信号表达式调频信号的噪声功率和信噪比GMSK的可能相位轨迹GMSK信号的波形存储正交调制法频谱特性GMSK信号的解调数字相位调制BPSK BPSK的信号形式 功率谱 调制 解调 误比特率QPSK QPSK的调制框图 信号形式 频谱特征 星座与相位关系图 解调与误码率性能OQPSK OQPSK调制原理 QPSK与OQPSK的比较 4 DQPSK 4 DQPSK调制 相位跳变规则 相位跳变关系图 解调 5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调制解调 第二章调制解调 17 正交移幅键控 MQAM 矢量表示 星座图 MQA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接收判决过程比特差错率功率谱密度扩频调制技术理论基础扩频通信抑制干扰原理扩频方法正交频分复用OFDM 5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调制解调 第二章调制解调 18 思考题 移动通信信道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 移动通信中对调制解调技术的要求是什么 如何定义已调信号的带宽 如何计算FM信号的带宽 掌握最小移频键控和高斯最小移频键 QPSK与OQPSK比较有哪些优缺点 QPSK OQPSK和 4 DQPSK的星座图和相位转移图有何区别 什么是扩频技术及优点 扩频技术主要有哪两种 系统的优点 扩频处理增益的表达式及计算 跳频系统 FH SS 与直扩系统 DS SS 系统相比有那些优点 第二章调制解调 19 第三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概述电波传播特性及其研究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三种基本电波 反射 绕射 散射 的传播机制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损耗中值的计算 20 5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 多径衰落的基本特性 幅度衰落 时延扩展多普勒频移多径信道的信道模型 多径信道的描述 色散 时间色散 频率色散 多径信道的统计分析 包络统计特性 服从什么分布 多径衰落信道的分类 根据色散参数 相干时间 多普勒扩展 相干带宽 时延扩展 确定衰落特性的特征量 衰落速率 衰落深度 电平通过率 衰落持续时间衰落信道的建模与仿真 Jakes仿真器 第三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21 思考题 移动信道中电波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 dBm dBw dB的含义 传播路径上的损耗中值的计算 p 118例3 2 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的含义 阴影衰落的特性 色散参数的类型与含义 多径衰落信道的分类瑞利分布 莱斯分布 Nakagami m分布的区别和联系 分别应用于什么环境 第三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22 第四章抗衰落技术 分集技术 含义 分类 合并方式 SC MRC EGC的含义及性能优劣 Rake接收技术 原理信道编码 基本思想 作用 常用信道编码技术均衡技术 概念 基本思想 性能评价准则 自适应均衡器的结构 工作过程 最小均方误差 MMSE 自适应均衡算法 23 第四章抗衰落技术 线性分组码 基本概念 码距与码重概念 线性分组码 生成矩阵 编码效率 校验矩阵 伴随式 校验子 汉明码 码长 监督位含义 循环码 码多项式含义 编码步骤 卷积编码编码器状态图 网格图维特比 A J Viterbit 译码的基本原理 3 信道编码 基本思想 作用 常用信道编码技术 24 思考题 分集技术的含义 分类 常用合并方式的原理与性能优劣 Rake接收 扩频通信 交织编码分别应用了什么分集 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与作用 常用信道编码技术有哪些及其原理 卷积码的编码原理 状态图 网格图 状态变化路径 均衡技术的概念 基本思想 性能评价准则 自适应均衡器的结构 工作过程 第四章抗衰落技术 25 第五章蜂窝组网技术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多址接入技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网络结构和蜂窝小区切换和位置管理移动通信网的信令系统 26 第五章蜂窝组网技术 移动通信空中接口分层协议模型无线物理层介质接入控制层 MAC 数据链路控制 DLC 层网络层 信令层原语请求型原语指示型原语证实性原语响应型原语 1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27 第五章蜂窝组网技术 话务量与信道利用率话务量是指单位时间 1小时 内进行的平均电话交换量信道利用率是指单位时间 1小时 单位信道的完成话务量 呼损率 呼叫失败的概率呼损率的计算方法利用完成话务量ErlangB公式利用ErlangB公式计算每个信道容纳用户数 1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28 第五章蜂窝组网技术 常规多址接入方式 原理与特点FDMATDMACDMASDMA随机多址ALOHA协议和时隙ALOHA载波侦听多址 CSMA 预约随机多址 2 多址接入技术 原理与特点 29 第五章蜂窝组网技术 三种多址接入方式的理论容量三种多址接入方式的实际容量FDMA 3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 30 第五章蜂窝组网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蜂窝式组网理论 小区覆盖 频率复用 多信道共用 切换移动通信网的基本组成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图示 各子系统功能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频率复用和覆盖方式带状服务覆盖区面状服务覆盖区簇小区的覆盖形状同频干扰 频率复用距离与小区簇的关系 载干比与小区簇的关系同频相邻小区的找法 4 网络结构和蜂窝小区 31 第五章蜂窝组网技术 切换含义 目的 原因 操作 要求 方法分类切换准则 控制策略与信道分配位置管理目的 把一个呼叫传送到随机移动的用户主要任务 位置登记 呼叫传递涉及问题 内容 位置更新位置寻呼 5 切换和位置管理 32 第五章蜂窝组网技术 信令的作用和构成信令的分类信令传输协议移动通信中的信令系统NO 7公共信道信令系统 6 移动通信网的信令系统 33 思考题 话务量的定义及计算 呼损率计算 呼损率 流入话务量和信道利用率的关系 利用ErlangB公式计算每个信道容纳用户数 移动通信中无线干扰主要有哪几种 避免同频道干扰的主要措施 移动通信网有哪些功能 试叙述大区制和小区制及其特点 大区制适用范围 蜂窝网中区群的定义 什么是频率复用 对频率复用的要求 区群内小区数计算公式 同频小区中心距离计算公式 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和小区分裂概念 小区制的优点 蜂窝网主要由那三大部分组成 交换机 BSC HLR VLR Um和A接口的功能有哪些 什么是信令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信令有哪两种 什么是音频信令和网络信令 简述呼叫控制过程 简述位置登记过程 10什么是越区切换 越区切换的准则 简述移动台辅助的越区切换策略 越区切换时的信道分配 第五章蜂窝组网技术 34 第七章GSM移动通信系统 1GSM系统概述发展历史网络结构与接口GSM系统组成与结构GSM系统子单元及其功能GSM系统网络接口名称与定义GSM系统的业务 基本业务 电信业务 承载业务 附加业务 35 第七章GSM移动通信系统 1GSM系统概述区域 号码 地址与识别区域定义 GSM服务区 PLMN MSC区 位置区 基站区 小区 扇区号码识别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IMSI 临时移动客户识别码 TMSI 国际移动台设备识别码 IMEI 移动台号码 手机号码 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 MSISDN 移动客户漫游号码 MSRN 位置区识别码 LAI 全球小区识别码 CGI 基站识别码 BSIC 36 第七章GSM移动通信系统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多址方式 发射功率 调制方式 覆盖范围 采用多种抗干扰技术 工作频段GSM系统信道类型 逻辑信道概念GSM逻辑信道分类GSM系统帧结构 五个层次 时隙 TDMA帧 复帧 超帧和超高帧GSM系统时隙分类 5种脉冲格式 37 第七章GSM移动通信系统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信道的组合方式信道组合的含义业务信道 控制信道的组合方式语音和信道编码语音编码技术信道编码技术交织编码跳频和间断传输技术 38 第七章GSM移动通信系统 GSM系统的控制与管理位置管理位置登记 含义 目的 过程位置更新 过程周期性位置登记 含义 IMSI分离与附着位置登记与更新过程呼叫接续呼叫接续过程移动性管理过程 越区 漫游时 切换和漫游 切换的定义 策略与种类安全措施 鉴权 无线链路上有权用户通信信息的加密 移动设备的识别 移动用户的安全保密 39 第七章GSM移动通信系统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PRS 概述 两种高速移动数据业务 HSCSD和GPRS GPRS特点GPRS的业务类型与Qos等级GPRS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描述网络结构SGSN功能及其接口GGSN功能及接口变化与新增功能GPRS协议GPRS协议棧及其各层功能Gn Gb接口的协议层 40 第七章GSM移动通信系统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PRS GPRS的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GPRS手机的注册过程管理过程移动性管理路由区移动性管理状态GPRS附着和去附着GPRS的位置区域管理GPRS的会话管理 41 第七章GSM移动通信系统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PRS GPRS的空中接口GPRS的物理信道 分组数据信道 复用方式GPRS的逻辑信道 分组逻辑信道 分类与功能完整数据流传输过程 42 思考题 GSM系统与模拟蜂窝网比较有哪些优点 GSM系统采用了哪些多址方式 试说明数字蜂窝系统比模拟蜂窝系统能获得更大的通信容量的原因 书P269 GSM系统载频带宽是多少 TDMA帧的一个时隙是GSM系统的一个什么信道 GSM系统的信道分类 解释全速率信道 半速率信道 广播信道 公用信道和专用信道 根据书中图7 13说明尾比特和保护比特的作用 如果把训练比特放在时隙开始或结尾会有什么影响 GSM系统采取了哪些抗干扰措施 采取了哪些安全措施 说明鉴权的原理与过程GPRS和WAP的作用是什么 HLR VLR的功能 SGSN GGSN功能及其接口 第七章GSM移动通信系统 43 IS 95标准概述IS 95前向链路IS 95反向链路IS 95中的功率控制技术 分类 原理 特点 流程IS 95中的软切换技术 切换技术分类 导频集合 切换参数与消息 IS 95系统中的软切换流程 IS 95B系统中的软切换IS 95标准的网络与协议结构 网络结构及系统接口 空中接口协议结构 第八章IS 95移动通信系统 44 前向链路信道结构前向链路信道类型 1 导频信道 2 同步信道 3 寻呼信道 4 前向业务信道功率控制子信道随路信道前向链路基本操作 卷积编码 符号重复 块交织 数据加扰 扩频与调制 基带滤波 变速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